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艺术教学的水平和质量,我校以校本课程中的器乐培训为抓手,开设了以二胡、琵琶、古筝、笛子、扬琴、大提琴为主的培训班。为提高学生演奏水平,学校组织了民乐队,让孩子在学习乐器的同时参与到民乐合奏中来。学校把民乐合奏的训练任务交给了我。合奏讲究的是共性,追求的是和谐,而乐队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过分被人关注、宠爱,这些孩子都以自我为中心,任性、骄傲、怕吃苦,缺乏责任心和义务感,他们能行吗?说实话我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再说,他们才有两年半的学习经历哦!从来没有参加过合奏的训练,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我多次找校领导谈我心里的种种忧虑,在领导的鼓励下,我硬着头皮接了下来。通过几个月的训练,我们的孩子能把乐曲纯熟的演奏下来,在庆祝元旦、艺术节演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顾那段训练的日子,虽然忙碌辛苦,但收获还是颇丰的。
一、学会看谱
具有一定的读谱能力对学生演奏乐曲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器乐合奏中,学生只有熟悉了乐谱才能运用好乐谱来演奏乐曲。所以,在誊写乐谱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看懂自己的声部,我们把乐谱由繁琐的五线谱改成简谱,十多行的总谱到了学生手里就变成了一个声部的分谱,每五小节我们还标上小节数,让学生一目了然。我们把乐谱的教学和整个演奏活动结合在一起,在活动过程中较自然地加以处理,在实际音乐活动中使用乐谱,这样,学生就较容易学会看乐谱,掌握乐谱。
二、学会合作
我们乐队的孩子以前从没参加过合奏排练,所以很多孩子练好自己的声部之后,就觉得万事大吉了。第一次合排下来他们都傻眼了,乐器之间的相互干扰让他们手忙脚乱,不知所措。通过组织学生排练,我慢慢摸出了一些学生在合奏中如何互相协调合作的门道。
(一)学会聆听。合奏是群体表现活动,每一位队员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在表现过程中必须聆听同伴的演奏。为了帮助他们掌握节奏,有纵向的和声概念,我用一根鼓槌敲击节奏。两周排练下来孩子们开始有了起色,能看懂我的指挥手势了。比如乐曲《太湖美》的引子部分,速度比较自由,各个声部按照先后的顺序进入,节奏舒展,强弱不等,这就要求学生学会聆听其他声部,在指挥的协调下有控制地和谐演奏。
(二)学会烘托。在合奏中,每一位队员都属于某一个声部。自己所参与的声部有时候会处于主要表现地位,有时候则会处于陪衬地位。比如乐曲《拾稻穗的小姑娘》最后一部分二胡的后拍的倚音要演奏得轻巧,把小姑娘调皮可爱的形象表现出来。参加合练就需要队员们摆正自己的位置,要大胆表演的时候就要倾情表演,该做好陪衬的时候决不喧宾夺主,只有主次分明了,才能互相烘托共同表现。
(三)学会激励。人们在群体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激励,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合奏是一种群体表现活动,队员之间需要积极的互动,相互激励。如果每个合作队员精神饱满、全情地投入演奏,那么整个乐队的精神面貌必将是生机勃勃的,乐队的演奏质量将会大大提高。同时,学生在全情地参与演出的过程中,达到审美情感表现与审美情感体验的最高境界。
三、学会想象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不但能给大家带来审美享受,而且能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例如,为了防止学生机械地演奏,乐曲《太湖美》引子部分,我让他们展开想象:笛子的领奏将我们带到了江南水乡,二胡扬琴等乐器颤音的演奏仿佛使大家看到了那小桥流水、桃红柳绿的江南美景,古筝琶音的奏出又仿佛展现出三万六千倾烟波浩淼的太湖波光粼粼……学生很快就找到了那种感觉,把引子部分很好地表现出来。
四、学会表现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而会演奏不等于会表现,表现人类的情感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点。学会表现,首先要确认一般情感在合奏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我国音乐教育家曹理先生指出:音乐学习的情感表现为第一目标。掌握音乐表演技巧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情感表现。因此,在合奏训练中我要求并指导学生运用表演技巧去表现音乐的情感,即用“心”去表演。因此,在音乐情感表现与音乐技能表演的关系中,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其次要敢于表现。合奏活动是带有审美意识的、有目的、自觉运用相应的表现手段的艺术行为表现。因此,在排练过程中,我经常给孩子们录像,然后播放给他们看,让他们自己来评判,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肯定他们点点滴滴成功的表现,让他们体验参与表现后获得的愉悦,增强他们表现音乐的自信心,从而进入到愉快的表演状态。
