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飞”变“闹心飞”,薅羊毛套路有多深?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2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央視曝光多家航空公司“随心飞”套餐问题,有网友称此前买了某司相关产品却遇到14次航变,多次影响她的行程。还有许多网友反映,“随心飞”很难买到想要的航段,已变成了“闹心飞”。
   去年疫情期间,航空业陷入“至暗时刻”,多家航司运力闲置、业务大幅萎缩,无力承担高昂的运营成本。为刺激市场,多家航司脑洞大开,使出看似“赔本赚吆喝”的促销手段。
   其中,东航率先推出“随心飞”产品,只需三千多元,就能在周末不限次免费乘坐经济舱航班。产品一经上线,消费者直呼“真香”,抢购一度让平台App崩溃。其他航司见此招有效,纷纷跟进,也借势推出“快乐飞”“想飞就飞”“畅飞卡”等产品。
   “随心飞”类产品为航司稳定现金流、回笼资金,解了一定的燃眉之急。但随着航空业的全面复苏,出行市场的急速回暖,购买这些产品的消费者,或许成了某些航司眼中的“鸡肋”,甚至是耽误赚钱的累赘。
   客观来讲,疫情下积极自救,推出“随心飞”类产品,是航司负重起飞的创新妙招,不仅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也是促进旅游业复苏的有力推手。有人形象地描述,后疫情时代,“随心飞”是在旅客跃跃欲试的出游心上,又添了一把火。
   但“薅羊毛不成反被薅”的现实经历,却让消费者“随心”变“闹心”,更让线上产品风评,变成一场吐槽大会。
   有人指责某些航司“随心飞”变“插翅难飞”,消费者只能吃哑巴亏。宣传引导时营造一种“随心飞、随时飞”的感觉,实际对买了套餐的消费者来说,每个航班所放出的座位数量是有限的,基本抢不到,点开就是“想飞就飞已兑完”。还有人上线“段子手”模式,如此调侃——随心飞就是航司随心不让你飞,快乐飞是航司的快乐,不是消费者的快乐。
   没生意的时候,借“随心飞”类产品纾困;疫情有所缓解,就想方设法为使用层层设障……为小利失大局,这种短视的商业逻辑,不仅严重影响用户出行体验,也有侵害消费者权益之嫌。
   有一种观点认为,“随心飞”类产品是航司精算化的产品,条款设计之初,就是算定了不会亏本,想薅商家羊毛哪有那么容易。但一句“买的没有卖的精”,航司既不应当做“一退六二五”的窃喜,消费者也不应感到无奈而放弃合法维权。
   对航司来说,把套餐变套路、对客户用完就弃,只能招来“割韭菜”的恶名。让消费者真正受益,才是增加用户黏性的法宝。对消费者来说,别被花式营销“迷眼”,认真分析出行需求,仔细阅读相应条款,还得有双“慧眼”,避免盲目跟风消费。
   值得注意的是,4月1日起,多家航司已陆续下架“随心飞”类产品。可见,随着航空业全面复苏,这些产品原有的规则已不适应当前市场,由此引发的消费体验下降问题,也到了亟待解决的时候。
   “随心飞”类产品,是一次催生新出行方式的成功营销。现在遭遇的问题,有外部环境的原因,更多是一些航司任性加码,不拿消费者当回事的算计。
   希望更多航司能将消费者权益摆在首位,保护好存量用户的利益,及时对产品进行升级迭代,通过精准研判消费者需求推陈出新,设计出槽点更少、实惠更多的出行套餐。
其他文献
几年前,小朋友东曼伟举办摄影作品展览,让我撰写前言。如今,他的油画作品展也要拉开帷幕,撰写前言的活儿,又派给了我。用物理学的一个原理来解读此事,惯性使然!  不过,油画是一种舶来艺术,进口货。而区区在下,连源于本土的中国画,都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又遑论西洋人创造的画种!这样吧,容我讨巧,咱们不说东曼伟的画,换个角度,来讲东曼伟的人生姿态。  在我的心目中,东曼伟是一个活得很(起码也是比较)滋润的人
期刊
“嫩赤”和“老矩”是吴方言中一对使用频率较高的反义词。“嫩赤”意为幼稚、不懂事,想法天真,说话少策略,喜欢主观想象,常以自我为中心。“老矩”意为老练老到,阅历深广,经验丰富,懂人情、识世故。“嫩赤”或“老矩”,是民间社会对一个人社会经验成熟度的直观认定。金圣叹有“不亦快哉”系列,在此仿拟,略见“嫩赤”“老矩”之世相。  在大街上看到商家推出“挥泪大甩买”之类的促销活动,为贪图优惠,就赶紧解囊,嫩赤
期刊
