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坎特伯雷故事集》是一部诗体短篇小说集,整部作品以各种形式体裁的文本艺术进行表述,其中蕴含着中世纪时期比较常出现的文学体裁、圣徒传、寓言故事、布道文等。在这些短小的故事当中,主要以骑士、女尼、巴斯妇等人讲的故事最为著名。本篇文章重点根据《坎特伯雷故事集》探索其中的巴斯妇形象。
关键词:《坎特伯雷故事集》 杰弗雷·乔叟 巴斯妇 现实主义 妇女解放思想
《坎特伯雷故事集》作者杰弗雷·乔叟(Geoffrey Chaucer)是英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哲学家、天文学家,也被英国称为“英国文学之父”,更是中世纪时期全社会公认的最伟大的英国诗人。其主要代表作品有《声誉之屋》《贤妇传奇》《公爵之书》《坎特伯雷故事集》等,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坎特伯雷故事集》。
《坎特伯雷故事集》这部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是作者根据现实中的一天进行改编与收录的。在四月份的某一天,来自不同地区的一群香客全部聚集在了一起,他们的共同目的就是去坎特伯雷参加朝圣,他们在一个名叫泰巴旅店的地方住了下来。第二天,那些香客在店主的向导下,当然其中也有作者杰弗雷·乔叟,他们一起出发去坎特伯雷朝拜圣托马斯。在途中,店主突发奇想提议,让大家在往返坎特伯雷的路途中每个人都要讲两个故事,以便愉快的度过这一天,最后由大家来评论讲故事最好的那个人,回到客店后大家可以请这个人白吃一顿丰盛的晚餐。这就是《坎特伯雷故事集》创作的实际背景,全书总共有一百二十个故事,最终由诗人乔叟收录在一起,其中讲故事的人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有骑士、有女尼、有商人、有医生、有学者、有律师、有农夫、也有家庭主妇,他们来自于中世纪英国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所讲述的故事短篇也都基本涉及到了自己的生活与职业。
一 乔叟及《坎特伯雷故事集》
1 作者杰弗雷·乔叟人物生平简介
杰弗雷·乔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哲学家、天文学家、炼金术士,在他的一生当中,当过宫廷里的侍臣,也做过官员、外交家,他在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散文当中,不仅只有英语语言的运用,还包括对拉丁语、法语的运用。就以《坎特伯雷故事集》这部小说文学作品为例,其中就有作者乔叟本身在内,和该部作品一样,在乔叟一生所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所有作品的体裁与创作源泉都来源于现实社会。
杰弗雷·乔叟的母亲名叫阿格尼丝·德·科普顿,而他的父亲则是一位比较富裕的商人,是做酒生意的。杰弗雷·乔叟是一位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家,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那些短小篇幅的故事运用了大量的寓言、拟人的艺术特点,但却能够真实地反映现实社会,乔叟也因此被称作是“英国文学之父”。在1359年的时候,乔叟参加了英国与法国之间的战争,最终被法国俘获,在第二年被喜爱他的英国国王赎回。在生活方面,1366年,他与王后寝宫中的一位女官结婚,在之后的几年之间,乔叟曾多次代表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出使到欧洲大陆各地区,其中包括法兰西、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在出使意大利的时候,他遇到了当时意大利早期人文主义者弗朗西斯科·比特拉特以及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的乔万尼·薄伽丘(主要代表作品《十日谈》),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理念,因此,我们会在他的许多作品中感应到一股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气息。1400年10月25日,这位伟大的英国诗人、哲学家逝世,被安葬在英国伦敦威斯敏特斯教堂中的“诗人之角”。
2 《坎特伯雷故事集》作品解析
在《坎特伯雷故事集》这部文学作品中,它的主要历史与文学社会价值就是实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批判,以一种极其独特的文学叙事风格,通过英国社会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深刻揭露了中世纪教廷腐朽的本质,由于作者乔叟所生存的环境以及生平经历,深受文艺复兴时期的感染,所以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参杂着大量的人文主义精神情怀,就以其中一个故事中的巴斯妇形象为例,她就是一种寻求打破封建父权压迫制度,实现人性的最终解放与冲破枷锁的典型,这与当时中世纪兴起的人文主义社会思潮是密切相关的,巴斯妇的人物形象告诉我们,“自由”、“人文”、“开放”成为了那个特定时代下的主要特征。