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一年级孩子又地处农村,老师和学生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实验室、校园等地理环境,教授恰当的实验方法,明确实验目的,充分准备实验器材,指导实验探究,保证实验得以实效性开展。
关键词:农村;科学;实验;实效性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同学们对于科学的认知和学习不是太了解,对于科学实验更不容易掌握。另外,身处农村,条件有限,孩子们本身见识浅薄,无法与城市里的孩子相比。这需要老师认真负责有耐心的指导,利用农村的地理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才能保证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科学环境帮实效
首先,带同学们去参观科学实验室、仪器室。老师向学生介绍实验桌椅,实验仪器的名称、基本操作及基本作用,实验药品,以及在实验室里该遵守的基本规则。其次,由于按照现行的最新版科学课程标准,一年级每周开课一节。所以,科学老师尽量把学生带到实验室里上课,让学生感受浓厚了科学学习氛围。还有,由于科学老师都是班级其他老师兼带,这就需要在课前对全班学生进行了解熟悉,并对全班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及分工,选好组长、实验操作员、实验记录员、实验汇报员等。
二、地理环境促实效
由于一年级科学一般都不参加期末检测,很多家长不重视,学生也不以为然,熟不知,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融合了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等知识,如果小学阶段科学学好了,培养了良好的探究科学实验的习惯,将为中学学习相应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需要老师平时注意留心,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校园。
比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4单元第2课《多姿多彩的植物》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找一找校园里的植物。学生记录植物的位置,找到校园里最粗的树、量一量它有多粗。找到校园里最高的一颗树,量一量它有多高。比较树叶的形状,学生采摘下来,并把叶子画下来。不同季节叶子会发生变化,学生做详细的记录。树皮摸上去不太光滑,老师教会学生拓下树皮的方法。各种树开的花颜色、大小、形状、气味各异,学生非常爱花,将采摘的花瓣进行比较,形象直观。植物的种子,学生采摘,进行切割,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成熟后纷纷掉落,同学们把种子埋在土壤中,第二年又长出了新的小植物,小实验令学生惊喜着迷。
校园不仅有植物还有动物。例如: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校园里的动物》。校园里同样有许多可爱的动物。偶尔飞来的小鸟,观察小鸟的样子,羽毛的颜色,清脆的叫声,划翔的速度等。学校教学楼拐角处的一个燕子窝,惹来了同学们的围观,燕子用泥巴、羽毛、草根混合搭建而成,小燕子唧唧叫,燕子媽妈捉来虫子喂养小雏燕。燕子因为躲避蛇、老鼠等天敌,所以把窝搭建在人类居住的屋檐下,离人类近,蚊虫多,所以食物多。燕子因为捉许多害虫,所以是益鸟,老师这时候引导学生们,要保护小燕子还有其他益鸟。草坪上,许多小昆虫在玩耍,学生们偶尔抓几只来研究。比如:螳螂,观察它身体结构,前面矫健的爪子,犹如钢刀,力大无穷。通过螳螂,知道复眼等知识。下雨前,墙角搬迁的蚂蚁群,引来几位同学驻足观看。黑黑的蚂蚁怕水,把食物运往高处躲雨。通过观察,蚂蚁能搬动是它自身重好几倍的食物,蚂蚁果然是动物界出了名的大力士。花园里蜜蜂来采蜜,小小的蜜蜂是最勤劳的。这时候,老师可以告诉学生,蜜蜂通过舞蹈来告诉同伴花朵的位置,非常神奇。蝴蝶在翩翩起舞,各种各样彩色的蝴蝶最令学生们着迷学生捕捉漂亮的蝴蝶做标本。这些动物观察实验让学生真不可思议。
三、注意事项辅实效
要想提高学生实验的实效性,还得注意以下事项:
1.实验目的要明确
一年级学生经常搞不懂什么是实验,注意力容易分散,很容易被实验器材所吸引,造成学生会玩弄器材。所以,老师必须要在实验前把明确实验目的,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始终围绕着实验目的来进行。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9课《空气是什么样的》。老师准备了很多气球,用于研究空气的形状。同学们拿到气球很兴奋,都喜欢玩弄,而且有的同学恶作剧或者不小心把气球给弄破了,会引起班级的震惊和骚动。这时候,老师必须要明确实验目的,准备这些气球是用来干什么的。同学们只有始终围绕着实验目的来操作,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实效性。
2.充分准备实验器材
由于农村实验室里的实验器材有限,所以,老师在现有的情况下,还得自己准备一些材料。另外,还可以调动学生挖掘一些可用的材料来作为实验器材,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课《认识感官》,教师和学生共同准备了很多的“玩具”,比如:眼睛观察的大家来找茬的图片、形状颜色各异的树叶。耳朵听的各种乐器。用于鼻子闻的醋、榴莲、橙汁等。用于嘴巴尝的糖水、盐水和白开水。用于触摸的磨刀石、热水袋等。这些实验器材能充分调动学生课堂氛围,学生对科学实验充满爱好。
3.指导学生实验探究
科学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提出要倡导探究式学习。让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动脑通过合作与探究,培养科学精神。俄国科学家巴浦洛夫提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究的动力,是创作的前提。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从周围的事物中寻找出特点,总结出规律。例如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一章《我们周围的物体》。这一章节是培养探究的典型单元,从第1节的发现物体的特征,到第2节的测量物体的重量,再到第3节的观察物体的形状,最后到第4节给物体分类。整体编排结构循序渐进,以学生的探究为基础,进一步发掘我们周边物体的特征与规律。
四、结语
兴趣是最棒的老师。农村的科学老师和学生只有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做充分的准备,调动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方法得当,才能促进科学实验的实效性开展。
参考文献
[1] 赵桂芹.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学苑教育,2014(20):71-71.
