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第一句就是“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卢梭告诉我们:在达到理智年龄以前,孩子们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的确如此,儿童是用形象来思维的。形象是生动活泼,具体可感的,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在形象的天地里遨游,感受语文的美丽,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一、化概括为具体
语言具有概括性,一个语词,浓缩着丰富的内涵,特别的情味。在教学中抓住突出课文中心的关键词语,根据学生积累的表象,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再造性想象,把语词还原成形象鲜明的画面,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入其境。
如我在教学《狼和鹿》时抓住“一片葱绿、生机勃勃”让学生想象美丽的凯巴伯森林。
师:(板书“一片葱绿,生机勃勃”提醒葱的草字头,勃的力字旁)瞧,同学们精神饱满,像春天的小树,生机勃勃。
生齐读这两个词。
师:读着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凯巴伯森林?
生:森林里有高大的树木,叶子非常茂盛。
生:小鸟在森林里快乐地歌唱,鹿在森林里快乐地生活、游戏。
生:森林里盛开着各色的野花。
……
师:(配音乐,出示凯巴伯森林的图片)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凯巴伯森林,瞧,高大的树木,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仿佛一棵棵撑天的巨伞,树林的空隙中,长满绿油油的青草,仿佛绿茸茸的地毯,其中还盛开着各色各样鲜艳的野花。清澈的河水如绸带缓缓流过,滋润着美丽的森林,这儿是小鸟的家园,他们在枝头快乐歌唱。
师:喜欢这美丽的凯巴伯森林吗?
生:喜欢。
师:好,把这喜欢的感受送进美丽的句子中读一读。
二、化平面为立体
单项的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知情意行训练是平面的,既肢解了活生生的课文,又弱化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使“听说读写”之间,“语言、形象、情感、思想”之间不能达成顺畅地转化,削弱了语言的整体功能。化平面为立体,就是让语文教学走向综合,开展综合性的语言实践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如在教学《狼和鹿》中,我说:“读完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凯巴伯森林的变化,也明白了道理(生态平衡)。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你有什么办法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件事,并明白道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出小报,有的说当故事宣传员,最后大家决定模拟记者报道。学生开始准备,教室里热火朝天。学生上台报道凯巴伯森林事件,既促进了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报道完了,我接下去说:“各位观众朋友们,这里是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节目,欢迎大家收看,听完了刚才记者的报道,我们请来了当地居民和环保专家,请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观众朋友们听了肯定也有很多感想,让我来采访几位现场的观众。”于是,“环保专家”等闪亮登场,像煞有其事,侃侃而谈。这不但培养了孩子的创新精神,还潜移默化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立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收获颇丰。
三、化空白为充实
伊瑟尔提出的“空白”理论认为,文本给读者留下了不确定性的“空白”,“空白”是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的意蕴空间,在阅读活动中,等待读者用想象去填充。它能够驱遣读者的想象,激活读者的思维,从而建立起读者与作品沟通的桥梁,使读者对作品的意义达到个性化的理解。我们的阅读教学就可抓住文本空白处,适当拓展,巧妙设计,让学生展开创造性想象,丰富课文内容,加深对文本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如在教学《花瓣飘香》一课中,根据第9小节中的内容,我有意创设了一个情境,我说:“我这里就有一封小女孩爸爸给小女孩的信,我来读给大家听。”孩子们一个个瞪大眼睛看着我。我动情地读着,孩子们专心地听着。“好了,听完了信,我们替小女孩写封信给爸爸。”孩子们兴趣浓厚,开始动笔,大多数学生写得挺有感情,在补充中感受到了小姑娘美好的心灵。这样的练习既能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又在运用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学生情趣盎然,乐说乐写。
四、化契机为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每个教师都“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在课堂上,师生在交往互动中时时生成着课程资源,一次精彩的即兴发言,一个异于常规的举动,甚至一次看似干扰教学的突发事件,只要我们注意挖掘,都有可能成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资源。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做有心人,抓住契机,巧妙利用,将之化为课程资源,进行教学,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新学期的第一堂语文课,我们正在谈语文的作用,正当孩子们说得眉飞色舞的时候,一位操外地口音的老爷爷径自走进教室,打断了我们的交流,老爷爷焦急的目光在教室里搜寻,嘴里叨念着谁的名字,估计是找孩子,可是那名字我们又听不清,我一连问了几遍,也没听出来,孩子们叫起来:“叫老爷爷写在黑板上。”老爷爷无奈地摇摇头:“我不会写。”最后费了好大劲,连蒙带猜我才在黑板上写出名字,可不在我们班,我也不知道在哪个班,老爷爷只能继续到别班寻找。我心中老早就打好了主意,问孩子们:“从刚才发生的老爷爷找孩子的事中,你明白了什么?”“老爷爷不会说普通话,他不会写字,这样找孩子多费劲啊!”“语文很重要,我们要学好语文。”孩子们各抒己见,水到渠成地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真是只要肯留心,处处是语文。这时,我们情不自禁一起背起了孩子们自编的《语文幸福歌》:语文是个宝,生活少不了。认真学语文,幸福会来到。
(责编韦淑红)
一、化概括为具体
语言具有概括性,一个语词,浓缩着丰富的内涵,特别的情味。在教学中抓住突出课文中心的关键词语,根据学生积累的表象,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再造性想象,把语词还原成形象鲜明的画面,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入其境。
如我在教学《狼和鹿》时抓住“一片葱绿、生机勃勃”让学生想象美丽的凯巴伯森林。
师:(板书“一片葱绿,生机勃勃”提醒葱的草字头,勃的力字旁)瞧,同学们精神饱满,像春天的小树,生机勃勃。
生齐读这两个词。
师:读着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凯巴伯森林?
