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支架式教学是指为学生学习一定知识提供必备的相关概念作为支架,分解学习任务深化理解的一种教学方式。支架式教学有利于缩小学生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以“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为例,从搭建支架、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归纳总结五个环节详细论述了支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引言: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新颖且高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在特定学习主题下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支架的设置是因人而异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加深知识理解、渡过学习难关,并且该支架的设置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考察学生当前的知识和实践能力而改变。下文从支架式教学的五个环节详细阐述了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
一、搭建支架
支架是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前需要了解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有可能是全新的。比如老师在学生接触新知识时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或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并加以解释,或通过引导完成旧知识的迁移。除此之外,支架需要按照“最临近发展区”的要求构建,完成对学生发展能力的培养。
在进行“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一课的学习中,其支架的搭建主要集中在全球变暖的概念上,全球气候变暖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在全球变暖对人类经济活动和生存影响逐渐加剧的当今,全球变暖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气候问题。在“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的支架构建中更偏向于背景知识的介绍,比如要为学生提供全球变暖的形成过程——“全球变暖是指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使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被强烈吸收,导致地球的温度上升形成了温室效应,温室效应的不断积累使能量在地气系统中也不断积累,造成全球变暖的现象”。除此之外,还有旧知识的迁移,比如老师需要对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形成原因等进行介绍,为学生后续的学習提供支架。
二、情境创设
在情境的创设中,老师可以创造性地利用多媒体手段等多元化的手段完成课程知识或者问题情境的引入,比如通过相关视频的播放、图片的演示等引入课题。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明确学习目标、知识内容等。
老师在进行该课的情境创设中,可以通过图片的演示使学生对过去三个时间尺度的全球气候变化规律有一定的了解,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明白目前地球正处于温暖的间冰期内;还可以通过幻灯片放映提供的具体案例的分析,比如那张令人震撼的北极熊站在浮冰上进退两难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到目前的全球变暖现状给大自然带来的灾难,让学生秉承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对全球变暖的解决产生情绪上的共鸣;另外还可以采用视频播放、资料分发等手段让学生对全球变暖这一情境的理解更加深入。
三、自主探究
学生通过对课程基本架构的了解,结合课程相关的问题探究,已经有了初步的解决方案,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案得出一定的结论。这个环节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的重要阶段,对学生产生自主思考有重要意义。
在该课程的自主探究阶段,老师可以提供几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以便学生进行探究,比如“综合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历史时期、仪器观测时期三个时期的气候变化规律,说明全球变暖的自然原因”、“从近三十年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全球气温变化的关系图说明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与全球气温变化的关系”、“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具体所指的人类活动”、“结合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灭顶之灾’进入倒计时等具体案例说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通过这些具体的问题情境的探究,结合课程开始的支架设置,学生就会通过自己的解决方案作出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为后续的协作学习提供基础。
四、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指通过小组内部学习,聚合小组成员的探究成果完成一个团队的思想融合。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最能体现学生思想的碰撞,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在协作学习中,老师一定要提供适时地帮助。
协作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前提的学习阶段,在学生完成了自主探究后,就在小组内部进行各自想法的交流探讨,并且提出一个对上述问题的更完善的答案。比如就“从近三十年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全球气温变化的关系图说明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与全球气温变化的关系”的问题情境的答案来讲,小组成员的答案可能不尽相同,有的同学认为“在人类活动中,二氧化碳的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唯一原因”,有的同学认为“除二氧化碳的排放外还有其他气体的排放使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后者的提出可能会为小组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新的途径,就会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咨询老师的方式,得出“温室气体除了二氧化碳外,还包括氧化亚氮、氟利昂、甲烷等气体”。在小组的交流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了完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五、展示总结
通过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的学习成果的磨合和综合,学生已经对课程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老师可以通过对小组展示成果进行点评,指出各小组展示内容的优点和不足,并且在小组展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除了提出新的观点外,还要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肯定。
协作学习后的展示环节是老师点评的重要支点,学生在展示中提及了全球变暖的原因,如地球正处于温暖的间冰期的自然原因,又如化石燃料和秸秆木材的燃烧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的人为原因,还提及了全球变暖的影响,如海平面上升等。老师在倾听了同学们的观点后除了对学生的展示内容和展示效果进行点评外,还要对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作出知识拓展等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支架式教学的特点就在于课程情境引入时提供必要的“支架”,并且支架的设置要符合“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除了支架的设置外,通过情境的创设、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以及展示总结环节,学生培养了自主思考能力、拓展了个人的知识结构、深化了学生课程知识掌握,五个环节的结合完美体现了支架式教学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侯建成,侯春阳,王云.新高考视域中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举隅——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为例[J].地理教育,2018(12):39-42.
