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钟表外观相比,机芯是否自产、打磨是否精美、功能是否优秀往往是收藏家的关注点。通常一枚好的机芯能够确保钟表走时无误,且运行多年仍然精准,有些甚至可以保证多年无需保养。而随着科技进步,材质和工艺不再成为束缚机芯进步的绊脚石,制表品牌大胆、前卫的开拓精神令制造机芯变得得心应手。
最早的机芯是手动上链方式(同时也有用钟摆上链的方式),也就是需要每天都去上链,在怀表时代曾经大量配以上链钥匙,很不方便。后来钟表得到长足进步,怀表变成了腕表,也有了表冠上链的方式,自此,钥匙就不需要了。随后又发明了撞陀和摆陀,这种钟表结构显得格外人性化,随着腕部摇动,撞陀或摆陀都可以按照一定角度单向或双向运行,于是只要腕部在动就能够基本满足日常佩戴的动力需求,同时也可以配合表冠上链方式。再之后,石英机芯诞生了,彻底改变了机械式机芯运行的各种阻碍,并且将手工成本和价格控制在很低水平。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石英浪潮席卷了整个制表业,很多制表厂关门大吉,或是不得已卖掉设备改为生产石英机芯,一时间制表业纷乱不堪。后来,瑞士制表业大力反击,重塑了机械机芯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
上世纪70年代,斯沃琪(Swatch)因经营廉价的塑料石英表崛起,通过多年收购兼并形成拥有众多腕表品牌的大集团公司,其中包括斯沃琪、宝玑、宝珀、雅克德罗、格拉苏蒂、欧米茄、浪琴、雷达、天梭、雪铁纳、美度、汉米尔顿等。而为了有效把持成本,很多品牌自己都不做机芯了,瑞士逐渐形成了一家世界上最大的通用机芯生产商ETA。ETA的产品很全,包括石英、机械大部分的功能型号,生产线遍布世界各地。由于价格低、质量高,ETA的机芯被其他公司大量采购安装到自己的产品里,如大家熟悉的梅花(Titon)、英纳格(Enicar)等。当然,很多品牌都是将ETA的机芯作为基础机芯使用,也就是我们说的“公版”机芯。这种机芯是工业化的产物,但是很多品牌会施以各种工艺,有些ETA机芯根本看不出来原来的模样。
直到今天,有85%的瑞士表采用ETA出产的机芯,但由于这类机芯通用程度过高,在个性和美感上都不具备独特性,因此收藏家们避之唯恐不及。所以真正有价值的表款,其机芯必然是自己装饰打磨的。不过,不少中价瑞士品牌盼望从收藏投资类市场中分一杯羹,一方面拿到ETA毛坯机芯进行二次加工,再者更换具有厂牌自身特征的机芯编号以迷惑普通消费者。现在,研发一款新机芯的费用可能达到数百万欧元,甚至会高于一只腕表整体的研发费用。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厂商纷纷采用购入基础机芯,然后加入附加功能,同时改变基础机芯部分结构的原因。然而,再多的钱也买不来技术,在钟表机芯制造领域,关键技术仍然占有很大优势,自产机芯无疑是品牌历史与制造实力的见证。纵观百达翡丽、劳力士(Rolex)、真力时、积家(Jaeger—LeCoultre)等优质自产机芯品牌,其机芯研发大多经历了上百年历史的洗礼,并各自经历过起承转合的完整过程。在这漫长的历程中,一些从前制造自产机芯的品牌迫于某些原因停止了研发,另一些品牌开始加入到机芯研发的行列中,如欧米茄等品牌则始终秉承用心、不计成本制表的原则,从最初采用极为原始的、手摇脚踏的机器制造机芯至今,最终使得自己的机芯具有了王者风范。其实,业界对何谓自产机芯一直有不同的声音。在什么条件下人们会认同腕表公司所声称的该机芯是自产的?它必须是完全彻底由这家公司及其所属公司生产?或部分由公司外完成,而绝大部分的修改工作在本公司内部完成?如果这家公司同另一家公司签订合同来生产他们的机芯,这算不算其所属公司生产呢?这些问题曾引起过无数次的争论。
孤芳自赏谈观感
