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影响语文学习效果的情感因素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教师积极的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情感因素,要”以情动情“,培养自己的积极情感,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情感因素;教师;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118-01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情感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以互动交流为特点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情感因素渗透在交流的每一刻,不但影响课堂的学习气氛,而且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和探讨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也充分认识到加强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赋予教师的新使命。
1 语文教师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师的情感因素,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发自内心的一种体验,即对自己所投身的事业、所从事的专业、对自己的教育对象、所承担的工作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心感受和态度体验。有的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对自己的工作和学生充满热情;而有的教师虽然站在讲台上,但他们内心却不喜欢这一职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滥竽充数。又如教师在教学中得到满足时常常表现为愉快、兴奋等,反之往往表现为愤怒、悲哀等。
2 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因素
近年来,语文教育研究人员已经就情感态度与语文学习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害羞、紧张、愤怒、沮丧、怀疑、厌恶等,都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与此相反,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动机、愉快、惊喜等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速度和效果的情感因素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动机、兴趣、自信心、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相反,消极的情感态度则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学习活动,影响学生潜力的正常发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之有利于语文教学。
3 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是指教师把对学生爱的情感转化为满足学生对学习合理需要的行为,具体说来要做到:
3.1 以情动情,培养教师自己的积极情感
教师在语文课堂中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也影响着教学效果。这是因为人的情绪可以通过表情的外显去影响他人,并进而使他人产生相应的情绪,这就是情绪的感染功能。语文课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都强的学科。要掌握和运用语文基本知识,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交流和实践。而要保证这个交流和实践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语文教师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欢快的课堂气氛,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积极思考,克服畏惧心理,勇于交流发言,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整个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始终保持快乐、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愉快、振奋、向上的情绪,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勇气。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生处在愉悦、兴奋的情绪状态时,他们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创新能力均会得到增强。而教师并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的。在日常生活中,会有许许多多的烦恼琐事,甚至也会疾病缠身,但作为老师应该在走进教室后,把一切烦恼和忧愁,暂时抛在脑后,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培养自己的积极情感。
3.2 降低学生焦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要消除学生的焦虑心理,教师应当由传统的“指挥者”、“统治者”变为参与者,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参与语言实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讨论,和学生一起提问,一起补充不完善之处,还可扮演各种角色,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语言交际。教师的适当参与有助于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从根本上缓和课堂气氛。教师还应做到正确评价学生,肯定的评价会使学生受到鼓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而负面的评价不仅会使学生丧失自信心,而且还会破坏融洽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语言输出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因为只有出现语言输出的错误,才能发现学习者语言习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才能对其进行纠正。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的(语言)形式,对学习者更有启发性。这样做既不损害学生的自心,又能使学生在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中产生一种成就感。对学生的进步也应及时表扬,这样不仅使学生克服焦虑的心理,而且能使其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3.3 改变教学理念,提倡自主学习,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要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课堂上语言习得的过程要依靠学生自身的实践来完成,教师只起引导和组织的作用。为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在课堂上要营造适合学生交际的氛围,通过语言的启发与刺激,激发学生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欲望,给予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自我提高和自我充实,并因此产生愉快、兴奋、满足、期待等情绪体验,就会将这些情绪注入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绪充予,就会迸发出巨大的学习热情,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内外的语文实践活动。
3.4 增强师生之间的课后交往
师生间的交往绝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教师要设法多花一些时间、多费一些气力来了解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师生之间交往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打电话、写信、谈话等等,最方便快捷的就是e-mail。此外,作业是加强师生理解的最实用的“媒介”,教师可以通过作业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学生学习程度的深浅。尤其是作文,它可以反映学生的思想意识、成长经历,甚至家庭背景等等。总之,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来跨越师生之间交往的“鸿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亲其师而信其道”。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认真学习你所授的课程,首先要和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获得学生的喜欢和信任。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重视并正确对待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积极的语文学习环境,尊重、关爱学生,帮助学生减少焦虑,消除心理障碍,从而帮
