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爱因斯坦认为,教育应当使所有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这里所说的礼物就是学生乐于接受需求的知识,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在课堂上怎样让学生快乐地去学习呢?有些内容学习起来确实有些难度,如果单凭教师直接讲解学生不仅听得枯燥无味,而且难以理解,这样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如果在课堂上适当的利用背景故事进行教学就不同了。它不仅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还能激发学习兴趣,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最终解决问题。
【关键词】故事 数学教学 激发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对初中生来说,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故事的巧妙运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下面我把自己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合理利用背景故事的过程中作个简单的阐述。
一、利用故事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举例:在教学一次函数“y=kx+b图像”时,让学生判断k、b与0的大小关系时,学生总易出错,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其内涵,掌握其方法,我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当然这是我在上课时随机运用上的,不是课前预设的。
假如出现这样一次函
数图像,如图:我是这样
讲解:X轴看作是海平面,X轴以下部分看作海底,以上部分看作是旗杆,原点O看作是鱼漂,从左向右看,如果上升的,说明鱼想向上蹦,那么K>0,蹦的时候碰到了鱼漂,那么b=0,碰到了旗杆,b>0,碰到了钩鱼线,则b<0。反之,从左向右看,鱼鹰在天空中飞翔,想寻找目标逮鱼吃。那么k值就小于0,若碰到了旗杆,则b>0,碰到了鱼漂,b=0,碰到了钩鱼线b<0。
我觉得这样的讲解既形象又生动,学生不仅理解了数学概念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应用。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的思想。也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怀着激情去创造性的学习,才能更大限度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运用数学故事养成学生坚强的数学学习品质
当我发现学生遇到难题时,不敢前进,只会逃避;天气凉了,学生仍然“两袖清风”,不肯把手拿出来写字……我讲了《读者》上的一篇《无知无畏》的故事。内容大概是:一位18岁的青年照例做导师每天布置给他的3道数学题。这个学生很有数学天赋,导师也对他寄予厚望。一般情况下,这个学生会在3个小时内把所有作业完成。这一天,他做完导师布置所有作业之后,他看到写在一张小纸条上的最后一题。要求画出正十七边形。学生也没有在意,只是埋头做题。他想:也许是导师看我每次做题都很顺利就故意给我增加了一些难度吧。越是困难,他越想把这道题攻克。他拿着圆规和直尺,一边画一边想着各种可能的思路,一直持续到天亮。最后,这道题终于被解开了。导师一看,惊呆了,问道:“这是你昨天晚上做出来的?”“是啊。可是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导师激动地说:“你知道吗?你解开了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这道题,阿基米德没有做出,牛顿没有解出。你竟然一个晚上就把它解答出来了!你真是个天才。我也正在研究这个题,昨天给你留题时,我一不小心把写这道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布置的作业里。”这个学生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学生被数学王子高斯的这种精神折服了,加之教师的精彩演讲,学生愈加佩服不已,学生个个伸出小手,准备用心去做习题。这样做的目的能有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也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做题的细致、耐心、专心的品质,才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三、运用数学故事帮助学生去攻克数学难题
讲解完一元一次方程之后,我出示这样一道数学故事:在《三国演义》的“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用借来的20只船每船各束草千余个,到了曹营后,如果曹军射到每船每个草靶子上的箭平均为4支,那么每艘船上“借”的箭比估计的要多1000支,如果每个草靶子上的箭数平均为3支,那么每艘上“借”的箭比估计的要少500支,(1)你能算出诸葛亮在每艘船上安装了多少个草靶子?估计得到的箭多少支吗?(2)如果“借”箭的船四更出发,逆流而上,五更时分已接近曹营,而“借”完箭后顺流而下返回只用了半个时辰。如果当时水流的速度约为7km/h,你能算出“借”箭的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两个大营之间的距离吗?(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为两个小时;时辰:旧时计时的单位,一昼夜平均分为十二段每段叫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个小时)具体解题步骤如下:
解:(1)设:诸葛亮在每艘船上安装了X个草靶子。
20×4X-1000=20×3X+500
解这个方程,得:X=750
20×4X=20×4×750=60000
(2)由题意得,半个时辰为1小时,一更为2小时。
设:船行进速度为Xkm/h。
2(X-7)=1(X+7)
解这个方程,得:X=21
2(X-7)=2×14=28
故事性习题的出示,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清晰、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把现实的生活场景或是实际问题经过分析、画图、列表等等一系列思考过程转化为数学模型,从而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进而解决问题。从而验证了《标准》里所说的那样:针对问题情境,学生综合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及应用。
总而言之,数学故事可以涉及到课堂中的各个环节:新课伊始,数学故事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获取新知的欲望;概念教学,数学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攻克重点、化解难点;作业设计,数学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整合知识,感悟数学的奥秘!
