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舞蹈没进入第一课堂时,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让舞蹈课程进入到大部分学校并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感受舞蹈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益处”,能提高学生智力、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又能培养交流合作、运用能力的课程目标。本文将从开课情况、课例导入以及对教学成果与思考三个方面对康外、田林三中素质教育舞蹈课实验课例进行分析,从而总结跨学科交融的新型舞蹈课程的经验。
关键词:素质教育舞蹈 课例分析 康外 田林三中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4-0135-02
素质教育舞蹈课是一种新型的舞蹈教育模式,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的中小学舞蹈课程并没有进入学校的第一课堂。在此情况下,我们课题小组开始探索运用现有学校有力资源因地制宜,进行了一次音乐与舞蹈课程体系上的融合建立一种交叉式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模式,从理论到实践的尝试,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力,开发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力。通过学科融合的尝试,将各门学科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让素质教育舞蹈课在上海大部分学校找到一个新的突破点。
一、開课情况
2018年,“素质教育舞蹈课”正式进入康健外国语实验小学、田林三中的音乐课堂,实行与音乐课的相融合,选取了每年级的一个班级,一周一次,共20课时。
课程共分为五个部分组成:1.课前尝试(包括课前活动、律动学习等);2.理论学习;3.学生练习;4.学生讨论;5.学生实践。
课例实践中,两位教师分别为低、中、高不同年级进行试教。从不同的年级解析素质教育舞蹈课如何融入到音乐课中并与其它门类课程进行灵活融合迁移,体现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教育理念。在课例的形成、教学的内容与教学的方法上区别于传统的专业舞蹈课与音乐教学。
二、课例导入
课例导入作为一个新课的起始环节,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趣味性。而作为素质教育舞蹈课来说,更要本着舞蹈课与音乐课或其他门类课程的融合,保证更多样、灵活地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以小学部《加沃特舞曲》案例来说,课程从聆听感受开始,运用了舞蹈课上很难接触到的画笔来拉开序幕,给予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官刺激。再从初中部《收获》这堂课来说,课堂开始先复习了歌曲《土风舞》,以引出民族民间舞蹈,再通过观看《摘葡萄》的视频进行交流互动,有别于以往灌输式的教学,通过视觉以及听觉的感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点。两门课程虽然针对的是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但是师生的互动交流都在课例的导入中有所强调。课例导入也保持着素质教育舞蹈课其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色。
三、教学过程
素质教育舞蹈课因其多元多样化的模式,在导入后,要将音乐知识或其他知识概念、抽象化的东西打散,尽最大可能具体化、抽象化,下面就这两个课例进行分析。
(一)先听觉后视觉
实现素质教育舞蹈课视听观察模仿能力的培养。《加沃特舞曲》案例中,学生首先整体聆听乐曲想象画面,并用绘画工具画一张简笔画。让每位学生都有独立感受的机会,尽可能发挥想象,安静的绘画时间也反之为感受音乐提供了更好的聆听氛围。音乐和舞蹈相辅相成,对音乐的分析理解是为了后面创作方向做准备。同时简笔画既是学生感受的音乐形象,同时也为舞蹈的即兴创作提供了素材。而就《收获》案例来说,教师通过舞蹈作品的播放,让学生感悟节奏,再进一步感受主题动作特征。
(二)先即兴后讨论
实现素质教育舞蹈课创新能力的培养。《加沃特舞曲》课堂的实施中,教师非常注重学生即兴自由的感受和表现,希望通过这个方法来保护启发学生正在萌发中的宝贵创新能力。在提出创编任务——为乐曲即兴创编动作8小节舞蹈动作时,引导学生根据引导展开即兴,各自都形成与音乐相关的动作,个体通过自身理解所表现出创造力。《收获》课程通过教师短小的展示提示后,让学生自主创作,并交流讨论。通过素质教育舞蹈课,学生的编创能力得到了体现,自主即兴与讨论都在不同程度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造力,也同时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
(三)先理论后实践
