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因论视角探析“结果法”指导下的英语写作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MNU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2011年度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模因论在外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11YB184)
  摘要:随着模因论的研究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学者们开始从模因的角度对我国传统外语教学手段进行新的思考。本文联系模因的相关理论,试从背诵和仿写两个方面来分析“结果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模因论;结果法;背诵;仿写
  【中图分类号】H31
  一﹑模因论与写作教学
  模因论(Memetics)是一种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论中最核心的术语是模因(meme),之所以将meme译成“模因”,是有意让人们联想到它是一些模仿现象,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文化的传播与人类遗传相类似,即它也能导致某种形式的进化,而语言的进化就是通过非遗传的途径进行的,而且速率比遗传进化快几个数量级。英语在中国的定位是外语,而且“外语”与“第二语言”在概念上的差别必然使我国的英语教学有着其它国家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中国学生从小学就已经开始适应了传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他们更为熟悉以教师为主导的“结果法”的写作教学模式。在模因论的指导下,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主张需要受到重视和提倡,在写作教学中遵循的“结果法”是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因此其教学模式体现言语分析和“刺激-反应”的过程。本文试从模因论的视角来探析在“结果法”英语写作教学中强调对范文的分析和模仿,培养学生在背诵与仿写的基础上提高写作能力,消除长期以来对英语写作望而生畏﹑思路不通﹑无从下笔的窘境。
  二﹑外语写作教学中的结果法
  结果教学法 ( Product Approach) 在20 世纪 40 年代至 60 年代在外语写作教学中盛行。这一方法强调培养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要求加强句子组合和语法训练,是一个从句子到段落,再到篇章的由低到高、自下而上的过程。结果法主要设计的课堂活动包括阅读范例、学生模仿、抄录并改写正确的句子。“结果法”是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行为主义理论是一种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理论。根据行为主义者的观点,学生只需去重复与语言知识有联系的言语反应。他们重视学生的行为,认为适当的条件作用的行为将自动产生学习。因为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和文化背景与西方国家有很大差异,所以在“结果法”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去模仿,并背诵大量语言材料,输入是输出的前提。写作与语言知识相关,重点在于对词汇、句法和衔接手段的正确使用,因而“结果法”将教学重点放在最终的成品上,重视对范文的分析和模仿,强调语言的正确性及文章的结构和质量。一些学者认为“结果法”能够有效地帮助中国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理由是:第一,由于中国学生已经适应了从小学就开始的传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已经熟悉以教师为主导的“结果法”的写作教学模式;第二,“结果法”能顺应当前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测试指导教学”的趋势,满足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进步的需求;第三,大学英语课时有限,“结果法”有利于学生在课后进行单独练习活动。结果法的优点还在于重视学生的语言基本功的掌握,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尽可能地削弱或消除母语对于英语写作产生的负迁移影响,有利于学生应试写作水平的提高,便于获得成就感并产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
  三﹑模因论和结果法对写作教学的启示:背诵和仿写
  “结果法”教学强调学习者需要大脑里存储丰富的目的语语言材料,才能运用恰当而地道的语言来表达思想。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水平选择合适的范文﹑分析文体的特点、文章的结构、如何转承启合,以及所运用的写作技巧。模因的选择标准当中,越是新颖﹑简单﹑独特的模因越容易引起注意,而与宿主已有模因相联系或相似的模因就越容易被接受和理解。老师在选择输入材料的时候,应当尽量采用真实的﹑新鲜的材料,贴近学生的生活,或者是朗朗上口的英语美文等。同时材料应当注重内容的趣味性、现实性和实用性并难度适中,这样的材料能够吸引学生,容易调动其学习兴趣。例如,现在人们常常议论的大学生就业困难﹑自主创业﹑公务员考试热﹑山寨现象等等,其包含的流行模因在汉语中大家耳熟能详,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用英语怎么说,让学生有意识地注意到这些强势模因。而由于这些模因出现的场合不同,大多具有明晰性﹑权威性等特点,学生们会发现它们生动形象而又精炼实用,从而促进了同化,加深了记忆,在将来的写作中也易于表达出来。