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故事所反映的时代,在这个历史时期,英国、意大利等地的欧洲大陆,都开始逐渐寻求文化上、思想上、经济上、政治上的一种突破,包括资本主义萌芽、社会人文思想,以及各国家阶级统治者寻求对教廷控制的一种突破与解放。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其中有一个故事深受感触,也是对一个时代的反映。由于处在中世纪时期的英国社会女性的地位比较低下,因此在现实社会中,很多女性命运多舛,她们经常会认为是社会的罪恶根源,是红颜祸水,在当时的中世纪黑暗统治时期,基督教廷的地位在整个欧洲大陆都占据着支配地位,许多社会底层的善良、纯朴妇女都被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教廷冠以各种罪名残酷迫害。但是我们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作品中,却感受到了新奇的另一面,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渴望,是对自由的向往。在作品当中,作者杰弗雷·乔叟与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意识背道而驰,他不仅同情那个时期生活中的妇女女性,同时还认为妇女应该作为家庭地位中的主宰力量而存在着,在妇女巴斯的故事中,所体现的妇女解放思想、妇女婚姻自由的权利也是作者乔叟所坚持的社会思想价值观念。
作品的创作背景与环境就是中世纪黑暗统治时期以及人文主义、科学主义逐渐兴起的一个历史关键时期,作者通过作品想展示的是蒙昧与理性、宗教与科学之间的矛盾冲突,是对人文精神、人性追求的一种赞美。从整部作品当中,我们也能够探索到作者杰弗雷·乔叟的生活态度,那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作品中,凡是与基督教会相关的人物,在作品中乔叟都对其进行了讽刺,其中有一个故事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所讲述的,主人公是一位修道僧,可能是为了回避现实的缘故,实际上这位修道僧就是现实中的基督教徒,在故事中充分地向世人展示了一位违背誓约的修道僧,凡是对待富人,只要是有利可图的事情与人,这位修道僧都是表现得毕恭毕敬、奉承奔走,这和现实中的基督教廷形成了鲜明的呼应效果,严厉地抨击与批判了教廷丑陋的一面。 二 《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巴斯妇形象
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作品创作中,作者乔叟通过成功塑造的巴斯妇形象,将这种女性进步思潮呈现得淋漓尽致,像故事中妇人所提倡的妇女婚姻自由、女性解放等思想,这些都是作者乔叟人文主义与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在巴斯妇的形象塑造方面,在最开始乔叟就对现实社会进行了一种批判,那就是从巴斯妇所处在的特定环境。在故事中,巴斯妇这个人物形象的出现本身就是对中世纪教廷统治下世俗偏见的一种严厉批判。下面,我们来进入到故事当中,去深层次地解读巴斯妇形象。在作者乔叟的笔下,巴斯妇出现了,她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并且头顶上带着一个沉重的阔边大帽,身上穿戴着红色、鲜艳的长袜,更为“不可思议”的是与男人们同吃同住,在作者与一行人赶往朝圣的地点过程中,这位巴斯妇女自始至终都在和男性同伴们谈笑风生,相反,对于在父权制度统治下的教廷社会,那些男性同伴不但不反感她,反而非常乐意并非常喜欢听她所讲述的故事,在这两天的旅途过程中,这位妇女巴斯与男人们是平起平坐的,包括吃饭、休息等,作者乔叟通过这样一个情景环境的营设,在众多的读者心中逐渐形成了一股对社会现实的反叛意识,而这些都是人性光辉的体现,是一种人文主义精神情怀的表达。
中世纪的英国社会,占统治支配地位的社会思潮是“神权思想”与“禁欲主义”,而所谓的“神权思想”、“禁欲主义”实质上则是针对于社会女性。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下,女性作为社会中的“第二性”始终处于低于男性的地位,她们在社会中的地位是处在非常被动的一个状态,几乎没有选择自己幸福与婚姻的权力,而那些作为中世纪社会“第一性”的男性,他们的选偶标准则是选择那些外表貌美的女性。作者杰弗雷·乔叟通过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深刻抨击了中世纪英国现实社会中婚姻习俗制度的丑陋。
三 从巴斯妇形象中影射出的人文主义精神
封建父权制度下的女性,她们在存在之初就被社会看作低于男性一等,尤其是在中世纪时期,在这种时代背景环境下,女性基本都是长期生存在“第二性”的境况之中。但是我们通过《坎特伯雷故事集》这部中世纪时期的文学作品却发现,在伟大诗人、作家杰弗雷·乔叟的笔下,为我们呈现了一位极具叛逆精神的女性,这位女性也是作品故事集中最为出名的几个故事中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巴斯妇的形象中,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巴斯妇身上所具备的那种封建父权制度统治下的反叛精神,包括对传统贞节观念的反叛、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男尊女卑思想以及夫权压迫理念的反对,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就是男女之间的婚姻不应该受到社会的干涉,妻权应该高于夫权。这里所体现出来的女性主权意识思想在中世纪时期是所不能容纳的,在中世纪宗教黑暗的严重压迫下,人们的思想无疑受到了巨大的压制,而巴斯妇却敢于提出自己独到的社会思想,对封建父权制度的宗教社会表达不足,这是妇女解放思想的一种现实体现,不仅表达出了作者乔叟的现实主义创作意识,更深刻地映射出了中世纪英国社会的黑暗。
