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9月25日上午,“汉语桥——英国中小学校长访华之旅”代表团的四位英国校长,在杭州求知教育集团学校(以下简称求知学校)陈群云校长等人的带领下,参观了学校的校园、丝绸扎染展览馆等功能室。交谈中,英国校长们为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所深深吸引,连连赞叹。随后,这些外国客人走进了学生们的课堂,和学生们一起感受了一堂极具民族风味的丝绸扎染课。普通的针线与丝绸通过巧妙地融合,经过扎、染、烫等环节,就能诞生出一块块样式精美的丝绸作品,神奇而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丝绸扎染让这些英国校长们都新奇不已,一个个跃跃欲试,想要动手尝试下。而来自爱尔兰圣艾塔斯小学的副校长杰拉尔丁·丁娜汉娜女士更是对丝绸扎染大加赞赏:“太有趣,太漂亮,太神奇了!”她还表示,她非常有兴趣学习这门技艺,回国后她会将求知学校的丝绸扎染教学介绍给爱尔兰学校的老师们。
这位爱尔兰校长赞叹的,正是杭州求知学校的特色项目——丝绸扎染。一所学校的特色项目,能点起一位来自爱尔兰校长的激情,这个学校的特色项目确有独特之处和新颖之处。其实也不仅如此,这一特色被列入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学校借此特色,还完成了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丝绸文化与扎染艺术教学》的研究,又成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艺术专项课题,学校完成了《丝绸扎染》校本教材的开发实施。甚至因为扎染,学校出了名——先后接受了杭州日报、浙江电视台、浙江教育宽频、杭州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多家媒体的采访,现在只要在百度上输入“丝绸扎染”这四个字,有几百个网站转载报道了学校这项内容。用杭报记者的话说,学校“出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还真不太有,求知的这群孩子把这门消失的艺术给玩活了,让人重新领略了这门手艺,也让人想远了,目前,这手绝活“活”在这群孩子手中,“活”在求知学校,是不是有一天,能“活”在杭州这个丝绸之都的角角落落。
一个特色盘活一盘棋,一个特色带动多个特色发展,一个特色让一所学校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撇开现象看本质,下面走进求知学校,透视一下一个特色项目之所以能发芽、生根、枝繁叶茂的秘密。
选择特色项目——视野决定高度
案例:求知学校所在地石桥镇,学校领导经过文化历史研究后发现,石桥曾是蚕桑重镇,这里有杭城最早的稠业会馆,在古诗词中也有很多反映石桥蚕桑文化的诗句。于是,学校专门考察了湘西的土布扎染工艺,才确定让丝绸文化携手湘西古老的扎染工艺走进校园,让孩子们在实践探索中亲近传统文化,进而引导他们研究相关历史,多维度进入丝绸文化领域,传承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的校本课程建设不但让古老的扎染艺术在求知学校孩子们的心田里扎根、发芽、绽放,也造就了求知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丝绸扎染,本是湘西的民间技艺,却成为杭州求知学校的特色项目。
分析:如何选择学校的特色项目?从表面上看,求知学校的特色项目的缘起,来自于一次灵感的触动,实际上,这无意的灵感触动,其实也是一次选择学校特色项目的过程。如何选择适合学校的特色项目,使特色项目能在自己的学校发展、壮大,具有持续的生命力。在这里,姑且把如何选择学校特色项目,叫做特色项目的定位。
为学校选择特色项目,就像企业为自己设计产品一样,譬如生产手机的企业,要开发一款受消费者欢迎的手机,首先,需要弄清消费者的需要,然后根据消费者的需要,去设计手机的大小、功能、系统。学校选择特色项目,颇像企业,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要考虑“消费”群体——学生的需要。特色项目的消费者为学生,学生不喜欢的特色项目,肯定不是好的特色项目,换言之,这个项目也不能成为学校的特色项目。学生的需求、学生能整体参与,是学校选择特色项目的第一要素。从这一点上讲,求知学校毫无障碍,因为扎染特色项目深受学生喜爱,而且人人可以参与其中。如果特色项目受众面小,失去学生的基础,就只能成为无根之木,无土之基。
