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大争论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bage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射性现象的发现不仅推翻了此前物理学家对地球年龄的低估,而且让准确测定地球年龄成为可能。
  放射性现象的发现纯属意外。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在准备实验时,惊讶地发现铀盐已让包在厚黑纸里的底片感光,表明铀盐发射出能穿透黑纸的射线。2年后,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夫妇发现钍元素也能发出类似的射线,并把这种现象命名为“放射性”。之后,居里夫妇发现了二种具有放射性的新元素——钋和镭。
  卢瑟福和索迪一起为放射性年龄测定奠定了理论基础。他们发现放射性现象是由于元素的自发衰变造成的。在衰变过程中,一种元素变成了另一种较轻的元素,同时发射出射线。一种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速率是固定的。这样,如果知道了某种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速率和衰变产物,就可以根据衰变产物的量计算出用了多长的时间产生这些产物。
  卢瑟福在1905年首先想到了可以用这种办法来测定岩石的年龄。当时,他已经知道铀、镭发射出的阿尔法射线其实就是氦,那么,通过测量岩石中铀和氦的比例,以及铀产生氦的速率,就可以知道岩石的年龄。用这个办法,他测定二块岩石的年龄大约是5亿年。卢瑟福谨慎地指出,这只是下限,因为有一部分氦可能从岩石中逃逸了,导致测定的氦含量比实际的要少,测定的岩石年龄也就偏小。
  在同一年,美国化学家波尔特伍德注意到铅总是出现在含铀和钍的矿石中,推测铅是铀和钍衰变的最终产物。在卢瑟福的建议下,波尔特伍德开始通过测量铀矿石中的铅含量来计算岩石的年龄。他测了26份岩石样本,发现它们的年龄在4亿~22亿年之间。这表明地球的年龄至少是22亿年。
  波尔特伍德的结果于1907年发表在地质学杂志上。尽管这个测定结果符合地质学家的预想,他们却对此没有什么兴趣。地质学家对物理学家、化学家闯入他们领域的举动仍保持戒心。波尔特伍德没有做进一步的研究,后来患了抑郁症,自杀身亡。卢瑟福的兴趣也转移到其他方面。
  在其他人都放弃的时候,只有英国地质学家霍姆斯坚持了下来。早在1911年霍姆斯还是一名本科生时,就开始用铀—铅法测定岩石的年龄,并测出最古老岩石的年龄是16亿年。此后,随着对放射性现象、放射性同位素研究的深入,霍姆斯一直在改进其测量结果。但是直到进入20世纪20年代,霍姆斯的工作才逐渐受到重视。此时,地质学家已发现地层的沉积速度并不是恒定的,因此想根据现在地质变化的速率来精确地算出地球的年龄是不可能的,只能借助放射性方法。1931年,美国科学院指定一个委员会专门研究地球年龄的测定问题,由霍姆斯执笔的委员会报告认定放射性年龄测定法是测定地球年龄的唯一可靠的方法。
  有关放射性测定法的争议消失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尽可能准确地测定地球的年龄。岩石越古老,当然就越接近地球的年龄。目前测定的最古老的岩石年龄是38亿~39亿年,其中有的是沉积岩,含有更古老的矿物晶体。已知最古老的矿物晶体是在澳大利亚发现的锆石小晶体,年龄至少为44亿年。但是用地球岩石无法直接测定地球形成的年龄。这是因为地球由地壳、地幔、地心几部分组成,由于板块运动,新的地壳持续地产生,然后又被循环,岩石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其结果是,地球最早形成的岩石已不存在。
  整个太阳系是由同一片星云形成的,形成太阳系各个天体的过程所花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短,可能不到1亿年。太阳系其他天体的年龄也就基本等于地球的年龄。因此,有关地球年龄的最好证据反而不是来自地球,而是来自月球和降落到地球上的天外来客——陨石。月球上不存在板块运动,可以在上面找到月球刚形成时就有的岩石。对“阿波罗”号带回来的月球岩石的测定结果表明,最古老的月球岩石是44亿~45亿年。对许多陨石的测定结果,年龄也都在45亿年左右。现在被普遍接受的地球年龄45.4亿年,根据的是美国地球化学家帕特森在1956年发表的测定结果,测的是一块在美国亚利桑纳州恶魔谷发现的陨石。
