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世外桃源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dskvsaklfd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绘画大师宫崎骏的电影《龙猫》已是广为流传的经典,影片清新的画风,和睦的邻里风情,奇幻的故事情节阐述了宫崎骏理想中世外桃源式的优美乡村生活。本文将从美感经验的优美角度以电影的场景画面之美、童真之美以及邻里亲情之美三个方面阐述电影世外桃源式的优美。
  关键词:场景   童真   邻里亲情   优美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4-0162-03
   《龙猫》作品完成于1988年,二战后日本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与之伴随的是生态自然遭到严重破坏,而本电影表达的正是宫崎骏童年的回忆以及心目中对世外桃源式的优美乡村生活的向往。[1]作为动漫界的一代传奇,宫崎骏作品通常以探讨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为题材。电影讲的是1955年草壁一家搬去乡下小屋居住,由于妈妈生病住院,爸爸陪伴着两个女儿生活。偶然的一天,小女儿遇见了森林的主人龙猫,由此童话旅程就此展开。动画以水彩绘制,清新单纯,没有过于浓烈的色彩和强烈的明暗对比。晶莹剔透的音乐遥相呼应,美丽的乡村景色和天真无邪的女孩相配合,画面轻松自由。体现出人与自然、人与对象、人与自身内部的和谐。康德在其著作《判断力批判》中将美区分为“崇高的分析”与“美的分析”。“美”具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的美指的是崇高,而狭义的美则指优美,与崇高相对的优美。[2]基于此本文将着重从美的优美方面探讨本影片。
  一、影片场景画面之美
   在《菲利布斯篇》中柏拉图说:“真正的快感……来自这样一类事物:在缺乏这类事物时我们并不感觉到缺乏,也不感到什么痛苦,但是它们的出现却使感官感到满足,引起快感”。[3]影片一开始就向我们展现出一片阳光和煦、微风吹拂、树木葱郁的盛夏田园风光。小月和小梅刚搬到新家时一下车就欢快的望着门前的小溪,围着新房子打转,在门前的草地上翻滚打闹。蔚蓝的天空下映射着葱郁的大地,朵朵白云,蝉鸣鸟叫无不使人感到身心愉悦。恬静的田野中,充斥着宁静与祥和,即使是纵深的森林里,也是孩子们玩耍的乐园。夏日的夜晚也没有黑暗和压抑,充满着青蛙和蛐蛐的吟唱。月夜之下,万籁俱寂,炎炎烈日迎来徐徐凉风,高悬的明月,漫天星光还有那棵再深的夜也淹没不了的巨大樟树。亚里士多德曾说“精神方面的享受是大家公認为不仅含有美的因素,而且含有愉快的因素”[4]。祥和融洽的田园风光以及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的姐妹俩带给我们的是精神的愉悦与舒畅,我们沉浸在影片和谐优美的自然中。
   影片场景塑造的氛围清新浪漫,极易勾起人童年的回忆,仿佛走到了田园乡村,因为宫崎骏所画的场景正是他的童年映射。影片中姐妹俩来到乡村一下车就趴在桥上望着潺潺流淌的小溪,每有条小鱼略过都会引起他们的尖叫和欢喜,这是常年处在近代化工业城市的钢筋混凝土中,处在隆隆发动机和汽笛的鸣叫中的人无法感受到的快乐。如此,体现了宫崎骏厌倦钢铁般冰冷的城市生活,希望听到蝉鸣鸟叫而不是马达与汽笛声,回到乡村自然风情之中的情感,而影片中姐妹俩初见小溪的反映也代表宫崎骏内心的向往与渴望。
  二、影片自然童真之美
