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却的记忆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cfje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普天同庆、万众欢腾,怎不叫人心潮澎湃、激情满怀。我们这些和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人,都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而今又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感同身受,感恩之心便油然而生。自己的命运始终与共和国紧密相连,我从一个寒门子弟能上大学并成长为一名国家干部和党的新闻、文艺工作者,全靠各族人民的哺育、党和毛主席的教导以及一些领导人的直接关怀,所受教育对我后来的人生道路和成长都产生过重要影响,这是我在这喜庆的日子想要向亲爱的共和国倾诉的肺腑之言……
  
  彭老总的召唤
  
  60年前的5月20日,彭德怀将军率部解放西安,这座千年古城从此回到了人民手中。我清楚地记得,当年我挤在欢迎的人群中,亲眼目睹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中山门入城时的盛况:将士们抬着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巨幅画像,高唱着:“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像太阳……” 雄赳赳气昂昂地行进在西安的大街上,车辚辚马萧萧,一队队步兵、装甲兵、骑兵,还有扭着秧歌打着腰鼓的文艺兵,神气极了。这支“背负着人民希望”的军队,身经百战、出生入死,为穷苦百姓打下了天下,受到各族各界群众的爱戴和热烈欢迎。当时,我这个才十几岁的毛头娃娃哪见过如此壮观的场面啊,激动得和大伙一起欢呼,手都拍红了,嗓子也喊哑了,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啊!
  过了不久,西安的社会秩序得到了恢复,学校都正常上课了。在军代表的组织下,我参加了美术小组和文艺宣传队。课余时间我们画画排节目,把画好的漫画宣传画贴到钟楼的墙上,把排好的节目拿到大街和郊区演出,引来众多市民驻足观看,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那些日子我们一起的小伙伴们简直是忙得不亦乐乎,总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由于我追求进步表现积极,第一批便被吸收进刚刚成立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有一天正在上课,突然接到通知说,宣传队要作为全市中学生代表去皇城里的西北军政委员会参加演出,还听说彭老总和习仲勋等党政军领导也要出席观看,我们高兴极了,欢呼雀跃地奔向皇城里的一个大院,果然彭总他们早已到场。演出开始,全体合唱《东方红》,然后各校依次展开了拿手节目,其中有秧歌、腰鼓、霸王鞭和歌舞,场面十分热闹,赢得了首长和观众的阵阵掌声。我校的节目被安排到最后面压轴,叫《进军歌舞》。至今我尚依稀记得里面的歌词,什么“挺进,挺进!向西南像西北向一切蒋管区大进军,那里的穷苦老百姓,多年来受着压迫与痛苦,早就盼望着人民解放军去解放他们……”这次演出同学们非常卖力,边歌边舞使出了全身力量,可能是由于给首长们演出太兴奋太紧张了,所以个个都跳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演出全部结束后,彭老总习仲勋等首长来到学生们中间祝贺,彭老总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问:“小鬼,你们是哪个学校的?”我赶忙回答:“我们是市立一中的。”彭老总笑着说:“同学们演得都不错,市一中演得最好,可得第一。”听到夸奖,我们更加使劲地鼓掌。接着彭老总拉着我的手高声对大家说:“同学们好!你们学生娃娃可是宝贝啊,你们是国家的未来,革命需要你们,未来新中国的建设也靠你们,希望你们努力学好本领,早日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来,我们随时欢迎你们!”彭老总的讲话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他那富有感染力的召唤,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
  彭老总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是我崇拜的偶像,他的话就是最高指示,自打那天听了他讲话后我就老有点坐不住了,老想早些参加革命,穿上当时非常时髦的米黄色解放军军装或灰色“延安泥”干部服。
  随着解放大西北的胜利步伐,部队和地方都急需大批人才,那时西安许多学校大一点的学生都争先恐后参了军,我三哥就是在那股参军热潮中入伍的。我也曾几次报名,但均由于我的年龄与个头小未能如愿,当时着实有点气恼还哭了几场呢。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个除夕夜,我和同学们正在校门上搭彩楼,忽听有人说专门培养革命文艺干部的西北艺术学院要招生,我的心为之一震,觉得机会来了,所以很快就瞒着学校去报考。经过考试,居然被美术系录取了。1951年3月,我和同伴们在城南坐马车来到坐落在长安县兴国寺的学校报到,住进了窑洞,穿上了朝思暮想的“延安泥”干部服,享受着供给制待遇,从此走上了彭老总召唤的革命道路。
