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明确,有的放矢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ju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明确考点要求
  最新的《考试说明》对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主要指鉴赏诗歌所描写的人、事、物的特征和意义,诗歌中的形象可以理解为诗歌的意象。“语言”通常指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含蓄性和凝炼性,以及语言的总体风格及艺术魅力,重点在于对精彩词句的品味。
  “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作品表现的具体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观,作品反映的时代特征、社会习俗、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等。把握作品内容,特别要注意传统文化底蕴,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要学会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二、命题趋势
  从2002年采用主观题形式以来,命题时往往是选择诗句中的一两个关键意象切入,从形象、语言、技巧或思想内容的角度进行鉴赏。如2002年全国卷考查“折柳”这一文化意象的寓意及其在诗中的地位;2003年全国卷从诗眼的角度切入,考查炼字的妙处;2004年全国卷从诗中的细节着手,考查作者的情感;2005年江苏卷(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着重考查诗歌的炼句及“景”与“情”的关系;2007年江苏卷(辛弃疾《鹧鸪天·送人》)考查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2011年江苏卷(杜甫《春日忆李白》考查了思想感情与表现手法;2012年江苏卷(温庭筠《梦江南》)考查了人物形象与借景抒情的手法。
  三、复习策略
  1.积累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
  诗歌鉴赏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庞杂,再加上相当多的考生对一些诗词的风格和表达技巧方面的术语没有清楚的认识,复习起来倍感艰难,所以最好的方法还是对其进行归类。如
  ①语言风格:平淡、清新、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②思想内容:写景抒情、咏物言志、边塞征战、怀古咏史等。思想感情有: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等。
  ③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其中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粗笔勾勒和工笔细描。表现方法有渲染、烘托、映衬、反衬等。一些常用的辞格有比喻、讽刺、起兴、借代、拟人、对偶、夸张、互文、用典、叠用等。
  ④诗歌的个人风格: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但各个诗人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例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等。
  ⑤文化意象常识。古典诗歌有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有些事物成了古代诗人常用的意象,这些意象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审美情趣,了解这些意象往往是我们解读有关诗歌的关键。例如:柳与送别,菊与高洁、傲视,落叶与悲秋、失意,柳絮与愁绪或飘零等等。
  ⑥篇章结构:常用的术语有层层深入、首尾呼应、详略得当、有总有分、巧妙过渡、伏笔照应、铺垫、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等。
  2.明确诗歌复习的重点
  古典诗歌的内容非常广泛,但由于高中生古典诗歌的学习并不很多,掌握的相关知识有限,因此考试难度不会太大,因而复习中必须明确重点,古典诗歌复习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形象特点及其意义的把握。诗歌的形象也就是诗歌的意象,形象是诗歌主旨、情感的寄托处,是解读诗歌的关键。把握形象,主要把握诗人所关注的形象特点和表现这一特点的意义。
  ②情与景的关系。古典诗歌的最基本问题就是情与景或曰意与象的关系,这是诗歌鉴赏最主要的突破口。
  ③常见的古典诗歌表现手法、技巧及诗歌语言的品味。
  3.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古典诗歌的鉴赏,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认真审读题干。命题者往往借题干提出各种要求,同时有很多重要信息有可能在题干中有所暗示。二是要从思路结构入手,把握形象与情感。把握了几种基本结构,就可以找到解读诗歌的门径。三是参照整体风格,结合作品具体分析。四是善于捕捉关键词句,即一些表现特征的词句。五是联想相关术语。术语可以看作是诗歌鉴赏的知识提示。六是善于把握角度,学会多角度分析。诗歌鉴赏的角度主要是有结构、形象、主旨、情感、手法、语言,而这六点当中最重要的是情感,因为一切为表达情感服务,另外在答题时还要注意一定要按要求问答,重点明确,有的放矢,不能答非所问;在文字表达上要做到先后有序、文句通畅、用语准确到位,表达的过程要完整。
其他文献
如何带领学生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人物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如何带领学生打破原有的知识框架,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小说知识,这是我们在教学《外国小说欣赏》时的一大难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说明:“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这就要求我们在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方法方面作一些大胆的尝试和革新。  一、对比体验,在比较阅读中促思考  学生对文本的思