   费齐诺将美区分为两种:肉体美与精神美,肉体美还取决于精神美的衬托。[5]换句话说,精神美对肉体美有其决定性影响,精神的美与否对于审美主体之于肉体美的看法有着颠覆性的影响。影片中开始遇到大龙猫的场景是让人感到巨大而恐怖的,庞大的身躯,血盆大口,震耳欲聋的吼叫等,从外在形象看来无不使人心生惧意。但当遇到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时,小梅拿出了自己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大龙猫冲小梅大吼,小梅也冲大龙猫大吼。正当我们为小梅的安全担忧时,大龙猫打了个哈欠睡着了,接着小梅也趴在它身上睡着了,此时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了,一切都显得平静祥和。这时再看大龙猫虽然体积庞大但已不觉得恐怖,反而圆圆滚滚甚是可爱。可爱的意象总是令人感到优美,换言之,可爱本身就是优美的孪生姊妹。[6]
   第二次碰见大龙猫时是姐妹俩在车站给父亲送伞。父亲还没来却等来了大龙猫,小月担心大龙猫被雨淋所以把伞借给了它,大龙猫打着伞听着雨滴滴落在伞上发出得嘭嘭声惊喜异常,接着就蹦了起来用力的跺了下地面,树上的雨就倾盆而下,就像我们儿时那样对身边的一切感到惊奇,如果想听哗哗地雨声就使劲踹树,让树上的雨水全都抖落下来。大龙猫的表现正像一个孩子,充满了童趣,从它身上我们能够看到自己儿时的身影。看着大龙猫呆呆傻傻天真无邪的笑,显得愈发的可爱。大龙猫送了一包橡木种子给姐妹俩,并在夜晚时带着姐妹施法祈祷使树木长得又高又壮,并带着她们共同遨游天际,坐在树梢上吹着橡木笛。醒来的姐妹俩看到橡木发芽,回想起昨夜的情形开心大笑:感觉像是梦,却又不是梦。小梅走丢后小月心慌意乱,不知所措,去找了大龙猫,大龙猫叫来了龙猫车。龙猫车载着小月穿越田园,跨过小河终于找到了小梅,而后又带着姐妹俩来到了七国山医院看望了妈妈。小梅和小月已然和龙猫们成为了好朋友,也正像童年时期,几次见面,交换礼物,就能获得最真挚的友谊,反而越来越成熟的现代社会和成人世界丢失了这些最为本真美好的东西,而在影片中正是完美体现了这些本真美好,把人带入其中,体会着这些简单单纯且质朴的生活,激发着每个人都拥有却不轻易向人展示的内心柔软。舒畅的观赏体验触发着每个人的内心柔软,使我们在影片宁静祥和的氛围中不自觉地回归自我本心,抒发起自我本质的优美。从小女孩的成长中,也令人感受到了童年的自由和梦想。她们都有坚定地信念和美丽的心灵,宫崎骏在《龙猫》中把每一个平凡的事都描绘的不平凡。   三、邻里亲情和谐之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有云:“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影片中的一大亮点是邻里与亲情间的和睦之美,小月一家人刚搬到村子里就有好心的邻居过来帮忙打扫整理;当妈妈病情严重爸爸离家去医院看望妈妈时邻居阿婆又热心的帮爸爸照看小梅和小月,小梅闹脾气非要找姐姐,阿婆就带小梅去学校找小月,老师和同学们也都善解人意地同意小梅来到教室里上课;天下大雨,姐妹俩没带伞,邻居小男孩堪太冒着被雨淋的危险把伞留给了小月和小梅;小月去不相识的邻居家借电话,邻居也表现得很热情;尤其是最后小梅走丢时,全村的人都伸来援手帮助寻找小梅,邻居家的婆婆也紧张的祈祷保佑小梅平安。这与现代城市的孤立冷漠、尔虞我诈,同事间互相猜忌形成强烈对比,使我们感到人与人间的和睦友好成为了稀有物。而在影片所布置的场景里,信任、和睦、温馨、善良的人际关系得到了充分体现。邻里之间互助友好,亲人之间温馨美满。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道》中也写道:“善也是一种美”[7]。邻里乡亲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展示了单纯的美。