  地球年龄大约45亿年,科学界对此已无疑义,它作为一个科学事实已有50余年的历史。但是在科学界之外,仍然有许多人不能接受这一事实。这主要是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他们坚信地球的年龄只有大约1万年。这些“年轻地球论者”的依据是基督教《圣经》,但是却给自己披上科学的外衣,试图动摇放射性测定法的科学基础。
  简单的放射性测定法有二个假设:①在岩石刚刚形成时,只有母元素(例如铀),子元素(例如铅)都是后来由母元素衰变形成的;②自岩石形成以后,没有母元素、子元素逃逸出去,也没有母元素、子元素从外界渗透进来。显然,这二条假设如果有一条不成立,就会影响到测定结果,因此就受到了“年轻地球论”的质疑。
  但是存在这二个假设并不会让放射性测定法变得毫无价值。在许多情形下,有足够的依据可以认定这样的假设是完全合理的,而且也可以通过对同一个样本用不同的同位素、不同的测定方法进行核对。实际上,现代放射性测定法普遍采用的是等时线法,通过测量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同位素的量,以及通过测量在同一时间形成的不同物体,验证了这二个假设。因此“年轻地球论者”对此的质疑是没有道理的。
  放射性测定法还有一个基本假设,某种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速率是恒定不变的。如果这个假设不成立,测定的结果当然就靠不住。因此“年轻地球论者”最喜欢攻击这一假设。但是这一假设有充分的量子力学理论依据,攻击它也就是在攻击量子力学。这个假设也被实验所证实:物理学家做了很多试图改变衰变率的实验,对放射性同位素施加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气压,不同的引力场和磁场,都未能显著改变衰变率。
  而且放射性测定法的结果已被别的方法所独立验证,例如日震年龄测定法。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家发现太阳表面在有规律地振荡,称为日震。日震波的传播与太阳的组成,特别是太阳中心的氦和氢的相对含量有关。自太阳诞生以来,其内部就一直在进行着把氢聚合成氦的核聚变。因此,通过日震测定太阳中心氦的含量,就可以计算出太阳的年龄。用这个方法测出的太阳年龄大约为45.7亿年,与用放射性测定法测出的结果吻合得很好。
  当代“年轻地球论者”对地球年龄的质疑没有任何科学含量,不能算是科学争论,也无法通过学术争论获得解决。这是宗教与科学的冲突,这些偏执的信徒还生活在17世纪乌瑟主教的时代。
  
  链接
  
  2010年7月,英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确定地球的年龄小于此前的预计,形成过程所需时间则是此前预计的3倍。研究人员经计算发现,地球在45.67亿年前太阳系诞生后形成所需的时间超过科学家此前的预计。
  英国剑桥大学的地质学家表示,通过比较地慢和陨石的化学同位素,地球在大约44.67亿年前达到当前的体积。科学家过去认为,地球的“发育”所需时间刚刚超过3000万年。这一过程被称为“吸积”,即气体、尘埃以及其他物质不断聚集,形成一颗行星。但剑桥大学的新研究显示,这一过程最长可能需要1亿年。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中指出,虽然地球可能以相对较快的速度达到当前体积的60%,但形成过程随后可能趋于缓慢,总计需要大约1亿年。
其他文献
日期:1979年11月9日  地点;英国苏格兰利文斯顿  报告类型:标准事件  海尼克分类:CE3  物体形状:圆形  目击人数:单人  事件特征:着陆、类人体/乘员、嗅觉/气味、动物反应、物理性痕迹、目击者照片  在1980年《公报》第28期第8号内有一篇初步的报告,这边报告讲述了一起被称为“西洛锡安遭遇”的事件;一位苏格兰林业员和一个奇怪的物体,还有一些同样奇怪的小物体,或者说是个体。《瞬间空
期刊
备注:  我住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的新威斯敏斯特,与萨里一河之隔。那天看到一个闪烁着橘色亮光的飞行物在萨里上空盘旋……我抓起相机开始拍摄,因为光束看起来只是盘旋而并不移动。不一会儿它就开始向西移动,并闪烁着由橘色变为白色的光。然后它就飞到一栋建筑物后面,看不见了。因为快速移动和连续拍摄,视频里有些镜头模糊不清,甚至有些诡异,我没法看清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以前从未见过UFO。  有可能是传统的人造飞行物或
