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农村实用人才,而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文章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深入剖析农村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受众满意度,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不足进行了分析。认为新时期要创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方式,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发挥农村龙头企业与行业协会组织的带头作用;建立完善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从而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培养。
关键词:农村实用人才;人才培养;困境;出路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2-116-03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在农村生活、劳动,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或劳动技能,在本人所从事的行业内起示范带头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一定贡献的人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这与农村人才特别是农村实用性人才的缺乏密切相关。为此,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一、农村实用性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满意度分析
(一)调查背景与设计
2009年发布的《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赋予了西安带动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新的历史使命。近年来,西安市为了快速培养农村实用性人才,采取了包括建立了全国首个农民科技专家库、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科技专家的管理、积极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农业科技示范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一系列措施。在农技推广队伍的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为了推动西安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我们从2010年6月至8月先后在西安的杨凌示范区等9区4县,20多个乡镇、街办进行了调研。由于西安市农村人口基数比较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分布也过于广泛,进行抽样调查的工作量极其巨大。我们选取与当地农民接触较多、了解政策的当地分管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各部门领导、工作人员以及村干部为调研对象。本次调研一共发放750份问卷,回收536份,回收率为71.45%,其中有效问卷402份,有效率为75%。调研区域内的总人口为43.4万人,其中农村实用性人才总数为22537人,占该调研总人口的5.19%,农村实用人才的总体比重偏低。
(二)受众对农村实用性人才培养的满意度的描述
为了了解目前西安市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满意度,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被访者对其所在地区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效果的认识,如表1-1所示,被访者之中只有7.21%的人对目前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感到满意,20.65%的被访者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感到不满意;在政府安排的培训方面,只有20.15%的被访者认为培训是实用的并且有针对性的,其余的人要么认为培训没有新意,要么认为培训的内容老旧并且没有针对性,但是绝大部分的被访者均认为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在402个样本中只有11个样本认为实用人才培训对农民的家庭收入没有影响,占样本总数的2.74%,剩余97.36%的人均认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对农民的家庭收入有影响。
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广大农民已经意识到了培训对提高家庭收入的重要性,与他们迫切的希望提高家庭收入相对应的是他们也需要政府能够提供更多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但是现在政府的培训效果与农民的要求之间有一定距离。

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不足
实用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政府或者农村实用人才管理机构通过何种方式使农民获得相应的专业技能、每年政府能够组织多少场次、多少时间的培训、政府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投入多少资金、在进行实用人才培训时主要传授那些方面的知识以及政府的培训是否针对不同的地区的环境进行系统性的培训等。
(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相关情况的分布
西安市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相关情况的分布,如表2-1,主要包括人才培训的组织结构、一年之内的培训次数、每次参加培训的人数和每次培训的时间等,从表中可以看出,农村实用人才的组织结构一般是以乡镇为单位的,每年培训的次数一般不会超过三次,每年仅培训一次的地域占其中的34.08%,说明目前实用人才培训的力度还有待加强,大多数培训每次参加的培训人数在20-100人之间,培训时间一般在10天之内,从总体上来看,西安市目前在农村实用性人才培训的力度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培训次数较少,培训时间较短,另外根据问卷调研的结果,西安市目前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资金支持力度较低,平均每户农户的培训费用仅仅为80元/年,对参加培训的农民的平均投入为200元/人/年。
此外,目前西安市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安排情况,超过半数的被访者认为政府对实用人才培训的安排缺乏系统性,只是在某些时候偶尔安排,使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流于形式,众所周知,人才的培训应该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如果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培训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是目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二)农村实用人才获取农业方面的技能的渠道