总而言之,通过《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巴斯太太这个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作者乔叟充分地为我们展现了一种“人文主义精神”,那是一种人性的萌发,完美地体现了以作者为代表、以巴斯太太为象征意义下的人权向神权的反叛,人性向传统宗教丑陋的禁欲主义发起的挑战,尤其是作品故事中巴斯妇的人物个性以及修士对人性的追求等,在作者的内心处,存在着一个梦,就是人文主义精神即将将黑暗的中世纪带入到一个全新的人文世界。
参考文献:
[1] 赵红、李燕:《乔叟和他的〈坎特伯雷故事集〉》,《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7年第6期。
[2] 高嘉正、高菁:《一个女权主义者的文学形象——评乔叟笔下的巴斯妇》,《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3] 吴超平:《由巴斯妇形象的二元对立性解读乔叟的女性解放意识》,《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4] 陈超:《乔叟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集〉总序中部分人物特点赏析》,《语文学刊》,2013年第13期。
[5] 唐书哲:《〈坎特伯雷故事集〉——英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新高考》(高二语文、数学、英语),2011年第11期。
[6] 刘书畅:《深入解读〈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磨坊主的故事”》,《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7] 龙凌云:《〈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人文主义精神解读》,《青春岁月》,2014年第22期。
[8] 杨林、张辉:《论〈坎特伯雷故事集〉的人文主义精神》,《学术交流》,2012年第10期。
(王子健,承德护理职业学院讲师;袁文,承德护理职业学院讲师)
关键词:《坎特伯雷故事集》 杰弗雷·乔叟 巴斯妇 现实主义 妇女解放思想
《坎特伯雷故事集》作者杰弗雷·乔叟(Geoffrey Chaucer)是英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哲学家、天文学家,也被英国称为“英国文学之父”,更是中世纪时期全社会公认的最伟大的英国诗人。其主要代表作品有《声誉之屋》《贤妇传奇》《公爵之书》《坎特伯雷故事集》等,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坎特伯雷故事集》。
《坎特伯雷故事集》这部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是作者根据现实中的一天进行改编与收录的。在四月份的某一天,来自不同地区的一群香客全部聚集在了一起,他们的共同目的就是去坎特伯雷参加朝圣,他们在一个名叫泰巴旅店的地方住了下来。第二天,那些香客在店主的向导下,当然其中也有作者杰弗雷·乔叟,他们一起出发去坎特伯雷朝拜圣托马斯。在途中,店主突发奇想提议,让大家在往返坎特伯雷的路途中每个人都要讲两个故事,以便愉快的度过这一天,最后由大家来评论讲故事最好的那个人,回到客店后大家可以请这个人白吃一顿丰盛的晚餐。这就是《坎特伯雷故事集》创作的实际背景,全书总共有一百二十个故事,最终由诗人乔叟收录在一起,其中讲故事的人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有骑士、有女尼、有商人、有医生、有学者、有律师、有农夫、也有家庭主妇,他们来自于中世纪英国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所讲述的故事短篇也都基本涉及到了自己的生活与职业。
一 乔叟及《坎特伯雷故事集》
1 作者杰弗雷·乔叟人物生平简介
杰弗雷·乔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哲学家、天文学家、炼金术士,在他的一生当中,当过宫廷里的侍臣,也做过官员、外交家,他在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散文当中,不仅只有英语语言的运用,还包括对拉丁语、法语的运用。就以《坎特伯雷故事集》这部小说文学作品为例,其中就有作者乔叟本身在内,和该部作品一样,在乔叟一生所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所有作品的体裁与创作源泉都来源于现实社会。
