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的实证研究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a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00067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
  摘 要:大学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力量,代表着国家发展方向,要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就要从大学生做起,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意识也就成为现代教育重点课题之一,通过实证研究得知,不少大学生存在法治意识淡薄,缺乏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等,近年来也出现了很多大学生犯罪的事件,尽管人数有限,但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和危害却不容忽视。因此,本文将从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理论界定入手,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探讨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重点研究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路径,以便做好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法治教育
  依法治国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依据,增强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也是现代教育的重点,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法治意识将直接影响到国家发展建设,通过对重庆工商大学学生的调查研究得知,不少学生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有效进化措施。
  一、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与现代化进程
  关于法治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时至今日也没有统一的定论。在我国法治就是让人民成为社会主人,它是保护人民民主权利的重要力量[1]。法治与法治意识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法治意识是法治得以运行的思想基础,更是践行法治的精神动力,决定着法治的内在追求与进程,要推动法治建设,就要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这也是构建法治社会最重要的工作。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法治意识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在党的十六次人民代表大会中就指出要提高全民法治意识,江泽民同志也强调了增强大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性:“要经常地在学生中开展纪律法治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明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力军,必须把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摆在我们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认真予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中更是要求让“大学生运用法律武器参与国家建设与社会管理”[2]。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总路线,不仅要求更多的专业素质过硬的法律人才,更是要求全民全面提高法治意识,而这其中的教育关键点是大学生,要求各级院校都要做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由此可见,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
  法治意识是反映公民对法律的认识水平以及基于这种认知所形成的对法律、法律的效用和功能的基本态度和信任、依赖程度。人的现代化,是指人的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全面发展,包括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这种转变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状态的历史转型[3]。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要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一切活动的开展都要先改变人们思想意识。传统道德已经无法很好的协调现代社会关系,还很容易造成道德失范的情况,从而出现一些违反社会正义的行为,这就需要联系实际做好大学法治意识教育,使其树立正确法治观念与道德观念,这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二、大学生法治意识之现状——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
  改革开放以后,国外有价值思想进入我国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健康思想,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如拜金思想等,这些不良思想严重侵蚀着大学生,使得很多学生出现了崇洋媚外的意识[4]。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不少学生并不了解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更不了解法治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含义,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该学校,我国多数大学生都不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对法治的认识较少,法治教育也不普及,在调查中还发现,不少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不存在这种意识。而国外公民的法律意识普遍较强,以美国为例,该国的法治水平一直都很高,美国人认为法律是神圣的,更是不可违背的,这一点从交通上就可以看出,很少会出现随意违章的情况,如洛杉矶为减轻交通运输压力,设置专门供两人以上车辆通行的车道,即便没有监控也不会有单人乘坐车辆驶入。
  通过对重庆工商大学200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真正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学生不足30%,可见我国大学生法治意识淡薄,更多的学生选择了武力或忍气吞声,且将近70%的学生认为我国普法程度还不夠。在国外,与我国正相反,国外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时90%以上的人都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仅如此,他们也会要求自己遵法守法,且熟知哪种行为与违背国家法律的,这些都是我国大学生无法比拟的。