实现素质舞蹈教育课交流合作、运用能力的培养。《加沃特舞曲》案例中,让学生通过演唱感受带倚音处,更好地理解小提琴所运用特殊的滑音演奏法,营造的幽默活泼的感觉。有了对乐曲理性的认识,学生获得创作八小节的基本舞步动作的人物后就能有的放矢。随着音乐不断交替轮换,学生的体态动作的美感和整齐度都具备可欣赏性。《收获》课例中,教师在详细的对于《摘葡萄》中“手鼓舞”的表演形式和维族舞蹈特点进行介绍后,让学生自主实践进行展示。素质教育舞蹈课虽然推动着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思维,但基石的打造也尤为重要,根稳才能更好的开展实践,因此理论根基的培养,也是教师在素质教育课程开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四、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成果与思考
教师作为课例研究者,应该关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力是否得到充分的激发,是否积极参与观察模仿,是否敢于即兴创新,是否善于倾听交流,懂得相互合作等。对于小学一至五年级素质舞蹈课,教师在课堂中带领学生进行充分感受、大胆想象及自由的形体表达,由浅入深、积少成多地积累一定的舞蹈语汇、表演与创编方法。到中高年级则更强调小组形式的合作创编。中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向初中六七八年级开设素质课,舞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进行拓展,在课堂中积累一定的兴趣、方法和小成果,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完善与创编。 素质教育舞蹈课的三大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素质培养、以学生为主体。该课程注重五项能力的培养,即观察与模仿、即兴与表现、交流与合作、创新与求新、综合与融化。“五项能力”是素质教育舞蹈最为突出的亮点与创新点,是对舞蹈教育本质的诠释和彰显,创造求新也是素质教育舞蹈最重要的特性。各种理念、各种方法都集中在创造的环节上,学生收获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方法、创造性习惯的培养。因在素质教育舞蹈课中,创编活动的设计,便形成很多的小组合作交流活动,正确地评价,互相交流分享。
面向不同年龄和阶段的学生,舞蹈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意义都大有不同。首先对于小学舞蹈素质教育课:侧重点是能够让学生形成从有兴趣观看舞蹈到乐于参与舞蹈,再到善于舞蹈表達:一是抓住低年级好奇心和表现欲旺盛的关键期;二是素质舞蹈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想象;三是学生除了舞蹈能力有所提升外,也应该因人而异的提升其他方面的能力;四是有展示的舞台,有观众见证成果。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校舞蹈教师分享一些思考。首先,教师要勤于肯定学生在音乐课上的舞蹈想象和表达,善于发现小学生并不“专业”的动作背后的想法,在低年级时形成敢于表现的集体学习氛围。教师设定的学习任务不应过多过难,从一个造型、一个动作开始,使舞蹈成为每个人都能尝试的艺术体验。其次,教师是在借助舞蹈的形式进行跨学科的融合及知识技能以外的能力的培。对于初中生来说,重点是能够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中深入钻研艺术、研究舞蹈:一是教师能够引领学生对舞蹈真正感兴趣;二是学生通过课后对舞蹈的探索可以收获颇多;三是学生除了舞蹈能力有所提升外,一定伴随着其他层面的收获;四是有展示的平台,有观众见证成果。基于以上认识,我校舞蹈教师分享一些经验。首先,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中捕捉和发现学生的兴趣,教师的学习任务若引起学生的疲倦懈怠,应引导和提升他们继续深入的意愿。其次,可以考虑借助舞蹈的形式与多学科进行对话交流,使最终形成的作品或成果是多门学科碰撞的结果,学生最终收获的不仅是舞蹈,还包括其他学科的知识,并提升协调各学科的综合能力。
罗素先生曾经说过:“艺术产生于人类狂放不羁的那部分本性”。审美教育以及美感教育的渠道有多种,大部分人们都认为学习艺术オ是最佳的美育方式。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美育着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舞蹈课更是通过素质教育舞蹈课,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创造力,结合了视听效果,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将音乐与舞蹈融合。因此,让素质教育舞蹈课进入课堂,我们义不容辞。
参考文献:
[1]吕艺生.素质教育舞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2]唐尔惠.舞蹈资优教育的现状与展望[M].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2004.
