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血液隔離与放行是血液安全的重要保证。方法设计合理的流程,实现对血液批放行的管理。结果真正实现血液批放行的监控与隔离。结论有效地防止不合格血液的误发放,实现逐一核查批次放行的采供血过程控制的真正意义,取得有效的质量管理。
关键词:血液;批次;批放行;改进
血液隔离与放行是血液加工管理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是血液安全的重要保证。《血站质量管理规范》[1]中在《血液隔离与放行》中对血液放行做了明确规定,其中多处要求对血液按“批”进行处置和放行。血液放行的流程如何改进,通过近几年学习理解,血站工作人员对实施血液批放行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批”形成和“批放行”也有不同理解和做法。下面将本站运行情况介绍如下:
1 血液“批次”划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新乡市临床用血呈逐渐增长趋势,近5年来年增速4—10%,依靠街头自愿无偿献血的模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用血需求。因此,本站无偿献血已经发展为以街头自愿为主,并以机关、学校、农村、企事业单位等团体应急招募的多元化新模式,由此给血液批次划分及批放行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困扰。
1.1“一天为一批”划分原则的困扰
以往一天归为一批次进行集中检测、制备和批放行的简单易行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采供血量日益增加,采血点多而分散以及每日采血量不确定的无偿献血新模式,往往不能及时完成血液检测和报告发送,降低了批放行速度和效率,导致待检库血液积压而成品库血液供应不足局面。
1.2“同天不同地点”划分原则的困扰
在应急招募大量团体献血或组织各种大型采血主题活动时,需将同一天,但不同地点采集的血液拆分为不同的批次实施制备和检测,这种“拆分”作业模式要求制备、检测部门进行人工分批标识,对血液及标本进行分批检测和制备。人工标识繁杂耗时,容易出错,且在实施过程中常出现因人为标识错误导致的血液及标本混批。在进行血液批放行时,血液成分的数量与合格、不合格的数量不一致,耗时耗力,且存在安全隐患。
1.3“同天不同时间段”划分原则的困扰
由于采血点增多和存在长途采血点,如在春节备血前受成分制备时限的影响,血液必须分批运回后再加工制备,但血液检测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需将这些血液对应的标本分批进行“集中”检测,这就可能导致制备部门和检测部门批次划分不一致,存在潜在的安全漏洞[2]。
2实施血液“批放行”过程中存在的难点
2.1血液供应紧张,不能保证批放行的有效实施
近几年血液采集有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供血需求,经常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血液库存量处于最佳状态的情况较稳定,且血液偏型仍时有发生,如果要对所有采血点实施批放行,必须解决血液库存问题,以及相应的措施,如让步放行,放行时有申请、审核、审批步骤,明确职责,做到有章可循。
2.2工作人员培训不全面
血液批放行实施之前,进行了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但覆盖面不够,导致同一科室日常承担血液放行的工作人员能够按照血液批放行的要求去做,却仍存在个别人员因不清楚而未按要求执行情况。
2.3质管科承担血液放行监控的职责未落实
质管科对血液批放行的监控无法做到对每一批血液放行进行现场监控,仅能做到回顾性核查定期到供血科核查血液报废信息和实物是否相符,血液批放行记录是否正确,每批血液产生单据和血液检测报告信息是否相符,当天血液批放行操作是否正确,这样做的话如果出现问题,不能达到及时发现,立即纠正的目的。
2.4检验科同一批标本的检测周期偏长
本站检验科现有的工作模式为,常规情况下当天采集的血液标本,次日检测,如有“待查”和未能整板做完的血液第3天完成,一般来说,一批标本完成检测时间大多为2-3天,最多时达到4天,机采血小板标本的检测工作随每日大批血液检测,如果想缩短一批标本完成检测的时间就得增加工作人员,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检测成本增高问题。
2.5各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畅通
由于各部门对血液批放行的认同度不同,沟通协调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对所有采血点血液实施批放行的话,各部门之间若不能从大局出发,将会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3持续改进
3.1开源节流
全社会对无偿献血工作应树立正确的导向,进行正面的无偿献血宣传,血站的工作人员应加大无偿献血宣传的技巧,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同时根据各临床医疗机构近几年用血情况制定的每月用血计划表和日常用血需求时的沟通,指导其合理输血,减少血液浪费,通过开源节流使血液库存量保持正常,方能对所有采血点的血液实施批放行。