[2]吴超峰,张胜前,谢达明.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以人教版“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节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06):23-24.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引言: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新颖且高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在特定学习主题下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支架的设置是因人而异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加深知识理解、渡过学习难关,并且该支架的设置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考察学生当前的知识和实践能力而改变。下文从支架式教学的五个环节详细阐述了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
一、搭建支架
支架是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前需要了解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有可能是全新的。比如老师在学生接触新知识时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或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并加以解释,或通过引导完成旧知识的迁移。除此之外,支架需要按照“最临近发展区”的要求构建,完成对学生发展能力的培养。
在进行“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一课的学习中,其支架的搭建主要集中在全球变暖的概念上,全球气候变暖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在全球变暖对人类经济活动和生存影响逐渐加剧的当今,全球变暖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气候问题。在“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的支架构建中更偏向于背景知识的介绍,比如要为学生提供全球变暖的形成过程——“全球变暖是指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使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被强烈吸收,导致地球的温度上升形成了温室效应,温室效应的不断积累使能量在地气系统中也不断积累,造成全球变暖的现象”。除此之外,还有旧知识的迁移,比如老师需要对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形成原因等进行介绍,为学生后续的学習提供支架。
二、情境创设
在情境的创设中,老师可以创造性地利用多媒体手段等多元化的手段完成课程知识或者问题情境的引入,比如通过相关视频的播放、图片的演示等引入课题。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明确学习目标、知识内容等。
老师在进行该课的情境创设中,可以通过图片的演示使学生对过去三个时间尺度的全球气候变化规律有一定的了解,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明白目前地球正处于温暖的间冰期内;还可以通过幻灯片放映提供的具体案例的分析,比如那张令人震撼的北极熊站在浮冰上进退两难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到目前的全球变暖现状给大自然带来的灾难,让学生秉承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对全球变暖的解决产生情绪上的共鸣;另外还可以采用视频播放、资料分发等手段让学生对全球变暖这一情境的理解更加深入。
三、自主探究
学生通过对课程基本架构的了解,结合课程相关的问题探究,已经有了初步的解决方案,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案得出一定的结论。这个环节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的重要阶段,对学生产生自主思考有重要意义。
在该课程的自主探究阶段,老师可以提供几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以便学生进行探究,比如“综合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历史时期、仪器观测时期三个时期的气候变化规律,说明全球变暖的自然原因”、“从近三十年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全球气温变化的关系图说明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与全球气温变化的关系”、“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具体所指的人类活动”、“结合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灭顶之灾’进入倒计时等具体案例说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通过这些具体的问题情境的探究,结合课程开始的支架设置,学生就会通过自己的解决方案作出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为后续的协作学习提供基础。
四、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指通过小组内部学习,聚合小组成员的探究成果完成一个团队的思想融合。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最能体现学生思想的碰撞,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在协作学习中,老师一定要提供适时地帮助。
协作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前提的学习阶段,在学生完成了自主探究后,就在小组内部进行各自想法的交流探讨,并且提出一个对上述问题的更完善的答案。比如就“从近三十年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全球气温变化的关系图说明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与全球气温变化的关系”的问题情境的答案来讲,小组成员的答案可能不尽相同,有的同学认为“在人类活动中,二氧化碳的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唯一原因”,有的同学认为“除二氧化碳的排放外还有其他气体的排放使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后者的提出可能会为小组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新的途径,就会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咨询老师的方式,得出“温室气体除了二氧化碳外,还包括氧化亚氮、氟利昂、甲烷等气体”。在小组的交流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了完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五、展示总结
通过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的学习成果的磨合和综合,学生已经对课程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老师可以通过对小组展示成果进行点评,指出各小组展示内容的优点和不足,并且在小组展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除了提出新的观点外,还要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肯定。
协作学习后的展示环节是老师点评的重要支点,学生在展示中提及了全球变暖的原因,如地球正处于温暖的间冰期的自然原因,又如化石燃料和秸秆木材的燃烧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的人为原因,还提及了全球变暖的影响,如海平面上升等。老师在倾听了同学们的观点后除了对学生的展示内容和展示效果进行点评外,还要对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作出知识拓展等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支架式教学的特点就在于课程情境引入时提供必要的“支架”,并且支架的设置要符合“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除了支架的设置外,通过情境的创设、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以及展示总结环节,学生培养了自主思考能力、拓展了个人的知识结构、深化了学生课程知识掌握,五个环节的结合完美体现了支架式教学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侯建成,侯春阳,王云.新高考视域中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举隅——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为例[J].地理教育,2018(12):39-42.
[2]吴超峰,张胜前,谢达明.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以人教版“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节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0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