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发挥学生潜能。
【关键词】 情感因素;教师;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118-01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情感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以互动交流为特点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情感因素渗透在交流的每一刻,不但影响课堂的学习气氛,而且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和探讨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也充分认识到加强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赋予教师的新使命。
1 语文教师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师的情感因素,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发自内心的一种体验,即对自己所投身的事业、所从事的专业、对自己的教育对象、所承担的工作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心感受和态度体验。有的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对自己的工作和学生充满热情;而有的教师虽然站在讲台上,但他们内心却不喜欢这一职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滥竽充数。又如教师在教学中得到满足时常常表现为愉快、兴奋等,反之往往表现为愤怒、悲哀等。
2 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因素
近年来,语文教育研究人员已经就情感态度与语文学习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害羞、紧张、愤怒、沮丧、怀疑、厌恶等,都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与此相反,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动机、愉快、惊喜等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速度和效果的情感因素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动机、兴趣、自信心、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相反,消极的情感态度则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学习活动,影响学生潜力的正常发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之有利于语文教学。
3 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是指教师把对学生爱的情感转化为满足学生对学习合理需要的行为,具体说来要做到:
3.1 以情动情,培养教师自己的积极情感
教师在语文课堂中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也影响着教学效果。这是因为人的情绪可以通过表情的外显去影响他人,并进而使他人产生相应的情绪,这就是情绪的感染功能。语文课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都强的学科。要掌握和运用语文基本知识,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交流和实践。而要保证这个交流和实践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语文教师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欢快的课堂气氛,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积极思考,克服畏惧心理,勇于交流发言,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整个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始终保持快乐、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愉快、振奋、向上的情绪,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勇气。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生处在愉悦、兴奋的情绪状态时,他们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创新能力均会得到增强。而教师并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的。在日常生活中,会有许许多多的烦恼琐事,甚至也会疾病缠身,但作为老师应该在走进教室后,把一切烦恼和忧愁,暂时抛在脑后,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培养自己的积极情感。
3.2 降低学生焦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要消除学生的焦虑心理,教师应当由传统的“指挥者”、“统治者”变为参与者,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参与语言实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讨论,和学生一起提问,一起补充不完善之处,还可扮演各种角色,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语言交际。教师的适当参与有助于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从根本上缓和课堂气氛。教师还应做到正确评价学生,肯定的评价会使学生受到鼓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而负面的评价不仅会使学生丧失自信心,而且还会破坏融洽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语言输出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因为只有出现语言输出的错误,才能发现学习者语言习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才能对其进行纠正。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的(语言)形式,对学习者更有启发性。这样做既不损害学生的自心,又能使学生在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中产生一种成就感。对学生的进步也应及时表扬,这样不仅使学生克服焦虑的心理,而且能使其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3.3 改变教学理念,提倡自主学习,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要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课堂上语言习得的过程要依靠学生自身的实践来完成,教师只起引导和组织的作用。为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在课堂上要营造适合学生交际的氛围,通过语言的启发与刺激,激发学生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欲望,给予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自我提高和自我充实,并因此产生愉快、兴奋、满足、期待等情绪体验,就会将这些情绪注入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绪充予,就会迸发出巨大的学习热情,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内外的语文实践活动。
3.4 增强师生之间的课后交往
师生间的交往绝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教师要设法多花一些时间、多费一些气力来了解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师生之间交往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打电话、写信、谈话等等,最方便快捷的就是e-mail。此外,作业是加强师生理解的最实用的“媒介”,教师可以通过作业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学生学习程度的深浅。尤其是作文,它可以反映学生的思想意识、成长经历,甚至家庭背景等等。总之,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来跨越师生之间交往的“鸿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亲其师而信其道”。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认真学习你所授的课程,首先要和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获得学生的喜欢和信任。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重视并正确对待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积极的语文学习环境,尊重、关爱学生,帮助学生减少焦虑,消除心理障碍,从而帮
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发挥学生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