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思考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f0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初中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既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媒介与工具。而语文,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所以如何促进素质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值得思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初中语文 思考
  
  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本民族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因为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回复到它那里去。”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贯彻落实初中语文的素质教育是很重要的。但现在依然有“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局面,所以说,初中语文的素质教育情况不容乐观。对此,我想就如何落实初中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提出几点思考。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是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现如今,挡在素质教育面前最大的阻碍,是教育教学观念。面对二十一世纪,社会上需要的是全方位的人才,而不是只会读书考试的书呆子。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我们的学生与国外的学生差距在哪里:我们的学生缺少创新思想,思维单一。需要素质教育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程度了。而作为所有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语文可以说是最贴近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的,所以,在语文学科上先落实素质教育,既有助于授课教师对教育教学的开展,又有助于学生们的接受。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
  现如今的语文课堂的教育教学模式,大都是为了以前的应试教育服务的。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不仅仅是口头上名称的改变,而应该是完全彻底的改变。课堂作为应试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出新的语文课堂,可以说是落实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对此,我想提出几点看法。
  1.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不是背题能力
  授课教师应当更多地引导学生如何解题而不是如何背题,不要再像以前应试教育的时候,直接将考试可能考到的题目,直接给学生们答案。在上课时,要着力培养学生们自己做答案、自己动手解题的能力,一定要改变“学生们等老师给答案”这个惯性思维。授课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不再是告诉学生们什么是答案,而是要着力告诉学生们为什么这个是答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培养解题能力的前提,就是授课教师有能力引导学生们走向答案。所以,授课教师在转变观念的前提下,要改变自己一贯的教学模式,转变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2.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不是答题的能力
  在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课堂上,学生们应该有更多机会练习听说读写的能力。应试教育中,只注重写这一点,但是在素质教育中,这是完全行不通的。在如今的大形势下,社会和国家需要的是全方位的人才,而不是只会答题的人才。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很重要的,无论是对今后的发展还是对自我修养的提高,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同时朗读课文不要再将其仅作为一个形式,而是要实实在在地贯彻落实到素质教育的课堂中。写作能力,不要再局限于应试的作文中,而是应该启发学生更多地思考,更好地写出自己心中所想。授课教师所教授的写作技巧,不要总围绕如何能在考试中得高分,而是要以培养全方位人才为出发点,应用而不应试,这才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不是听讲能力
  对于素质教育来说,初中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一个基础。在语文课堂上,语文不单单是一门应试的重要学科,也是一个培养学生各项能力最好的地方。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初中是一个培养各项创新能力的地方,而不是培养认真听老师讲课的地方,授课教师应当更多地想办法去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这也是我国学生比其他国家学生有差距的地方。培养创新能力,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需要。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与应试教育相对的模式,更注重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也更注重学生个人实际能力的提高而不是考试成绩的提高。同时,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各项能力的灵魂,所以素质教育在初中语文的落实中,应当更关心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素质教育落实得顺利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授课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教师的素质,决定了他是否能顺利转变观念,首先接受素质教育,认可素质教育的观念,理解素质教育迫在眉睫的程度。同时,教师素质的高低,也间接影响到了教学课堂上的改革创新是否能完成。总体说来,应试教育实行这么多年,转变观念接受素质教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正是因为如此,教师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是素质教育落实的关键。所以,提高教师素质,不仅仅是提高其教育教学的能力,也是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到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石永英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01) 。
  [2]罗玉交 浅议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习得[J]. 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2) 。
  [3]李建梅 美术设计课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J]. 科技咨询导报,2007(16)。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总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对于阅读,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总体目标。7-9年级学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数学思维的创新是思维品质的最高层次,只有多种思维品质协调一致发生作用才能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主要体现在是否敢于思维和独立思维。这就要求教师首先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空间和时间,注重思维诱导,把知
期刊
摘 要:课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升教学质量、实现优质教育的关键点,因此,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广大教师探索实践的主要方向。所谓有效课堂教学,就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活动。落实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化,要把握好其内涵定位,要做到要求适度、方法恰当、角色到位、造势有方。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富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学校这一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阵地,抓住学生的心理、生理、意志、情感和行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加以引导,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启
期刊
摘 要:初中阶段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初中历史教材的教学内容理解较为容易,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去挖掘并加以激发,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做到乐学、会学、善学。能过多年教学,我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出了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五步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步步为营,由浅入深,对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极为有利,对提高历史成绩尤为显著。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我们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孩子们的识字兴趣,还要教给他们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 兴趣     在我国的语文教学史上,识字教学历来是启蒙教育阶段的一个重点。在刚刚颁布的新课标中,对识字教学也作出了比较准确的定位: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在识字、写字方面,要实行“认写分
期刊
摘 要:文章介绍了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一些问题和方法对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做出了一些论述。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 能力 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取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
期刊
摘 要:默读是使用最广、实用性最强的一种个体阅读方式,教师应按照课堂的进程采取不同的默读手段和策略,引领学生运用多种默读形式来进行阅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 默读 作用    前段时间,学校进行了一次赛教。笔者听了几节语文课,感到语文课堂确实有了很大的变化。琅琅的读书声、热烈的讨论声、极具个性的表演与形式多样的作品展示等代替了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一言堂”
期刊
摘 要:《关·周角·关雎序》中说:“情动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而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见中国古人就曾视舞蹈为宣泄情感、解放心灵的极佳方式——越是内敛的孩子越需要舞蹈的体验,不需要舞蹈的水平有多高,我们只要让孩子的手脚随节奏进行律动,释放情绪感受,让笑声响彻校园,那么学习将不再枯燥,同学将不再陌生,告别封闭狭隘,告别胆小自卑,阳光灿烂将属于我们的孩子。舞
期刊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音乐课程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因而音乐教学就应该让学生在整个受教育过程中都处于愉快的境地,实现“愉快教学”的目的。作为音乐老师,应让学生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让学生觉得学习音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那样,音乐课堂便会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将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