乌鸦,俗称“老鸹”“老鸦”,通体黑色,鸣声嘶哑,是常见的一种鸟类。可从小就听老人说,乌鸦是一种不吉利的鸟。生活中某人的嘴巴特可恶,说好事不灵,坏事一说就灵,人们便用“乌鸦嘴”来描绘某人的嘴特臭。按理说,人的嘴,与乌鸦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可人们偏偏要把人嘴惹的祸归罪于乌鸦。  后来,读到胡适先生1917年写的一首诗《老鸦》——  一  我大清早起,  站在人家屋角上哑哑的啼  人家讨嫌我,说我不吉利;
期刊
“像煞有介事”,是苏、沪、浙一带的方言,相当于普通话里的“煞有其事”,饱含“装腔作势”的成分。“像煞有介事”,一旦成为官僚作风固有的病态,通常就具有了强烈的“非基于现实”的气息,说白了,就是严重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只热衷、关注、建造自己精致的“空中楼阁”。  经常“像煞有介事”的人,漫不经心,坚决拒绝与群众进行沟通。“愈要占据别人的心,愈善于摆臭架子”(鲁迅语)。比较高级的“像煞有介事”,經常以
期刊
随着国门洞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向世界各地,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求学、就业、移民、投资、进修、陪读、游览等。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出去后仍然沿用国内的习惯思维和观念处理相关事物,因而与异域他乡的文化产生了碰撞和冲突,受到挫折,有的还出了“洋相”,甚而付出了惨重代价,反映出严重的“水土”不服。兹略举几例:  节日提价惹麻烦。四川人吴某在意大利威尼斯开了一家川味餐馆,生意不错。在威尼斯电影节期间,顾客
期刊
宋代范正敏在《遯斋闲览》里说,太平兴国年间,江东有个和尚,向朝廷请求修缮天台寺,“且言寺成,愿焚身以报”。宋太宗命太监卫绍钦督办此事。在修缮寺院期间,卫绍钦跟和尚每天“笑语无间”,待等到工程结束,卫绍钦便让人在院子里堆上柴草,喊那个和尚来“践诺”。和尚推托说要先面见皇上致谢,卫太监不许,“僧大怖,泣告,绍钦促令登薪”,火一烧起来,和尚想溜下来,“绍钦遣左右以杖抑按,焚之而退”。  先人曾经留下言语
期刊
针对扇面上常常出现的“难得糊涂”字样,丁辉先生不以为然,说要论糊涂,马虎、苟且、得过且过,我们到处都是,何谓“难得”?我们社会真正“难得”的毋宁不是“糊涂”,而是稀里糊涂、得过且过的反面——“认真”(《杂文月刊》2015年9月上)。  丁辉先生论述“难得认真”,拿“难得糊涂”开刀,有些揣着明白装糊涂了。扇面上的“难得糊涂”主要说的是一种处世哲学,而丁辉先生所说的“难得认真”主要说国人的做事态度和专
期刊
心血来潮,忆起我们姊妹的婚礼。大姐结婚,夹个衣服包就欢天喜地跟大姐夫走了,如私奔似的。二姐结婚,是一辆牛车来接,牛角上裹上红纸,车帮上贴着对联,装着两个陪嫁的木头柜子,在唢呐声鞭炮声中,在村民们围观下,慢腾腾地绕村三圈,婚礼毕。三姐是自行车驮着嫁妆嫁的人,比起牛车来,够吸睛的了,那可是“机械化”,说明娘家人有本事,那时自行车在我们那里还是稀缺品。我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结的婚,算得上是全村有史以来最豪华
期刊
大先生者,鲁迅先生也。  作者张竟无给书取这个名儿,并非无据而云——当年的鲁氏族人、邻人及亲友,多是这么尊称先生的。  大先生的“大”,非排行老大之大,是大先生人品、学识、业绩……之大,令人敬慕。但妄自尊大、自高自大……之类,与大先生决不沾边儿的。  书中说,大先生弃医从文,缘于不愿国民去做“示众”“看客”……缘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须用文艺手段揭出“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由此,再联
期刊
哈米先生在《生活中是没有观众的》(《杂文月刊》2016年5月上)中,对于李银河先生的《回归生活的原始状态》(《杂文月刊》2016年1月下)给予了批评。我有不同意见,不揣冒昧与先生商榷。  首先需要厘清三个概念。  “作壁上观”(乃至幸灾乐祸地“城隍山上看火烧”)。可李银河说的是“回归观察”呀。这是否偷换了概念?  “明哲保身”。在李银河《回归生活的原始状态》中看不出有“明哲保身”的意思,她在几十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