  通过调查和访谈还发现一个现象,即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关于法治教育的课程如同鸡肋,并不能带给他们实质性的收获,他们也毫无兴趣参与其中,只是为了“点名”而上课。这种现象显然表明学校的引导教育出现了问题。我校在对学生法律素质培养仅仅通过开设一门法律基础课来实现,学校的法学教学部门设在马列部,从学校到学生对这门课都不够重视,课程安排不科学、缺乏高水平能够认知学生心理的师资、教学方法落后,使得先进的哲学思想不能“活”起来,使用的“法治”不能应用起来。
  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法律的重要性以及法治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有较为清楚和正确的认识,在法律遵从及法律运用上面展现出较高的自觉性和理性。但由于大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很少直接涉及司法领域,加之某些夸大其词的报道之误导,使大学生对我国司法现状非常不满,法治建设体系不信任,对法律缺乏应有的感情。当他们自身遇到法律问题时,特别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在事关自己的利益时,甚至不择手段,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权利,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5]。
  笔者认为,导致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大学生自身。尽管近年来大学生法治意识逐渐提升,但依然有很多不足,一种是由于大学生个性特征显著,心理不够程度,影响了其法治意识的形成,另一种是缺少社会经验,不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6]。第二,社会因素。部分地方的执法部门出现了权大于法的情况,导致大学生认为法律无处可用,再加上不良谣言的传播,也降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第三,教育因素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没有将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作为重点(对于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严重依赖学校,家庭教育基本没有涉及),多数学生又不热衷于法律知识的学习,这样也就导致对法律的认识有偏差,也不了解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也是导致大学生法治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   三、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进化路径
  1.教育改进
  教育是增强大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手段,针对现代大学教育缺少法治教育的情况,就需要改变现有教育模式,真正将法治教育作为大学生学习重点,经常开展与法治有关的活动,在教育中应用教学案例,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设置讨论与演讲等环节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同时为做好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工作,还要做好普法宣传活动,利用校园广播、校网等扩大法律知识宣传,将法律知识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定期拍摄一部与大学生有关的普法栏目剧,并播放给学生观看,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深化他们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2.评价体系
  为增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学校在实践工作中也要多站在法律角度的看问题,尤其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重视高校法治教育的监督与指导,将其纳入到常规工作中,主要了解学校的法治教育队伍、教育设施以及必要的规章制度等。同时,为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与信仰,在法律教育考试中,可以实行开卷考试,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还可以强化他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7]。
  3.活动规范
  高校方面应践行依法治校,规范教师与学生的行为,明确他们各自的责任,将法律规章制度融入到校规校中,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自己正处在法律环境下。同时,高校在处理问题时也要讲求民主、规则与程序,用自身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在无形中影响学生。
  4.实践经验
  要全面提高學生的法治意识,就要开展法律实践活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法律的作用与威力。如学校可以根据法院工作情况安排学生到法院中参加庭审,或到监狱中考察,这样就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在一起。或让学生模拟真实法庭,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这些都是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的有效措施。
  四、结论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治社会的重要力量,但我国很多大学生法治意识较差,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了解法律知识,并不利于法治社会建设,因此,本文以重庆工商大学学生为例,提出了一些措施,希望能为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吴一平.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J]. 现代教育科学,2011,11:119-123.
  [2]邓莹莹,覃瑜潇. 新时期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J]. 法制与社会,2015,13:228-229.
  [3]赵克荣.论人的社会化与人的现代化[J].社会科学研究,2001,(1).
  [4]王启. 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探讨[J]. 世纪桥,2015,10:74-75.
  [5]李朝康.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J].清华大学,2011,23
  [6]刘东南,李云峰. 创新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8:103-105.
  [7]李玉兰. 依法治国方略下的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5,44:272-273.