  在充满延安精神的革命摇篮里,学员们互帮互爱开始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学习生活。我们学政治、讲传统,学习革命文艺理论和绘画技法,懂得了文艺为谁服务怎样服务等道理,也掌握了美术创作的基本功,可以用手中的画笔为人民服务了。
  曾被共和国领袖为之赋诗的开国元勋,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彭德怀元帅,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因反对“左”倾错误,为民请命而遭到错误批判并被罢了官,在“文革”中受林彪、“四人帮”的迫害而死,我深感困惑和痛惜。后来,为了表达对这位功勋卓著、刚直不阿的一代名将的敬意,我特意创作了一帧袖珍版画《彭大将军》以作纪念。
  
  耀邦同志的指教
  
  经过西北艺术学院半年预科3年本科的正规学习,1954年6月我从美术系毕业,根据我的成绩和家住西安的情况,分配时我完全有条件申请留在大城市西安,但我却选择了那遥远的地方青海,并如愿走进了西宁东关夕日为骡马大店的青海日报社,开始了我所钟爱的长达40个春秋的报纸美编生涯。
  1956年6月,青海日报社编委会为了提高我的漫画创作水平,特派我到首都各报学习。当年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北京日报和中国青年报聚集着诸如华君武、方成、李滨声及丁聪等许多知名漫画家,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受益匪浅,大大提高了我对漫画艺术的认识和创作能力,决心回青海后用“讽刺与幽默”这一方式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
  在中国青年报学习期间,有一天报社领导通知我和美术组的同志一起到共青团中央礼堂参加一个晚会,还明示敬爱的周总理也要到会。大家非常高兴,认为这个机会太难得了,所以兴冲冲地早早赶到团中央礼堂,坐在较前边的位子上,眼巴巴地恭候总理的到来。谁知等了好久,晚会快开演了还不见总理出现,大家未免有点着急。这时一位穿着朴素、个头不高、似曾相识的领导走上舞台向大家宣布:“十分抱歉,总理因临时有外事活动不能来了,请大家见谅。晚会照常进行。”当时全场一片哗然,都因见不到总理深感遗憾。后来我问身边的同志:“刚才讲话的是谁啊?”回答是:“胡耀邦同志”。我惊讶地脱口而出:“他就是胡耀邦!”
  中国青年报是共青团中央的机关报,耀邦同志是团中央第一书记,经常到报社走动,不少编辑记者都认识他,在编辑部常能听到一些有关他的传奇故事,说他是:“红小鬼”参加过长征,打日寇打老蒋,能文又能武,是位“年轻资格老”的革命家。还说他为人谦和、平易近人并十分勤奋好学,节假日很少外出,总是关在家里读书,有着丰富的知识和才干。今天能见到他真是荣幸,不由对他肃然起敬。
  耀邦同志从台上走下来后,恰巧在我的前排坐下,一会儿他回过头来看了我一眼觉得面生,便低声问我:“小同志”你是哪个单位的?我回答是青海日报社派来青年报学习的。他兴奋地说:“青海来的,好远哦!”说着站起来握着我的手说:“远方来客,欢迎你!”然后坐下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青海可是个好地方啊,那儿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民族众多,虽然艰苦却是个锻炼人的地方。”接着他又说:“希望你珍惜这次机会,虚心向这里的同志学习,回去后好好为青海各族人民服务。”那天晚上究竟演了些什么节目我已无从记起,但耀邦同志的话语却时常在我耳边回响并一直指导着我后来的工作和创作。
  从北京学习回来以后,本想大干一番,哪知翻过年全国便开展了反右派运动。我因几幅被指责为“不三不四”的毒草漫画而受到批判和处分,20年里背负着沉重的政治包袱,默默地埋头工作。逆境中我虽失去了很多,但却幸运地得到了一位理解我并深深爱着我的伴侣。
  对耀邦同志我一直十分崇拜,“文革”中受到迫害,复出后就任中组部部长,领导了全国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工作,使大批干部和知识分子得以解放。我也是受益者之一,我很感激他。我的问题得到彻底改正后,振奋精神全身心地扑向工作,像耀邦同志当年指出的那样“好好为青海各族人民服务”着。多年里我为报纸精心编发了无数美术作品,撰写了大量消息和评论,发现和培养了众多美术人才,还创作了许多美术作品。由于我在工作中取得了些成绩,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被青海省人民政府首批授予“优秀专家”称号,还荣获了全国优秀版画家终身荣誉奖“鲁迅版画奖”。