根据被访者提供的当地农村实用人才获得农业技能的主要渠道来分析了农村实用人才获取农业方面的技能的主要方式,并对每种方式占总人数的比例进行分析,如表3-6所示,从总体上来看,目前西安市农村实用性人才获取农业技能的途径比较多,但是其主要途径是凭自己的经验和学习其它农户的经验,这两种方式分别占48.76%和56.97%,其次是政府农技推广站人员的传授,通过农业职业学院学习和农村实用技术培养工程的比重均较小,分别为19.15%和22.89%,说明目前农村实用性人才主要还是靠自己或者其它农户的努力来获取农业技能,政府的农业培训机构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

(三)政府对农村实用性人才培训所使用的方法
政府提供劳动技能培训时所使用的方法,从分析中可以看出,最主要的三种培训方式分别为在田间地头进行现场示范、集中上课式培养和通过发放一些科技报刊读物,说明西安市政府目前在进行实用性人才培训时注重方法的多样性,特别是通过在田问地头进行现场示范来对农户进行培训,这是非常好的办法,能够加深农民的理解,使他们迅速地掌握和吸收培训内容。
(四)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主要内容
目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仍然是作物生产技术和畜禽养殖技术,分别占样本比例的57.71%和51%,目前农村实用人才主要集中在种植和养殖等传统农业生产领域,而其他附加值比较高的生产领域如农业工程技术、经营管理技能等领域的培训内容很少。
三、构建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培养
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模式直接关系到受培训农 民的培训效果,目前西安市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很难满足农民的需求,所以在人才培养中要对培训的方式进行创新,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的同时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的市场机制。
(一)创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方式,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充分把握农村群众需求的基础上,通过产业链条的提升以及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增加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深度和广度,使更多的农村实用人才加入到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中,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积极探索与项目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与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农民能够自由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培训方法,同时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开展远程教育活动,积极探索利用网络技术对农民进行培训,增加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新途径,增加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时效性。
针对目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存在的培训时间过短、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以及培训的内容老旧等问题,要解决上述必须建立比较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政府可以在非农忙时间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班,每期按照不同的招生方向接受学生,教授各种不同的知识,从而保证培训的连续性,同时培训的内容要根据不同的地方和目前最新的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进行不断地更新,避免出现资源的浪费,培训可以采取有偿的形式,农民结业后发放相关的证书,不能顺利结业的就没有证书,从而提高农民的听课效率。
(二)积极发挥农村龙头企业与行业协会组织的带头作用
农村龙头企业一般是实用人才中的佼佼者,所以在培训的过程当中要充分发挥当地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通过政策鼓励和引导,使这些龙头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人才培养基地,在为本企业提供充足劳动力的同时也可以成为农业先进科技的推动者,政府可以作为龙头企业和一些有名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桥梁,使得龙头企业能够借助这些科研机构的帮助迅速地提高自身的农业技能水平,同时将这种技能水平迅速地扩展到周边的农户,提高企业所在地区的农村实用人才的整体技术水平。
出台相应的惠农措施,鼓励并引导农村实用人才成立相关协会,因地制宜地建立各类农民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他们在服务业、农产品加工、农村企业经济管理、零售业、批发业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创业中可能存在的缺乏资金、管理经验、以及未来市场和自然环境的不确定等问题上,应该由政府出面,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提供企业管理辅导并为实用人才的创业提供保险基金,并为这些企业提供土地、金融、技术、信息和税收等各方面的支持。
(三)建立完善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
首先,要完善对农村实用人才考核的奖惩机制。建立社会化的综合评价标准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评定,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评价原则,对各区县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定期的系统排查,重点考察农村实用人才的数量、质量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并建立相对应的考察档案,作为农村实用性人才评聘职称的标准,同时对那些表现特别优异的农村实用人才,政府要提供一定的津贴奖励,同时可以考虑将表现优异的农村实用人才提拔为基层的管理人员,使他们的辐射作用发挥得更为淋漓尽致。
