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字媒体是一门集文理、技术于一身的综合型专业学科,其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伴随着高等教育体系架构的不断调整与完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了从高学历到经验和学历并重的转型。数字媒体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专业,更应深化教学改革,以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征,强化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基于此,文章就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数字媒体专业教学这一课题展开探讨与分析,以供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者参考,力争数字媒体专业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数字媒体专业;教学策略
数字媒体是一门边缘性的新兴专业学科,其最初是由国外的部分艺术院校和工科院校所设立的。作为一名综合型学科专业,其自身所特有的属性和特征决定了在开展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知识与方法,更要培养学生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应用能力。近几年来,随着党中央“人才强国”战略决策的发布与实施,“应型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当中的一个改革重点,引发了社会大众的关注。数字媒体教育如何跟随着这股改革的浪潮,积极推进教学思路与方法的创新,以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护航,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媒体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数字媒体是一个横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其集中呈现了“科学、艺术和人文”的理念。“数字媒体”这一专业术语中的数字反映了科技基础,媒体强调其立足于传媒行业。然而,由于受到教育环境、科学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数字媒体专业的发展步伐相对缓慢,而高校也尚未针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建立系统化的教育体系,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制约影响,数字媒体教育逐步陷入困境,处于为难的境地。作为以培养综合型专业人才为目标的高校,其核心的竞争力在于人才培养是否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的是教学和学生围绕“实践”任务的实施而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着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凸显了知识学习服务于专业技能的建构。结合社会对数字媒体专业的发展需求,高校可以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如下:培养基础扎实、特长鲜明、适应性广、竞争力强,掌握数字媒体核心技术(影视图像处理技术、游戏动画制作技术、多媒体软件开发技术和视音频制作技术),具有一定的艺术创意能力,能够从事数字媒体产品开发、设计、制作、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设置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相脱离
数字媒体专业作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新添内容,其在整个高校艺术教学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前所述,现阶段我国地方高校仍旧没有设立相应的数字媒体专业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过多模仿专业艺术院校,课程内容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相脱节现象日益凸显。再加上,随着普高热的不断深入,国内的高校教育竞争日益激烈,为在教育领域占据一定的发展地位,部分高校开始把教学改革重点投放到学校知名度的提升以及“金牌”专业的建设上,由此引发了大学把重点落实到人才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旧在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难以准确把握数字媒体专业教学的教育内涵,这对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此过程中也被严重削减。
(二)施教者主体性缺位,理论素养和认识存在差距
教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同样的,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学需要依靠具有一定经验的专业教师,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成效。然而,就目前的高校一些教师而言,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对各类现代化专业知识缺乏深入的认识,对社会的发展需求也缺乏客观全面的了解,更谈不上切实体验和实践了。虽然他们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缺乏实打实的专业实践,这使得他们在开展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时,无可避免地出现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忽略了对学生的针对性教育,数字媒体专业教学也大受影响,更别说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了。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数字媒体教学改革措施
(一)增强时代认识,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
应用型人才有别于学术型、研究型及技能型人才,其重点在于“应用”,要求学生能够把理论知识综合应用到具体的项目实践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直接面向用人单位的岗位人才需求而定位的,它与相关行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同时也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新时期下,学校应要增强时代认识,脱离传统教育模式和理念的禁锢,从时代发展趋势出发,树立一种全新的、符合教育发展态势的良性理念,并用新的理念贯穿到整个教育活动中,对教学中所有关联的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达到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之间的最佳结构,构建一个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在此过程中,首先要综合考虑到学校的定位和当前实际,在结合社会对数字媒体专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符合专业特色,满足学科动态发展要求,且能够体现学生层次特点和专业优势的教学体系。与此同时,要紧密结合、统筹考虑,根据相关行业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并增设教学新模块,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以就业为导向,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结合我校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置来看,要想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要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以增强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和扩展性,发展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让学生能够把理论知识综合应用到具体的项目实践中。而校内实训室作为学生进行仿真实践教学的场所,其是培养数字媒体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基本保障,它为数字媒体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为凸显高校特色,把学生培养成受用人单位青睐,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应根据相关行业的发展态势,增设相应的设施、设备,提高校内实训室的功能,以此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此外,学校还应重新规划校内实训室,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目标出发,立足教学大纲,增加实训室数量,扩大实训室规模,让学生真正从这里得到实践锻炼,为品牌专业建设奠定基础。
(三)开展实践活动,在体验教育中提升能力
数字媒体专业的重要属性之一就是实践性,教师必须要立足数字媒体学科的本质属性,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相关的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上表现不俗,综合测评中也能取得优秀的成绩,但是他们一旦参与实际的项目开发,就会错漏百出,最后的开发效果可想而知。归根究底,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平时的实践锻炼机会太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造平台和条件,加强学生的数字媒体实践教学。譬如说: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学习,根据学生的需求,个性化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后期的实习中真正参与项目开发,让学生在实际的项目研发和制作中,培养自身的实践设计、制作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参与文化创意产业合作项目,引导学生运用自身的知识技能,综合运用数字技术和艺术构思,结合实际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实践活动。从而反射到高校的数字媒体教育中,不断探索出适应市场变换的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最终使数字媒体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体系架构逐步调整与完善的大环境背景下,数字媒体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学科,能够跟上时代的列车,已成了有关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满足艺术设计领域对数字媒体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相关教学人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复比较试验,构筑新的教学体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聚力发展和培养应用型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余俊渠;刘军;;地方院校工科专业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电子教育;2013年03期
