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贵州发展旅游业符合当下贵州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需求,与我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方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相一致,它有利于贵州省依靠本身的优势提高贵州省的综合实力、改善贵州人民的生活水平,缩小贵州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收入差距,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本文试图从贵州旅游业优势点的角度出发,找寻能够支撑贵州旅游业大步向前发展的内部因素。
关键词:旅游业;内部因素;发展
作者简介:邓可一(1990.6-),男,汉,四川成都人,海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1
一、旅游资源丰富,自然及人文环境独特,开发潜力大
贵州旅游资源十分聚集,喀斯特地貌和少数民族风情是贵州最为人知的两张名片。全省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约一千多处,有十二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五十七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七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个国家级地质公园、十九个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里,随处可见直入云端的山峰、千奇百怪的熔岩、飞珠溅玉的山泉、银河千落的飞瀑、妖冶鬼魅的溶洞峡谷,这些奇观异景无不展现着云贵高原无与伦比的韵味与魅力。贵州省工业发展相对落后,依然是以农业为主,这使得贵州自然环境被破坏程度低,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保留完整。近些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城市环境日益恶劣,原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逃离热闹喧嚣的都市,进入古朴纯情的山寨变成了一种新型时尚,这样一片充满生机的处女地,未来可谓潜力巨大。
二、气候条件优越,四季皆可旅游
气候对旅游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旅游过程的体验质量,因此好的气候条件将会对旅游者产生极大的吸引。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斜坡,地形西高东低,北东南三年倾斜,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温湿气候,温度适中,降雨充沛。贵州四季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夏秋冬皆可进行户外活动。因此贵州旅游业不会因为季节和气候问题而导致淡旺季相差很大的问题,一年每季的游客量均可保持在较为平均适度的水平。随着贵州旅游的發展,贵州旅游的气候优势也以及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省城贵阳“中国避暑之都”称号也获得中外的一致认可,贵阳宣传语“爽爽的贵阳,避暑的天堂”就是贵阳的最佳写照。
三、三位一体的旅游模式
贵州旅游类别主要为:以独特自然风光为主的风景游、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的苗寨游、以革命历史为主的红色旅游这三种最主要的类型。
喀斯特地貌是贵州自然风光中最为人熟知的名片,最具知名度的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莫属。其位于贵州省荔波境内,面积约占2万公顷,1988年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喀斯特森林及珍稀动植物。1996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200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定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是贵州省内首个且唯一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与云南石林、重庆武隆共同组成中国南方喀斯特,其主要景区包括,小七孔、大七孔等。除此之外,中外驰名的黄果树瀑布也是吸引中外游客来贵州旅游的重要景区之一。
贵州苗寨游的发展规模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是西江千户苗寨。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最为完整的地区,是感受和领略中华苗族悠久文化历史与发展的必选之地。西江苗寨作为现存规模最大的苗族聚落,它较为完善的保存了“黑苗”这种独特苗族类别的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西江苗寨主导产业虽然以较为原始的农业为主,大量慕名而来的旅游者陆续前来观光,直接推动了西江旅游业的发展,并且游客接待数量与日俱增,前景颇为乐观。
红色旅游是贵州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见证作用,故而遗留的历史资源可以成为现今旅游业开发的重要宝藏。主要景点包括:王若飞故居、周逸群故居、娄山关、遵义会议遗址、息烽集中营。最为人熟知的当属遵义会议遗址,位于遵义老城子尹路96号,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1935年1月初,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这里是红军总司令部驻地。1月15日至17日,著名的遵义会议就在此举行,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这是红军长征最具标志性的文物也是革命教育最为理想的基地,现已经成为国家AAAA级的风景区,遵义会议遗址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的有力见证人,在建国后一直受到国家和遵义政府的重点保护。在《2004—2010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贵州红色旅游以遵义为中心的,以“历史的转折,出奇制勝”为主题形象的“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被列入国家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包括遵义会议遗址的十一处景点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自然、民族文化、红色历史这三类旅游类型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三者之间联系密切,在贵州很多的旅游景区都包含了三者的特点并没有明显的区分,来贵州旅游的游客可以同时感受到多种旅游类型的乐趣,文化、历史、自然相互结合的旅游概念丰富了游客的综合体验。贵州三位一体的旅游形式作为贵州旅游的特殊优势,使贵州旅游在未来的发展道路有更多的选择。
