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推进,构建高效课堂日益成为广大教师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只有实现了高效教学,学生才会获益,才能为学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求知、体验与探索的空间。基于此,本文就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做些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情境;合作;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8-336
课堂是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过于强调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的现状,教师就必须革新教学理念,优化课堂结构,针对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当中与学生发展以及课程改革不相适应的环节进行及时地调整优化,并不断探寻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以进一步激活数学教学活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提升与培养,从而推动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与生成。
一、基于情境创设,激活数学教学活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内在动力。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基于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善于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教学的具体内容巧设情境,以激活数学教学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高效课堂得以构建的前提基础。
以“分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为激活数学教学活力,我先是在导入环节拿出一个苹果,并对学生说道:“现在老师想将这个苹果分给四位同学,怎样分才公平?”之后,我演示了不平均的分法,并询问学生的看法,以使其认识到要平均分。之后,我继续问道:“如果平均分,每个同学能分到多少呢?”学生答道:“四分之一。”接着,我利用课件出示了课本中的插图,并顺势引出了新课:“在生活中,当我们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通过之前的学习,大家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地了解,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探究分数的意义。”这样,通过在导入环节创设“分物”情境,不仅激活了数学教学活力,而且还唤醒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倡导合作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将学生单纯地视为容纳知识的机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数学素养也得不到有效提升,进而更无从谈起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鑒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合作学习的开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这对于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和发展其数学思维均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我先是带领学生一同回顾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继而提问道:“同学们,你认为梯形的面积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学生阐述各自想法的过程中,我将其中富有价值的猜想板书在了黑板上。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动手操作来共同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在这一过程中,我会在班内巡视,对学生遇到的问题予以针对性地指导点拨。如此,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实现了师生及生生间的有效互动。
三、借助信息技术,化解教学难点内容
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而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这无疑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学习难度。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数学的学科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借助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视听工具来将数学知识变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而且还能够有效化解学生思维特点和数学学科特点之间的矛盾。
例如,尽管教材中关于“圆锥的高”的概念阐述得很清晰,即“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但由于学生无法对圆锥内部进行直观观察,进而难以对此形成感性认识,所以学生常常会将圆锥的母线当作高来使用。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信息技术对圆锥进行了“解剖”,对其内部进行了直观展示,再分别拉出圆锥的高和母线进行比较,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使学生获得了关于圆锥的高的感性认识。再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同样运用信息技术动态呈现了将一个圆等分成4份、8份、16份、32份、64份,再将各个部分拼成近似长方形的过程,继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推导圆的面积公式,以深化学生的理解认识。
总而言之,构建高效课堂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反映了素质教育对教育教学的最高要求。要想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与生成,教师就必须从根本上扭转教学观念,继而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不遗余力地探索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数学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行鹏.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理性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7(21):10-11.
[2]李杨.凸显学生主体,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内蒙古教育,2016(27):50.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情境;合作;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8-336
课堂是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过于强调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的现状,教师就必须革新教学理念,优化课堂结构,针对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当中与学生发展以及课程改革不相适应的环节进行及时地调整优化,并不断探寻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以进一步激活数学教学活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提升与培养,从而推动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与生成。
一、基于情境创设,激活数学教学活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内在动力。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基于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善于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教学的具体内容巧设情境,以激活数学教学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高效课堂得以构建的前提基础。
以“分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为激活数学教学活力,我先是在导入环节拿出一个苹果,并对学生说道:“现在老师想将这个苹果分给四位同学,怎样分才公平?”之后,我演示了不平均的分法,并询问学生的看法,以使其认识到要平均分。之后,我继续问道:“如果平均分,每个同学能分到多少呢?”学生答道:“四分之一。”接着,我利用课件出示了课本中的插图,并顺势引出了新课:“在生活中,当我们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通过之前的学习,大家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地了解,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探究分数的意义。”这样,通过在导入环节创设“分物”情境,不仅激活了数学教学活力,而且还唤醒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倡导合作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将学生单纯地视为容纳知识的机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数学素养也得不到有效提升,进而更无从谈起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鑒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合作学习的开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这对于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和发展其数学思维均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我先是带领学生一同回顾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继而提问道:“同学们,你认为梯形的面积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学生阐述各自想法的过程中,我将其中富有价值的猜想板书在了黑板上。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动手操作来共同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在这一过程中,我会在班内巡视,对学生遇到的问题予以针对性地指导点拨。如此,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实现了师生及生生间的有效互动。
三、借助信息技术,化解教学难点内容
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而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这无疑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学习难度。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数学的学科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借助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视听工具来将数学知识变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而且还能够有效化解学生思维特点和数学学科特点之间的矛盾。
例如,尽管教材中关于“圆锥的高”的概念阐述得很清晰,即“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但由于学生无法对圆锥内部进行直观观察,进而难以对此形成感性认识,所以学生常常会将圆锥的母线当作高来使用。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信息技术对圆锥进行了“解剖”,对其内部进行了直观展示,再分别拉出圆锥的高和母线进行比较,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使学生获得了关于圆锥的高的感性认识。再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同样运用信息技术动态呈现了将一个圆等分成4份、8份、16份、32份、64份,再将各个部分拼成近似长方形的过程,继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推导圆的面积公式,以深化学生的理解认识。
总而言之,构建高效课堂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反映了素质教育对教育教学的最高要求。要想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与生成,教师就必须从根本上扭转教学观念,继而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不遗余力地探索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数学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行鹏.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理性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7(21):10-11.
[2]李杨.凸显学生主体,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内蒙古教育,2016(2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