[3][美]加德纳.大师的创造力[M].沈致隆译.北京: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素质教育舞蹈 课例分析 康外 田林三中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4-0135-02
素质教育舞蹈课是一种新型的舞蹈教育模式,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的中小学舞蹈课程并没有进入学校的第一课堂。在此情况下,我们课题小组开始探索运用现有学校有力资源因地制宜,进行了一次音乐与舞蹈课程体系上的融合建立一种交叉式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模式,从理论到实践的尝试,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力,开发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力。通过学科融合的尝试,将各门学科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让素质教育舞蹈课在上海大部分学校找到一个新的突破点。
一、開课情况
2018年,“素质教育舞蹈课”正式进入康健外国语实验小学、田林三中的音乐课堂,实行与音乐课的相融合,选取了每年级的一个班级,一周一次,共20课时。
课程共分为五个部分组成:1.课前尝试(包括课前活动、律动学习等);2.理论学习;3.学生练习;4.学生讨论;5.学生实践。
课例实践中,两位教师分别为低、中、高不同年级进行试教。从不同的年级解析素质教育舞蹈课如何融入到音乐课中并与其它门类课程进行灵活融合迁移,体现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教育理念。在课例的形成、教学的内容与教学的方法上区别于传统的专业舞蹈课与音乐教学。
二、课例导入
课例导入作为一个新课的起始环节,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趣味性。而作为素质教育舞蹈课来说,更要本着舞蹈课与音乐课或其他门类课程的融合,保证更多样、灵活地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以小学部《加沃特舞曲》案例来说,课程从聆听感受开始,运用了舞蹈课上很难接触到的画笔来拉开序幕,给予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官刺激。再从初中部《收获》这堂课来说,课堂开始先复习了歌曲《土风舞》,以引出民族民间舞蹈,再通过观看《摘葡萄》的视频进行交流互动,有别于以往灌输式的教学,通过视觉以及听觉的感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点。两门课程虽然针对的是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但是师生的互动交流都在课例的导入中有所强调。课例导入也保持着素质教育舞蹈课其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色。
三、教学过程
素质教育舞蹈课因其多元多样化的模式,在导入后,要将音乐知识或其他知识概念、抽象化的东西打散,尽最大可能具体化、抽象化,下面就这两个课例进行分析。
(一)先听觉后视觉
实现素质教育舞蹈课视听观察模仿能力的培养。《加沃特舞曲》案例中,学生首先整体聆听乐曲想象画面,并用绘画工具画一张简笔画。让每位学生都有独立感受的机会,尽可能发挥想象,安静的绘画时间也反之为感受音乐提供了更好的聆听氛围。音乐和舞蹈相辅相成,对音乐的分析理解是为了后面创作方向做准备。同时简笔画既是学生感受的音乐形象,同时也为舞蹈的即兴创作提供了素材。而就《收获》案例来说,教师通过舞蹈作品的播放,让学生感悟节奏,再进一步感受主题动作特征。
(二)先即兴后讨论
实现素质教育舞蹈课创新能力的培养。《加沃特舞曲》课堂的实施中,教师非常注重学生即兴自由的感受和表现,希望通过这个方法来保护启发学生正在萌发中的宝贵创新能力。在提出创编任务——为乐曲即兴创编动作8小节舞蹈动作时,引导学生根据引导展开即兴,各自都形成与音乐相关的动作,个体通过自身理解所表现出创造力。《收获》课程通过教师短小的展示提示后,让学生自主创作,并交流讨论。通过素质教育舞蹈课,学生的编创能力得到了体现,自主即兴与讨论都在不同程度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造力,也同时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
(三)先理论后实践
实现素质舞蹈教育课交流合作、运用能力的培养。《加沃特舞曲》案例中,让学生通过演唱感受带倚音处,更好地理解小提琴所运用特殊的滑音演奏法,营造的幽默活泼的感觉。有了对乐曲理性的认识,学生获得创作八小节的基本舞步动作的人物后就能有的放矢。随着音乐不断交替轮换,学生的体态动作的美感和整齐度都具备可欣赏性。《收获》课例中,教师在详细的对于《摘葡萄》中“手鼓舞”的表演形式和维族舞蹈特点进行介绍后,让学生自主实践进行展示。素质教育舞蹈课虽然推动着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思维,但基石的打造也尤为重要,根稳才能更好的开展实践,因此理论根基的培养,也是教师在素质教育课程开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四、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成果与思考