杰弗雷·乔叟的母亲名叫阿格尼丝·德·科普顿,而他的父亲则是一位比较富裕的商人,是做酒生意的。杰弗雷·乔叟是一位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家,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那些短小篇幅的故事运用了大量的寓言、拟人的艺术特点,但却能够真实地反映现实社会,乔叟也因此被称作是“英国文学之父”。在1359年的时候,乔叟参加了英国与法国之间的战争,最终被法国俘获,在第二年被喜爱他的英国国王赎回。在生活方面,1366年,他与王后寝宫中的一位女官结婚,在之后的几年之间,乔叟曾多次代表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出使到欧洲大陆各地区,其中包括法兰西、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在出使意大利的时候,他遇到了当时意大利早期人文主义者弗朗西斯科·比特拉特以及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的乔万尼·薄伽丘(主要代表作品《十日谈》),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理念,因此,我们会在他的许多作品中感应到一股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气息。1400年10月25日,这位伟大的英国诗人、哲学家逝世,被安葬在英国伦敦威斯敏特斯教堂中的“诗人之角”。
2 《坎特伯雷故事集》作品解析
在《坎特伯雷故事集》这部文学作品中,它的主要历史与文学社会价值就是实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批判,以一种极其独特的文学叙事风格,通过英国社会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深刻揭露了中世纪教廷腐朽的本质,由于作者乔叟所生存的环境以及生平经历,深受文艺复兴时期的感染,所以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参杂着大量的人文主义精神情怀,就以其中一个故事中的巴斯妇形象为例,她就是一种寻求打破封建父权压迫制度,实现人性的最终解放与冲破枷锁的典型,这与当时中世纪兴起的人文主义社会思潮是密切相关的,巴斯妇的人物形象告诉我们,“自由”、“人文”、“开放”成为了那个特定时代下的主要特征。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故事所反映的时代,在这个历史时期,英国、意大利等地的欧洲大陆,都开始逐渐寻求文化上、思想上、经济上、政治上的一种突破,包括资本主义萌芽、社会人文思想,以及各国家阶级统治者寻求对教廷控制的一种突破与解放。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其中有一个故事深受感触,也是对一个时代的反映。由于处在中世纪时期的英国社会女性的地位比较低下,因此在现实社会中,很多女性命运多舛,她们经常会认为是社会的罪恶根源,是红颜祸水,在当时的中世纪黑暗统治时期,基督教廷的地位在整个欧洲大陆都占据着支配地位,许多社会底层的善良、纯朴妇女都被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教廷冠以各种罪名残酷迫害。但是我们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作品中,却感受到了新奇的另一面,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渴望,是对自由的向往。在作品当中,作者杰弗雷·乔叟与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意识背道而驰,他不仅同情那个时期生活中的妇女女性,同时还认为妇女应该作为家庭地位中的主宰力量而存在着,在妇女巴斯的故事中,所体现的妇女解放思想、妇女婚姻自由的权利也是作者乔叟所坚持的社会思想价值观念。
作品的创作背景与环境就是中世纪黑暗统治时期以及人文主义、科学主义逐渐兴起的一个历史关键时期,作者通过作品想展示的是蒙昧与理性、宗教与科学之间的矛盾冲突,是对人文精神、人性追求的一种赞美。从整部作品当中,我们也能够探索到作者杰弗雷·乔叟的生活态度,那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作品中,凡是与基督教会相关的人物,在作品中乔叟都对其进行了讽刺,其中有一个故事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所讲述的,主人公是一位修道僧,可能是为了回避现实的缘故,实际上这位修道僧就是现实中的基督教徒,在故事中充分地向世人展示了一位违背誓约的修道僧,凡是对待富人,只要是有利可图的事情与人,这位修道僧都是表现得毕恭毕敬、奉承奔走,这和现实中的基督教廷形成了鲜明的呼应效果,严厉地抨击与批判了教廷丑陋的一面。 二 《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巴斯妇形象