  背诵与语言模因的复制传播过程息息相关。根据语言模因在复制传播不同阶段的特点,我们在英语写作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并指导学生对其进行反复记忆。背诵的过程,就是个体和模因载体的不断接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模因不断地受到个体的注意、理解和接受,从而存在于个体的大脑记忆中。因此,应选择那些易于背诵的材料,为语言学习者寻找成功的模因以便于同化。通过背诵,学生可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牢记常用词汇、句型及固定表达,增强语言知识的积累,强化语言输入,为语言输出奠定扎实的基础。在表达阶段,在与其他个体交流时,模因必须从记忆储存模因转化为能被他人感知的物质外形。表达的前提条件是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模仿目的语的表达方式。语言模因借助各样载体扩大传播范围,是对表达阶段的延扩。由此可见,背诵贯穿了语言模因复制传播过程的四个阶段,从同化、记忆、表达到传播。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都有可能成为语言模因的载体。他们通过背诵的方式将材料保存到大脑中,使得所背的材料和学习者融为一体。当背诵量达到一定程度,背诵的内容可以通过模因基因型的形式直接套用,也可经过大脑重新组织、编码,以模因表现型加以改装应用,包括生成他们从来没有听过﹑看过的句子。因此,背诵并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通过背诵促进思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层次确定不同的背诵目标,通过背诵强化模因传播中的同化、记忆阶段,使学习者在大脑中创造出一种语境,加快模因的成功复制和传播,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模因论复制的保真性可以使我们看到模仿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意义。当然我们不是将语言的学习过程看成是百分之百的拷贝过程,就如模因复制的过程也不是完全拷贝一样,它是语言模因的重组。有一些模因保存着内容,以相同或不同的形式传播;而另外一些模因则根据相同的形式放进不同的内容扩展。
  模仿是人的天性,也是语言输入的重要形式之一。语言学习本身就是语言模因被模仿、复制、传播的过程。在写作教学中,模仿教学尤其重要。教师可以从仿写训练开始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写作能力。模仿根据方式不同,有复制性模仿、再现式模仿、创造性模仿。学生通过背诵,可以使熟记的语言材料成为稳定的语言模因随时被激活,在大脑中被复制出来用于口头或书面交际即属于复制性模仿。如在写作时直接套用成语、名言警句等。但是更多时候,模仿、复制并非完全的“克隆”,而是模因集合的重组。
  国内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应该鼓励学生去大量阅读英语作品,取其精华作为范文模仿,通过仿写促进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文秋芳教授就提出,学习写作应该从模仿好文章开始。在仿写训练时,教师可以基于填空性写作、指导性写作、控制性写作到构思性写作对学生进行系列训练,逐渐培养他们的构思意识。但要注意的是,模仿的是范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仿写只是一种借鉴,是一种“拿来主义”。文章贵在创新,要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语篇生成模型假说指出了“结果法”中的模仿典型语篇的可借鉴之处。目的语范本的输入和积累是作者激活大脑中图式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为习作者提供了大量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写作需要模仿,不可避免地要依托于某种“范式”。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范本能有效地固化学生的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有效提高他们的英语写作水平。
  四﹑结论
  英语写作教学,学生需要背诵和仿写,然后才能不断提高写作能力,使文章语言更地道,表达意义更明确。正如何自然教授所言:“根据模因论和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规律,语言背诵教学不但不应放弃,而且还应大力提倡。”实践证明,通过长期地用英语进行仿写,中国学生不仅能习得语言表达方式,还能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构建有效的写作框架,形成清晰的写作思路。正是思路与语言的结合,作者的思想才得以体现。“结果法”教学就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触较多的范文,得到足够多的仿写训练。并且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对学生的作品做出认真的批阅,让学生及时做出反馈与纠错,肯定其写作的进步,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力;激励他们不断进取,对学生的困难和问题提供耐心帮助,给予关爱和支持;让学生明白创新是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并不会是凭空从天而降的,而是在借鉴学习基础上逐步改进和完善的结果。
  参考文献
  [1]Dawkins,R.The Selfish Gene[M].New Edi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2]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11)
  [3]贾爱武.英语写作教学的改进:从成稿写作法到过程写作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8,(5)
  [4]罗瑜,李红.“结果法”真的过时了吗——英语写作教学“结果法”与“过程法”的比较研究[ 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2)
  [5]罗明礼.从中西思维模式差异谈英语议论文写作构思[J].外国语文(双月刊),2011,(6)
  [6]文秋芳.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7]武婷,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结果法”和“过程法”探讨[J].山西师大学报,2010 (37)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0  《国家基础教育发展纲要》中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国家将学生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更为基础教育的具体实施指明了方向。但所有这一切都要通过教育的具体实施来实现,更义不容辞地落到了学校和教师身上。如果说学校是教育的主战场,那么课堂就是教学的主阵地。因为它承
期刊
