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君子”理想的当代考察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07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儒家的“君子”理想作为一种人格典范历来备受推崇。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人格典范并不完全契合现代社会的要求。儒家“君子”理想过于偏重“德”的完善,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德才兼备”。儒家的“君子”理想与现代社会要求的不合说明了儒家思想观念仅仅是时代的反映,难免带有时代的局限性。
  【关键词】儒家 理想人格 君子 【中图分类号】B235.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儒家的理想人格,“君子”一词几乎凝聚了所有传统美德,自古及今一直为世人津津乐道。然而,任何理想人格都仅仅体现了时代对人的要求,都不可避免带有时代的局限性。社会的发展往往对人提出新的要求,以现代人的眼光来审视这一传统理想人格,儒家“君子”理想虽然不乏现代价值,但并不完全契合现代标准。
  儒家的“君子”理想
  关于儒家的起源,冯友兰先生有一段著名的论述:“所谓儒,是一种有知识有学问之专家,他们散在民间,以为人教书相礼为生。”①这就是说,殷周之际贵族政治崩坏,一些宫廷中的“有知识有学问之专家”失去原先的工作,他们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靠出卖知识谋生,这就是最初的“儒”。由此可见,最初的“儒”是一种讨生活的职业。
  “儒”作为一种职业,其职业技能肯定是不可或缺的,但孔子强调的是“儒”的人格修养,他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作为一个儒者,首先应该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学养深厚、德行高洁的“君子”,而不应该满足于一技之长混饭吃,这是孔子对“儒”的期望。孔子指出了“君子儒”是儒者们努力的方向,这也意味着“君子”是儒家的理想人格。
  关于“君子”必须兼具的素质,《论语·雍也》中有一段话说得非常具体明白:“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此处的“文”大致相当于今天所说的文化教养,而与“文”相对的“质”是指人的内在道德品质。在孔子看来,个人不通过文化教养检点自己,有可能流于“任性”的“野”,因此,仅仅拥有内在的道德品质是不够的。相反,个人忽视内在道德品质的提升最终可能流于虚饰,因此,仅仅拥有表面的“光鲜”也是不够的。因为前者有内容而无适当的表现形式,后者则是徒具外表而内涵空疏,所以,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必须兼具“文”与“质”的两方面互为修正。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强调内在道德品质是君子不能欠缺的素质,儒者只有不断修养自身的道德品质才能成为君子。因为“克己”、“自省”是成就个人道德品质的基础功夫,所以“儒”在道德修养方面必须不断地“反求诸己”。然而,“君子”仅仅以个人的道德修养见著于世是远远不够的,故而儒学除了“修己”的一面还必须有“治人”的一面。换句话说,君子之道并不囿于成就自我的“安身立命”,同时不能忽视拯救天下的实践活动。所以说,儒家对君子既具有内在的德性要求,又具有外在的功业要求,这就是后世熟知的“内圣外王”之道。
  孔子之后,先秦儒家对“君子”理想再作发挥的当推孟子和荀子,然而,孟、荀两家发挥“君子”理想的侧重点颇有不同。孟子毕生的努力主要在发展“仁”的内在根据,即性善论,他对外在的“礼”不像孔子那样重视,所以,孟子的理想“君子”是最有爱心的人。与孟子相较,荀子更注重论证“礼”的必要性,所以,荀子的理想“君子”是那些恪守规矩的人。孟、荀以后,儒家文献论及“君子”理想最为全面精到者当推《中庸》。《中庸》云:“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中庸·二十七章》)在如何成为君子这一问题上,《中庸》所涉及的要件包括内在的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外在的规范遵守、社会担当。必须注意到,所有这些要件中,个人才能问题始终是未被提及的。
  儒家“君子”理想的当代审视
  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人的要求往往是不同的,比如说,古代的儒家希望读书人成为“谦谦君子”,而西方的贵族则希望他们的子弟成为有教养的“绅士”。时代的不同对人的要求往往也是不同的,古代的儒家坚持“君子”理想,而我们今天则希望世人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实际上,儒家的“君子”和现代社会的“人才”仅仅是一个交叉概念:儒家对“君子”的要求主要偏重于“德”这一方面的内容,而现代人才的基本标准是“德才兼备”,二者的交叉点是对“德”的重视。至于个人才能方面的要求,儒家一直对此有所忽视,持这样一种态度包括先秦原始儒家以及后来的宋明理学。
  儒家偏重于“德”不仅见于儒家学者们对“君子”理想的要求,也见于他们对他人的评价。在孔门的诸弟子中,颜回无疑最为孔子赏识。颜回之所以为孔子赏识并非因为他个人能力突出,而是因为他能安贫乐道。至于一些有专业技能的弟子,如善于理财的冉求、善于作战的子路,等等,虽然他们不乏专业才能,但都不是孔子最赏识的弟子。
  到了两宋,儒学以“理学”的形式得到复兴。理学家们“退五经,尊四书”,“四书”被推到意识形态的第一线。作为“四书”之首,《大学》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内圣”的意义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此同时,专业技能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忽视。作为宋明理学的代表,北宋“五子”的司马光、二程等多次嘲笑王安石热衷于“财务”、“兵革”之事。个人才能在当时非但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反而成为理学家取笑的对象。两宋时代,国家的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一直比较吃紧,诸多实实在在的问题亟待解决,然而,当时的理学家一味地迷恋所谓的“境界”、“胸次”,未免有些不切实际,他们未能起到正确引领社会的作用。
  一般说来,社会的进步必然带来分工日趋细密以及专业化程度日趋提升。时代的进步会对人们提出新要求,人们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发展自身的专业技能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在才与德的问题上,南宋的朱子虽然因循儒家旧说,但或多或少有所突破:“君子者,才德出众之名。德者,体也;才者,用也。”②
  相比较而言,南宋陆象山的态度比朱子极端。据《慈湖先生遗书》记述,陆象山路过富阳,身为富阳主簿的杨简向陆当面请教“何谓本心”。陆象山曾经目睹杨简审案,面对杨简的求教,陆象说:“且彼讼扇者,必有一是有一非。若见得孰是孰非,即决定谓某甲是、某乙非矣。非本心而何?”③以陆象山的看法,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专业素养是无足轻重的,审判者只要有一个“本心”便足够了。这一故事《宋元学案》也有记载,人们虽然常常以此为陆象山点拨杨简神悟机发的美谈,但是以现代眼光审视这一事件,则可以视为蛊惑法官蔑视专业素养的反面教材。
  事实上,儒家重德轻才的理念在其创发时期就受到世人的质疑。根据论语《论语·子罕》的记载,孔子在世时就有人嘲笑他“博学而无所成名”。听到世人的质疑之声,孔子依然“独持偏见”,他对弟子说:“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论语·子罕》)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分子们渐渐对此有所反省。面对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清初的读书人公开批评宋明理学空谈道德理想。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④顾炎武批评对象是宋明理学,其实整个儒学何尝不是如此!降及近代,由于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批评儒家忽视才能培养的观点更是随处可见。