3.2灵活分“批”
对“批”的概念,在同一时空概念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放大或缩小,当几批血液在同一时间完成检测后,可将几批合为一大批放行,相应减少单据的工作量,当出现血液偏型情况下,某一批血液复检工作己完成,可以先分析该批血液检测结果,若该批血液血型检测结果已经全部确定,只剩“待查”和“不合格”时,先将“不合格”核对检测报告及计算机信息无误后隔离,“待查”的血液也核对后隔离,再将此批次中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或不同地点的血液放行。此外,由于机采血小板保存期短,数量较多,不纳入常规“批放行”程序,作为独立的应急血液,实施优先检测和应急放行。
3.3 保证血液标本和血液实物信息一一对应
虽然本站自实行血液批放行工作以来,未发现血液标本信息与实物信息不相符的情况,但仍应加强对采血护士的培训,血液标本留样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证血液标本与血液实物信息一致。从源头避免人为差错的发生,最大程度地降低血液让步放行的隐患,保障血液安全。
3.4合理授权,将血液“批放行”监控工作落到实处
血液批放行的日常监控工作可以授权给供血科的科主任或业务骨干,对每批血液实行现场监控,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必要时上报质管科共同核查,质管科定期对血液批放行的工作进行检查。
3.5组织协调,增加工作人员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相互理解,互相配合,树立全局观念,并针对各科室的实际情况,增加工作人员,为全面推行血液批放行提供支持和保障。
4 结论
血液批放行工作是保障血液安全的关键手段,近几年“血液供应紧张”,对血液批放行工作的开展造成困难,鉴于现状,目前最值得重视的是从源头保证血液标本与血液实物信息一一对应,过程中各部门各司其职,加强环节控制,注重过程监控,确保血液检测信息与实物信息正确一致,即使逐单位放行也可以保障血液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质量管理规范[S],2006.
[2]郭永建,王鸿捷,林豪.实施血液批放行,提升血液安全新高度[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3):232-235.
[3]沈志云,柏则蓉,严书梅.计算机管理血液批放行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5):400-401.
关键词:血液;批次;批放行;改进
血液隔离与放行是血液加工管理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是血液安全的重要保证。《血站质量管理规范》[1]中在《血液隔离与放行》中对血液放行做了明确规定,其中多处要求对血液按“批”进行处置和放行。血液放行的流程如何改进,通过近几年学习理解,血站工作人员对实施血液批放行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批”形成和“批放行”也有不同理解和做法。下面将本站运行情况介绍如下:
1 血液“批次”划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新乡市临床用血呈逐渐增长趋势,近5年来年增速4—10%,依靠街头自愿无偿献血的模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用血需求。因此,本站无偿献血已经发展为以街头自愿为主,并以机关、学校、农村、企事业单位等团体应急招募的多元化新模式,由此给血液批次划分及批放行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困扰。
1.1“一天为一批”划分原则的困扰
以往一天归为一批次进行集中检测、制备和批放行的简单易行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采供血量日益增加,采血点多而分散以及每日采血量不确定的无偿献血新模式,往往不能及时完成血液检测和报告发送,降低了批放行速度和效率,导致待检库血液积压而成品库血液供应不足局面。
1.2“同天不同地点”划分原则的困扰
在应急招募大量团体献血或组织各种大型采血主题活动时,需将同一天,但不同地点采集的血液拆分为不同的批次实施制备和检测,这种“拆分”作业模式要求制备、检测部门进行人工分批标识,对血液及标本进行分批检测和制备。人工标识繁杂耗时,容易出错,且在实施过程中常出现因人为标识错误导致的血液及标本混批。在进行血液批放行时,血液成分的数量与合格、不合格的数量不一致,耗时耗力,且存在安全隐患。
1.3“同天不同时间段”划分原则的困扰
由于采血点增多和存在长途采血点,如在春节备血前受成分制备时限的影响,血液必须分批运回后再加工制备,但血液检测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需将这些血液对应的标本分批进行“集中”检测,这就可能导致制备部门和检测部门批次划分不一致,存在潜在的安全漏洞[2]。
2实施血液“批放行”过程中存在的难点
