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及其与家庭支持性环境的关联性探讨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20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北京市某小学四至六年级所有参加2014年体质调研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共有70.5%的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达到1小时。家庭支持性环境与学生体育锻炼达到1小时的情况存在关联(p<0.05)。因此,促进父母自身参加体育锻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支持性环境,对于提高学生的锻炼时间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生;体育锻炼;家庭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1-0039-02
  一、研究目的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开展近30年来,学生在形态发育、营养状况改善的同时,身体素质却并未得到全面的提高,甚至个别指标上还有所下降。全国许多学生平均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远达不到1小时,特别是在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锻炼不足已成为普遍现象[1]。这不仅严重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而且对一些诸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成年期慢性疾病的早期预防十分不利[2]。如何有效的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成为教育领域和公共卫生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研究对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与家庭支持性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增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思路和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收集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所有参与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四至六年级学生的体检资料,并对其进行学生及家长体育锻炼情况问卷调查,共纳入95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50人,女生45人,平均年龄10.2±0.72岁。
  2.研究方法
  按照《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匿名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时由专人指导,统一发放、回收问卷。问卷包括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父母对体育锻炼的态度以及父母进行体育锻炼情况等内容,并与学生体检数据通过唯一编号对应。超重肥胖依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筛查标准[3]进行判定。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4],将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分为达到1小时以及未达到1小时两种情况。父母对孩子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持鼓励的态度而且父母双方均喜欢进行体育锻炼定义为“家庭支持性环境较好”,其余情况定义为“家庭支持性环境一般”。
  3.统计分析
  使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性别组间率的差异,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支持性环境与学生体育锻炼1小时情况的关联,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统计分析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
  三、研究结果
  1.学生体育锻炼时长情况
  参与本次调查的所有小学生中,共有70.5%的学生每天体育鍛炼时间达到1小时。其中男生为70.0%,女生为71.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6,表1)。参与本次调查的所有学生中,超重或肥胖的学生占23.2%,其中有81.8%的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达到1小时。对于非超重或肥胖的学生,有67.1%的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达到1小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5,表2)。
  2.家庭支持性环境情况及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
  参与本次调查的所有学生中,有48.4%的学生家长父母双方都喜欢进行体育锻炼,有12.6%的学生家长父母双方都不喜欢进行体育锻炼;有50.5%的学生家长表示非常支持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49.5%的学生家长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支持态度一般。综上,有29.5%的学生家庭对于体育锻炼支持性环境较好。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学生年龄和性别后,相对于家庭支持性环境一般的学生,家庭支持性环境较好的学生更容易达到体育锻炼1小时(OR:3.37,95%CI:1.001~11.312)。本研究还发现,年龄越小的学生越容易达到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p<0.01,表3)。
  四、讨论与分析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情况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造成了巨大的全球性的疾病负担[4]。许多研究都报道,充足的体育活动是对于这些慢性疾病行之有效的初级预防措施[2,5,6]。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5~17岁的儿童青少年每天应进行不少于1小时的中高强度运动以确保心血管、骨骼肌肉等各系统能健康地发展[4],国务院也于2007年出台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央7号文件)[7],要求学校重视体育工作,明确指出要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
  既往研究显示,全国仅有22.7%的9~18岁汉族中小学生平均每天锻炼达到1小时以上,而9~13岁的小学生中也仅有32.8%的学生平均每天锻炼时间达到1小时,东部或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学生体育锻炼1小时以上的报告率要明显高于西部或者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1]。本研究所调查的样本中,共有70.5%的小学生平均每天锻炼时间达到1小时,明显高于2010年的全国水平,在非超重肥胖组和超重肥胖组未发现明显差异,在男女生中也未发现明显的差异,提示该学校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处于较高水平。
  既往研究指出,家庭的运动支持性环境的创造对促进学生达到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有着重要的作用[5,8]。由于儿童在性格行为形成时期的很大部分时间是与家庭成员共同度过,家庭环境对于儿童运动相关技能的掌握和运动信念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9]。这一影响可以通过父母对于体育锻炼的态度、榜样行为以及对于体育锻炼的信念产生,继而与学校政策、社区教育、周围体育设施可及性等因素共同影响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10]。
  本研究也发现,家庭支持性环境与学生体育锻炼达到1小时的情况存在显著关联。在调整学生年龄和性别后,家庭支持性环境好即父母双方都喜欢参加体育锻炼且对孩子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持支持态度的家庭,其孩子更容易达到体育锻炼1小时。这一结果提示了良好的家庭支持性环境可以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本研究同时发现,仅有48.4%的学生家长都喜欢参加体育锻炼,有12.9%的学生家长均表示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仅有29.5%的学生家长对于体育锻炼支持性环境较好。进一步提示,对学生父母进行健康教育,促进父母自身参加体育锻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支持性环境,对于提高学生的锻炼时间有着重要意义。
  五、结论与建议
  共有70.5%的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达到1小时。不同性别、营养状况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支持性环境与学生体育锻炼达到1小时的情况存在关联(p<0.05),支持性环境较好的家庭学生表现出较高的体育锻炼1小时报告率(OR:3.37,95%CI:1.001~11.312)。
  建议家长应与学校协同努力,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支持性环境,进一步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增进学生体质与健康。
  参考文献:
  [1]宋逸,张芯,杨土保,等.2010年全国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及原因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03):347-354.