  耀邦同志在60年的革命生涯里,长期担任重要领导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特别是1980年就任党中央总书记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又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不朽历史功勋将永载史册,他那高风亮节和优秀品德,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锦涛同志的勉励
  
  在无锡市工作和生活了6年余的洛社镇,是我退休后感到最充实最开心和最有成就感的地方。1993年我离开曾经耕
  耘了40个春秋的青海高原,来到了运河边的江南名镇洛社。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我作为引进人才被镇文化中心所聘,创办了江南春书画院并办了个美术讲习班。当地领导在优雅的镇中公园里安排了画室、展厅和教室,一切设施样样齐备,他们非常尊重、信任并支持我放手开展工作。经过几年的打拼,书画院和美术班办得红红火火,小有名气,学员一批批结业,公园四壁陈列着师生的作品,琳琅满目,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引来十里八村乡亲和国内外人士的参观,产生了很好影响,因此多次受到当地党委和政府的表彰。
  1996年10月30日,时任党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胡锦涛同志来无锡洛社考察,特意来到镇中公园,在江南春书画院饶有兴趣地光看了展厅的《里果书画展》。这里陈列着我在青海创作的数十幅版画水彩画,还有我到洛社后创作的《洛社八景》、《洛社新貌》、《太湖风光》和《无锡四大名人》等书画新作。锦涛同志仔细观看还不时点头称赞。从展厅出来后,锦涛同志健步向我正在执教的美术班走来,这时听到有人喊:“里果老师,胡锦涛同志看望你们师生来了!”我们立即放下画笔鼓掌迎接。不一会儿,锦涛同志出现在我的面前,他高兴地握着我的手说:“辛苦了,在前边展厅看了你的许多大作,不错。”我连忙说:“不敢当,谢谢领导的夸奖。”这时文化中心负责人介绍说:“里果老师是名画家,来到我们这个小地方后非常敬业,教学育人精心创作,为镇里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这里的人们都尊敬他……”锦涛同志仔细听着并不住点头连声说好,接着他和我亲切地拉起家常。问我从哪里退休,干什么工作,无锡有亲人吗?工作顺心吧…… 我一一做了回答,他十分满意,临分手时锦涛同志又一次握着我的手说:“好,再见!希望你继续发挥余热,做出新贡献新成绩。”他的勉励让我心里热乎乎的,我深受鼓舞干劲倍增。在洛社的几年,我先后培训了200多名学员,教他们做人教他们画画,他们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有些考取了艺术院校,有些成了单位和学校的艺术骨干。我还创作了许多书画作品,经常展出还奉献给企业单位和群众,广受好评。多年里我一直有个未了的心愿,就是如何妥善处理好我珍藏多年的全国众多名画家的版画和我个人的作品。我总想着这些作品原本来自祖国和人民,理当归还,我认为这才是这些作品的最好归宿,所以断然决定将它们无偿捐献给国家,这也算是锦涛同志勉励我要做出的“新贡献”吧。
  托共和国的福,60年来在党的三代领导人的领导下,各族人民真是“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了,真是“讲着春天的故事富起来”了,如今又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人民生活和谐幸福,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我们与共和国风雨同行,亲身经历了祖国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感到无比自豪,面对共和国更加美好的前景,谁不想“永远健康”,甚至“万寿无疆”啊,哈哈!说白了无非是想尽量多地享受一些改革开放的成果啊。
  现在我和老伴定居天府之国成都,真正过起了安度晚年怡养天年的幸福生活,衣食无忧,心情愉快。平日除在家尽享天伦之乐外,定期参加老协组织的活动,唱歌跳舞摆“龙门阵”,兴之所至打点小麻将,还与新朋旧友相约四处游山玩水,既陶冶了情操也锻炼了身体,潇洒自在,真是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当然我并未“幸福”地昏了头,尚未忘掉我的老本行,空余时间仍然舞彩弄墨笔耕不止,祖国的锦绣山河永远是我一生描不尽画不完的主题,寒来暑往不时尚有新作问世。我从来不为金钱画画,我有明确的目标,积累的作品迟早还是要捐献给国家。平时凡是有人索画我都会有求必应,有时甚至自作多情地主动送书画给朋友,算是“藏画于民”吧,从中我依然能享受到往日作品“参展”和“发表”的快感。汇集我多年心血的画集能够选在今年出版,其用心是不言而喻的,也算是我献给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一份薄礼吧。
  最近收到92岁高龄资深编辑陈老夫子所赠的诗曰:“画满青海三江源,东去姑苏西入川,潇洒挥毫人未老,写遍神州好河山。”既概括了我多年的艺术生涯,也传递了老人对我的热切企盼。我决心活到老画到老,有生之年在艺术上继续求索,画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回报祖国和人民。
  向国旗敬礼!向共和国致敬!
  祝福开放的中国更加繁荣昌盛,祝愿各族人民更加和谐幸福!