期刊
目击时间:2012年10月18日约20时  目击地点:湖北,武汉  目击人数:多人  飞行物数量:1个  飞行物形状:它的形状像长方形。又像一个锥体  飞行物颜色:绿色  飞行物高度:不确定  白天/夜晚:夜晚  天气:晴  目击者姓名:梅香生备注:  当时我在院子里散步。大约20时,我不经意间抬头望天,只见东北方天空中有一些云彩。忽然从云层中冒出一排发着绿光的物体。开始我以为是飞机的灯光,但仔细
期刊
我这次到兰州,是来学习和交流的。  《飞碟探索》创刊30年来,已成为中国UFO探索的最大平台,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UFO是一片充满未知之谜的蓝海,而好奇心正是驶向这片蓝海的精神力量;相对于人类已较熟悉的红海领域,蓝海有更大的挑战性,可以激发活力。  通过40年对中国UFO事件的深入调查和定量分析,我发现其中有一二种UFO可能与外星飞行器有关。如果我们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分析,找到了外星飞行器
期刊
我们知道,DNA是携带生命遗传指令信息的分子。现在,获得美国航空航天局资助的研究人员在陨石中发现了这种遗传分子的构造元件。有证据表明,这些DNA构造元件有可能是在太空中合成的。这项研究为DNA组分的太空合成论提供了支持。该理论认为,DNA的各个部分在太空形成之后,由陨石载至地球,并在撞击作用的帮助下产生了生命,如同一个试剂盒一般。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就从陨石中发现了DNA的组分,但是
期刊
会合点38:    欢迎古细菌!    时间:    在20亿年前到38亿年前生命起源的某个时刻。    地点:    可能在海洋中,或者可能在今天我们发现大多数古细菌的地方,即地壳深处的高温生物圈中。    加入者:    原先被称为细菌的一个物种,包括今天生活在地球最极端环境中的生命形式,它们很多是生活在热泉、海底黑烟囱和地壳深处的嗜热细菌。    形貌:    这个共同祖先标志着地球生命历史
期刊
深奥的量子力学法则认为,人们无法在对其不干扰的情况下观察到最小的粒子。现在,物理学家在测量量子时已经能够将干扰控制在极小范围内——事实上,也不可能再小了。  这种干扰被称为反作用,这也是量子力学的显著特征之一,它决定了一些微小粒子的运动。它源于这样一种假没,即在进行测量之前,粒子存在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中,始终处于一种临界状态。  当观察介入的时候,粒子就被迫只能选择一种存在方式。由此,粒子的状态就
期刊
就在天文学家认为他们已经解决了天文学中最高深的谜团之一——短伽马暴的起源之时,大自然又让他们大吃了一惊。最近的观测证明,短伽马暴远比天文学家所认为的更加复杂和多样,许多不同的剧烈过程也许都会产生短伽马暴。  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的安德鲁·麦克菲迪恩和他的二位同事提出,一些短伽马暴的前身天体可能是双星系统,由一颗中子星和一颗普通恒星构成。普通恒星上流出的物质在中子星上堆积,直到中子星无法:再承受这
期刊
斯皮策和哈勃联手“称量”了几个遥远星系中的恒星质量。这些迄今所见最遥远的星系之中,有一个星系对于它所身处的年轻宇宙来说,似乎重得异乎寻常,也成熟得异乎寻常。这使得天文学家大吃一惊,因为宇宙中最早的星系通常被认为是小恒星的集合,它们逐渐合并,最终才形成了类似银河系的大星系。  “这个名叫HUDF-JD2的星系似乎在大爆炸之后的最初几亿年内,就已经迅速长大成型了。它产生的恒星总质量大约是我们银河系恒星
期刊
如果排除了非洲高原是人类发祥的祖源地,那么,现有的符合前述标准的低海拔高原便没有了。这就基本上堵死了我们在高原上寻找人类先祖的路。几十年前,曾有中国学者试探性地提出了中国人的先祖可能源起青藏高原的观点。由于当时这一观点还停留在猜想阶段,没有大量证据的支持,因而没有引起史界的关注。因为今天的青藏高原,特别是占地广阔的藏北高原,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平均温度在0℃以下,早已被人类视为生命的禁区,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