[2]王玉红;;浙江林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艺术教育;2010年05期
[3]余承周;;数字媒体时代视觉文化的特征[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8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数字媒体专业;教学策略
数字媒体是一门边缘性的新兴专业学科,其最初是由国外的部分艺术院校和工科院校所设立的。作为一名综合型学科专业,其自身所特有的属性和特征决定了在开展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知识与方法,更要培养学生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应用能力。近几年来,随着党中央“人才强国”战略决策的发布与实施,“应型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当中的一个改革重点,引发了社会大众的关注。数字媒体教育如何跟随着这股改革的浪潮,积极推进教学思路与方法的创新,以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护航,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媒体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数字媒体是一个横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其集中呈现了“科学、艺术和人文”的理念。“数字媒体”这一专业术语中的数字反映了科技基础,媒体强调其立足于传媒行业。然而,由于受到教育环境、科学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数字媒体专业的发展步伐相对缓慢,而高校也尚未针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建立系统化的教育体系,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制约影响,数字媒体教育逐步陷入困境,处于为难的境地。作为以培养综合型专业人才为目标的高校,其核心的竞争力在于人才培养是否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的是教学和学生围绕“实践”任务的实施而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着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凸显了知识学习服务于专业技能的建构。结合社会对数字媒体专业的发展需求,高校可以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如下:培养基础扎实、特长鲜明、适应性广、竞争力强,掌握数字媒体核心技术(影视图像处理技术、游戏动画制作技术、多媒体软件开发技术和视音频制作技术),具有一定的艺术创意能力,能够从事数字媒体产品开发、设计、制作、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设置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相脱离
数字媒体专业作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新添内容,其在整个高校艺术教学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前所述,现阶段我国地方高校仍旧没有设立相应的数字媒体专业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过多模仿专业艺术院校,课程内容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相脱节现象日益凸显。再加上,随着普高热的不断深入,国内的高校教育竞争日益激烈,为在教育领域占据一定的发展地位,部分高校开始把教学改革重点投放到学校知名度的提升以及“金牌”专业的建设上,由此引发了大学把重点落实到人才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旧在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难以准确把握数字媒体专业教学的教育内涵,这对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此过程中也被严重削减。
(二)施教者主体性缺位,理论素养和认识存在差距
教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同样的,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学需要依靠具有一定经验的专业教师,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成效。然而,就目前的高校一些教师而言,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对各类现代化专业知识缺乏深入的认识,对社会的发展需求也缺乏客观全面的了解,更谈不上切实体验和实践了。虽然他们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缺乏实打实的专业实践,这使得他们在开展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时,无可避免地出现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忽略了对学生的针对性教育,数字媒体专业教学也大受影响,更别说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了。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数字媒体教学改革措施
(一)增强时代认识,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
应用型人才有别于学术型、研究型及技能型人才,其重点在于“应用”,要求学生能够把理论知识综合应用到具体的项目实践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直接面向用人单位的岗位人才需求而定位的,它与相关行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同时也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新时期下,学校应要增强时代认识,脱离传统教育模式和理念的禁锢,从时代发展趋势出发,树立一种全新的、符合教育发展态势的良性理念,并用新的理念贯穿到整个教育活动中,对教学中所有关联的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达到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之间的最佳结构,构建一个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在此过程中,首先要综合考虑到学校的定位和当前实际,在结合社会对数字媒体专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符合专业特色,满足学科动态发展要求,且能够体现学生层次特点和专业优势的教学体系。与此同时,要紧密结合、统筹考虑,根据相关行业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并增设教学新模块,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以就业为导向,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结合我校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置来看,要想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要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以增强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和扩展性,发展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让学生能够把理论知识综合应用到具体的项目实践中。而校内实训室作为学生进行仿真实践教学的场所,其是培养数字媒体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基本保障,它为数字媒体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为凸显高校特色,把学生培养成受用人单位青睐,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应根据相关行业的发展态势,增设相应的设施、设备,提高校内实训室的功能,以此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此外,学校还应重新规划校内实训室,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目标出发,立足教学大纲,增加实训室数量,扩大实训室规模,让学生真正从这里得到实践锻炼,为品牌专业建设奠定基础。
(三)开展实践活动,在体验教育中提升能力
数字媒体专业的重要属性之一就是实践性,教师必须要立足数字媒体学科的本质属性,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相关的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上表现不俗,综合测评中也能取得优秀的成绩,但是他们一旦参与实际的项目开发,就会错漏百出,最后的开发效果可想而知。归根究底,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平时的实践锻炼机会太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造平台和条件,加强学生的数字媒体实践教学。譬如说: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学习,根据学生的需求,个性化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后期的实习中真正参与项目开发,让学生在实际的项目研发和制作中,培养自身的实践设计、制作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参与文化创意产业合作项目,引导学生运用自身的知识技能,综合运用数字技术和艺术构思,结合实际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实践活动。从而反射到高校的数字媒体教育中,不断探索出适应市场变换的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最终使数字媒体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体系架构逐步调整与完善的大环境背景下,数字媒体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学科,能够跟上时代的列车,已成了有关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满足艺术设计领域对数字媒体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相关教学人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复比较试验,构筑新的教学体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聚力发展和培养应用型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余俊渠;刘军;;地方院校工科专业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电子教育;2013年03期
[2]王玉红;;浙江林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艺术教育;2010年05期
[3]余承周;;数字媒体时代视觉文化的特征[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