【关键词】故事 数学教学 激发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对初中生来说,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故事的巧妙运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下面我把自己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合理利用背景故事的过程中作个简单的阐述。
一、利用故事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举例:在教学一次函数“y=kx+b图像”时,让学生判断k、b与0的大小关系时,学生总易出错,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其内涵,掌握其方法,我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当然这是我在上课时随机运用上的,不是课前预设的。
假如出现这样一次函
数图像,如图:我是这样
讲解:X轴看作是海平面,X轴以下部分看作海底,以上部分看作是旗杆,原点O看作是鱼漂,从左向右看,如果上升的,说明鱼想向上蹦,那么K>0,蹦的时候碰到了鱼漂,那么b=0,碰到了旗杆,b>0,碰到了钩鱼线,则b<0。反之,从左向右看,鱼鹰在天空中飞翔,想寻找目标逮鱼吃。那么k值就小于0,若碰到了旗杆,则b>0,碰到了鱼漂,b=0,碰到了钩鱼线b<0。
我觉得这样的讲解既形象又生动,学生不仅理解了数学概念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应用。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的思想。也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怀着激情去创造性的学习,才能更大限度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运用数学故事养成学生坚强的数学学习品质
当我发现学生遇到难题时,不敢前进,只会逃避;天气凉了,学生仍然“两袖清风”,不肯把手拿出来写字……我讲了《读者》上的一篇《无知无畏》的故事。内容大概是:一位18岁的青年照例做导师每天布置给他的3道数学题。这个学生很有数学天赋,导师也对他寄予厚望。一般情况下,这个学生会在3个小时内把所有作业完成。这一天,他做完导师布置所有作业之后,他看到写在一张小纸条上的最后一题。要求画出正十七边形。学生也没有在意,只是埋头做题。他想:也许是导师看我每次做题都很顺利就故意给我增加了一些难度吧。越是困难,他越想把这道题攻克。他拿着圆规和直尺,一边画一边想着各种可能的思路,一直持续到天亮。最后,这道题终于被解开了。导师一看,惊呆了,问道:“这是你昨天晚上做出来的?”“是啊。可是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导师激动地说:“你知道吗?你解开了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这道题,阿基米德没有做出,牛顿没有解出。你竟然一个晚上就把它解答出来了!你真是个天才。我也正在研究这个题,昨天给你留题时,我一不小心把写这道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布置的作业里。”这个学生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学生被数学王子高斯的这种精神折服了,加之教师的精彩演讲,学生愈加佩服不已,学生个个伸出小手,准备用心去做习题。这样做的目的能有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也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做题的细致、耐心、专心的品质,才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三、运用数学故事帮助学生去攻克数学难题
讲解完一元一次方程之后,我出示这样一道数学故事:在《三国演义》的“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用借来的20只船每船各束草千余个,到了曹营后,如果曹军射到每船每个草靶子上的箭平均为4支,那么每艘船上“借”的箭比估计的要多1000支,如果每个草靶子上的箭数平均为3支,那么每艘上“借”的箭比估计的要少500支,(1)你能算出诸葛亮在每艘船上安装了多少个草靶子?估计得到的箭多少支吗?(2)如果“借”箭的船四更出发,逆流而上,五更时分已接近曹营,而“借”完箭后顺流而下返回只用了半个时辰。如果当时水流的速度约为7km/h,你能算出“借”箭的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两个大营之间的距离吗?(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为两个小时;时辰:旧时计时的单位,一昼夜平均分为十二段每段叫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个小时)具体解题步骤如下:
解:(1)设:诸葛亮在每艘船上安装了X个草靶子。
20×4X-1000=20×3X+500
解这个方程,得:X=750
20×4X=20×4×750=60000
(2)由题意得,半个时辰为1小时,一更为2小时。
设:船行进速度为Xkm/h。
2(X-7)=1(X+7)
解这个方程,得:X=21
2(X-7)=2×14=28
故事性习题的出示,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清晰、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把现实的生活场景或是实际问题经过分析、画图、列表等等一系列思考过程转化为数学模型,从而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进而解决问题。从而验证了《标准》里所说的那样:针对问题情境,学生综合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及应用。
总而言之,数学故事可以涉及到课堂中的各个环节:新课伊始,数学故事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获取新知的欲望;概念教学,数学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攻克重点、化解难点;作业设计,数学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整合知识,感悟数学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