摘要:在课程改革的大潮汹涌澎湃来临的时候,当我们应用新的课程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作为教师我们深刻的感悟到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我们知道老师教学生学,过于去追求应试需要,完全的去追求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真正能否去领会和完全的理解所表达的知识点的真正意义,而是一味的去"死记硬背"。忽略了学生本身个体的发展和情感的需要。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创新性;散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40分钟的有限时间里,让学生获得具体的发展,达成教学目标即知识、能力、过程、方法观的统一,这是语文教学的生命。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呢?下面就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一、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是吃透教材,了解学生  教师备好的课能否为学生所接受,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检验的
期刊
【内容提要】  多媒体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已成为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引人注目的焦点,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推广,先进多媒体的应用将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的有利工具。运用多媒体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教学活动从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模式转变;借助电教多媒体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补充学习资料。多媒体的科学有效地运用成为了语
期刊
摘要:"对话"就是"人与人之间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的基础上达成的双方视野的交融,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激发、共同创作的精神或意识。  关键词:对话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  "对话"就是"人与人之间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的基础上达成的双方视野的交融,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激发、共同创作的精神或意识。"将"对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4  内容提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语文教师在课程资源上有新的视野,具有强烈的资源意识。正如《课标(实验稿)》指出的"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某些偶发事件、情感的闪念、思维的火花、学生的观点等都是新的作文课程资源和教学内容。我偶遇学生一次开玩笑事件,因存在着不安全隐患,我针对学生的告
期刊
内容提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提高写作能力。本文谈一谈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做法。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4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一个人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做到老师"乐教",学生"乐学"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是进行情境作文教学的前提。所谓
期刊
摘要:英语阅读是获得新信息的最主要的来源之一。我们每天通过大量的阅读来获取新信息,并对新信息进行处理加工,理解文章内容,这种行为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中。而这一过程需要阅读者具有很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如记忆力,判断力,推理能力、知识量等,这对于英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极为重要。因此在阅读实践中必须针对阅读水平低的现状,有的放矢,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习惯;阅读方法;技巧
期刊
摘要:学科德育渗透是教育活动的永恒目标,在一个人的素质结构中,思想品德占据核心地位,眼下学校的德育是"纯而又纯"的理想型教育,教师只讲真善美,学生带着理想化的认识走向社会,对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缺乏了解,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及时总结经验,在采用信息技术教育的大环境下开展德育工作时树立创新思维,让德育工作与时俱进,以达到德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奇妙功效。  关键词:思想政治素质;德育渗透;与时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可更好地创设声、像、文并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变抽象深奥的问题及道理直观形象化,降低教学难度,丰富教学内容,拓宽信息传递渠道,优化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现代;教育手段;语文;课堂效益;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2  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迅速普及,现代化课程建设已迈向一个全面开放的崭新领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