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煞有介事”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E1817093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像煞有介事”,是苏、沪、浙一带的方言,相当于普通话里的“煞有其事”,饱含“装腔作势”的成分。“像煞有介事”,一旦成为官僚作风固有的病态,通常就具有了强烈的“非基于现实”的气息,说白了,就是严重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只热衷、关注、建造自己精致的“空中楼阁”。
  经常“像煞有介事”的人,漫不经心,坚决拒绝与群众进行沟通。“愈要占据别人的心,愈善于摆臭架子”(鲁迅语)。比较高级的“像煞有介事”,經常以“红头文件”作盾牌,在“原则”上做文章,行官势,摆官腔,打官话。实际上,那些东西最不讲人性。
  不讲人性的“像煞有介事”,似乎并不只是我们这边的“土特产”。杂文家林沛理说,前些年香港有一位先生犯了心脏病,被送到一家医院的正门外,他的公子向医院问询处求助,职员却叫他打“999(紧急求助电话)”,而没有协助把病人送到急诊室去,结果病人不治身亡。后来,医院管理层辩称:职员的处理方法符合医院的《内部指引》。不是内地,却照样存在内地有些医院慢吞吞地绕圈子、“走程序”的瑕疵;不是衙门,却照样盛产“像煞有介事”的见死不救的“指引”。即使自称民主、先进的制度,缺乏“问责”的压力,照样唬不住那些老油子。
  得闲之时,你“像煞有介事”,摆摆谱,大家“嘿嘿”一笑,尚能摒一摒,忍受下去;最可怕、最可恶的是:在老百姓火烧眉毛的紧要关头,大家都急得要跳蹦子了,他还“像煞有介事”,随意挥霍、浪费巨大的成本,偏偏有着非常过分的离奇举动,且傲慢、强势,这些“俊杰”显然是极其的不识时务了。
  不久前,安徽省枞阳县陈瑶湖镇的一个干部,擅自带领抗洪抢险部队绕远路前往抗洪抢险现场,为的只是“扩大影响”。天晓得他是要扩大谁的“影响”!国家的利益、群众的安危高于一切,抗洪抢险必须分秒必争,而表现自己居于“浩浩荡荡”队伍之首的踌躇满志,毕竟是十分次要的,这种满足感不妨挑个十分悠闲的黄道吉日来达到。普通人确实很难理解这种“奇葩”干部观察世界、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视野。轰轰烈烈地兜个大圈子,取悦领导及其他不成,跟形式主义倒亲密无间,惹来的只能是人们无情地嘲笑——“急功近利”,“感受不到老百姓的苦楚”,实在有些划不来。这算是相当低级的“像煞有介事”。
  好多人之所以做起事来“像煞有介事”,是因为太自私,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像煞有介事”,如古人所云——“反道矫情,以盗一时之名”,它的根基恰恰是对人民群众的冷漠无情、若无其事。
  《宋史》里记载,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在担任永宁(今天的银川)主簿的时候,一向对“像煞有介事”的知县很有意见。有一次,司马池去见知县,知县大人却正襟危坐目视前方,不予理睬。司马池也不买账,走上前去硬是活生生地将知县的身体扳转过来,迫使他老老实实地与自己对坐论事。有点“犯上”吧?可也只有如此不被权威的“豆腐架子”所迷惑,不理它那个茬,才能阻止这般的“像煞有介事”泛滥成灾。当然,这需要足够的胆识或勇气。
  联系现实想想,如果当时在陈瑶湖镇的通衢大道上,有人能像“司马池”一般勇敢而及时地站出来,阻止乱“带路”的行为,“扳”一“扳”队伍的行进方向,直插波涛汹涌、险象环生之地,结果又会如何呢?即使扰了某人的兴致,坏了那般形同儿戏的“指引”,也厥功至伟!而在很多时候,不善于研究,明知方向错误,却习惯于顺从,河里尿尿——随大流,恰恰是一些国人在突发事件面前显现出来的表征。看起来积极进取,跟着气势恢弘的“大部队”看热闹,实际上放弃了自己的“初心”,努力用与“像煞有介事”的妥协,换取暂时的惬意与自身一时的安全罢了,没有多少出息。
  【佚 名/图】
其他文献
北京大学胡泳教授撰文,大谈“山寨式创新”(《社会科学报》2016年6月9日)。在他看来,若从“正面意义”上定义山寨的话,那么,山寨“是指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用较低的成本实现一种模仿式的创新”。也就是说,他提出的“山寨式创新”,实际上就是“模仿式的创新”。可问题是,模仿或者说山寨是创新么?胡教授明明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把没有自主创新能力、靠模仿其他品牌以达到低价行销、自产产品的现象,统统称为山
