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阅读迁移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238384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寻找新的教育模式,推动教育的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具有建设性和创新性的人才,全面推动社会的进步。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初中学生心理上有较强的自主性,但行为上对教师有一定的依赖性。他们对事物已经有一些初步的认识,有潜在的主动探究的动力,但由于学生的认识比较肤浅,学习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因此,我认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以阅读为主,教师应以教材为例子,注重阅读迁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走“自主探究学习”之路,使课堂充满朝气,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一、以教材为例子,注重学法指导,实现“不复需教”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熏陶学生美好的思想情操,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以及感悟的能力。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用好教材这个例子。
  现行的语文教材都包含了范文要素、知识要素和作业要素,具有明显的示例作用、凭借作用和信息作用。语文科的工具性和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要求学生不能止于“学懂、学会”,还必须“会学、懂用”;学生从理解课文、学懂语文基础知识到形成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和习惯,教材的序列学习可以实现它的“转化”作用。学生还可以以教材为依据,在完成语文训练之后逐步实现“不复需教”而自能读写听说的目标,使以后的继续发展成为可能。因此,语文教材非但要教,而且比以往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那就是通过对教材“例子”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和基本技巧,领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内涵,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以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生活中的语文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重要途径,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交际能力培养,以教材中出现的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为课内外的有机衔接点,衔接课内与课外,衔接教材与生活;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拓展和迁移,深化能力培养,活化语文教学;以促进学生的视、听、说、读、写等智力素质和兴趣、习惯等非智力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主要目标。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语文教学同生活相结合,课内同课外相衔接,做到语文学习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语文中考的改革,正体现了这些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作为语文教师就必须用好例子、用足例子、用活例子。
  1、用好例子是说理解要透彻
  所谓透彻理解并非要面面俱到,相反,只要善于抓住文眼,就可以提纲挈领,切中肯綮,迅速领会文章的神髓。例如《口技》一文,就是运用了“用关键词统领全篇”的写法,它重在一个“善”字:“善”在声音有大小、远近、动静、疏密、张弛、分合、点面的变化;“善”在文字生动、贴切,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情态;“善”在用排比、夸张、反复的手法以及众多的短句;“善”在有正面的细腻描写、侧面的尽力烘托;“善”在有比较复杂的情节,有作者的评议赞叹。全文记事有条理,行文有波澜,剪裁有详略,前后有照应。
  2、用足例子是说运用要充分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语文课较少把阅读基本技能作为训练目标,“讲读课”在对课文进行“整体—局部—整体”的分析、概括、转化、还原时,“整体”主要关注文章思路、文章表达技巧、文章思想情感的体验,“局部”多关注“字、词、句、段、篇”用到什么修辞、语法特点以及对“整体”的作用。沿着这样的教学思路,难免繁说细讲,难免嚼碎乏味,这样的做法,固然也能把课文内容掌握住,但这是“教答”而不是“教学”,对应付课文考试也许管用,对学生阅读技巧的形成并不能起例子作用。所谓充分运用,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利用速度、朗读、默读等阅读方法,充分感悟课文,而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迅速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联系上下文、结合词语本身的特点理解语句的含义,引导学生善于对语段展开联想和想象并结合生活体验融入个人的认识和情感,让学生真正感受阅读的快乐,在快乐的阅读感悟中掌握阅读的钥匙,最终让学生举着这把钥匙进行自主阅读,实现由内而外的迁移。
  3、用活例子是说教学要有创造性
  这种创造性就是要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立足于教材而高于教材,让学生摆脱所谓阅读技巧的束缚,将理性的思考和感性领悟有机结合起来,把握语文阅读的精髓——阅读的主体与客体相统一。在教材中,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例子俯拾皆是:在《天上的街市》中,可以启发学生,星星除了可以比喻做街灯,还可以比喻做什么?在学《观潮》时,我曾结合视频画面这样问学生:“同学们请你回到宋代去欣赏者将钱塘潮,你会用什么语言描写它?大家能想象出那种宏大壮观的场面吗?”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不单是对教材作合理的扩展、补充和延伸,有时甚至可以对教材提出不同的见解。
  
  二、进行阅读迁移,注重学法实践,实现学以致用
  