其他文献
(030024 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 太原)  摘 要:高校教师“能进能出”原则是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中建立的,该原则打破了高校教师“终身制”的羁绊,在教师中间实现了公平竞争上岗,并且可以将教学资源给与效率化配置,这与“十三五”期间开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是相一致的。但是高校教师“能进能出”原则的实施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性风险,只有将风险降至最低,并配合一些制度性改进措施,该项制度的价值则可以
期刊
(401120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  摘 要:法院专递是我国法律文书邮寄送达采用的重要形式。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法院专递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从当前情况来看,必须从制度完善、投递规范和普法宣传三个方面寻找出路,完善法院专递相关制度,以保证法院专递邮寄送达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法院专递;邮寄送达;邮政投递  法院专递,是人民法院将诉讼文书交由邮政机构并以特快专递进行邮寄送达的一种方式。自
期刊
(650500 云南大学法学院 云南 昆明)  摘 要: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规定,著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产生,因此,著作权登记显得似乎没有必要。但由于作品创作的独立性和隐秘性,作品的创作过程往往很难再现,证据的缺乏加大了著作权维权的难度。著作权登记制度的目的就在于维护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解决因著作权归属产生的纠纷,并为著作权纠纷提供初步证据。因此,著作权登记制度在著作权的确权
期刊
(621700 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四川 绵阳)  摘 要:为预防和控制我国严峻的腐败犯罪,立法机关在贪贿犯罪中增设了“不得减刑、假释的终身监禁”制度,旨在从立法角度严惩腐败犯罪,进一步完善我国刑法体系。笔者以此为题开展讨论,通过比较国内外终身监禁制度,表达笔者对我国刑法引入终身监禁制度的思考,并就终身监禁在实行过程中的溯及力问题和全国统一罪犯处遇标准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贪贿犯罪;终身
期刊
(100097 北京爱尔公益基金会 北京)  摘 要:所谓公共安全,是指社会和公民个人从事和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和交往所需要的稳定的外部环境和秩序。所谓公共安全管理,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共安全各秩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以及社会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而做出的各种行政活动的总和。但在秩序行政法学领域,公共安全仅仅指治安安全,即社会及公众不受危险或事故威胁,其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有
期刊
(362400 1.福建省安溪县人民法院 2.福建省安溪县人民检察院 福建 泉州)  一、引言  据《光明日报》的报导,目前我国青少年中,患上网瘾的比例达到26%,另有12%的青少年存在着网瘾倾向,其中13-17岁青少年网瘾比例最高,为30.5%;其次为18-23岁青少年网民,网瘾比例为26.6%,且主要是沉迷于网络游戏。[1]这一系列的数据,既包含了互联网普及程度提高的喜悦,也有对沉迷网络给青少
期刊
(550025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 贵阳)  摘 要:单位犯罪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由于立法不完善,我国单位犯罪的规定存在着概念模糊、主体不明确、行为难以界定、量刑设置不合理等等众多现实问题,导致实践中对单位犯罪无统一认识,处理案件标准不一,严重破坏了法律的权威性和统一性。笔者在本文中将尝试从单位犯罪的概念、刑罚的考量两个方面入手,在提出其面临的现实困境时,以期能对单位犯罪进行理性认识。  关
期刊
(710127 西北大学法学院 陕西 西安)  摘 要:要改变民间借贷的乱象,最根本的措施就是改变监管现状,重新构建合理高效的监管体系,有针对性地对民间借贷进行监管。以陕北神木县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切入,推而广之,反思我国民间借贷的现实问题。继而,试图对我国民间借贷予以有针对性的法律规制,以使其合法有序发展。  关键词:民间借贷;陕北神木;法律规制  一、民间借贷现状—基于陕北神木的实地调研  1.
期刊
(610207 四川大学 四川 成都)  摘 要:劳动者在遭受交通事故且又构成工伤时,有权获得第三人民事侵权和工伤保险待遇的双重赔偿,但工伤保险待遇中仅包括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部分,而不包括用人单位支付的部分。  关键词:交通事故;工伤;竞合;双重赔偿;范围限制  本案是发生在四川省的一个真实案件:陈某某于2006年1月1日与劳务派遣单位人才开发公司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并通过劳务派遣的形式被派往用工
期刊
(100089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北京)  小说中所描述的这一看似荒诞的诉讼,实际上揭示了在现代社会中人与机构关系,通过约瑟夫·K的经历,我们看到了不同的人在面对法律机构时的态度,这里既包括在机构内工作的公职人员,也包括像约瑟夫·K这样有求于法律机构的被告。小说通过大段的人物对话和内心独白展现了人与机构的关系,这便是本篇文章将要分析的重点。  一、《诉讼》中法律机构的特点  法律机构的构成复杂,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