   主人公的家庭也是那么的和谐完整,母亲虽然生病了,但小月每天担任做早饭和照顾妹妹的任务,还经常给母亲写信告诉她生活中的乐趣;小梅更是个淘气的小女孩,家里人都宠她;当爸爸听到孩子们讲述龙猫的事情时没有表现出不相信,也體现出他的善解人意;母亲也是个非常温柔贤惠的妻子。整部影片都显得邻里和谐,家庭美满。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兼博士生导师牛宏宝教授说过:“优美的美感经验,在感受上是一种无功利而令人愉快的、轻松的体验,在审美主体与对象的关系上是一种和谐的、契合的关系,而不是一种抵触的或矛盾的关系”[8]。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满带给我们轻松畅快的观影体验,无论是在美感经验的呈现形式上还是作为审美主体内心本质的单纯抒发上,让人感受到的就是一种符合常理、符合规律性的本质。康德曾说:“美若没有对于主体的情感关系,它本身就一无所有”[9]。在这种同规律的本质体现中,审美主体与对象达到了和谐一致,影片中所营造的社会环境正是满足了这种一致性,使审美主体在观影体验中由审美对象触发出自我中优美柔弱的情怀,并与之产生共鸣,从而使审美主体获得一种顺畅自然的优美感受。
  四、结语
   英国美学家李斯托威尔曾说:“当一种美感经验给我们带来的是纯粹的、无所不在的、没有混杂的喜悦和没有任何冲突、不和谐或痛苦的痕迹时,我们就有权称之为美的经验”。[10]整部影片,没有激烈的现实矛盾的冲突,从场景的清新浪漫画风,孩子们与龙猫的奇遇,邻里的和谐,家庭的美满,以及到最后完美和谐的结局,无处不体现着一种和谐共融的优美,它无关于利害,只是单纯地使人感到和谐、自由、静穆而自然。
   影片中自然,亲情,童真达到了一种非常和谐优美的境界。正如德国诗人赫尔德林所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11]。人与自然相依相伴,和睦相处,与现世的生活所对比宫崎骏塑造了一个世外桃源。这个世界来源于每个人的童年,在孩子的眼中,一切就是那么自然美好。这部影片所体现的正是我们都所经历过的童年,它已随着我们的阅历和环境的改变已逐渐逝去,仅存于我们的回忆。观看这部影片时不需去揣测其有什么深刻哲理含义,只需用心去感受孩子们的欢乐奇遇,去体会邻里间、家庭间和睦的美满,去欣赏夏日画面的清新美景,以舒适的心态感受电影中的美好这就是宫崎骏向观众表达的优美之意。《龙猫》不论是在艺术语言还是在情节表达,都体现了优美感的成长性升华,它带给我们的感受远远超出了电影本身所能承载的。运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构建了具有生态主义理想的梦中世界,值得每一个人去品味。
  
  参考文献:
  [1]何东升.论宫崎骏动画电影《龙猫》中的和谐整生之美[J].新余高专学报,2010,15(02):56-59.
  [2][德]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M].宗白华,韦卓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3][古希腊]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4]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5][苏]舍斯塔科夫.美学史纲[M].樊莘森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6]孙秀昌.优美与可爱——一种对西方美学中优美与可爱之关联的探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
  [7]刘大涛,袁义军.亚里士多德的和谐美学思想[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19(02):56-60.
  [8]牛宏宝.美学概论(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9]甘雪婷.优美与崇高——康德前批判时期的经验美学[J].智库时代,2018,(35):189-190.
  [10][英]李斯托威尔.近代美学史评述[M].蒋孔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11]胡春光.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存在主义教育思潮述评[J].教师教育论坛,2005,18(04):47-51.