其二,要考虑“产品”开发的便利、实际——师资。若没有热爱扎染的教师,没有掌握扎染技术的教师,求知学校就无法开设这样的课程,更无法形成这样的特色。在教学材料上,如果没有杭州盛产的丝绸,满足了扎染课程开设的便利,就无法保证大面积的学生能参与扎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若有的学校想打造“玉石鉴赏”特色项目,那难度无疑如登天,因为学校无足够资金购进大量的玉石,即使学校毗邻玉石市场,玉石老板也不可能放心大胆地将如此贵重之物交至学生。
其三,要考虑“产品”可以升级——特色项目的持续发展。杭州求知学校的特色项目就是一个可以不断升级换代的“苹果手机”,刚开始,只是兴趣小组“苹果二代”,接着列入校本课程“苹果三代”,随之申报区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苹果四代”,到现在完成了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丝绸文化与扎染艺术教学》,成为“苹果五代”。未来,扎染可能越走越远,那就是“苹果六代”“苹果七代”。在升级的过程中,消费群体也不断地扩大,从个别班级参与,到全体学生参与,全体学生参与又带动社区社会人员参与,社区社会人员参与又带动其他地区的学校参与。
其四,要有开阔的视野——历史文化视野。可以根据地方的历史做文章,从民间文化艺术角度考虑,让“风筝”“皮影戏”“剪纸”“地方特色戏曲”等民间艺术成为学校的特色项目;可以做历史的文章,研究地方建筑、地理、服饰等。国际全球视野,可以开设国际视野系列课程,例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属外语学校,其编写的系列校本课程,就极具国际视野,也符合外语学校特征。但是,要注意在选择时,切口要小,开口要大。打个比方说,一个学校可以选择航模作为学校的特色项目,符合切口小的要求,随着发展,可能这个项目逐渐扩大到车模、小科技制作,最后形成了科学小研究、小实践的特色项目。
一句话,选择决定未来。好的特色项目的引入,必定会在适合自己生长的学校土壤中,发芽、生根,活得满室生香,生机勃勃。
打造特色项目——管理造就奇迹
案例:当初,学校也觉得孩子们不过是玩个新鲜,登不上什么大雅之堂的,但是,孩子们用实践证明了那句话: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求知学校周莉芳副校长发现这可能是学校特色发展的一次契机后,就领着学校的全体师生一股劲儿往前走。学校为了扎染在学校生根落地,先是在美术课堂中试点扎染教学,试探中高年级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如何,接着在全校铺开教学,与此同时培训师资,将兴趣课变为校本课程。等到扎染取得一定成绩后,学校又编写了扎染的校本教材,申报与扎染相关的课题,通过课题的引领,提高教师对扎染的认知和教学水平,拓展扎染校本课程的文化内涵。待到时机成熟,学校将扎染一步步推向社会,让扎染从学校走出校门,成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媒体采访报道的对象,成为了杭州市民最具生活品质体验点。
这位爱尔兰校长赞叹的,正是杭州求知学校的特色项目——丝绸扎染。一所学校的特色项目,能点起一位来自爱尔兰校长的激情,这个学校的特色项目确有独特之处和新颖之处。其实也不仅如此,这一特色被列入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学校借此特色,还完成了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丝绸文化与扎染艺术教学》的研究,又成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艺术专项课题,学校完成了《丝绸扎染》校本教材的开发实施。甚至因为扎染,学校出了名——先后接受了杭州日报、浙江电视台、浙江教育宽频、杭州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多家媒体的采访,现在只要在百度上输入“丝绸扎染”这四个字,有几百个网站转载报道了学校这项内容。用杭报记者的话说,学校“出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还真不太有,求知的这群孩子把这门消失的艺术给玩活了,让人重新领略了这门手艺,也让人想远了,目前,这手绝活“活”在这群孩子手中,“活”在求知学校,是不是有一天,能“活”在杭州这个丝绸之都的角角落落。
一个特色盘活一盘棋,一个特色带动多个特色发展,一个特色让一所学校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撇开现象看本质,下面走进求知学校,透视一下一个特色项目之所以能发芽、生根、枝繁叶茂的秘密。
选择特色项目——视野决定高度
