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汽车驾驶教学中,教练员一定要把心理学知识运用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了解学员的各种心理状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汽车驾驶培训;心理学;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U4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0-0317-01
1 心理学在汽车驾驶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心理是人脑的重要机能,涵盖了个性心理与心理过程。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证实在知、情、意、行等许多因素的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下,个体的思想道德日渐形成与发展,这是一个互相影响的过程。现如今在时代及社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优秀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竞争。事业单位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除了加强管理,更应该注重给予驾校学员更多参与培训和教育的机会。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将心理学中的一系列心理原则与方法进行灵活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增强汽车驾驶培训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而且为驾校的其他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活力源泉。
2 心理学在职工培训中的应用
2.1 培训实施中注意把握学习对象的特点
驾校培训的对象是成年人,培训具有成人学习的特性,培训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成人学习特点的把握。
2.1.1 成人学习通常是问题导向的,带有极强的目的性与功利性。成人学习通常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投入学习的,是为了应付当前工作与生活的需要,并希望尽快看到学习成效。作为教练员,要帮助职工认清现有知识技能水平与应有水平之间的差距,激发学员兴趣和动力,使学员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主动学习。
2.1.2 喜欢轻松愉快且有激励特点的学习氛围。成人喜欢受到尊重和重视,喜欢听到积极和肯定的评价。教练员要努力营造一种有利于成人学习的良好氛围,如宽松、开放、友好的学习环境,培训效果更好。
2.1.3 具有独立思考、自我指导的个性,喜欢参与式的学习等。在培训方法选择上,宜根据培训具体内容灵活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管理游戏、辩论、案例法、实际操作等,使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水平,增强学习效果。
培训过程中,教练员及驾校管理者都要注意与学员的互动沟通,密切关注学员的心理变化及要求,及时调整培训内容、方法、进度等,确保培训质量。
2.2 遵从注意规律,提高课堂效率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所谓无意注意,它是一种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作任何意志上的努力的注意;而有意注意是指自觉而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一种主动的、服从于当前一定任务且受人的意识控制的注意。在汽车驾驶培训中,有意注意是学生学习、掌握运动技能和技巧的基本条件。汽车驾驶培训课多半在室外进行,容易受到外部因素诸如他人、车辆、天气或突发事件的影响。因此,应遵从注意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建立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新异活泼的教学内容把学生从无意注意引到有意注意的学习状态,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2.3 注重培训效果的评估
培训必须学以致用,否则就是资源浪费。培训结束后,学员需要有一个能够促进培训成果转化的环境。驾校要改变将培训等同于一种福利而忽视义务的观念,努力提供资金、设备、制度等各方面的支持,创造有效转化培训成果的环境,使受训者尽快尽多地将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工作中。
培训后的评估是监督与检查培训效果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对本次培训进行改进、完善和提高的必要手段。在我国,对培训效果评价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柯克·帕特里克的四级评价模型,即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四个层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价。由于培训效果有些是有形的、有些是无形的,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有些是短期的、有些是长期的,因此给效果评估带来很多困难。相当多的驾校培训效果评估只停留在第一、二层次而缺乏更深层次的评估,这对现在的驾校培训要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驾校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财力、精力许可的情况下尽量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训评估。
培训效果是培训各个环节工作质量的一个综合体现,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对培训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良好的心理学的应用在培训各环节上充分发挥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但心理契约是无形的,且始终处于变化中,难以确定与量化。这就首先需要驾校管理者在整个培训流程中密切关注学员的心理需求与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者,雖然心理学理论是无形的,但驾校制度是有形且非常明确的,制度决定行为。驾校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培训制度,它不仅使培训各环节都有制度保障,还能促进心理学的形成并全程加以维护。
