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方法:对1044例异常子宫进行病理分析。结果:异常子宫出血病理诊断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928例(88.9%),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2例,子宫内膜癌50例,子宫内膜炎42例,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萎缩分别为8例和4例。结论:异常子宫出血以功能性子宫出血为主,其次为子宫内膜恶性肿瘤;诊刮送病理学检查,是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 异常子宫出血 原因 病理诊断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05年12月门诊妇科就诊1044例异常子宫出血者,年龄25~75岁,出血时间15天~26个月。所有的患者均接受过止血、抗炎等治疗,但疗效不明显,有的因出血时间长、量多而导致重度贫血。
方法:详细询问病人的发病时间、发病前的月经情况及发病以来的治疗情况,常规妇科及B超检查,了解患者阴道、宫颈有无病变、子宫有无异常、双侧卵巢有无增大等妇科情况。排除以上器质性病变后,对所有的病人进行诊断性刮宫,以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依据,探讨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
结 果
子宫内膜病理诊断结果:1044例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928例(88.9%),其中增生期子宫内膜和分泌期内膜242例(23.2%),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670例(64.2%),复杂型增生16例,不典型增生12例,子宫内膜其他良性病变如内膜炎、内膜息肉、及内膜萎缩共54例,子宫内膜癌50例。
不同年龄组子宫内膜病理诊断结果:异常子宫出血多发生在41~50岁年龄组,内膜病检结果以良性病变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及内膜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大,发病率亦增高。
子宫内膜癌占异常子宫出血总人数情况:1044例异常子宫出血病检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共50例,占异常子宫出血总人数4.8%,其中30~50岁14例,51~60岁以上36例。
讨 论
本组异常子宫出血内膜病检结果,表明子宫内膜增生是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这些变化多发生于围绝经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FSH升高对卵泡过度刺激,使雌二醇分泌过多,导致雌激素水平增高。此时常为无排卵性出血,长期的雌激素刺激是子宫内膜癌和内膜癌前病变发生的潜在因素。子宫内膜炎也是临床上引起异常子宫出血的常见因素,长期反复发病,导致上行性内生殖器感染及抵抗力下降,以及凝血因子减少,均可加重出血。萎缩型子宫出血的机理可能为高度萎缩内膜破裂引起。
不同年龄组宫内膜病检结果显示,年龄越大,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越高,年龄是宫内膜增生发生癌变的主要危险因素。绝经后妇女以卵巢功能衰退变化最为突出,雌激素水平虽低落,但有资料报道,55岁以上妇女卵巢的间质细胞不萎缩反而呈增生,这些细胞活性良好,卵巢门细胞亦有增生。在绝经后,仍可分泌雌激素,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使内膜增生而无孕激素的影响,达到一定程度后,子宫内膜就会不完全脱落,引起不规则的出血。另外,绝经后妇女体内雌激素98%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雄稀二酮在脂肪、肌肉组织等处转化而来,当其水平波动时即发生出血。其次,绝经后长期的激素替代治疗亦可以引起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因子宫内膜癌引起阴道出血时不一定有明显的体征,不易引起重视。因此,对绝经后妇女,即使出血发生在就诊前数月,亦需认真对待,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子宫内膜病检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由于宫内膜是对卵巢激素最敏感的靶器官,子宫内膜的腺上皮和间质细胞受卵巢雌、孕激素影响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可间接反映患者体内卵巢激素的功能状态。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做诊断性刮宫送病理学检查,不但可以了解有无子宫内膜病变如内膜息肉、炎症或恶性病变等,而且还可以了解子宫内膜对卵巢激素的反应性,有无排卵和分泌期子宫内膜的发育程度,从而较准确地判断功血的类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对异常子宫出血,目前仍需要做诊刮送病理学检查。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60-368.
2 邱立平,孔为民.围绝经期子宫出血315例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0.