其他文献
摘要:在舞蹈没进入第一课堂时,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让舞蹈课程进入到大部分学校并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感受舞蹈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益处”,能提高学生智力、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又能培养交流合作、运用能力的课程目标。本文将从开课情况、课例导入以及对教学成果与思考三个方面对康外、田林三中素质教育舞蹈课实验课例进行分析,从而总结跨学科交融的新型舞蹈课程的经验。  关键词:素质教育舞蹈 课例分析 康外 田林三中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迎来了高度的信息化与数据化,进入了大数据教育时代。但基于音乐学科的特殊性,笔者认为音乐学科的数据化研究应该以教育大数据研究为基础,打造具有音乐特点的数据化平台,实现音乐学科的数据化教学。本文论述了音乐学科数据化建设的构思,并以二胡教学数据化的建设为例,从基础资源的建设、数据跟踪、数据分析、预测与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音乐 教学 二胡 数据化  中图
期刊
摘要:中国山水画语言与西方风景油画语言不同之处在于,材质不同,受自然科学影响不同,哲学观和审美观不同。通过“造势”而“造境”,是山水画的艺术本质。“势”是画面的意象,包括构图,经营位置,和以笔墨为技法的表现,造成一种所描摹物像的“势”,这种“势”作用于人们的观感,引导欣赏者在画面的“势”中体悟出一种“境”。“境”是通过“势”给人的一种艺术体悟,使心灵升华到一个精神领域,“势”是画面的意象。“境”是
期刊
摘要:用纪录片的方式挖掘人性,首先要使影片具有真实性,并且在故事大胆、极端的前提下,强调事性偏离,体现超现实的美好。在用舞蹈影像呈现方式中,通过动作来表达情感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艺术追求。在人性挖掘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可能性、主观视角、个体挑战等方式的运用,都是影像的法宝利器。  关键词:镜头 舞蹈 人性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多国进入后工业时代,让人们对于机械文明再次反思,与此同时,数字技术的发展也给予了电影创作者更多的空间,科幻电影由此兴盛。赛博朋克电影作为科幻电影门类的分支,以科幻文学为蓝本,立足于当今科技发展,以近未来的科技机械世界为背景,后现代主义为创作理念,受到了大多数创作者与观众的青睐。赛博朋克的多主题叙事,包含科技反思、生态困境、人的自我认同等,使得此类电影有着与众不同的审美感
期刊
摘要:音乐的发展由古至今经历了各方面的变化,各个时代也有其风格各异的主流音乐文化。本文以不同时代的流行音乐及大众音乐为研究内容,通过分析近现代不同主题、不同思想、不同风格、不同历史背景下诞生的主流音乐,来进行大众审美对音乐类型产生不同作用的思考。  关键词:近现代 流行音乐 音乐批评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
期刊
摘要:达达主义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20世纪特立独行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它以一种彻底的反文化的行为方式和虚无主义的态度,反抗一切传统和现实的秩序、真理、道德观念和经验说教,甚至也反艺术本身。达达主义艺术家们提出了一套基于“偶然性”的创作新机制,以此寻求精神的解脱,颠覆西方固有的社会文化和艺术观念。但是达达主义艺术家们强调的“偶发”这一概念,绝对是不寻常的。本文主要以马歇尔·杜尚的《三个标准
期刊
摘要:只有对翻译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指导正确的翻译实践。本文以打击乐文献翻译为切入点,拟通过翻译目的、内容选取、翻译过程及译者素养四个方面来阐释对音乐文献翻译的认识,从而得出“人类因为交流而需要翻译活动来使语言不通的主体达到互明其意的目的;翻译选取的内容所具备的价值;翻译过程包括‘提取’‘重建’‘再表达’;译者必须广泛涉猎各领域知识,并且至少精通某一领域”。  关键词:翻译 内容 过程 译者  中图
期刊
摘要:皮帕特乐队是泰国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的代表性乐队,自中古时期出现,绵延至今,经久不衰,尤其是近代,通过与中国、柬埔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相邻国家与地域音乐文化的交融,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自1900年以来,西方的音乐文化也逐渐的加入了皮帕特乐队音乐的发展中,使其成为泰国传统文化与近现代音乐文化融合的一个范例。这种东西方音乐文化现象以及相关音乐的发展规律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东方音乐文化的现象以及相关
期刊
摘要:目前在少儿声乐教学当中有一些流行歌曲盛行,因受到广场舞的影响,大街小巷传唱的歌曲已经被现在的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学会了。在一对一的少儿声乐教学中也在流行着流行歌曲的教学,那么面对喜欢流行歌曲人数的逐年增加,作为声乐老师该如何教授学生呢?笔者通过自己多年来在音乐培训机构的声乐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一些方法来分享给广大声乐老师们,希望通过《最炫民族风》的教学过程的分析能给未来少儿声乐教学中的流行歌曲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