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个性是一个人整体精神面貌的体现,是一个人生活经历的积淀和反映。个性虽然有遗传的可能,但也受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正是处于一个人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新课程改革下的学生观中也提到:“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尤其传统美术教学注重的是对美术作品的临摹以及美术技法的表现,而现代美术教学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表明当今社会下个性化教育的实施是刻不容缓的。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个性化;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038-01
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要发展思维,我们必须尊重个人的因素,这是脑力活动中不能被取代的独特因素。”这个提法突出强调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性。美术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注重创新精神,要发展学生的独特思维,则需要从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需要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开展个性化教育,那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体现呢,下面我仅依据我个人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及经验,谈一点我粗浅的看法。
1.个性化教育在美术课堂中的体现
1.1 教学目标个性化
英国著名的戏剧家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个性化教育不仅仅是体现在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上,更多的是通过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来呈现。
新课改前,传统的美术教学注重“双基”目标,美术课堂较为呆板;新课改后,美术教学注重有特色、热闹的课堂氛围,一堂课下来学生收获甚微。我认为个性化教学目标能够切合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以此进行个性化学习。
1.2 教学方法个性化
个性化教育还应该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及学生需求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更多个性化学习的机会,体现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比如情景教学法、欣赏交流法等。由于学生和教材的不同,每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要有所变化,这就要依靠教师对教材的个性化解读以及个性化教学。
2.个性化教育在美术作业中的体现
2.1 表现内容个性化
由于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外来务工子弟,家庭条件有限,他们对于外面多姿多彩的世界了解的并不多,比如在三年级的《我设计的动漫形象》一课中,我提到奥运会的“福娃”以及世博会的“海宝”,他们对此一无所知,根本无法借鉴;还有在《干干家务活》一课中,由于学生们对于人物动作的描绘是第一次尝试,所以我选择示范一个男生扫地的动作,并且出示了一些擦桌子、浇花等范画,等到学生表现时,大多都是照抄范画,他们不愿意再多去思考,而只是拘泥于教师范画和自身有限的生活经验。
所以在表现内容方面,我主张让学生去其他学科资源或课外读物中去获取,寻找参考源,比如在四年级的《儿歌与童话》一课中,让学生自己创作一幅童话插图是比较困难的,学生们一开始毫无思绪,接着我建议学生可以参考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以及其他学科教材中的插图,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使之成为自身的创作。
2.2 表现技法个性化
在学生的作品中,我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我经常会和学生强调完整的画面需要主体形象和背景缺一不可,但在背景的刻画上,大多数学生会不加思考的画上太阳、自云、草地。在表现人物形象时,大多数女生会表现公主的形象,而在表现多个人物时会出现复制粘贴的情况,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表现人物时会出现堆雪人、火柴人的形象,而不愿意在人物的发型、服饰等细节方面多下功夫。
在教学中我会尽量为学生提供许多背景描绘上的建议,让学生尝试学校、卧室、街道等不同场景的表现,根据不同的主题来安排不同的场景,在表现人物时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周围学生的特点,并通过语言描绘来引导学生表现不同职业、不同动作的人物。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尝试油画棒、彩铅等工具的使用,如果是水墨工具等特别难实施的材料,我也会通过学生个别尝试或视频展示等方法,来让学生在视觉感受上“耳目一新”。
3.个性化教育在美术评价中的体现
3.1 评价标准个性化
在美术教学评价中,我们经常会犯一个低级错误,就是以“像”与“不像”来评价学生作品,长此以往下来,很大程度的削弱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于作品中的一些不符合现实比例的构图、强烈反差的色彩、扭曲杂乱的线条这些看似“不正确”的绘画,其实正是学生个性的体现。
[杜维霞.小学美术个性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7,24:4]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不同个性的学生应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比如学生在作品展示的时候,教师可以评出一些小星星,积极之星、色彩之星等,这样教师不仅肯定了每位学生的进步,而且了解了不同学生的差异,以便于教师给予更进一步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3.2 评价方式个性化
回顾这一年的教学来看,我往往会犯包办评价的错误,由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普遍美术素质不是很高,尝试过几次让学生自评、互评之后,并没有达到我自身的期望,我有时会一口气把所有方面的评价都说完,完全不给学生留有机会,这样其实会让学生失去自我反思和锻炼的机会。
现代心理学家指出: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一无二的创造性自我外在的迹象,美术教育的审美功能是使学生不仅能学会欣赏艺术,而且能做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审美判断。其实个性化评价更应该重视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组织小组内相互评价,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去评价,评价的过程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总之,个性化教育是当今教育的大势所趋,世界上找不到一个没有特点的人,将特点变为特长,就是教育的最大价值,同理,没有个性化教学的课堂就会失去生命,只有把握好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才能够挖掘出他们的巨大潜能。《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美术教学要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是势在必行的,是我们每一位小学美术教师应当牢记的。
参考文献:
[1]赵红丽.个性化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4,2:18.
