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下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其一,德育在小学阶段学科教學中渗透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其二,德育与小学语文学科融合的具体方法,进行重点剖析,希望可以启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践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教师美赞,也让素质教育改革的进度继续加快前行。
关键词:德育;小学语文;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052-01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将来也将成为新时代的人才,其不仅需要有较强的理论能力和文化知识水平,更需要具备一个有趣而有内涵的灵魂。而对学生“灵魂”的精雕细琢过程则是教师的责任所在。对此,我们应当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时代号召,积极探索德育与语文学科融合的方法,争取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协调发展。以下本文就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做几点经验分析,希望对同仁有所帮助。
1.德育在小学阶段各个学科渗透的意义和可行性分析
德育在小学教育教学阶段具有很高的教育实施意义,尤其是在倡导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它的重要性凸显。如今我们全国各地都在争创文明城市,而文明城市的建设需要我们共同去付出和维护,小学生是一个城市的特殊群体,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代表了城市的形象,也诠释了民族的未来。他们对思想道德的理解以及具体的实际行动,牵动着万千教师和家长的心。
而对于德育,学校也都配置了主修课程,有的成为品德课,有的成为品德与社会或者是道德与法治学科,其实教学的内容也都是紧紧围绕思想道德教育而开展,但是,德育是一个共同关注的话题,所以其他学科教师,如我们小学语文学科教师,也负有教育指导的义务。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很多关于德育的内容,比如词语“厚德载物”、“以德服人”、“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等,另外,还有很多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告诫人们不要忽视事物的客观规律,盲目追求进度,再如“守株待兔”,也是在告诫人们不要抱有不劳而获的心态,唯有脚踏实地才能有所作为,这些都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融合成为了必然。
2.德育与小学语文学科融合的具体方法
2.1 从教材中挖掘内容,实施德育指导
教材虽然并不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全部,但是却是我们实施课堂教学分析和教学启发的主要依据,教师可以根据对教材中某个章节的资料或者是某篇课文的了解,设计教学探究性问题,启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思考,合作探究,如此,将教材中的知识作为德育的指导点,则可以有效渗透德育。
比如,感恩教育是德育中的一个重要的话题,人人都应当知晓感恩,人人也应当具备感恩的心,懂得感恩的人,生活一定是快乐的,因为,他知晓自己已经拥有的,从而倍加珍惜。那么,感恩的内容包括什么呢?感恩的对象又是谁呢?从实践的角度来说,内容可以包括世界的万物,比如感恩生命的赐予,感恩大地母亲的滋养,感恩浓浓的亲情陪伴等,而感恩的对象则可以包括:朋友、父母、祖父母、祖国等。在指导学生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志向,对比以往的战争年代,以及今时今日的中国,可以有效触发学生感恩祖国庇佑,以及感恩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勇献身的情感。另外,通过指导学生学习《游子吟》一课,让学生回忆自已的父亲、母亲在家庭中辛苦操劳,在自己疾病中静静守候的生活情境,也可以触动学生的感恩神经,从而保证德育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有效渗透。
2.2 教师定要树立学习楷模,规范自己的言行
教师的一言一行,以及各个班级中班干部的行为举止,也会对班级中的各个同学产生重要的影响。而教师和学生班干部,都是班级中的领导、核心人物,所以,如果他们的指导意义不明确,或者是存在相反的德育教育现象,比如,随地吐痰、乱扔杂物、随意拿取他人的物品而不经过允许以及好逸恶劳等,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班级内的学生将会是怎样的心理和看法。因此,作为教师,一方面,我们自己要切实规范好自己的言行,以高水平、高标准的道德规范约束自己,比如,教师要具备环保节约意识,去食堂吃饭要尽量吃完,或者多餐少取,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这些都足以代表一位教师在道德养成方面取得的成绩,从而切实起到为人师表的效果如此,在学生之间才能起到以德服人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要规范好班干部的言行,以同样的高标准约束他们,比如,时刻告诫班干部要树立为班级服务的意识,而不是单纯的将自己不愿去做的脏活、累活,强加给其他同学,更或者是做出在其位,不尽其责的行为。一旦发现班干部中存在类似的不良现象,要及时清理出班干部队伍,以待后查。
2.3 利用语文课外时间,指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
众所周知,儿童的行为特点是活泼、好动、乐于竞争和贪玩,因此,如果我们过于重视教材内的理论知识堆砌,对学生实施“狂轰滥炸式”讲道理,显然是有些不尽如人意,也有悖于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点,基于此,笔者认为,我们可以结合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与部分实践性活动,比如,教育类影片观看活动,给学生播放《地道战》、《地雷战》、《杨家将》、《精忠岳飞》以及《暖春》等影片,让学生在影片的观看中多层感悟,知晓今日的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感恩和平,感谢祖国的保护让人们得以安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加珍惜学生已有的物质生活。再如,语文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富有革命教育意义的历史战争古迹,如“延安革命圣地”、“西柏坡革命圣地”以及“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使得学生铭记历史,警钟长鸣,让爱国的火焰在学生的心中燃起,促使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得到有效渗透,深化爱国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中,指导学生深入汲取文化精髓,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行和文化素质,陶冶学生情操,拓展和延伸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品质,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语文教师不能仅顾及“教书”而轻视“育人”,要合理利用德育渗透和融合的便利,多角度,多渠道,对学生实施德育的教学启发,如此,才能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教师也才会进一步为孩子们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王丽丽.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学周刊,2013(02).