  [2]刘新兰.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动机因素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6):53-54.
  [3]李红娟,杨柳,等.身体质量指数作为肥胖筛查标准的判别准确性评价[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4,15(6):571-575.
  [4]赵广涛.从运动生理学角度看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意义——中央7号文件[J].运动,2010(2):37-38.
  [5]于春艳.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J].浙江体育科学,2012,34(1):107-112.
  [6]闫淑芝.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J].成才之路,2008(6):7-8.
  [7]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581/201005/88539.html.
  [8]徐玲.青少年體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J].黄山学院学报,2015,17(5):114-116.
  [9]项明强.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和健康幸福的途径: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模型构建[J].体育科学,2013,33(8):21-28.
  [10]董宏伟.家庭社会资本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影响及反思[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2):33-37.
其他文献
《穷人》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用一千多字的短篇小说讲述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两个孩子的故事,从中看出淳朴善良的渔夫夫妇在生活的重压下,内心依旧富有,他们对生命的尊重让读者感动唏嘘。  走进文本被情节深深打动,几个问题也成为初读的疑点:  ①明知恶劣的天气下出海会一无所获,为何渔夫深夜不归?  ②西蒙明知自己不行了,为何不提前将两个孩子托付
摘 要:随着创新教育的倡导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小学素质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问题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是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我们要从转变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各种评价方式等方面入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成长存折”涵盖了新课程标准的各个学习领域,体现了学生体育学习过程的发展,也有效促进了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校园路跑接力;总决赛;北京大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6-0023-01  2016年5月28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6New Balance中国大学生校园路跑接力赛”在百年名校北京大学迎来收官之战。来自6大赛区的13支队伍在未名湖畔展开角逐,最终清华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和天津师范大学以优异战
《回乡偶书》中的“笑”  □ 王震亚    《古诗两首》(人教版二上第25课)《回乡偶书》中有“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你知道这些儿童为什么要“笑”吗?  想一想,诗人贺知章年过八十告老还乡,已经是白发苍苍“鬓毛衰”了,而这时候的“儿童”呢,根本不认识他,当然就“相见不相识”了,把他当做远方来的客人,因此“笑问客从何处来”。这个“笑”字极为精彩,一是表现了儿童的天真活泼,嘻嘻哈哈地笑着问:“客人是从
[案例]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这篇《小小的船》,我小时候就学过,参加工作后又多次教过,今年我又教一年级,再一次见到这篇课文,倍感亲切。  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前两句。看着小朋友朗读时陶醉的样子,我说:“小朋友们,这弯弯的月儿就像小小的船。能坐上这样的船真是太有意思了。下面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我们到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上去坐一坐。大家
翰墨流韵,诗意盎然。翻开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发现编者在每册教材中都精挑细选了一些古诗,纳入精读的有38首,在六年级还安排了综合性活动《轻叩诗歌的大门》和古诗词背诵。这些古诗多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当我们震慑于古人诗歌的艺术魅力,惊叹其鬼斧神工、运化天成的伟大造就时,总是希望能引领孩子再创造古诗艺术的美,而不是让他们囫囵吞枣地识记,肤浅地背诵。  古诗词之美,美在意境。所谓意境,是艺术家的审美体
[设计意图和教学目标]    作为本组单元中的一节部分感悟课,将围绕单元导读课上设计的学习规划展开学习。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作品梗概,整体把握作品的大致内容,了解鲁宾逊非凡的人生经历;实现单元导语中把握作品主要内容的目标。重点引导学生阅读精彩片段中的“好处”与“坏处”对照表,感悟鲁滨逊面对厄运时积极的人生态度,体会人物思想情感,关注人物命运,并体会这一特殊表达方式的好处。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拓展后续学
盛老师在她的文章中是这样论述她的“两极之美”的:“以两极融通之和,求雅俗共赏之美。”“语文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是筑造语文大厦的根基。”因此,“语文课必须得沉下去,必须摒弃浮躁,必须如农人般辛勤踏实地耕耘”。“然而,语文,又是一门属于心灵、属于精神的学科,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用自己的才情、诗情,铸就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和学生一同演绎那种种风花雪月的美丽”。  在这节震人心魄的《青海高原一株柳》中,我们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看清世界需要一双慧眼,而要拨开言语内容的迷障,让学生见识言语形式的真面目,同样须让他们拥有一双语文之眼,才能慧眼识珠。但这慧眼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后天的打磨。且看王崧舟老师在《慈母情深》一课中,如何训练、磨砺学生语文之眼的。    一、聚焦文眼    影视艺术中镜头的概念,被王老师借来形容他对文本几个关键环节的设计与处理,比如:“
关键词:课课练;天天练;智慧体育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7-0078-01  2017年6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小学举办《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持续与拓展研究》课题“从‘课课练’到‘天天练’智慧体育课堂” 研讨活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吴键、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研中心课外活动研究室主任孙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