教师作为课例研究者,应该关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力是否得到充分的激发,是否积极参与观察模仿,是否敢于即兴创新,是否善于倾听交流,懂得相互合作等。对于小学一至五年级素质舞蹈课,教师在课堂中带领学生进行充分感受、大胆想象及自由的形体表达,由浅入深、积少成多地积累一定的舞蹈语汇、表演与创编方法。到中高年级则更强调小组形式的合作创编。中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向初中六七八年级开设素质课,舞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进行拓展,在课堂中积累一定的兴趣、方法和小成果,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完善与创编。 素质教育舞蹈课的三大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素质培养、以学生为主体。该课程注重五项能力的培养,即观察与模仿、即兴与表现、交流与合作、创新与求新、综合与融化。“五项能力”是素质教育舞蹈最为突出的亮点与创新点,是对舞蹈教育本质的诠释和彰显,创造求新也是素质教育舞蹈最重要的特性。各种理念、各种方法都集中在创造的环节上,学生收获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方法、创造性习惯的培养。因在素质教育舞蹈课中,创编活动的设计,便形成很多的小组合作交流活动,正确地评价,互相交流分享。
面向不同年龄和阶段的学生,舞蹈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意义都大有不同。首先对于小学舞蹈素质教育课:侧重点是能够让学生形成从有兴趣观看舞蹈到乐于参与舞蹈,再到善于舞蹈表達:一是抓住低年级好奇心和表现欲旺盛的关键期;二是素质舞蹈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想象;三是学生除了舞蹈能力有所提升外,也应该因人而异的提升其他方面的能力;四是有展示的舞台,有观众见证成果。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校舞蹈教师分享一些思考。首先,教师要勤于肯定学生在音乐课上的舞蹈想象和表达,善于发现小学生并不“专业”的动作背后的想法,在低年级时形成敢于表现的集体学习氛围。教师设定的学习任务不应过多过难,从一个造型、一个动作开始,使舞蹈成为每个人都能尝试的艺术体验。其次,教师是在借助舞蹈的形式进行跨学科的融合及知识技能以外的能力的培。对于初中生来说,重点是能够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中深入钻研艺术、研究舞蹈:一是教师能够引领学生对舞蹈真正感兴趣;二是学生通过课后对舞蹈的探索可以收获颇多;三是学生除了舞蹈能力有所提升外,一定伴随着其他层面的收获;四是有展示的平台,有观众见证成果。基于以上认识,我校舞蹈教师分享一些经验。首先,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中捕捉和发现学生的兴趣,教师的学习任务若引起学生的疲倦懈怠,应引导和提升他们继续深入的意愿。其次,可以考虑借助舞蹈的形式与多学科进行对话交流,使最终形成的作品或成果是多门学科碰撞的结果,学生最终收获的不仅是舞蹈,还包括其他学科的知识,并提升协调各学科的综合能力。
罗素先生曾经说过:“艺术产生于人类狂放不羁的那部分本性”。审美教育以及美感教育的渠道有多种,大部分人们都认为学习艺术オ是最佳的美育方式。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美育着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舞蹈课更是通过素质教育舞蹈课,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创造力,结合了视听效果,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将音乐与舞蹈融合。因此,让素质教育舞蹈课进入课堂,我们义不容辞。
参考文献:
[1]吕艺生.素质教育舞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2]唐尔惠.舞蹈资优教育的现状与展望[M].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2004.
[3][美]加德纳.大师的创造力[M].沈致隆译.北京: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