  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不是可以代替堂上课文的学习呢?老师是不是拿着本《读者》就可以上语文课呢?学生的课文学习与课外阅读哪一个更加重要呢?有了这些疑虑,有的老师不敢很好地用教材,而是把教材当作一种可有可无的书,连编在教材中的一些很有价值的探究性问题的提示都避而不谈,似乎谁要是用了教材上的内容,谁就没有认真研究教材,谁的知识面就狭窄。非要找一些课文以外的东西,最好是别人未曾见过的东西不可,然后设计几个问题,来显示自己的实力,大概堤内的损失堤外补。课文都来不及让学生去仔细阅读、咀嚼、品味,蜻蜓点水式的一带而过,就迫不及待地把学生引到补充的课外阅读资料中,去进行机械的分析讲解,进行训练。学习教材是为了教会学生阅读,课外阅读是教材的必要补充,课文学习是掌握阅读方法的途径,自主阅读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学生的课外阅读,从内容上来看,可分为知识性阅读、文艺性阅读、思辨性阅读;从目的上来看,可分为训练性阅读、趣味性阅读、欣赏性阅读;从方式来看,可分为精读、略读和浏览。学生通过训练性阅读,可以巩固课文学习的阅读方法,提高解题的准确性、敏锐性和解题速度,对考试而言,是行之有效和必不可少的环节;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外阅读,真正意义上的课外阅读是指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学生的思想深度、提高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和获得审美熏陶的阅读,这种阅读是最为可贵的和必要的。
  怎样将课文学习和课外阅读统一起来呢?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一致性原则,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迁移
  为了更好的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教师可在课文讲读之前和之后指导学生阅读与课文和作者有关的其他文章。这种迁移有四种形式:1、由课文阅读到课后提供的对比文的阅。2、由精读文向略读文迁移。3、由片段阅读向整体阅读的迁移。4、由课文阅读到名著同类书目阅读的迁移。
  在《杨修之死》一文的教学中,引领学生分析了杨修的性格特点后,进而分析曹操的性格特点,学生能答出嫉贤妒能,生性多疑等,在此基础上为了让学生对曹操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我给出了《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学生利用课文掌握阅读的方法、步骤、鉴赏的认知策略和途径来赏析这个人物,学生对曹操这一人物提出颇具创造性的见解。学生认为多疑猜忌是曹操性格的一大特点,但在本章回中这恰恰体现出作为一名政治家应具有的政治敏感,否则曹操何以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力挫群雄,逐鹿中原;曹操锋芒毕露,傲视一切“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这种王者霸气非曹孟德莫属,敢说敢作乃真英雄也;曹操固然老辣多疑,但也不乏天真,轻信的一面,刘备一句“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就轻巧加掩饰,瞒天过海,当然他的天真、轻信往往是过于自负造成的,“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是曹公的致命弱点;更有学生从历史学的角度提出曹操是三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治国之能臣,乱世之英雄”。不同思想交锋、碰撞,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开启了学生的灵智,学生的情绪处于高度亢奋状态,课堂教学高潮迭起,求异、求新的思想不由自主地迸射出来。这种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个体审美意识的阅读教学跳出了传统阅读教学的窠臼,避免了鉴赏人物时简单化、绝对化、脸谱化的倾向,培养了学生以辨证的、理性的眼光去审视人物,真正达到了阅读教学的目的。
  (二)、延伸性原则,引导学生由阅读迁移到写作,实现阅读迁移的升华
  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这两个心理过程之间又是可以互相沟通的。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不仅要实现从语言到思想,也要实现从思想到语言。长期实践证明,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教师在训练时应注意和教材靠拢,重视读写结合,目的是使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在写作上得到运用,让学生尽量把教材上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即学以致用。初期我主要引导学生使用仿写:
  1、片段仿写,以助写作,如《再塑生命》中对爱的诠释的仿写,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有助于加深了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2、写作技巧的仿写,如《你一定会听见的》中对声音描写的仿写,就学习了写作声音的技巧。
  3、全篇的仿写,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进行仿写,运用各种方法描写几个身边熟悉的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在仿写的基础上,加强了语言能力,增强了语感,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他们在写作中便可在生活(包括通过从书本上了解到的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对各种素材进行取舍、进行“艺术再创造”。可见阅读为写作提供了素材,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很有益处。
  总之,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对语文老师的要求更高了,教材不但是要教,还要教好,教好了,学生才知道迁移,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学生不但要迁移,而且要上升到写作的高度,写作水平高了,语文综合素质也会相应提高,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和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021000内蒙古海拉尔铁路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从当前的情况看,多媒体教学只是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中得到广泛开发和应用,但在体育教学中情况却不容乐观。传统观念认为,体育课主要是让学生锻炼身体,学习运动的技能技巧,和多媒体教学没有多大关系,这正是他们忽略体育课的重要因素之一……传授学生必要的运动常识和理论的原因。以往这部分内容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板书来完成的,但是这种方式缺乏直观性,不能激发同学们的兴趣,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教