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作品创作中,作者乔叟通过成功塑造的巴斯妇形象,将这种女性进步思潮呈现得淋漓尽致,像故事中妇人所提倡的妇女婚姻自由、女性解放等思想,这些都是作者乔叟人文主义与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在巴斯妇的形象塑造方面,在最开始乔叟就对现实社会进行了一种批判,那就是从巴斯妇所处在的特定环境。在故事中,巴斯妇这个人物形象的出现本身就是对中世纪教廷统治下世俗偏见的一种严厉批判。下面,我们来进入到故事当中,去深层次地解读巴斯妇形象。在作者乔叟的笔下,巴斯妇出现了,她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并且头顶上带着一个沉重的阔边大帽,身上穿戴着红色、鲜艳的长袜,更为“不可思议”的是与男人们同吃同住,在作者与一行人赶往朝圣的地点过程中,这位巴斯妇女自始至终都在和男性同伴们谈笑风生,相反,对于在父权制度统治下的教廷社会,那些男性同伴不但不反感她,反而非常乐意并非常喜欢听她所讲述的故事,在这两天的旅途过程中,这位妇女巴斯与男人们是平起平坐的,包括吃饭、休息等,作者乔叟通过这样一个情景环境的营设,在众多的读者心中逐渐形成了一股对社会现实的反叛意识,而这些都是人性光辉的体现,是一种人文主义精神情怀的表达。
中世纪的英国社会,占统治支配地位的社会思潮是“神权思想”与“禁欲主义”,而所谓的“神权思想”、“禁欲主义”实质上则是针对于社会女性。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下,女性作为社会中的“第二性”始终处于低于男性的地位,她们在社会中的地位是处在非常被动的一个状态,几乎没有选择自己幸福与婚姻的权力,而那些作为中世纪社会“第一性”的男性,他们的选偶标准则是选择那些外表貌美的女性。作者杰弗雷·乔叟通过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深刻抨击了中世纪英国现实社会中婚姻习俗制度的丑陋。
三 从巴斯妇形象中影射出的人文主义精神
封建父权制度下的女性,她们在存在之初就被社会看作低于男性一等,尤其是在中世纪时期,在这种时代背景环境下,女性基本都是长期生存在“第二性”的境况之中。但是我们通过《坎特伯雷故事集》这部中世纪时期的文学作品却发现,在伟大诗人、作家杰弗雷·乔叟的笔下,为我们呈现了一位极具叛逆精神的女性,这位女性也是作品故事集中最为出名的几个故事中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巴斯妇的形象中,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巴斯妇身上所具备的那种封建父权制度统治下的反叛精神,包括对传统贞节观念的反叛、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男尊女卑思想以及夫权压迫理念的反对,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就是男女之间的婚姻不应该受到社会的干涉,妻权应该高于夫权。这里所体现出来的女性主权意识思想在中世纪时期是所不能容纳的,在中世纪宗教黑暗的严重压迫下,人们的思想无疑受到了巨大的压制,而巴斯妇却敢于提出自己独到的社会思想,对封建父权制度的宗教社会表达不足,这是妇女解放思想的一种现实体现,不仅表达出了作者乔叟的现实主义创作意识,更深刻地映射出了中世纪英国社会的黑暗。
总而言之,通过《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巴斯太太这个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作者乔叟充分地为我们展现了一种“人文主义精神”,那是一种人性的萌发,完美地体现了以作者为代表、以巴斯太太为象征意义下的人权向神权的反叛,人性向传统宗教丑陋的禁欲主义发起的挑战,尤其是作品故事中巴斯妇的人物个性以及修士对人性的追求等,在作者的内心处,存在着一个梦,就是人文主义精神即将将黑暗的中世纪带入到一个全新的人文世界。
参考文献:
[1] 赵红、李燕:《乔叟和他的〈坎特伯雷故事集〉》,《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7年第6期。
[2] 高嘉正、高菁:《一个女权主义者的文学形象——评乔叟笔下的巴斯妇》,《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3] 吴超平:《由巴斯妇形象的二元对立性解读乔叟的女性解放意识》,《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4] 陈超:《乔叟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集〉总序中部分人物特点赏析》,《语文学刊》,2013年第13期。
[5] 唐书哲:《〈坎特伯雷故事集〉——英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新高考》(高二语文、数学、英语),2011年第11期。
[6] 刘书畅:《深入解读〈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磨坊主的故事”》,《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7] 龙凌云:《〈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人文主义精神解读》,《青春岁月》,2014年第22期。
[8] 杨林、张辉:《论〈坎特伯雷故事集〉的人文主义精神》,《学术交流》,2012年第10期。
(王子健,承德护理职业学院讲师;袁文,承德护理职业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