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江县潮砥中学贵州德江565200)
【摘要】在初中数学课程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初中数学课堂中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教学理论探索进行分析,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自觉性和思考能力放在与学好扎实的基础知识同等甚至更重要的位置上来。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造能力应用能力思想教育
数学教学是教师运用数学语言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学生能够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数学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再加上初中生急于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的特点,在师生交互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发表学生个人意见,同时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下从几方面对初中数学进行探讨:
一、初中数学中培养创造能力
它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学生的学习并不是简单地接受,并不是一个被动地获。取数学家们已经发现和创造的那些概念、命题、法则、方法等等,而应具有实践性活动的特征,是学生自己的一种“创造”过程——数学化;其二,这种实践性的活动并不是要求学生去模仿或重复数学家们发现并创造数学的过程,而是要求学生将那些已经被发现或创造的数学作为实践性活动的任务,让他们自己去“再发现”和“再创造”。造学习理论的理论基础是弗赖登塔尔创立的“数学现实”教育思想。再创造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就是“数学化”的过程。数学化的过程可先后分两个层次:水平数学化和垂直。数学化,即首先要将现实问题转化到数学问题,即要发现现实问题中的数学成分,并对这些成分做符号化处理,这是水平数学化。当问题一旦转化成或多或少具有数学性质的问题时,再从具体问题转化到抽象概念和方法,建立数学问题与数学形式系统之间的关系,这一过程是垂直数学化的过程。概括起来是:呈现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发现规律——反思修正——解决问题。
它的特征:第一,“发现法”是处于较低层次的一种“创造”活动,而“再创造”是一种高层次的创造活动,它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第二,“发现法”教学中,学生学习任务就是让学生去发现这些一个又一个客体,而“再创造”教学的基础是数学现实理论,认为数学学习是由客观世界与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现实”互相作用融为一体的过程,数学学习的任务是不断丰富和提高学生所拥有的“数学现实”。整个过程,学生始终处在主动、积极、创造的状态之中,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应用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1、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这些数学知识,而忽视对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裨益。
2、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建立适当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解应用题,特别是解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造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3、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亲手操作,如测量、市场调查和分析、企业成本和利润的核算等。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的目的。
三、初中数学中的思想教育
(1)通过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现行义务教育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内容,我们要有意识地去挖掘,在讲授有关知识的同时,适当介绍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通过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编拟既联系实际又有思想性的数学题目,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等有关内容,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激发他们为四化建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献身的精神。
⑶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主要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是物质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运动变化的观点、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观点的教育。中学数学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对立统一、量变质变、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等辩证唯物主义因素。在教学中,如果能注意挖掘这些因素,自觉地用唯物辩证法观点阐述教学内容,就能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道德的人。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能力培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促使学生和教师、学校进一步认识到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到真正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教师要在探究能力培养的理论指导下引导和陪伴学生顺利渡过初中短暂的三年时光,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雪.试论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价值取向[J].科海的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0年 5 月:30
[2]刘霞、童建山.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 年 1 月,总第 643 期:112
[3]巢建伟. 浅谈数学教学价值取向与“人”的发展需求整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 年 1 月,总第 643 期:18
[4]何华兴.把握数学发现方法提高数学创新能力[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2) : 123-126.
【摘要】在初中数学课程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初中数学课堂中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教学理论探索进行分析,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自觉性和思考能力放在与学好扎实的基础知识同等甚至更重要的位置上来。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造能力应用能力思想教育
数学教学是教师运用数学语言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学生能够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数学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再加上初中生急于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的特点,在师生交互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发表学生个人意见,同时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下从几方面对初中数学进行探讨:
一、初中数学中培养创造能力
它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学生的学习并不是简单地接受,并不是一个被动地获。取数学家们已经发现和创造的那些概念、命题、法则、方法等等,而应具有实践性活动的特征,是学生自己的一种“创造”过程——数学化;其二,这种实践性的活动并不是要求学生去模仿或重复数学家们发现并创造数学的过程,而是要求学生将那些已经被发现或创造的数学作为实践性活动的任务,让他们自己去“再发现”和“再创造”。造学习理论的理论基础是弗赖登塔尔创立的“数学现实”教育思想。再创造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就是“数学化”的过程。数学化的过程可先后分两个层次:水平数学化和垂直。数学化,即首先要将现实问题转化到数学问题,即要发现现实问题中的数学成分,并对这些成分做符号化处理,这是水平数学化。当问题一旦转化成或多或少具有数学性质的问题时,再从具体问题转化到抽象概念和方法,建立数学问题与数学形式系统之间的关系,这一过程是垂直数学化的过程。概括起来是:呈现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发现规律——反思修正——解决问题。
它的特征:第一,“发现法”是处于较低层次的一种“创造”活动,而“再创造”是一种高层次的创造活动,它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第二,“发现法”教学中,学生学习任务就是让学生去发现这些一个又一个客体,而“再创造”教学的基础是数学现实理论,认为数学学习是由客观世界与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现实”互相作用融为一体的过程,数学学习的任务是不断丰富和提高学生所拥有的“数学现实”。整个过程,学生始终处在主动、积极、创造的状态之中,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应用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1、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这些数学知识,而忽视对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裨益。
2、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建立适当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解应用题,特别是解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造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3、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亲手操作,如测量、市场调查和分析、企业成本和利润的核算等。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的目的。
三、初中数学中的思想教育
(1)通过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现行义务教育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内容,我们要有意识地去挖掘,在讲授有关知识的同时,适当介绍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通过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编拟既联系实际又有思想性的数学题目,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等有关内容,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激发他们为四化建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献身的精神。
⑶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主要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是物质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运动变化的观点、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观点的教育。中学数学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对立统一、量变质变、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等辩证唯物主义因素。在教学中,如果能注意挖掘这些因素,自觉地用唯物辩证法观点阐述教学内容,就能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道德的人。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能力培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促使学生和教师、学校进一步认识到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到真正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教师要在探究能力培养的理论指导下引导和陪伴学生顺利渡过初中短暂的三年时光,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雪.试论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价值取向[J].科海的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0年 5 月:30
[2]刘霞、童建山.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 年 1 月,总第 643 期:112
[3]巢建伟. 浅谈数学教学价值取向与“人”的发展需求整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 年 1 月,总第 643 期:18
[4]何华兴.把握数学发现方法提高数学创新能力[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2) : 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