生:森林里有高大的树木,叶子非常茂盛。
生:小鸟在森林里快乐地歌唱,鹿在森林里快乐地生活、游戏。
生:森林里盛开着各色的野花。
……
师:(配音乐,出示凯巴伯森林的图片)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凯巴伯森林,瞧,高大的树木,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仿佛一棵棵撑天的巨伞,树林的空隙中,长满绿油油的青草,仿佛绿茸茸的地毯,其中还盛开着各色各样鲜艳的野花。清澈的河水如绸带缓缓流过,滋润着美丽的森林,这儿是小鸟的家园,他们在枝头快乐歌唱。
师:喜欢这美丽的凯巴伯森林吗?
生:喜欢。
师:好,把这喜欢的感受送进美丽的句子中读一读。
二、化平面为立体
单项的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知情意行训练是平面的,既肢解了活生生的课文,又弱化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使“听说读写”之间,“语言、形象、情感、思想”之间不能达成顺畅地转化,削弱了语言的整体功能。化平面为立体,就是让语文教学走向综合,开展综合性的语言实践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如在教学《狼和鹿》中,我说:“读完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凯巴伯森林的变化,也明白了道理(生态平衡)。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你有什么办法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件事,并明白道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出小报,有的说当故事宣传员,最后大家决定模拟记者报道。学生开始准备,教室里热火朝天。学生上台报道凯巴伯森林事件,既促进了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报道完了,我接下去说:“各位观众朋友们,这里是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节目,欢迎大家收看,听完了刚才记者的报道,我们请来了当地居民和环保专家,请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观众朋友们听了肯定也有很多感想,让我来采访几位现场的观众。”于是,“环保专家”等闪亮登场,像煞有其事,侃侃而谈。这不但培养了孩子的创新精神,还潜移默化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立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收获颇丰。
三、化空白为充实
伊瑟尔提出的“空白”理论认为,文本给读者留下了不确定性的“空白”,“空白”是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的意蕴空间,在阅读活动中,等待读者用想象去填充。它能够驱遣读者的想象,激活读者的思维,从而建立起读者与作品沟通的桥梁,使读者对作品的意义达到个性化的理解。我们的阅读教学就可抓住文本空白处,适当拓展,巧妙设计,让学生展开创造性想象,丰富课文内容,加深对文本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如在教学《花瓣飘香》一课中,根据第9小节中的内容,我有意创设了一个情境,我说:“我这里就有一封小女孩爸爸给小女孩的信,我来读给大家听。”孩子们一个个瞪大眼睛看着我。我动情地读着,孩子们专心地听着。“好了,听完了信,我们替小女孩写封信给爸爸。”孩子们兴趣浓厚,开始动笔,大多数学生写得挺有感情,在补充中感受到了小姑娘美好的心灵。这样的练习既能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又在运用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学生情趣盎然,乐说乐写。
四、化契机为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每个教师都“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在课堂上,师生在交往互动中时时生成着课程资源,一次精彩的即兴发言,一个异于常规的举动,甚至一次看似干扰教学的突发事件,只要我们注意挖掘,都有可能成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资源。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做有心人,抓住契机,巧妙利用,将之化为课程资源,进行教学,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新学期的第一堂语文课,我们正在谈语文的作用,正当孩子们说得眉飞色舞的时候,一位操外地口音的老爷爷径自走进教室,打断了我们的交流,老爷爷焦急的目光在教室里搜寻,嘴里叨念着谁的名字,估计是找孩子,可是那名字我们又听不清,我一连问了几遍,也没听出来,孩子们叫起来:“叫老爷爷写在黑板上。”老爷爷无奈地摇摇头:“我不会写。”最后费了好大劲,连蒙带猜我才在黑板上写出名字,可不在我们班,我也不知道在哪个班,老爷爷只能继续到别班寻找。我心中老早就打好了主意,问孩子们:“从刚才发生的老爷爷找孩子的事中,你明白了什么?”“老爷爷不会说普通话,他不会写字,这样找孩子多费劲啊!”“语文很重要,我们要学好语文。”孩子们各抒己见,水到渠成地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真是只要肯留心,处处是语文。这时,我们情不自禁一起背起了孩子们自编的《语文幸福歌》:语文是个宝,生活少不了。认真学语文,幸福会来到。
(责编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