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前不久,学校安排了特级教师授课培训,我有幸聆听了4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呈献的精彩课堂,内容丰富,记忆犹新。让我们充分学习到了名师独特的教学模式,感受到了他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深度。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分析了学生的生活习性,个性特点,以孩子的思维来看待问题,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认知、生活、情感、人格等共同融洽的多层次开放性课堂,给我留下了许多启示,那就是--名师的课堂是无法复制的,他们体现的是对学生学习及生活现状探索的深度,他们对学生的关注度已经超过了对自己及家人的关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我深得体会,值得反思!
关键词:深度;拓展;分析;教学思路
一、深度理解教材内容,实施有效拓展
我们作为多年的从教工作者,对教材内容的掌握已经通透,但我们仍缺乏对教案实例的现实解析,没有将数学这门学科完美地结合于生活实践,对案例分析的精准度不高,以此,影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通过吴汝苹老师对教材内容的解析,以及她对数学问题的拓展延伸,将问题多元化多方位的分析,让学生找到自己的接受点,便于理解记忆,让教材内容不再枯燥乏味,让课堂变得活跃生动。下面将结合名师精彩课堂授课内容进行教学案例分析:
例如:著名特级教师吴汝苹老师在执教《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时给了我们很好的范例,数学教材中的文本是以第一象限为教学内容,让孩子们知道位置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数对(几列、几行),而吴老师却将教学内容进行深度解读、深度整合,通过增设的设计教学环节可谓是层层递进,独具匠心,最后竟拓展到了(4,3)的前、后、左、右位置怎样用数对表示,并让孩子们发现其规律;拓展到(0,0)(7,0)(4.5,5.5)(3,-1)(-1,3)(-1,-2)等等。更精彩的是吳老师还将为什么先有列,后有行都讲述的那么精准:我们是"先左后右",再"从前往后",把我们在数学课堂上容易忽略的地方都解读得如此清晰,学生的思维也得到拓展,这是多么生动的一堂课,心中的敬佩油然而生,这就是名师的授课课堂,不浮华却灵动、不琐碎却异样丰满,如此的细化教学将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今后学习和授课的教学典范。
二、深度了解学情,客观有效分析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需要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学生的关注要做到具体化,教师如果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学只能是一种假想。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学习背景、在校表现等等方面出发,切实了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对学生现况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指导,解决学生的思想包袱,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敞开心扉的去融入学校这个大环境,融入到班级的这个大集体当中。拉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信任度,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在认真听取蔡宏圣老师执教《认识方程》一课时,开课前蔡老师与学生的交流足足有十五分钟,交流中共涉及两个话题:一是孩子们看见今天的课题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二是学生对老师有什么样的要求,也就是希望老师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时所有的听课老师都以为蔡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然而当蔡老师说:"现在我们开始上课"时,老师们都惊诧不已,一个肯用课上十五分钟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所想,而又不耽误课堂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真的是很新颖,让我们都赞叹不已。而且,蔡老师课堂上的教学语言干净、准确、幽默、睿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在让学生“深度的学”这个环节,周老师更为精彩:通过学习了商不变规律,如果被除数乘一个数,除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零除外)则商怎么变化。请利用探索的规律完成下面的填空:如果被除数÷除数=100,那么(被除数×2)÷(除数÷2)=( )。
老师们,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们的课堂显得多么单薄和肤浅。我们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有多少呢?学生知识的成长点又在何方?一堂课我们究竟给付了孩子们怎样的知识结构?又为孩子今后的发展做了哪些前期的准备呢?……
三、深度预设课堂,改变教学思路
在听取徐长青老师的《数与形》一课让我真正明白了什么是有深度的课堂,什么是有智慧的课堂。徐老师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思路,成功地组织学生进行了有价值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彻底明白了从"看见的是现象"升华到"看不见的是规律",从"写不完的是算术"到"写得完的是代数",从"数形结合"到"勾股定理"再到"毕达哥拉斯定理",數形融合,智慧"毕达",让学生对数形的互相转化的认识十分透彻,达到了一个新的深度。不得不说,徐老师对课堂充分的预设,高超驾驭课堂的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不仅为在场的学生们终身难忘,更给与会者心灵的启迪与震撼,他的数学课堂充满着生命力,他的课堂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老师们,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再精彩的课堂也有它的不完美,但我们应从自己实际情况出发,对别人的经验和方法有所取舍,有所发挥,有所思考,如果我们坚持让每一节课里面都有或多或少一点点深度思考和挑战,细水长流,日积月累,水滴石穿,我们的课堂教学慢慢地才会从低效走向高效,从浅表走向内涵,我们的教学才会从模仿走向创新,从肤浅走向深度。最后我想用吴老师的话结束今天的发言:教育因梦想而伟大,教师因思考而改变,教学因行动而成功,课堂因深度而精彩!