[2]杜维霞.小学美术个性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科普童话:新課堂,2017,24:4.
[3]罗永梅.浅析个性化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商情,2013,30:154.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个性化;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038-01
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要发展思维,我们必须尊重个人的因素,这是脑力活动中不能被取代的独特因素。”这个提法突出强调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性。美术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注重创新精神,要发展学生的独特思维,则需要从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需要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开展个性化教育,那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体现呢,下面我仅依据我个人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及经验,谈一点我粗浅的看法。
1.个性化教育在美术课堂中的体现
1.1 教学目标个性化
英国著名的戏剧家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个性化教育不仅仅是体现在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上,更多的是通过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来呈现。
新课改前,传统的美术教学注重“双基”目标,美术课堂较为呆板;新课改后,美术教学注重有特色、热闹的课堂氛围,一堂课下来学生收获甚微。我认为个性化教学目标能够切合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以此进行个性化学习。
1.2 教学方法个性化
个性化教育还应该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及学生需求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更多个性化学习的机会,体现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比如情景教学法、欣赏交流法等。由于学生和教材的不同,每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要有所变化,这就要依靠教师对教材的个性化解读以及个性化教学。
2.个性化教育在美术作业中的体现
2.1 表现内容个性化
由于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外来务工子弟,家庭条件有限,他们对于外面多姿多彩的世界了解的并不多,比如在三年级的《我设计的动漫形象》一课中,我提到奥运会的“福娃”以及世博会的“海宝”,他们对此一无所知,根本无法借鉴;还有在《干干家务活》一课中,由于学生们对于人物动作的描绘是第一次尝试,所以我选择示范一个男生扫地的动作,并且出示了一些擦桌子、浇花等范画,等到学生表现时,大多都是照抄范画,他们不愿意再多去思考,而只是拘泥于教师范画和自身有限的生活经验。
所以在表现内容方面,我主张让学生去其他学科资源或课外读物中去获取,寻找参考源,比如在四年级的《儿歌与童话》一课中,让学生自己创作一幅童话插图是比较困难的,学生们一开始毫无思绪,接着我建议学生可以参考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以及其他学科教材中的插图,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使之成为自身的创作。
2.2 表现技法个性化
在学生的作品中,我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我经常会和学生强调完整的画面需要主体形象和背景缺一不可,但在背景的刻画上,大多数学生会不加思考的画上太阳、自云、草地。在表现人物形象时,大多数女生会表现公主的形象,而在表现多个人物时会出现复制粘贴的情况,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表现人物时会出现堆雪人、火柴人的形象,而不愿意在人物的发型、服饰等细节方面多下功夫。
在教学中我会尽量为学生提供许多背景描绘上的建议,让学生尝试学校、卧室、街道等不同场景的表现,根据不同的主题来安排不同的场景,在表现人物时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周围学生的特点,并通过语言描绘来引导学生表现不同职业、不同动作的人物。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尝试油画棒、彩铅等工具的使用,如果是水墨工具等特别难实施的材料,我也会通过学生个别尝试或视频展示等方法,来让学生在视觉感受上“耳目一新”。
3.个性化教育在美术评价中的体现
3.1 评价标准个性化
在美术教学评价中,我们经常会犯一个低级错误,就是以“像”与“不像”来评价学生作品,长此以往下来,很大程度的削弱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于作品中的一些不符合现实比例的构图、强烈反差的色彩、扭曲杂乱的线条这些看似“不正确”的绘画,其实正是学生个性的体现。
[杜维霞.小学美术个性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7,24:4]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不同个性的学生应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比如学生在作品展示的时候,教师可以评出一些小星星,积极之星、色彩之星等,这样教师不仅肯定了每位学生的进步,而且了解了不同学生的差异,以便于教师给予更进一步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3.2 评价方式个性化
回顾这一年的教学来看,我往往会犯包办评价的错误,由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普遍美术素质不是很高,尝试过几次让学生自评、互评之后,并没有达到我自身的期望,我有时会一口气把所有方面的评价都说完,完全不给学生留有机会,这样其实会让学生失去自我反思和锻炼的机会。
现代心理学家指出: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一无二的创造性自我外在的迹象,美术教育的审美功能是使学生不仅能学会欣赏艺术,而且能做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审美判断。其实个性化评价更应该重视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组织小组内相互评价,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去评价,评价的过程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总之,个性化教育是当今教育的大势所趋,世界上找不到一个没有特点的人,将特点变为特长,就是教育的最大价值,同理,没有个性化教学的课堂就会失去生命,只有把握好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才能够挖掘出他们的巨大潜能。《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美术教学要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是势在必行的,是我们每一位小学美术教师应当牢记的。
参考文献:
[1]赵红丽.个性化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4,2:18.
[2]杜维霞.小学美术个性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科普童话:新課堂,2017,24:4.
[3]罗永梅.浅析个性化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商情,2013,3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