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追述了自己未成年时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往事。文字朴实,情感真挚,实是写人作品的范例。教这一课时,我尝试着从写作的角度去解读课文,收效不错。  一、学先生搭框架,结构清晰、层次井然  《我的母亲》开头以童年往事引出“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主体部分通过几件事描绘出母亲的严厉、温和、刚气,结尾抒发“我”对母亲的感激、敬仰之情。这样的构造,思路明了,易于模仿。为
小说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它反映了真实的社会生活。小说由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要素组成,其中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刻画人物形象是一部小说的重点,丰富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环境描写除了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外,还可以给小说带来生命力。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对小说的兴趣往往比其他文学体裁更高。由于成长环境的影响,我们易于对各种各样的故事产生好奇心。然而,对于小说的教学来讲,教员所要教给学生的并不仅仅是“读故事”,
鄂教版七年级课文《夏天的旋律》节选于杨德祥散文诗代表作《二十四节气歌》。该诗作以田园牧歌的形式,歌咏江南大地的自然风物、人文景观。其语言清新不乏热烈、拙俗不乏灵秀,摇曳多姿,满蕴情思。下面对其语言陌生化技法略作赏析。  陌生化是指打破感知的自动化、格式化,将语言规则变异,创建新奇的语言结构,造成感知难度,增加感知长度,从而传递出独特的审美价值。杨德祥的散文诗语言陌生化技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每一名学生都应当在其自身的最近发展区域得到充分的成长与发展。”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分层教学的科学性和重要性。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可以有效的兼顾学生们的学习差异,这样就可以为学生量身定制教学的体系,这样有利于释放学生的激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因而,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根据学生们之间的不同来进行分层教学。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分层教学,是指广大
近年来,在考场作文中有许多优秀篇章运用了蒙太奇手法,它具有简洁明快、形象鲜明的特点,因此被誉为“裁云织锦的艺术”。  一、蒙太奇手法  蒙太奇来源于法语“Montage”,本是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后来被移用到电影中。它是电影导演的重要表现方法之一,为表现电影的主题思想,把许多镜头组织起来,使构成一部前后连贯、首尾完整的电影片。其要素是主题、镜头、剪辑、组合。  作文中运用蒙太奇手法指的是根据主题需
作为专业教师,要具备四种技能,其中第一条要求教师应对学科的基础知识、技能有广泛而准确地理解,熟练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这一条要求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有全局的把握,准确地知道每一部分在全局中的地位,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而我们接触的大量课程,许多老师并不能准确地把握所教的内容,该讲解的内容不讲解,或者绕了很大一个圈子,却讲不到重点,该引导学生深入的问题点拨不到。这不是方法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教师对所
1983年,正在读大一、年仅十九岁的潘洗尘创作了《六月,我们看海去》,这首被他称为“青春呓语”的诗,将潘洗尘带入了诗坛。这首诗,首发在《中国青年报》,刊发不久即在大学校园里广泛传诵。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这首诗,先后被《读者文摘》、《古今中外名言诗文汇编——中学生早读课本》、苏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等数百余种报刊、书籍转载和收录。2014年,被编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向青春举杯”专题,正式入选高中语
动静结合这种手法,在古典诗歌创作和鉴赏中使用频率都非常高。其内涵似乎已经很简单明了,根本不必浪费笔墨去深加探讨。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两句为什么不是动静结合的手法?”“动静结合的艺术效果是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而要回答这些问题又远非三言两语所能说得清楚,所以我想有必要“小题大作”一下,对这一手法试着做些归纳总结。  动静结合是运用动静相衬的方式来描写景物,进而形成一种情趣或境界的
【设计思想】  《李凭箜篌引》一诗的教学难度很大。首先,这首诗呈现出“鬼魅”之气,这既源于诗人乐于搜奇猎艳,长于新奇诡异的创作追求,也与李贺抑郁孤绝的诗人气质密不可分,诗歌呈现出来的“鬼魅”气韵对生命体验还不够丰富的中学生来说既神秘遥远又极具诱惑,而这一点,正是以往教学中不敢触及的。其次,长期以来,中学教师都把《李凭箜篌引》的教学重点定位为音乐描写手法的分析,却完全忽略了“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