  儒家重视“德性”有其积极意义,但将其视为无坚不摧的大杀器、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是不合理的。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是全面的,既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也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换言之只有德才兼备方能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作者为忻州师范学院思政部副教授)
  【注释】
  ①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62页。
  ②(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578页。
  ③(宋)杨简:《慈湖先生遗书》(四明丛书本),扬州:广陵书社,2006年。
  ④黄汝成:《日知录集释》,长沙:岳麓书社,1994年,第240、78页。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
其他文献
【摘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寻求人们广泛的价值认同,在思想差异与利益矛盾上达成价值共识,从而规避因利益格局所导致的思想混乱与对立,在群众中间形成和谐团结的驱动力。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 价值共识 理论建设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最必要、最根本,并对社会价值做出最集中反映的价值观,其影响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渗透于各种环节当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摘要】电子技术的成熟、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政府利用云模式更好地开展公共服务提供了可能。在云模式下,政府将所有服务能力、数据、资源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建成一个服务资源网络,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来主动获取服务,实现了政府信息、资源的有效流动,从而大大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关键词】云模式 政府 服务功能 提升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云模式这一概念是谷歌公司在2006年
【摘要】海岱地区是我国桑蚕丝绸生产的发源地之一,曾经的陆海丝绸之路交汇于此,创造出灿烂的齐鲁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岱廊道是历史形成的连接海陆“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对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起到推动作用,对我们今天的“一带一路”建设也有启迪意义。  【关键词】海岱地区 桑蚕丝绸起源 海陆丝绸之路 交汇  【中图分类号】K29 【文献标识码】A  海岱地区是陆上丝绸之路东渐的重要地区
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治理方式的组成部分,道德教化历代王朝统治者没有做到很好,但是,道德教化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毕竟是适应的.近代以后,随着社会环境的日渐改变,传
【摘要】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交流和传播方式,而且日渐成为西方文化渗透和话语霸权的重要媒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的实现,向全球展现了一个清晰、真实、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图式。我们应当科学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逐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把中国价值的正能量传递给世界。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话语权 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社会主义核心
【摘要】网络文化兴起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作为社会文化体系的“新形态”,网络文化具有快速传播、载体丰富、影响力大的优势,同时也表现出监管不力、缺乏引导、道德缺失的弊端,因此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是双重性的。  【关键词】网络文化 核心价值体系 联系 影响 【中图分类号】D089 【文献标识码】A  网络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联系  网络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马克思主义是网络多元时代的"主心骨"。网络时代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应做好坚持五个统一:坚持网络宣传与网下教育的双向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现实实践的内在统一;坚持文
【摘要】面对经济全球化,社会成员看待政治系统的标准影响着其价值观念及行为模式,把握正确的政治价值观方向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边境民族地区长期面临如何脱贫解困以满足自身基本生活保障的问题,因此在政治价值观方面与其他相对发达的地区存在明显的差距。  【关键词】边境民族 兴边富民 政治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C954 【文献标识码】A  边境民族地区政治价值观的构成  政治价值观的形成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历史的
[摘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从严治党是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既要在纪律制度层面进行刚性约束,更要在党性修养层面上教育领导干部树立起对权力的敬畏自觉。  [关键词]从严治党 领导干部 敬畏感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抓住领导千部这个“关键少数”,要从加强和规范领导干部党内政治生活严起、管
【摘要】老子的《道德经》以天道自然为本,蕴含着丰富的官德思想。这种源于天道的官德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以百姓的利益福祉为自己的执政目标和最高价值追求;二是要坚守道德底线,保持内心的修为;三是谦卑不争,自觉把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  【关键词】老子 道德经 官德思想  【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识码】A  在《道德经》中,老子通过对形而上的“道”的领悟来说明形而下的“器”:以道驭器,以器行道,道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