关键词:旅游业;内部因素;发展
作者简介:邓可一(1990.6-),男,汉,四川成都人,海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1
一、旅游资源丰富,自然及人文环境独特,开发潜力大
贵州旅游资源十分聚集,喀斯特地貌和少数民族风情是贵州最为人知的两张名片。全省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约一千多处,有十二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五十七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七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个国家级地质公园、十九个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里,随处可见直入云端的山峰、千奇百怪的熔岩、飞珠溅玉的山泉、银河千落的飞瀑、妖冶鬼魅的溶洞峡谷,这些奇观异景无不展现着云贵高原无与伦比的韵味与魅力。贵州省工业发展相对落后,依然是以农业为主,这使得贵州自然环境被破坏程度低,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保留完整。近些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城市环境日益恶劣,原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逃离热闹喧嚣的都市,进入古朴纯情的山寨变成了一种新型时尚,这样一片充满生机的处女地,未来可谓潜力巨大。
二、气候条件优越,四季皆可旅游
气候对旅游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旅游过程的体验质量,因此好的气候条件将会对旅游者产生极大的吸引。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斜坡,地形西高东低,北东南三年倾斜,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温湿气候,温度适中,降雨充沛。贵州四季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夏秋冬皆可进行户外活动。因此贵州旅游业不会因为季节和气候问题而导致淡旺季相差很大的问题,一年每季的游客量均可保持在较为平均适度的水平。随着贵州旅游的發展,贵州旅游的气候优势也以及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省城贵阳“中国避暑之都”称号也获得中外的一致认可,贵阳宣传语“爽爽的贵阳,避暑的天堂”就是贵阳的最佳写照。
三、三位一体的旅游模式
贵州旅游类别主要为:以独特自然风光为主的风景游、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的苗寨游、以革命历史为主的红色旅游这三种最主要的类型。
喀斯特地貌是贵州自然风光中最为人熟知的名片,最具知名度的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莫属。其位于贵州省荔波境内,面积约占2万公顷,1988年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喀斯特森林及珍稀动植物。1996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200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定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是贵州省内首个且唯一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与云南石林、重庆武隆共同组成中国南方喀斯特,其主要景区包括,小七孔、大七孔等。除此之外,中外驰名的黄果树瀑布也是吸引中外游客来贵州旅游的重要景区之一。
贵州苗寨游的发展规模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是西江千户苗寨。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最为完整的地区,是感受和领略中华苗族悠久文化历史与发展的必选之地。西江苗寨作为现存规模最大的苗族聚落,它较为完善的保存了“黑苗”这种独特苗族类别的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西江苗寨主导产业虽然以较为原始的农业为主,大量慕名而来的旅游者陆续前来观光,直接推动了西江旅游业的发展,并且游客接待数量与日俱增,前景颇为乐观。
红色旅游是贵州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见证作用,故而遗留的历史资源可以成为现今旅游业开发的重要宝藏。主要景点包括:王若飞故居、周逸群故居、娄山关、遵义会议遗址、息烽集中营。最为人熟知的当属遵义会议遗址,位于遵义老城子尹路96号,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1935年1月初,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这里是红军总司令部驻地。1月15日至17日,著名的遵义会议就在此举行,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这是红军长征最具标志性的文物也是革命教育最为理想的基地,现已经成为国家AAAA级的风景区,遵义会议遗址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的有力见证人,在建国后一直受到国家和遵义政府的重点保护。在《2004—2010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贵州红色旅游以遵义为中心的,以“历史的转折,出奇制勝”为主题形象的“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被列入国家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包括遵义会议遗址的十一处景点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自然、民族文化、红色历史这三类旅游类型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三者之间联系密切,在贵州很多的旅游景区都包含了三者的特点并没有明显的区分,来贵州旅游的游客可以同时感受到多种旅游类型的乐趣,文化、历史、自然相互结合的旅游概念丰富了游客的综合体验。贵州三位一体的旅游形式作为贵州旅游的特殊优势,使贵州旅游在未来的发展道路有更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