期刊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把握住了素质教育的实质和核心,已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当代教学理论。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作为重点,将其贯穿在整个教学中。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数学教学的设疑与引导问题,谈一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 巧妙设疑,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由于学习的环境、气氛、情绪因素的不同,其注意力,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不一样,学习的效果也就
期刊
活动与探究题是中考政治常见的主要题型之一,属于“开放性试题”,其命题宗旨是:能力立意、开发潜能、鼓励创新。解答活动与探究题是有一定难度的,它有着一定的解题要求和规范。要反复训练,方能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活动与探究题一般以材料分析和活动设计的形式出现。解题有理论知识上的要求,也有联系实际能力的要求。答题可以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往往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可得分。  解此类题的方法和技巧一
期刊
学生厌学,古来有之。中小学生厌学的人数越来越多,有增无减。与城市相比,农村更多。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可谓是多方面的。这其中有社会因素;有家庭因素;有学生个人因素;也有学校因素    一、教育考核评估手段的落后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全力进行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评估仍然以学生成绩为标准。这就使教师和学生不得不片面追求高分数,仍然走过去的应试教育之路,使应试教育仍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传统的应
期刊
自卑,多数是因多次失败的经历以至自己看不起自己,并认为别人也看不起自己,总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是一切都不如别人的一种心态。自卑感人皆有之,青少年儿童也不例外。  一般认为,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大多都是后进生。由于他们身心发展的不均衡,他们还不能确切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外表、能力和个性特征,很难对自己作出全面而恰当的估价,常常凭借一时的感觉对自己下结论,这就导致了他们对自己的自信程度把握不当。偶然的成功
期刊
阅读可分为课前阅读、课堂阅读和课后阅读三种,无论哪种阅读,都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逐渐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1.课前阅读就是我们常讲的预习。虽然教师非常重视,但由于学生没有这个习惯而难以落实。这就要教师给学生创设情境,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并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  2.课堂阅读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教师讲课是以课本为依据的,上课不能放弃课本,要指导学生翻阅课本。课本上有
期刊
前几年,语文教学特别是中学语文教学几乎成了千夫所指,有道是:误尽苍生是语文。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已经无可置疑地显露出来,此种情形往往使得我们语文教师陷入了一种迷茫的境地之中,而近几年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探究式语文学习方式的出现则为我们的语文课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探究式学习的开放性决定了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群体交流的开放的活动环境,只有在这个环境中,师生的思维活动才能双向呈现,才能通过合作
期刊
教学环节中,一些教师有一个环节做得不够好,就是课后教导,但这个环节是不可忽视的,是确保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每门学科教学都是以一定的计划按时进行,在课后时间里,师生之间的教学并未停止,只是改变了活动的形式,即学生转入以独立作业和自学为主的各种学习活动,教师则围绕学生的独立作业和自学为主进行各种课后教导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个人领悟,消化,运用和巩固掌握课堂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并在这过程中发展
期刊
以计算机的运用为标志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中进行普及,是当今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多媒体课件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能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使学生对教育信息更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但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望各位不吝斧正。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引入,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丰富了教学内容。但是我们发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
期刊
好处一、背诵课文有助于加强对单词的记忆。记忆单词是让很多英语学习者感到头痛的事情,背诵课文可把单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记忆,使原本枯燥的单词或词组通过上下文的衔接变得有趣起来,如此一来单词不仅容易记,而且记得牢,对词汇量的扩充大有裨益。  好处二、背诵课文有助于练习单词的发音。在背诵课文前要多听录音,同时还要跟随领读逐字逐句地模仿其语音、语调,以读准每一个单词或短语,了解何时该重读、轻读,何时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