案例:求知学校所在地石桥镇,学校领导经过文化历史研究后发现,石桥曾是蚕桑重镇,这里有杭城最早的稠业会馆,在古诗词中也有很多反映石桥蚕桑文化的诗句。于是,学校专门考察了湘西的土布扎染工艺,才确定让丝绸文化携手湘西古老的扎染工艺走进校园,让孩子们在实践探索中亲近传统文化,进而引导他们研究相关历史,多维度进入丝绸文化领域,传承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的校本课程建设不但让古老的扎染艺术在求知学校孩子们的心田里扎根、发芽、绽放,也造就了求知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丝绸扎染,本是湘西的民间技艺,却成为杭州求知学校的特色项目。
分析:如何选择学校的特色项目?从表面上看,求知学校的特色项目的缘起,来自于一次灵感的触动,实际上,这无意的灵感触动,其实也是一次选择学校特色项目的过程。如何选择适合学校的特色项目,使特色项目能在自己的学校发展、壮大,具有持续的生命力。在这里,姑且把如何选择学校特色项目,叫做特色项目的定位。
为学校选择特色项目,就像企业为自己设计产品一样,譬如生产手机的企业,要开发一款受消费者欢迎的手机,首先,需要弄清消费者的需要,然后根据消费者的需要,去设计手机的大小、功能、系统。学校选择特色项目,颇像企业,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要考虑“消费”群体——学生的需要。特色项目的消费者为学生,学生不喜欢的特色项目,肯定不是好的特色项目,换言之,这个项目也不能成为学校的特色项目。学生的需求、学生能整体参与,是学校选择特色项目的第一要素。从这一点上讲,求知学校毫无障碍,因为扎染特色项目深受学生喜爱,而且人人可以参与其中。如果特色项目受众面小,失去学生的基础,就只能成为无根之木,无土之基。
其二,要考虑“产品”开发的便利、实际——师资。若没有热爱扎染的教师,没有掌握扎染技术的教师,求知学校就无法开设这样的课程,更无法形成这样的特色。在教学材料上,如果没有杭州盛产的丝绸,满足了扎染课程开设的便利,就无法保证大面积的学生能参与扎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若有的学校想打造“玉石鉴赏”特色项目,那难度无疑如登天,因为学校无足够资金购进大量的玉石,即使学校毗邻玉石市场,玉石老板也不可能放心大胆地将如此贵重之物交至学生。
其三,要考虑“产品”可以升级——特色项目的持续发展。杭州求知学校的特色项目就是一个可以不断升级换代的“苹果手机”,刚开始,只是兴趣小组“苹果二代”,接着列入校本课程“苹果三代”,随之申报区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苹果四代”,到现在完成了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丝绸文化与扎染艺术教学》,成为“苹果五代”。未来,扎染可能越走越远,那就是“苹果六代”“苹果七代”。在升级的过程中,消费群体也不断地扩大,从个别班级参与,到全体学生参与,全体学生参与又带动社区社会人员参与,社区社会人员参与又带动其他地区的学校参与。
其四,要有开阔的视野——历史文化视野。可以根据地方的历史做文章,从民间文化艺术角度考虑,让“风筝”“皮影戏”“剪纸”“地方特色戏曲”等民间艺术成为学校的特色项目;可以做历史的文章,研究地方建筑、地理、服饰等。国际全球视野,可以开设国际视野系列课程,例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属外语学校,其编写的系列校本课程,就极具国际视野,也符合外语学校特征。但是,要注意在选择时,切口要小,开口要大。打个比方说,一个学校可以选择航模作为学校的特色项目,符合切口小的要求,随着发展,可能这个项目逐渐扩大到车模、小科技制作,最后形成了科学小研究、小实践的特色项目。
一句话,选择决定未来。好的特色项目的引入,必定会在适合自己生长的学校土壤中,发芽、生根,活得满室生香,生机勃勃。
打造特色项目——管理造就奇迹
案例:当初,学校也觉得孩子们不过是玩个新鲜,登不上什么大雅之堂的,但是,孩子们用实践证明了那句话: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求知学校周莉芳副校长发现这可能是学校特色发展的一次契机后,就领着学校的全体师生一股劲儿往前走。学校为了扎染在学校生根落地,先是在美术课堂中试点扎染教学,试探中高年级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如何,接着在全校铺开教学,与此同时培训师资,将兴趣课变为校本课程。等到扎染取得一定成绩后,学校又编写了扎染的校本教材,申报与扎染相关的课题,通过课题的引领,提高教师对扎染的认知和教学水平,拓展扎染校本课程的文化内涵。待到时机成熟,学校将扎染一步步推向社会,让扎染从学校走出校门,成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媒体采访报道的对象,成为了杭州市民最具生活品质体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