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给在校高职生就业观念消极影响是极为突出的,高职院校应该从学生的就业心理、专业课设置以及创业意识等方面加强培养。
关键词: 高职生;就业观;消极影响;策略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观念消极影响
1.极易渗透不良价值观念,形成观念误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的趋利性、排他性等特点,容易引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风气。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有些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沾上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习气,严重影响了他们融入市场的品行。就业的实质是实现自我使用价值与社会需求的交换。市场经济需要的是人的某种使用价值,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中,若要实现自我的交换价值,按市场需要进行包装,并不完全顾及人格的健全和完善,这容易危及学生的就业信念。
2.容易形成功利目的的交往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所奉行的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这极易渗透到人际关系中,影响人才自然流入市场的过程。既讲平等又重功利,使人际交往的对象、范围及深度都打上功利主义的印记,这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失去兴趣选择,难以全方位发展、再加上专业分科的细化,有些学生甚至丧失了必要的情感、理智需要等人文基础,而在学习中早已养成功利化思维了。
3.高职院校扩招增加了就业竞争压力
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产生了大量的人才需求。伴随着这个转变,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扩招也直接导致了毕业生数量的迅速增加。这样两种变化的交合就必然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环境的相对恶化,无法满足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上的心理期望。过去“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心态已经被就业现实瓦解得支离破碎。再加上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着重于知识的传授,往往忽视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大多沿袭以前计划经济时代的需求模式,相对于目前瞬息变化的社会情况,已经严重地滞后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使得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往往社会急需的人才高职院校培养不出来或者培养的数量很少,而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大量“人才”又是社会所不需要的,出现了严重的就业市场供过于求。残酷的现实,不得不逼迫在校大学生在走向就业市场之前就要做好就业心理抉择。
二、高职院校针对高职生就业教育的策略
1.高职院校加强对高职生就业指导
(1)学校要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本着转变观念,加强信息服务的原则去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学校应把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活中,通过组织和举办各种宣传和讲座等活动,切实可行的开展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和规划,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调整求职心态,传授面试技巧,拓宽就业渠道;教育广大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区和部门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和艰苦努力来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获得不断发展的机会;让大学生充分认识人生的意义以及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他从事什么职业,也不取决于他工作的环境,而是在于把自己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从而帮助大學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
(2)做好就业信息咨询服务。学校应利用多种渠道和媒介,多方面,全方位的给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准确的就业信息。
2.高职院校要针对性地改革就业课程设置
(1)设置与市场对口的专业。学校应坚持面向市场,把学校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进行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要设置专业,专业建设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专业设置市场化,让学生在毕业就业时能及时地找到自己的专业位置.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注重就业教学体系改革。首先,要改革教学模式,大胆尝试“课堂进车间、车间进校园”的教学模式,实现“厂中校”、“校中厂”模式的办学,让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知识与技能、教室与车间、学生与岗位相结合。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增加案例、情景教学.提倡发现和探究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再次,要改革评价体系,侧重形成性评价,注重多元评价,积极吸收行业、企业参与教学评价,使教学评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热情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3.高职院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本身是伟大的,但是同时又是一项艰巨的,充满着艰苦卓绝的历程。培育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高职院校以及教师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学习基础知识,还要树立创业理想,培养创业素质,学习创业知识等。提倡大学生创业,不能误导他们盲目创业、仓促创业。培育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就是有意识地培育大学生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学会物色有一定知识含量的项目进行创业,学校也要有意识地培育大学生自我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培育他们具备独立意识,摒弃对学校和社会中介组织的依赖意识,靠自身的力量和社会的力量进行创业,以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以创业带动就业。高职院校应当培育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在当下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改变大学生就业观不仅需要外部教育的影响,而且需要内在素质相结合,用艰苦奋斗等精神去培养学生品质,再辅以必要的教育教学策略,方能不断改变学生就业观。
参考文献:
[1]麻丽:西南教育论丛(季刊)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与就业难问题探析[J].2008