虽然机芯的美观无法定义,但还是有些广义上的标杆作为评定依据。先说最大的零件——夹板。它的表面比较光滑,通常一些普通的机芯不会对此进行任何装饰,而镏金、镀铑或者一些特别的材质,则多数适用于高级机芯。在电镀前,一些高级机芯的夹板会用不同的花纹进行装饰,像众所周知的日内瓦波纹或相对普通的鱼鳞纹(旋涡状或重叠圆圈)。夹板用于高级机芯必须进行抛光倒角打磨,以及螺丝表面抛光和凹槽抛光处理,镀层颜色应为白色,而不是灰色或黄色,同时不得有划痕和斑点,夹板间的空隙则作平常打磨处理;螺丝应该采用平面打磨、抛光、倒角,在装配后其表面必须与夹板绝对平整(除了一些像游丝调整卡度那样具特定功能需露出表面的螺丝例外)。另外,所有露出的零件,像擒纵棘爪等必须抛光,而在一些高级机芯里,更必须做有深度、平滑的抛光处理,也就是具有层次感,当光线照射在不同位置时能看出抛光纹路的变化。抛光的质量主要看机芯是否平整和有没有损伤等,最佳的打磨包括抛光和边角磨圆:棘轮和齿轮的打磨同样重要,为加强机芯质量上的感觉,多被处理成同心圆饰纹(螺旋纹或其他类似于从中心旋出涡轮状花纹)、棘轮和斜角齿、边缘倒角、放射纹(从齿轮中心放射状扩散出的直线星状花纹)等。
机芯的打磨可以由装嵌在夹板中或额外附加的人造宝石得到提升,暗色泽或透明的宝石均可。当宝石轴承直接装嵌在夹板或桥板时,它会被放入有斜角的孔中,该孔必须很好地打磨出斜角,使装入的宝石呈现出一定的光洁度。宝石轴承会装入套筒中以代替夹板上钻孔,也可以先装配在套筒内,而套筒被螺丝固定在夹板上;“不可见。的零件与“可见”的零件一样需要打磨。夹板的底部(表盘下的机芯表面和传动件)同样可适当打磨,而夹板表面的金雕则完全依赖手工,特别是一些漂亮的机芯。
真正美丽的机芯,其打磨可在视觉上进行直觉的缺陷检验,裸眼可检视出舒适的色泽、光洁度和光亮度。使机芯具有无瑕的、纯银般的光泽与近乎灵性的质量,是优良加工工艺的成果。正如前文所述,对一枚机芯打磨质量的评价(这与结构和设计质量是完全不同的结论)可以在机芯检视上判断。裸眼、4倍寸镜、10倍寸镜对钟表匠来说很重要,因为可以查看不同倍数下的外观打磨和机芯质量。上述部分的运行好与否,取决于各个部分是否制造得精确,装嵌功夫也必须绝对准确,不能有半点偏差。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稍有瑕疵即可破坏走时的准确度甚至让整只表停止运作。
最早的机芯是手动上链方式(同时也有用钟摆上链的方式),也就是需要每天都去上链,在怀表时代曾经大量配以上链钥匙,很不方便。后来钟表得到长足进步,怀表变成了腕表,也有了表冠上链的方式,自此,钥匙就不需要了。随后又发明了撞陀和摆陀,这种钟表结构显得格外人性化,随着腕部摇动,撞陀或摆陀都可以按照一定角度单向或双向运行,于是只要腕部在动就能够基本满足日常佩戴的动力需求,同时也可以配合表冠上链方式。再之后,石英机芯诞生了,彻底改变了机械式机芯运行的各种阻碍,并且将手工成本和价格控制在很低水平。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石英浪潮席卷了整个制表业,很多制表厂关门大吉,或是不得已卖掉设备改为生产石英机芯,一时间制表业纷乱不堪。后来,瑞士制表业大力反击,重塑了机械机芯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
上世纪70年代,斯沃琪(Swatch)因经营廉价的塑料石英表崛起,通过多年收购兼并形成拥有众多腕表品牌的大集团公司,其中包括斯沃琪、宝玑、宝珀、雅克德罗、格拉苏蒂、欧米茄、浪琴、雷达、天梭、雪铁纳、美度、汉米尔顿等。而为了有效把持成本,很多品牌自己都不做机芯了,瑞士逐渐形成了一家世界上最大的通用机芯生产商ETA。ETA的产品很全,包括石英、机械大部分的功能型号,生产线遍布世界各地。由于价格低、质量高,ETA的机芯被其他公司大量采购安装到自己的产品里,如大家熟悉的梅花(Titon)、英纳格(Enicar)等。当然,很多品牌都是将ETA的机芯作为基础机芯使用,也就是我们说的“公版”机芯。这种机芯是工业化的产物,但是很多品牌会施以各种工艺,有些ETA机芯根本看不出来原来的模样。