2.1血液供应紧张,不能保证批放行的有效实施
近几年血液采集有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供血需求,经常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血液库存量处于最佳状态的情况较稳定,且血液偏型仍时有发生,如果要对所有采血点实施批放行,必须解决血液库存问题,以及相应的措施,如让步放行,放行时有申请、审核、审批步骤,明确职责,做到有章可循。
2.2工作人员培训不全面
血液批放行实施之前,进行了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但覆盖面不够,导致同一科室日常承担血液放行的工作人员能够按照血液批放行的要求去做,却仍存在个别人员因不清楚而未按要求执行情况。
2.3质管科承担血液放行监控的职责未落实
质管科对血液批放行的监控无法做到对每一批血液放行进行现场监控,仅能做到回顾性核查定期到供血科核查血液报废信息和实物是否相符,血液批放行记录是否正确,每批血液产生单据和血液检测报告信息是否相符,当天血液批放行操作是否正确,这样做的话如果出现问题,不能达到及时发现,立即纠正的目的。
2.4检验科同一批标本的检测周期偏长
本站检验科现有的工作模式为,常规情况下当天采集的血液标本,次日检测,如有“待查”和未能整板做完的血液第3天完成,一般来说,一批标本完成检测时间大多为2-3天,最多时达到4天,机采血小板标本的检测工作随每日大批血液检测,如果想缩短一批标本完成检测的时间就得增加工作人员,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检测成本增高问题。
2.5各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畅通
由于各部门对血液批放行的认同度不同,沟通协调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对所有采血点血液实施批放行的话,各部门之间若不能从大局出发,将会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3持续改进
3.1开源节流
全社会对无偿献血工作应树立正确的导向,进行正面的无偿献血宣传,血站的工作人员应加大无偿献血宣传的技巧,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同时根据各临床医疗机构近几年用血情况制定的每月用血计划表和日常用血需求时的沟通,指导其合理输血,减少血液浪费,通过开源节流使血液库存量保持正常,方能对所有采血点的血液实施批放行。
3.2灵活分“批”
对“批”的概念,在同一时空概念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放大或缩小,当几批血液在同一时间完成检测后,可将几批合为一大批放行,相应减少单据的工作量,当出现血液偏型情况下,某一批血液复检工作己完成,可以先分析该批血液检测结果,若该批血液血型检测结果已经全部确定,只剩“待查”和“不合格”时,先将“不合格”核对检测报告及计算机信息无误后隔离,“待查”的血液也核对后隔离,再将此批次中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或不同地点的血液放行。此外,由于机采血小板保存期短,数量较多,不纳入常规“批放行”程序,作为独立的应急血液,实施优先检测和应急放行。
3.3 保证血液标本和血液实物信息一一对应
虽然本站自实行血液批放行工作以来,未发现血液标本信息与实物信息不相符的情况,但仍应加强对采血护士的培训,血液标本留样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证血液标本与血液实物信息一致。从源头避免人为差错的发生,最大程度地降低血液让步放行的隐患,保障血液安全。
3.4合理授权,将血液“批放行”监控工作落到实处
血液批放行的日常监控工作可以授权给供血科的科主任或业务骨干,对每批血液实行现场监控,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必要时上报质管科共同核查,质管科定期对血液批放行的工作进行检查。
3.5组织协调,增加工作人员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相互理解,互相配合,树立全局观念,并针对各科室的实际情况,增加工作人员,为全面推行血液批放行提供支持和保障。
4 结论
血液批放行工作是保障血液安全的关键手段,近几年“血液供应紧张”,对血液批放行工作的开展造成困难,鉴于现状,目前最值得重视的是从源头保证血液标本与血液实物信息一一对应,过程中各部门各司其职,加强环节控制,注重过程监控,确保血液检测信息与实物信息正确一致,即使逐单位放行也可以保障血液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质量管理规范[S],2006.
[2]郭永建,王鸿捷,林豪.实施血液批放行,提升血液安全新高度[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3):232-235.
[3]沈志云,柏则蓉,严书梅.计算机管理血液批放行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5):4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