[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关键词: 高职生;就业观;消极影响;策略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观念消极影响
1.极易渗透不良价值观念,形成观念误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的趋利性、排他性等特点,容易引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风气。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有些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沾上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习气,严重影响了他们融入市场的品行。就业的实质是实现自我使用价值与社会需求的交换。市场经济需要的是人的某种使用价值,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中,若要实现自我的交换价值,按市场需要进行包装,并不完全顾及人格的健全和完善,这容易危及学生的就业信念。
2.容易形成功利目的的交往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所奉行的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这极易渗透到人际关系中,影响人才自然流入市场的过程。既讲平等又重功利,使人际交往的对象、范围及深度都打上功利主义的印记,这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失去兴趣选择,难以全方位发展、再加上专业分科的细化,有些学生甚至丧失了必要的情感、理智需要等人文基础,而在学习中早已养成功利化思维了。
3.高职院校扩招增加了就业竞争压力
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产生了大量的人才需求。伴随着这个转变,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扩招也直接导致了毕业生数量的迅速增加。这样两种变化的交合就必然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环境的相对恶化,无法满足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上的心理期望。过去“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心态已经被就业现实瓦解得支离破碎。再加上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着重于知识的传授,往往忽视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大多沿袭以前计划经济时代的需求模式,相对于目前瞬息变化的社会情况,已经严重地滞后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使得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往往社会急需的人才高职院校培养不出来或者培养的数量很少,而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大量“人才”又是社会所不需要的,出现了严重的就业市场供过于求。残酷的现实,不得不逼迫在校大学生在走向就业市场之前就要做好就业心理抉择。
二、高职院校针对高职生就业教育的策略
1.高职院校加强对高职生就业指导
(1)学校要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本着转变观念,加强信息服务的原则去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学校应把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活中,通过组织和举办各种宣传和讲座等活动,切实可行的开展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和规划,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调整求职心态,传授面试技巧,拓宽就业渠道;教育广大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区和部门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和艰苦努力来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获得不断发展的机会;让大学生充分认识人生的意义以及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他从事什么职业,也不取决于他工作的环境,而是在于把自己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从而帮助大學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
(2)做好就业信息咨询服务。学校应利用多种渠道和媒介,多方面,全方位的给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准确的就业信息。
2.高职院校要针对性地改革就业课程设置
(1)设置与市场对口的专业。学校应坚持面向市场,把学校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进行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要设置专业,专业建设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专业设置市场化,让学生在毕业就业时能及时地找到自己的专业位置.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注重就业教学体系改革。首先,要改革教学模式,大胆尝试“课堂进车间、车间进校园”的教学模式,实现“厂中校”、“校中厂”模式的办学,让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知识与技能、教室与车间、学生与岗位相结合。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增加案例、情景教学.提倡发现和探究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再次,要改革评价体系,侧重形成性评价,注重多元评价,积极吸收行业、企业参与教学评价,使教学评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热情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3.高职院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本身是伟大的,但是同时又是一项艰巨的,充满着艰苦卓绝的历程。培育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高职院校以及教师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学习基础知识,还要树立创业理想,培养创业素质,学习创业知识等。提倡大学生创业,不能误导他们盲目创业、仓促创业。培育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就是有意识地培育大学生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学会物色有一定知识含量的项目进行创业,学校也要有意识地培育大学生自我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培育他们具备独立意识,摒弃对学校和社会中介组织的依赖意识,靠自身的力量和社会的力量进行创业,以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以创业带动就业。高职院校应当培育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在当下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改变大学生就业观不仅需要外部教育的影响,而且需要内在素质相结合,用艰苦奋斗等精神去培养学生品质,再辅以必要的教育教学策略,方能不断改变学生就业观。
参考文献:
[1]麻丽:西南教育论丛(季刊)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与就业难问题探析[J].2008
[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