[2] 邵士军.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108+120.
关键词:农村;科学;实验;实效性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同学们对于科学的认知和学习不是太了解,对于科学实验更不容易掌握。另外,身处农村,条件有限,孩子们本身见识浅薄,无法与城市里的孩子相比。这需要老师认真负责有耐心的指导,利用农村的地理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才能保证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科学环境帮实效
首先,带同学们去参观科学实验室、仪器室。老师向学生介绍实验桌椅,实验仪器的名称、基本操作及基本作用,实验药品,以及在实验室里该遵守的基本规则。其次,由于按照现行的最新版科学课程标准,一年级每周开课一节。所以,科学老师尽量把学生带到实验室里上课,让学生感受浓厚了科学学习氛围。还有,由于科学老师都是班级其他老师兼带,这就需要在课前对全班学生进行了解熟悉,并对全班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及分工,选好组长、实验操作员、实验记录员、实验汇报员等。
二、地理环境促实效
由于一年级科学一般都不参加期末检测,很多家长不重视,学生也不以为然,熟不知,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融合了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等知识,如果小学阶段科学学好了,培养了良好的探究科学实验的习惯,将为中学学习相应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需要老师平时注意留心,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校园。
比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4单元第2课《多姿多彩的植物》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找一找校园里的植物。学生记录植物的位置,找到校园里最粗的树、量一量它有多粗。找到校园里最高的一颗树,量一量它有多高。比较树叶的形状,学生采摘下来,并把叶子画下来。不同季节叶子会发生变化,学生做详细的记录。树皮摸上去不太光滑,老师教会学生拓下树皮的方法。各种树开的花颜色、大小、形状、气味各异,学生非常爱花,将采摘的花瓣进行比较,形象直观。植物的种子,学生采摘,进行切割,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成熟后纷纷掉落,同学们把种子埋在土壤中,第二年又长出了新的小植物,小实验令学生惊喜着迷。
校园不仅有植物还有动物。例如: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校园里的动物》。校园里同样有许多可爱的动物。偶尔飞来的小鸟,观察小鸟的样子,羽毛的颜色,清脆的叫声,划翔的速度等。学校教学楼拐角处的一个燕子窝,惹来了同学们的围观,燕子用泥巴、羽毛、草根混合搭建而成,小燕子唧唧叫,燕子媽妈捉来虫子喂养小雏燕。燕子因为躲避蛇、老鼠等天敌,所以把窝搭建在人类居住的屋檐下,离人类近,蚊虫多,所以食物多。燕子因为捉许多害虫,所以是益鸟,老师这时候引导学生们,要保护小燕子还有其他益鸟。草坪上,许多小昆虫在玩耍,学生们偶尔抓几只来研究。比如:螳螂,观察它身体结构,前面矫健的爪子,犹如钢刀,力大无穷。通过螳螂,知道复眼等知识。下雨前,墙角搬迁的蚂蚁群,引来几位同学驻足观看。黑黑的蚂蚁怕水,把食物运往高处躲雨。通过观察,蚂蚁能搬动是它自身重好几倍的食物,蚂蚁果然是动物界出了名的大力士。花园里蜜蜂来采蜜,小小的蜜蜂是最勤劳的。这时候,老师可以告诉学生,蜜蜂通过舞蹈来告诉同伴花朵的位置,非常神奇。蝴蝶在翩翩起舞,各种各样彩色的蝴蝶最令学生们着迷学生捕捉漂亮的蝴蝶做标本。这些动物观察实验让学生真不可思议。
三、注意事项辅实效
要想提高学生实验的实效性,还得注意以下事项:
1.实验目的要明确
一年级学生经常搞不懂什么是实验,注意力容易分散,很容易被实验器材所吸引,造成学生会玩弄器材。所以,老师必须要在实验前把明确实验目的,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始终围绕着实验目的来进行。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9课《空气是什么样的》。老师准备了很多气球,用于研究空气的形状。同学们拿到气球很兴奋,都喜欢玩弄,而且有的同学恶作剧或者不小心把气球给弄破了,会引起班级的震惊和骚动。这时候,老师必须要明确实验目的,准备这些气球是用来干什么的。同学们只有始终围绕着实验目的来操作,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实效性。
2.充分准备实验器材
由于农村实验室里的实验器材有限,所以,老师在现有的情况下,还得自己准备一些材料。另外,还可以调动学生挖掘一些可用的材料来作为实验器材,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课《认识感官》,教师和学生共同准备了很多的“玩具”,比如:眼睛观察的大家来找茬的图片、形状颜色各异的树叶。耳朵听的各种乐器。用于鼻子闻的醋、榴莲、橙汁等。用于嘴巴尝的糖水、盐水和白开水。用于触摸的磨刀石、热水袋等。这些实验器材能充分调动学生课堂氛围,学生对科学实验充满爱好。
3.指导学生实验探究
科学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提出要倡导探究式学习。让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动脑通过合作与探究,培养科学精神。俄国科学家巴浦洛夫提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究的动力,是创作的前提。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从周围的事物中寻找出特点,总结出规律。例如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一章《我们周围的物体》。这一章节是培养探究的典型单元,从第1节的发现物体的特征,到第2节的测量物体的重量,再到第3节的观察物体的形状,最后到第4节给物体分类。整体编排结构循序渐进,以学生的探究为基础,进一步发掘我们周边物体的特征与规律。
四、结语
兴趣是最棒的老师。农村的科学老师和学生只有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做充分的准备,调动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方法得当,才能促进科学实验的实效性开展。
参考文献
[1] 赵桂芹.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学苑教育,2014(20):71-71.
[2] 邵士军.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10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