其次,完善对相关政府工作人员的考核机制。严格落实农村实用人才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专门的农村实用人才管理机构,将以前分属于就业、组织、人事、教育等不同部门的农村人才培训管理机构进行整合,改善出现农村人才培养部门一直依附于其它相关部门的现状,把农村实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建设与当地分管该工作的政府工作人员的绩效联系起来,对表现优异的予以奖励,表现较差的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改正,建立区县(乡镇)的目标考核体系,严格落实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考核办法,将实用人才培养与年度考核和领导班子争先创优等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关键词:农村实用人才;人才培养;困境;出路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2-116-03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在农村生活、劳动,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或劳动技能,在本人所从事的行业内起示范带头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一定贡献的人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这与农村人才特别是农村实用性人才的缺乏密切相关。为此,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一、农村实用性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满意度分析
(一)调查背景与设计
2009年发布的《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赋予了西安带动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新的历史使命。近年来,西安市为了快速培养农村实用性人才,采取了包括建立了全国首个农民科技专家库、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科技专家的管理、积极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农业科技示范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一系列措施。在农技推广队伍的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为了推动西安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我们从2010年6月至8月先后在西安的杨凌示范区等9区4县,20多个乡镇、街办进行了调研。由于西安市农村人口基数比较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分布也过于广泛,进行抽样调查的工作量极其巨大。我们选取与当地农民接触较多、了解政策的当地分管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各部门领导、工作人员以及村干部为调研对象。本次调研一共发放750份问卷,回收536份,回收率为71.45%,其中有效问卷402份,有效率为75%。调研区域内的总人口为43.4万人,其中农村实用性人才总数为22537人,占该调研总人口的5.19%,农村实用人才的总体比重偏低。
(二)受众对农村实用性人才培养的满意度的描述
为了了解目前西安市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满意度,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被访者对其所在地区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效果的认识,如表1-1所示,被访者之中只有7.21%的人对目前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感到满意,20.65%的被访者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感到不满意;在政府安排的培训方面,只有20.15%的被访者认为培训是实用的并且有针对性的,其余的人要么认为培训没有新意,要么认为培训的内容老旧并且没有针对性,但是绝大部分的被访者均认为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在402个样本中只有11个样本认为实用人才培训对农民的家庭收入没有影响,占样本总数的2.74%,剩余97.36%的人均认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对农民的家庭收入有影响。
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广大农民已经意识到了培训对提高家庭收入的重要性,与他们迫切的希望提高家庭收入相对应的是他们也需要政府能够提供更多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但是现在政府的培训效果与农民的要求之间有一定距离。

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不足
实用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政府或者农村实用人才管理机构通过何种方式使农民获得相应的专业技能、每年政府能够组织多少场次、多少时间的培训、政府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投入多少资金、在进行实用人才培训时主要传授那些方面的知识以及政府的培训是否针对不同的地区的环境进行系统性的培训等。
(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相关情况的分布
西安市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相关情况的分布,如表2-1,主要包括人才培训的组织结构、一年之内的培训次数、每次参加培训的人数和每次培训的时间等,从表中可以看出,农村实用人才的组织结构一般是以乡镇为单位的,每年培训的次数一般不会超过三次,每年仅培训一次的地域占其中的34.08%,说明目前实用人才培训的力度还有待加强,大多数培训每次参加的培训人数在20-100人之间,培训时间一般在10天之内,从总体上来看,西安市目前在农村实用性人才培训的力度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培训次数较少,培训时间较短,另外根据问卷调研的结果,西安市目前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资金支持力度较低,平均每户农户的培训费用仅仅为80元/年,对参加培训的农民的平均投入为200元/人/年。
此外,目前西安市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安排情况,超过半数的被访者认为政府对实用人才培训的安排缺乏系统性,只是在某些时候偶尔安排,使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流于形式,众所周知,人才的培训应该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如果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培训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是目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二)农村实用人才获取农业方面的技能的渠道