关键词:深度;拓展;分析;教学思路
一、深度理解教材内容,实施有效拓展
我们作为多年的从教工作者,对教材内容的掌握已经通透,但我们仍缺乏对教案实例的现实解析,没有将数学这门学科完美地结合于生活实践,对案例分析的精准度不高,以此,影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通过吴汝苹老师对教材内容的解析,以及她对数学问题的拓展延伸,将问题多元化多方位的分析,让学生找到自己的接受点,便于理解记忆,让教材内容不再枯燥乏味,让课堂变得活跃生动。下面将结合名师精彩课堂授课内容进行教学案例分析:
例如:著名特级教师吴汝苹老师在执教《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时给了我们很好的范例,数学教材中的文本是以第一象限为教学内容,让孩子们知道位置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数对(几列、几行),而吴老师却将教学内容进行深度解读、深度整合,通过增设的设计教学环节可谓是层层递进,独具匠心,最后竟拓展到了(4,3)的前、后、左、右位置怎样用数对表示,并让孩子们发现其规律;拓展到(0,0)(7,0)(4.5,5.5)(3,-1)(-1,3)(-1,-2)等等。更精彩的是吳老师还将为什么先有列,后有行都讲述的那么精准:我们是"先左后右",再"从前往后",把我们在数学课堂上容易忽略的地方都解读得如此清晰,学生的思维也得到拓展,这是多么生动的一堂课,心中的敬佩油然而生,这就是名师的授课课堂,不浮华却灵动、不琐碎却异样丰满,如此的细化教学将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今后学习和授课的教学典范。
二、深度了解学情,客观有效分析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需要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学生的关注要做到具体化,教师如果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学只能是一种假想。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学习背景、在校表现等等方面出发,切实了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对学生现况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指导,解决学生的思想包袱,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敞开心扉的去融入学校这个大环境,融入到班级的这个大集体当中。拉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信任度,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在认真听取蔡宏圣老师执教《认识方程》一课时,开课前蔡老师与学生的交流足足有十五分钟,交流中共涉及两个话题:一是孩子们看见今天的课题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二是学生对老师有什么样的要求,也就是希望老师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时所有的听课老师都以为蔡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然而当蔡老师说:"现在我们开始上课"时,老师们都惊诧不已,一个肯用课上十五分钟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所想,而又不耽误课堂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真的是很新颖,让我们都赞叹不已。而且,蔡老师课堂上的教学语言干净、准确、幽默、睿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在让学生“深度的学”这个环节,周老师更为精彩:通过学习了商不变规律,如果被除数乘一个数,除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零除外)则商怎么变化。请利用探索的规律完成下面的填空:如果被除数÷除数=100,那么(被除数×2)÷(除数÷2)=( )。
老师们,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们的课堂显得多么单薄和肤浅。我们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有多少呢?学生知识的成长点又在何方?一堂课我们究竟给付了孩子们怎样的知识结构?又为孩子今后的发展做了哪些前期的准备呢?……
三、深度预设课堂,改变教学思路
在听取徐长青老师的《数与形》一课让我真正明白了什么是有深度的课堂,什么是有智慧的课堂。徐老师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思路,成功地组织学生进行了有价值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彻底明白了从"看见的是现象"升华到"看不见的是规律",从"写不完的是算术"到"写得完的是代数",从"数形结合"到"勾股定理"再到"毕达哥拉斯定理",數形融合,智慧"毕达",让学生对数形的互相转化的认识十分透彻,达到了一个新的深度。不得不说,徐老师对课堂充分的预设,高超驾驭课堂的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不仅为在场的学生们终身难忘,更给与会者心灵的启迪与震撼,他的数学课堂充满着生命力,他的课堂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老师们,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再精彩的课堂也有它的不完美,但我们应从自己实际情况出发,对别人的经验和方法有所取舍,有所发挥,有所思考,如果我们坚持让每一节课里面都有或多或少一点点深度思考和挑战,细水长流,日积月累,水滴石穿,我们的课堂教学慢慢地才会从低效走向高效,从浅表走向内涵,我们的教学才会从模仿走向创新,从肤浅走向深度。最后我想用吴老师的话结束今天的发言:教育因梦想而伟大,教师因思考而改变,教学因行动而成功,课堂因深度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