期刊
一位女作家与编辑聊天,谈起她的新作,不无感慨地说:“写作者要把读者当成侦探才行啊。”彼时这位编辑出版了她的一部长篇小说,第一版刚刚印出来,便有读者给出版社写信,指出其中常识性、见识性的错误与疏漏,他想起女作家的话,对这些侦探般的读者感佩不已,当然后来在再版中,这些错漏都在书中进行了修订(《人民日报》2015年12月9日)。  “把读者当侦探”,说得太好了。作家服务的对象是读者。“把读者当侦探”实际
期刊
刚刚热播的电视剧《琅琊榜》得到观众的青睐。有人说,它故事曲折,扣人心弦;有人说,它制作精良,画面唯美;还有人说,演员演技精湛,形象俊美看着养眼……这些都不错,但我还要加上一条:有意无意地,它触动了中国人心中“认错与道歉”的那根心结。   其实,此剧就是一个冤案得申的主题,被誉为“良心剧”。   人有了错误要认错,要向被自己伤害过的人道歉,这本是一般性常识。但在某些情况下,要做到这一点并非那么容
期刊
“通病”等7則
期刊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是城市的主人。市民的文明素质决定着城市文明的高低。  在文明城市建设中,有些不文明习惯正在有意或无意地与文明创建较劲。譬如,有些人吃完的水果皮、雪糕纸等本应投放在就近的垃圾桶中,却随意一扔,离文明就差一步;有些人如厕不冲水,提裤就走,离文明就差一按(水门);有些人吃完快餐,杯盘狼藉、残渣余物,拔脚走人,离文明就差一倒(泔水桶);有些人踩了他人鞋脚,若无其事,拒不道歉,离文明就
期刊
樊迟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没懂。又问什么是“知”,孔子说:“知人。”樊迟有点懵。孔子看樊迟一脸萌萌哒,就进一步启发他:“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举直材压于枉材之上,能够使枉材变直)樊迟一听老师讲上堆积木了,更加不知所云。退出来跟子夏叨咕,子夏却直呼老师高明(“富在言乎”),马上想到“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樊迟“举一
期刊
“颜值即正义”,据说成为“流行文”了,居然与严肃文化并行不悖。它是以极其无厘头的方式对“看脸”“漂亮就行”等社会现象的概括,是无逻辑的逻辑,非法则的法则。赶不上“流行文”的脑子让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那就请出几位有名的女性“现身说法”吧。  小鳳仙,是一名艺妓,颜值亦高。1915年,17岁的小凤仙成了33岁的蔡锷将军的红粉知己,情感甚笃。随后,她冒极大风险协助将军摆脱称帝在即的袁世凯的监视逃离北京,
期刊
几年前,小朋友东曼伟举办摄影作品展览,让我撰写前言。如今,他的油画作品展也要拉开帷幕,撰写前言的活儿,又派给了我。用物理学的一个原理来解读此事,惯性使然!  不过,油画是一种舶来艺术,进口货。而区区在下,连源于本土的中国画,都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又遑论西洋人创造的画种!这样吧,容我讨巧,咱们不说东曼伟的画,换个角度,来讲东曼伟的人生姿态。  在我的心目中,东曼伟是一个活得很(起码也是比较)滋润的人
期刊
“嫩赤”和“老矩”是吴方言中一对使用频率较高的反义词。“嫩赤”意为幼稚、不懂事,想法天真,说话少策略,喜欢主观想象,常以自我为中心。“老矩”意为老练老到,阅历深广,经验丰富,懂人情、识世故。“嫩赤”或“老矩”,是民间社会对一个人社会经验成熟度的直观认定。金圣叹有“不亦快哉”系列,在此仿拟,略见“嫩赤”“老矩”之世相。  在大街上看到商家推出“挥泪大甩买”之类的促销活动,为贪图优惠,就赶紧解囊,嫩赤
期刊
乌鸦,俗称“老鸹”“老鸦”,通体黑色,鸣声嘶哑,是常见的一种鸟类。可从小就听老人说,乌鸦是一种不吉利的鸟。生活中某人的嘴巴特可恶,说好事不灵,坏事一说就灵,人们便用“乌鸦嘴”来描绘某人的嘴特臭。按理说,人的嘴,与乌鸦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可人们偏偏要把人嘴惹的祸归罪于乌鸦。  后来,读到胡适先生1917年写的一首诗《老鸦》——  一  我大清早起,  站在人家屋角上哑哑的啼  人家讨嫌我,说我不吉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