我国“营养盲”多于文盲
7月24日,由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持的“你是营养盲吗”公众营养调查统计报告公布。结果显示,公众对叶酸缺乏将导致残疾儿出生的认知度不高,仅为26.87%,31.15%的人认为与缺钙有关;对成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婴幼儿时期营养缺乏的关系认知度仅为33.10%。
调查表明,对“摄入充足的营养是指包括宏量营养与微量营养在内的多种营养物质”,公众的认知率最高,达到了64.37%。对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将造成婴幼儿智力和体格发育永久受损,公众的认知率较高。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营养知识严重缺乏的占40%,具备一定营养知识的占59%,仅有1%属于营养知识较高的人群。
此次调查选择了新浪网的娱乐、科技两个频道的网民进行随机调查。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于小冬介绍说,此次调查设计的问题均为营养相关的基本知识,其结果说明我国目前“营养盲”多于文盲,营养知识的公众知晓率低,营养健康教育滞后,普及营养知识很有必要。(余运西)
关键词 异常子宫出血 原因 病理诊断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05年12月门诊妇科就诊1044例异常子宫出血者,年龄25~75岁,出血时间15天~26个月。所有的患者均接受过止血、抗炎等治疗,但疗效不明显,有的因出血时间长、量多而导致重度贫血。
方法:详细询问病人的发病时间、发病前的月经情况及发病以来的治疗情况,常规妇科及B超检查,了解患者阴道、宫颈有无病变、子宫有无异常、双侧卵巢有无增大等妇科情况。排除以上器质性病变后,对所有的病人进行诊断性刮宫,以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依据,探讨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
结 果
子宫内膜病理诊断结果:1044例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928例(88.9%),其中增生期子宫内膜和分泌期内膜242例(23.2%),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670例(64.2%),复杂型增生16例,不典型增生12例,子宫内膜其他良性病变如内膜炎、内膜息肉、及内膜萎缩共54例,子宫内膜癌50例。
不同年龄组子宫内膜病理诊断结果:异常子宫出血多发生在41~50岁年龄组,内膜病检结果以良性病变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及内膜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大,发病率亦增高。
子宫内膜癌占异常子宫出血总人数情况:1044例异常子宫出血病检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共50例,占异常子宫出血总人数4.8%,其中30~50岁14例,51~60岁以上36例。
讨 论
本组异常子宫出血内膜病检结果,表明子宫内膜增生是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这些变化多发生于围绝经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FSH升高对卵泡过度刺激,使雌二醇分泌过多,导致雌激素水平增高。此时常为无排卵性出血,长期的雌激素刺激是子宫内膜癌和内膜癌前病变发生的潜在因素。子宫内膜炎也是临床上引起异常子宫出血的常见因素,长期反复发病,导致上行性内生殖器感染及抵抗力下降,以及凝血因子减少,均可加重出血。萎缩型子宫出血的机理可能为高度萎缩内膜破裂引起。
不同年龄组宫内膜病检结果显示,年龄越大,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越高,年龄是宫内膜增生发生癌变的主要危险因素。绝经后妇女以卵巢功能衰退变化最为突出,雌激素水平虽低落,但有资料报道,55岁以上妇女卵巢的间质细胞不萎缩反而呈增生,这些细胞活性良好,卵巢门细胞亦有增生。在绝经后,仍可分泌雌激素,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使内膜增生而无孕激素的影响,达到一定程度后,子宫内膜就会不完全脱落,引起不规则的出血。另外,绝经后妇女体内雌激素98%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雄稀二酮在脂肪、肌肉组织等处转化而来,当其水平波动时即发生出血。其次,绝经后长期的激素替代治疗亦可以引起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因子宫内膜癌引起阴道出血时不一定有明显的体征,不易引起重视。因此,对绝经后妇女,即使出血发生在就诊前数月,亦需认真对待,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子宫内膜病检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由于宫内膜是对卵巢激素最敏感的靶器官,子宫内膜的腺上皮和间质细胞受卵巢雌、孕激素影响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可间接反映患者体内卵巢激素的功能状态。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做诊断性刮宫送病理学检查,不但可以了解有无子宫内膜病变如内膜息肉、炎症或恶性病变等,而且还可以了解子宫内膜对卵巢激素的反应性,有无排卵和分泌期子宫内膜的发育程度,从而较准确地判断功血的类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对异常子宫出血,目前仍需要做诊刮送病理学检查。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60-368.
2 邱立平,孔为民.围绝经期子宫出血315例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0.
我国“营养盲”多于文盲
7月24日,由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持的“你是营养盲吗”公众营养调查统计报告公布。结果显示,公众对叶酸缺乏将导致残疾儿出生的认知度不高,仅为26.87%,31.15%的人认为与缺钙有关;对成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婴幼儿时期营养缺乏的关系认知度仅为33.10%。
调查表明,对“摄入充足的营养是指包括宏量营养与微量营养在内的多种营养物质”,公众的认知率最高,达到了64.37%。对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将造成婴幼儿智力和体格发育永久受损,公众的认知率较高。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营养知识严重缺乏的占40%,具备一定营养知识的占59%,仅有1%属于营养知识较高的人群。
此次调查选择了新浪网的娱乐、科技两个频道的网民进行随机调查。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于小冬介绍说,此次调查设计的问题均为营养相关的基本知识,其结果说明我国目前“营养盲”多于文盲,营养知识的公众知晓率低,营养健康教育滞后,普及营养知识很有必要。(余运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