根据被访者提供的当地农村实用人才获得农业技能的主要渠道来分析了农村实用人才获取农业方面的技能的主要方式,并对每种方式占总人数的比例进行分析,如表3-6所示,从总体上来看,目前西安市农村实用性人才获取农业技能的途径比较多,但是其主要途径是凭自己的经验和学习其它农户的经验,这两种方式分别占48.76%和56.97%,其次是政府农技推广站人员的传授,通过农业职业学院学习和农村实用技术培养工程的比重均较小,分别为19.15%和22.89%,说明目前农村实用性人才主要还是靠自己或者其它农户的努力来获取农业技能,政府的农业培训机构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

(三)政府对农村实用性人才培训所使用的方法
政府提供劳动技能培训时所使用的方法,从分析中可以看出,最主要的三种培训方式分别为在田间地头进行现场示范、集中上课式培养和通过发放一些科技报刊读物,说明西安市政府目前在进行实用性人才培训时注重方法的多样性,特别是通过在田问地头进行现场示范来对农户进行培训,这是非常好的办法,能够加深农民的理解,使他们迅速地掌握和吸收培训内容。
(四)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主要内容
目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仍然是作物生产技术和畜禽养殖技术,分别占样本比例的57.71%和51%,目前农村实用人才主要集中在种植和养殖等传统农业生产领域,而其他附加值比较高的生产领域如农业工程技术、经营管理技能等领域的培训内容很少。
三、构建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培养
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模式直接关系到受培训农 民的培训效果,目前西安市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很难满足农民的需求,所以在人才培养中要对培训的方式进行创新,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的同时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的市场机制。
(一)创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方式,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充分把握农村群众需求的基础上,通过产业链条的提升以及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增加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深度和广度,使更多的农村实用人才加入到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中,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积极探索与项目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与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农民能够自由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培训方法,同时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开展远程教育活动,积极探索利用网络技术对农民进行培训,增加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新途径,增加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时效性。
针对目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存在的培训时间过短、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以及培训的内容老旧等问题,要解决上述必须建立比较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政府可以在非农忙时间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班,每期按照不同的招生方向接受学生,教授各种不同的知识,从而保证培训的连续性,同时培训的内容要根据不同的地方和目前最新的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进行不断地更新,避免出现资源的浪费,培训可以采取有偿的形式,农民结业后发放相关的证书,不能顺利结业的就没有证书,从而提高农民的听课效率。
(二)积极发挥农村龙头企业与行业协会组织的带头作用
农村龙头企业一般是实用人才中的佼佼者,所以在培训的过程当中要充分发挥当地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通过政策鼓励和引导,使这些龙头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人才培养基地,在为本企业提供充足劳动力的同时也可以成为农业先进科技的推动者,政府可以作为龙头企业和一些有名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桥梁,使得龙头企业能够借助这些科研机构的帮助迅速地提高自身的农业技能水平,同时将这种技能水平迅速地扩展到周边的农户,提高企业所在地区的农村实用人才的整体技术水平。
出台相应的惠农措施,鼓励并引导农村实用人才成立相关协会,因地制宜地建立各类农民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他们在服务业、农产品加工、农村企业经济管理、零售业、批发业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创业中可能存在的缺乏资金、管理经验、以及未来市场和自然环境的不确定等问题上,应该由政府出面,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提供企业管理辅导并为实用人才的创业提供保险基金,并为这些企业提供土地、金融、技术、信息和税收等各方面的支持。
(三)建立完善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
首先,要完善对农村实用人才考核的奖惩机制。建立社会化的综合评价标准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评定,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评价原则,对各区县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定期的系统排查,重点考察农村实用人才的数量、质量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并建立相对应的考察档案,作为农村实用性人才评聘职称的标准,同时对那些表现特别优异的农村实用人才,政府要提供一定的津贴奖励,同时可以考虑将表现优异的农村实用人才提拔为基层的管理人员,使他们的辐射作用发挥得更为淋漓尽致。
其次,完善对相关政府工作人员的考核机制。严格落实农村实用人才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专门的农村实用人才管理机构,将以前分属于就业、组织、人事、教育等不同部门的农村人才培训管理机构进行整合,改善出现农村人才培养部门一直依附于其它相关部门的现状,把农村实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建设与当地分管该工作的政府工作人员的绩效联系起来,对表现优异的予以奖励,表现较差的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改正,建立区县(乡镇)的目标考核体系,严格落实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考核办法,将实用人才培养与年度考核和领导班子争先创优等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