[2]徐艳艳,聂朦.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呈现分析及研究——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知识经济,2013(01).
关键词:德育;小学语文;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052-01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将来也将成为新时代的人才,其不仅需要有较强的理论能力和文化知识水平,更需要具备一个有趣而有内涵的灵魂。而对学生“灵魂”的精雕细琢过程则是教师的责任所在。对此,我们应当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时代号召,积极探索德育与语文学科融合的方法,争取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协调发展。以下本文就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做几点经验分析,希望对同仁有所帮助。
1.德育在小学阶段各个学科渗透的意义和可行性分析
德育在小学教育教学阶段具有很高的教育实施意义,尤其是在倡导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它的重要性凸显。如今我们全国各地都在争创文明城市,而文明城市的建设需要我们共同去付出和维护,小学生是一个城市的特殊群体,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代表了城市的形象,也诠释了民族的未来。他们对思想道德的理解以及具体的实际行动,牵动着万千教师和家长的心。
而对于德育,学校也都配置了主修课程,有的成为品德课,有的成为品德与社会或者是道德与法治学科,其实教学的内容也都是紧紧围绕思想道德教育而开展,但是,德育是一个共同关注的话题,所以其他学科教师,如我们小学语文学科教师,也负有教育指导的义务。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很多关于德育的内容,比如词语“厚德载物”、“以德服人”、“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等,另外,还有很多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告诫人们不要忽视事物的客观规律,盲目追求进度,再如“守株待兔”,也是在告诫人们不要抱有不劳而获的心态,唯有脚踏实地才能有所作为,这些都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融合成为了必然。
2.德育与小学语文学科融合的具体方法
2.1 从教材中挖掘内容,实施德育指导
教材虽然并不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全部,但是却是我们实施课堂教学分析和教学启发的主要依据,教师可以根据对教材中某个章节的资料或者是某篇课文的了解,设计教学探究性问题,启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思考,合作探究,如此,将教材中的知识作为德育的指导点,则可以有效渗透德育。
比如,感恩教育是德育中的一个重要的话题,人人都应当知晓感恩,人人也应当具备感恩的心,懂得感恩的人,生活一定是快乐的,因为,他知晓自己已经拥有的,从而倍加珍惜。那么,感恩的内容包括什么呢?感恩的对象又是谁呢?从实践的角度来说,内容可以包括世界的万物,比如感恩生命的赐予,感恩大地母亲的滋养,感恩浓浓的亲情陪伴等,而感恩的对象则可以包括:朋友、父母、祖父母、祖国等。在指导学生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志向,对比以往的战争年代,以及今时今日的中国,可以有效触发学生感恩祖国庇佑,以及感恩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勇献身的情感。另外,通过指导学生学习《游子吟》一课,让学生回忆自已的父亲、母亲在家庭中辛苦操劳,在自己疾病中静静守候的生活情境,也可以触动学生的感恩神经,从而保证德育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有效渗透。
2.2 教师定要树立学习楷模,规范自己的言行
教师的一言一行,以及各个班级中班干部的行为举止,也会对班级中的各个同学产生重要的影响。而教师和学生班干部,都是班级中的领导、核心人物,所以,如果他们的指导意义不明确,或者是存在相反的德育教育现象,比如,随地吐痰、乱扔杂物、随意拿取他人的物品而不经过允许以及好逸恶劳等,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班级内的学生将会是怎样的心理和看法。因此,作为教师,一方面,我们自己要切实规范好自己的言行,以高水平、高标准的道德规范约束自己,比如,教师要具备环保节约意识,去食堂吃饭要尽量吃完,或者多餐少取,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这些都足以代表一位教师在道德养成方面取得的成绩,从而切实起到为人师表的效果如此,在学生之间才能起到以德服人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要规范好班干部的言行,以同样的高标准约束他们,比如,时刻告诫班干部要树立为班级服务的意识,而不是单纯的将自己不愿去做的脏活、累活,强加给其他同学,更或者是做出在其位,不尽其责的行为。一旦发现班干部中存在类似的不良现象,要及时清理出班干部队伍,以待后查。
2.3 利用语文课外时间,指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
众所周知,儿童的行为特点是活泼、好动、乐于竞争和贪玩,因此,如果我们过于重视教材内的理论知识堆砌,对学生实施“狂轰滥炸式”讲道理,显然是有些不尽如人意,也有悖于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点,基于此,笔者认为,我们可以结合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与部分实践性活动,比如,教育类影片观看活动,给学生播放《地道战》、《地雷战》、《杨家将》、《精忠岳飞》以及《暖春》等影片,让学生在影片的观看中多层感悟,知晓今日的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感恩和平,感谢祖国的保护让人们得以安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加珍惜学生已有的物质生活。再如,语文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富有革命教育意义的历史战争古迹,如“延安革命圣地”、“西柏坡革命圣地”以及“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使得学生铭记历史,警钟长鸣,让爱国的火焰在学生的心中燃起,促使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得到有效渗透,深化爱国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中,指导学生深入汲取文化精髓,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行和文化素质,陶冶学生情操,拓展和延伸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品质,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语文教师不能仅顾及“教书”而轻视“育人”,要合理利用德育渗透和融合的便利,多角度,多渠道,对学生实施德育的教学启发,如此,才能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教师也才会进一步为孩子们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王丽丽.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学周刊,2013(02).
[2]徐艳艳,聂朦.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呈现分析及研究——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知识经济,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