3 教练员要调整好学员的心态
3.1 在汽车驾驶教学中要注意学员的情绪
在教学训练中,学员的情绪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良好的情绪有利于学员掌握驾驶技能。因此,教练员一定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教学目标要明确且难度适中。当学员操作不当或发生危险情况时,不要大声指责,以免使学员紧张,抵触情绪严重,甚至出现不想学,要退费的情况。教练员要注意观察学员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重视学员学习兴趣的培养。只要有浓厚的兴趣,学员就会对学习充满热情,表现为记忆牢固,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
3.2 克服骄傲松懈情绪
有些学员因为学习能力较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就会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学员们的夸奖或教练员的鼓励,都可能使其产生骄傲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练员就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有效防范,如对训练的难度适当的加大等。但是,需要注意适度即可,不能对学员的积极性产生影响。
3.3 缓解学员压力,走出操作不当所导致的误区
驾驶操作是一项协调性很强的技能,而一旦操作失误,出现危险情况时,会造成学员的恐惧心理,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这就要求教练员善于利用并创造各种机会,多搞一些寓教于乐的教研活动,帮助他们铲除恐惧,恢复信心。
3.4 消除恐惧心理,增强培训效果
所谓恐惧心理,是在真实或想象的危险中,个人或群体深刻感受到的一种强烈而压抑的情感状态。在车驾驶培训中,学员在学习一些较难掌握的技术动作时,犹豫不决,欲动又止,心理学上称之为“不安”和“恐惧”。这两种心理状态是由于主客观因素形成的,此时,教练员要充分发挥第一信号系统的作用,如在安排练习次序时,可有意识地安排技术、心理素质较佳的同学先做,以便对后来者起到积极的暗示作用;也可通过第二信号系统(语言)的刺激,如“别怕”“勇敢地开,你会成功的”等来调节学员的情绪,鼓励学员完成驾驶科目,从而增强车驾驶培训的效果。
结束语
在汽车驾驶技能形成过程中,由于每个学员的心理和性格特质不同,对驾驶技能的掌握也不一样。因此,教练员在教学中,要去观察每一个学员的心理特点,为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使每一个学员都能熟练地掌握驾驶技能。
参考文献
[1] 孙建立.掌握驾驶技能形成的心理特点提高驾驶课教学质量[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
[2] 淺析心理学在汽车驾驶教学中的重要性[J].卢华青.职业.2015(14).
[3] 基于心理学的汽车驾驶培训教学方法[J].孙建华.广东科技.2014(21).
[4] 汽车驾驶教练员培训中理论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分析[J].王军.中国市场.2014(27).
[关键词]汽车驾驶培训;心理学;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U4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0-0317-01
1 心理学在汽车驾驶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心理是人脑的重要机能,涵盖了个性心理与心理过程。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证实在知、情、意、行等许多因素的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下,个体的思想道德日渐形成与发展,这是一个互相影响的过程。现如今在时代及社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优秀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竞争。事业单位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除了加强管理,更应该注重给予驾校学员更多参与培训和教育的机会。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将心理学中的一系列心理原则与方法进行灵活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增强汽车驾驶培训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而且为驾校的其他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活力源泉。
2 心理学在职工培训中的应用
2.1 培训实施中注意把握学习对象的特点
驾校培训的对象是成年人,培训具有成人学习的特性,培训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成人学习特点的把握。
2.1.1 成人学习通常是问题导向的,带有极强的目的性与功利性。成人学习通常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投入学习的,是为了应付当前工作与生活的需要,并希望尽快看到学习成效。作为教练员,要帮助职工认清现有知识技能水平与应有水平之间的差距,激发学员兴趣和动力,使学员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主动学习。
2.1.2 喜欢轻松愉快且有激励特点的学习氛围。成人喜欢受到尊重和重视,喜欢听到积极和肯定的评价。教练员要努力营造一种有利于成人学习的良好氛围,如宽松、开放、友好的学习环境,培训效果更好。
2.1.3 具有独立思考、自我指导的个性,喜欢参与式的学习等。在培训方法选择上,宜根据培训具体内容灵活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管理游戏、辩论、案例法、实际操作等,使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水平,增强学习效果。
培训过程中,教练员及驾校管理者都要注意与学员的互动沟通,密切关注学员的心理变化及要求,及时调整培训内容、方法、进度等,确保培训质量。