直到今天,有85%的瑞士表采用ETA出产的机芯,但由于这类机芯通用程度过高,在个性和美感上都不具备独特性,因此收藏家们避之唯恐不及。所以真正有价值的表款,其机芯必然是自己装饰打磨的。不过,不少中价瑞士品牌盼望从收藏投资类市场中分一杯羹,一方面拿到ETA毛坯机芯进行二次加工,再者更换具有厂牌自身特征的机芯编号以迷惑普通消费者。现在,研发一款新机芯的费用可能达到数百万欧元,甚至会高于一只腕表整体的研发费用。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厂商纷纷采用购入基础机芯,然后加入附加功能,同时改变基础机芯部分结构的原因。然而,再多的钱也买不来技术,在钟表机芯制造领域,关键技术仍然占有很大优势,自产机芯无疑是品牌历史与制造实力的见证。纵观百达翡丽、劳力士(Rolex)、真力时、积家(Jaeger—LeCoultre)等优质自产机芯品牌,其机芯研发大多经历了上百年历史的洗礼,并各自经历过起承转合的完整过程。在这漫长的历程中,一些从前制造自产机芯的品牌迫于某些原因停止了研发,另一些品牌开始加入到机芯研发的行列中,如欧米茄等品牌则始终秉承用心、不计成本制表的原则,从最初采用极为原始的、手摇脚踏的机器制造机芯至今,最终使得自己的机芯具有了王者风范。其实,业界对何谓自产机芯一直有不同的声音。在什么条件下人们会认同腕表公司所声称的该机芯是自产的?它必须是完全彻底由这家公司及其所属公司生产?或部分由公司外完成,而绝大部分的修改工作在本公司内部完成?如果这家公司同另一家公司签订合同来生产他们的机芯,这算不算其所属公司生产呢?这些问题曾引起过无数次的争论。
孤芳自赏谈观感
虽然机芯的美观无法定义,但还是有些广义上的标杆作为评定依据。先说最大的零件——夹板。它的表面比较光滑,通常一些普通的机芯不会对此进行任何装饰,而镏金、镀铑或者一些特别的材质,则多数适用于高级机芯。在电镀前,一些高级机芯的夹板会用不同的花纹进行装饰,像众所周知的日内瓦波纹或相对普通的鱼鳞纹(旋涡状或重叠圆圈)。夹板用于高级机芯必须进行抛光倒角打磨,以及螺丝表面抛光和凹槽抛光处理,镀层颜色应为白色,而不是灰色或黄色,同时不得有划痕和斑点,夹板间的空隙则作平常打磨处理;螺丝应该采用平面打磨、抛光、倒角,在装配后其表面必须与夹板绝对平整(除了一些像游丝调整卡度那样具特定功能需露出表面的螺丝例外)。另外,所有露出的零件,像擒纵棘爪等必须抛光,而在一些高级机芯里,更必须做有深度、平滑的抛光处理,也就是具有层次感,当光线照射在不同位置时能看出抛光纹路的变化。抛光的质量主要看机芯是否平整和有没有损伤等,最佳的打磨包括抛光和边角磨圆:棘轮和齿轮的打磨同样重要,为加强机芯质量上的感觉,多被处理成同心圆饰纹(螺旋纹或其他类似于从中心旋出涡轮状花纹)、棘轮和斜角齿、边缘倒角、放射纹(从齿轮中心放射状扩散出的直线星状花纹)等。
机芯的打磨可以由装嵌在夹板中或额外附加的人造宝石得到提升,暗色泽或透明的宝石均可。当宝石轴承直接装嵌在夹板或桥板时,它会被放入有斜角的孔中,该孔必须很好地打磨出斜角,使装入的宝石呈现出一定的光洁度。宝石轴承会装入套筒中以代替夹板上钻孔,也可以先装配在套筒内,而套筒被螺丝固定在夹板上;“不可见。的零件与“可见”的零件一样需要打磨。夹板的底部(表盘下的机芯表面和传动件)同样可适当打磨,而夹板表面的金雕则完全依赖手工,特别是一些漂亮的机芯。
真正美丽的机芯,其打磨可在视觉上进行直觉的缺陷检验,裸眼可检视出舒适的色泽、光洁度和光亮度。使机芯具有无瑕的、纯银般的光泽与近乎灵性的质量,是优良加工工艺的成果。正如前文所述,对一枚机芯打磨质量的评价(这与结构和设计质量是完全不同的结论)可以在机芯检视上判断。裸眼、4倍寸镜、10倍寸镜对钟表匠来说很重要,因为可以查看不同倍数下的外观打磨和机芯质量。上述部分的运行好与否,取决于各个部分是否制造得精确,装嵌功夫也必须绝对准确,不能有半点偏差。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稍有瑕疵即可破坏走时的准确度甚至让整只表停止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