  2009年仲夏于温江金域香洲
其他文献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一切的指导思想,并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等高瞻远瞩的观点。随后,在各条战线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样,在群众文化领域中,为了培养艺术兴趣、提高艺术水准、检阅艺术成就、发现艺术精英,各级文化部门常会举办各类艺术比赛。既然称为比赛,就要比出水平高低、比出质量优
期刊
很多人常对佛教的放生很不理解,通常比较集中的问题是:“你们放生了,难道它们就不死了吗?”“你们放生,那边有人钓、有人捞,这样有什么意义?不如去资助失学儿童。”“你们放生,就会有人去逮来鸟儿鱼儿让你们放,他们就会挣你们的钱,这样放生有什么意义吗?”我相信不了解放生的人都会问出一堆这样的问题,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这些问题以前我也有。  其实,在佛教没有传入中国以前,中国古时候就有放生的民间习俗。在《列
期刊
汉字中的“和”,渊源有自,其来尚矣,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均有所见。有关“和”字,《说文解字》口部书作“咊”,解为“相应也”,系与入口之饮食有关;龠部有“龢”字,解为“调也”,本是乐器的象征,皿部有“盉”字,解为“调味也”,原指调味器。“咊”“龢”、“盉”三字,同音同源,字形虽异,却都以“禾”字为旁。“禾”乃是“和”的观念的基本喻象,这透露出农耕文明的历史特点。  历史上“和”的概念经历了由实转虚的演变
期刊
今天我们谈论的是唐诗主题的第一大类,叫作咏怀诗。  什么叫咏怀诗?一言以概之,就是写诗人的怀抱,写他心中的感想、情感、精神活动。  中国的诗歌从本质上讲都是抒情诗,主要是写诗人自己的一些情感,一些感想。顾名思义,咏怀也是唐诗中最重要的主题。我们看一看唐人的咏怀有哪些特点呢?  唐代出现最早的一首优秀的咏怀诗是魏征写的,题目叫《述怀》,就是讲述我的胸怀。写这首诗的时候,唐代还处于开国战争之中。魏征写
期刊
曲径行回两城间,斜阳卸影鸟飞还。  云重峭壁青千丈,风皱奔流绿一湾。  踏破丹梯崖似岩,凿开石锁坦为关。  往来人马从此过,地大势高一线川。  这首诗是唐蕃古道气势磅礴的真实写照。    ·古道背景与定位·    青藏高原自古就与中原华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古老而年轻的青藏高原,在几千年人类文明历史的长河中,演绎了许多宏伟壮观而绚丽多彩的诗篇,不仅有着十分悠久的汉藏民族文化的交流历史,而且是古代西域
期刊
在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歌潮声中,我们迎来了新中国60华诞。在这个庄严喜庆的时刻,我作为一名共和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见证了60年沧桑巨变的老文艺工作者,真是心情激动,感慨万千。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社会流变、人事更迭一齐涌上心头。在这些值得记述的往事中,最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事例之一,就是曾两次近距离接触第一代领导集体中最重要的成员、新中国开国总理周恩来同志。    第三次文代会上向总理
期刊
我们是老湟川的最后一届新生    1949年9月5日解放大军进驻西宁,宣告西宁解放,随即青海解放。9月中旬,西宁局势很快趋于平稳,我从乡下返回西宁去湟川中学报到。在这之前,我已于暑期报考了湟川中学,并以高分名列录取榜首。那年我在国师附小第三部(今西关街小学)应届毕业,报考仰慕已久的湟川是我的宿愿。湟川那时面向全省甚至全国招生,是当时很有名气的学校。我到学校注册报到,成为湟川的学生,那也是老湟川中学
期刊
游侠精神决不同于侠义精神,前者于后者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文化意义,2000多年来,这种精神一直流在我们民族的血脉里,一直与正统的文化道德观念相对抗。可以说,游侠精神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代表。  “侠”,总有一帮人追随  我在过去写的《话说游侠》里对“侠”做了新的阐释,指出在先秦“侠”与“夹”是一个字,而“夹”的本义是指有人追随。  过去许多学者解释“侠”往往受到战国末年《韩非子·五蠹》篇中的“侠以武
期刊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地处沿海发达地区的宁波农村更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走在了全国前列。随着当地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也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有学者认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文化建设,是重建农民生活方式,恢复农民生活的主体性价值,通过农村娱乐活动等方式,增加农民之间的公共交往,并在这种交往中获得人
期刊
张三丰一生的事迹,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在所有后世人的心中,越来越觉得神秘难测。所以有关张三丰的传说也是非常之多。张三丰最后卒于何时,也无法考证,甚至有人相信张三丰一直活着,他长生不老,始终逗留人间。  张三丰,这个名字在今天依然知名度极高,不但金庸先生的小说中塑造过他性格慈祥和蔼,武功深不可测的形象,让人感觉十分可亲可敬。更有像《太极张三丰》之类的电影,也是让我们百看不厌。有个美眉曾对我讲,李连杰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