2.2 遵从注意规律,提高课堂效率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所谓无意注意,它是一种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作任何意志上的努力的注意;而有意注意是指自觉而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一种主动的、服从于当前一定任务且受人的意识控制的注意。在汽车驾驶培训中,有意注意是学生学习、掌握运动技能和技巧的基本条件。汽车驾驶培训课多半在室外进行,容易受到外部因素诸如他人、车辆、天气或突发事件的影响。因此,应遵从注意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建立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新异活泼的教学内容把学生从无意注意引到有意注意的学习状态,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2.3 注重培训效果的评估
培训必须学以致用,否则就是资源浪费。培训结束后,学员需要有一个能够促进培训成果转化的环境。驾校要改变将培训等同于一种福利而忽视义务的观念,努力提供资金、设备、制度等各方面的支持,创造有效转化培训成果的环境,使受训者尽快尽多地将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工作中。
培训后的评估是监督与检查培训效果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对本次培训进行改进、完善和提高的必要手段。在我国,对培训效果评价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柯克·帕特里克的四级评价模型,即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四个层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价。由于培训效果有些是有形的、有些是无形的,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有些是短期的、有些是长期的,因此给效果评估带来很多困难。相当多的驾校培训效果评估只停留在第一、二层次而缺乏更深层次的评估,这对现在的驾校培训要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驾校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财力、精力许可的情况下尽量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训评估。
培训效果是培训各个环节工作质量的一个综合体现,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对培训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良好的心理学的应用在培训各环节上充分发挥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但心理契约是无形的,且始终处于变化中,难以确定与量化。这就首先需要驾校管理者在整个培训流程中密切关注学员的心理需求与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者,雖然心理学理论是无形的,但驾校制度是有形且非常明确的,制度决定行为。驾校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培训制度,它不仅使培训各环节都有制度保障,还能促进心理学的形成并全程加以维护。
3 教练员要调整好学员的心态
3.1 在汽车驾驶教学中要注意学员的情绪
在教学训练中,学员的情绪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良好的情绪有利于学员掌握驾驶技能。因此,教练员一定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教学目标要明确且难度适中。当学员操作不当或发生危险情况时,不要大声指责,以免使学员紧张,抵触情绪严重,甚至出现不想学,要退费的情况。教练员要注意观察学员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重视学员学习兴趣的培养。只要有浓厚的兴趣,学员就会对学习充满热情,表现为记忆牢固,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
3.2 克服骄傲松懈情绪
有些学员因为学习能力较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就会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学员们的夸奖或教练员的鼓励,都可能使其产生骄傲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练员就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有效防范,如对训练的难度适当的加大等。但是,需要注意适度即可,不能对学员的积极性产生影响。
3.3 缓解学员压力,走出操作不当所导致的误区
驾驶操作是一项协调性很强的技能,而一旦操作失误,出现危险情况时,会造成学员的恐惧心理,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这就要求教练员善于利用并创造各种机会,多搞一些寓教于乐的教研活动,帮助他们铲除恐惧,恢复信心。
3.4 消除恐惧心理,增强培训效果
所谓恐惧心理,是在真实或想象的危险中,个人或群体深刻感受到的一种强烈而压抑的情感状态。在车驾驶培训中,学员在学习一些较难掌握的技术动作时,犹豫不决,欲动又止,心理学上称之为“不安”和“恐惧”。这两种心理状态是由于主客观因素形成的,此时,教练员要充分发挥第一信号系统的作用,如在安排练习次序时,可有意识地安排技术、心理素质较佳的同学先做,以便对后来者起到积极的暗示作用;也可通过第二信号系统(语言)的刺激,如“别怕”“勇敢地开,你会成功的”等来调节学员的情绪,鼓励学员完成驾驶科目,从而增强车驾驶培训的效果。
结束语
在汽车驾驶技能形成过程中,由于每个学员的心理和性格特质不同,对驾驶技能的掌握也不一样。因此,教练员在教学中,要去观察每一个学员的心理特点,为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使每一个学员都能熟练地掌握驾驶技能。
参考文献
[1] 孙建立.掌握驾驶技能形成的心理特点提高驾驶课教学质量[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
[2] 淺析心理学在汽车驾驶教学中的重要性[J].卢华青.职业.2015(14).
[3] 基于心理学的汽车驾驶培训教学方法[J].孙建华.广东科技.2014(21).
[4] 汽车驾驶教练员培训中理论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分析[J].王军.中国市场.20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