一、学会看谱
具有一定的读谱能力对学生演奏乐曲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器乐合奏中,学生只有熟悉了乐谱才能运用好乐谱来演奏乐曲。所以,在誊写乐谱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看懂自己的声部,我们把乐谱由繁琐的五线谱改成简谱,十多行的总谱到了学生手里就变成了一个声部的分谱,每五小节我们还标上小节数,让学生一目了然。我们把乐谱的教学和整个演奏活动结合在一起,在活动过程中较自然地加以处理,在实际音乐活动中使用乐谱,这样,学生就较容易学会看乐谱,掌握乐谱。
二、学会合作
我们乐队的孩子以前从没参加过合奏排练,所以很多孩子练好自己的声部之后,就觉得万事大吉了。第一次合排下来他们都傻眼了,乐器之间的相互干扰让他们手忙脚乱,不知所措。通过组织学生排练,我慢慢摸出了一些学生在合奏中如何互相协调合作的门道。
(一)学会聆听。合奏是群体表现活动,每一位队员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在表现过程中必须聆听同伴的演奏。为了帮助他们掌握节奏,有纵向的和声概念,我用一根鼓槌敲击节奏。两周排练下来孩子们开始有了起色,能看懂我的指挥手势了。比如乐曲《太湖美》的引子部分,速度比较自由,各个声部按照先后的顺序进入,节奏舒展,强弱不等,这就要求学生学会聆听其他声部,在指挥的协调下有控制地和谐演奏。
(二)学会烘托。在合奏中,每一位队员都属于某一个声部。自己所参与的声部有时候会处于主要表现地位,有时候则会处于陪衬地位。比如乐曲《拾稻穗的小姑娘》最后一部分二胡的后拍的倚音要演奏得轻巧,把小姑娘调皮可爱的形象表现出来。参加合练就需要队员们摆正自己的位置,要大胆表演的时候就要倾情表演,该做好陪衬的时候决不喧宾夺主,只有主次分明了,才能互相烘托共同表现。
(三)学会激励。人们在群体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激励,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合奏是一种群体表现活动,队员之间需要积极的互动,相互激励。如果每个合作队员精神饱满、全情地投入演奏,那么整个乐队的精神面貌必将是生机勃勃的,乐队的演奏质量将会大大提高。同时,学生在全情地参与演出的过程中,达到审美情感表现与审美情感体验的最高境界。
三、学会想象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不但能给大家带来审美享受,而且能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例如,为了防止学生机械地演奏,乐曲《太湖美》引子部分,我让他们展开想象:笛子的领奏将我们带到了江南水乡,二胡扬琴等乐器颤音的演奏仿佛使大家看到了那小桥流水、桃红柳绿的江南美景,古筝琶音的奏出又仿佛展现出三万六千倾烟波浩淼的太湖波光粼粼……学生很快就找到了那种感觉,把引子部分很好地表现出来。
四、学会表现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而会演奏不等于会表现,表现人类的情感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点。学会表现,首先要确认一般情感在合奏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我国音乐教育家曹理先生指出:音乐学习的情感表现为第一目标。掌握音乐表演技巧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情感表现。因此,在合奏训练中我要求并指导学生运用表演技巧去表现音乐的情感,即用“心”去表演。因此,在音乐情感表现与音乐技能表演的关系中,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其次要敢于表现。合奏活动是带有审美意识的、有目的、自觉运用相应的表现手段的艺术行为表现。因此,在排练过程中,我经常给孩子们录像,然后播放给他们看,让他们自己来评判,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肯定他们点点滴滴成功的表现,让他们体验参与表现后获得的愉悦,增强他们表现音乐的自信心,从而进入到愉快的表演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