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人”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n442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入选了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课后有一道“思考探究”题:“细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作者如何来写“闲人”?读者要如何理解“闲人”?“闲”是否仅指“乐观旷达的胸怀”?我们可以通过细读文本认识“闲人”,可以结合写作背景和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来客观地评价“闲人”,还可以通过同时期的“群文閱读”来进一步印证“闲人”。这三个策略有内在的逻辑关系,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与教材编者进行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要考虑到文本的原始价值,更要关注到课文的教学价值。
  一、细读文本认识“闲人”的“闲”
  第一是“闲时”。“十月十二日夜”,按照农历中“二十四节气”来计算,当时应该是秋末冬初的晚上,再结合下文的“月色入户”来推算,大概是晚上九十点(也有人说“八九点”)。此时对“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古人来说,应是入寝的时间,不用劳作,不用走亲访友等,相对而言是“闲时”。
  第二是“闲心”。本来作者“解衣欲睡”,当看到悄然入室的“月色”,怦然心动,赏月之情油然而生。自古以来,文人雅士都有赏月的“闲心”,且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作,苏轼更是对“月”情有独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等等。“月色”对作者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似乎“月亮最能代表他的心”,也最能明白他的心。
  第三是“闲友”。明朝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中有“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句,是说两个“痴友”,同样痴迷于西湖冬夜雪景,可以说他们志趣相投。同样,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也有两位“闲友”——苏轼与张怀民。根据历史记载,两个人先后贬官在黄州,同是天涯沦落人,可以说是志同道合。当晚苏轼想赏月,毫不迟疑地想到了张怀民。“怀民亦未寝”,似乎当时张怀民与苏轼有同样的心境,邀友赏月,似乎有心灵感应,显然“相与步于中庭”,是两人共同的愿望,真是知音难觅,如此“闲友”不易得。
  第四是“闲景”。赏景的地点是承天寺的一座院子里,寺庙本是佛门清净之地,半夜时分更是“闲地”。景色并不是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只是普普通通的月色和院墙内外常有的竹柏。月色空明,并非是苏轼的独创,《诗经·陈风·月出》中就有“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月”在此文中,似乎代表着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苏轼的一种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心境。有人说“这空灵的境界,也许正是苏轼彼时心境的写照”。显然“闲景”有着独特的寄托!
  第五是“闲笔”。《记承天寺夜游》这篇平淡自然的小品文,全文85个字,文辞朴质,苏轼在文章中写出了自己晚上邀友共赏月色的情形和感想。至于写景也只有寥寥18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只是对客观事物的描摹。最后“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9个字的议论抒怀更是意味深长,也正如有学者说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可见此处的“闲笔”却能妙笔生花。
  二、客观地评价“闲人”的“闲”
  苏轼少年得志,才气焕发,名气非凡。因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而得罪了当时力主改革的宰相王安石。王安石热衷于自己的改革新政,对一切“异议之人”全部罢免,对“总是关心时事,始终亢言直论,不稍隐晦”的苏轼也不例外。最终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囚103天。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且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公余之暇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谪居黄州时,苏轼便自号“东坡居士”。
  此时苏轼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在黄州那一段日子,苏轼开始钻研佛道,以后的作品也就染上了佛道思想的色彩。他潜心研求灵魂的奥秘。他问自己,人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宁静……”(《苏东坡传》林语堂)据说,苏轼从此非常注重养生,事实上,他也写了许多养生的文章,他乐在获得身体健康与内心安宁。
  苏轼对人生了解得很透彻,对生活很珍惜。他有时布衣芒履,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时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他要从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有人认为,有时苏轼面对不安、失望、忧伤,甚至恐惧的气氛,都会用美妙的诗歌表达出来。“他是爱自然的诗人,对人生抱有一种健康的神秘看法。这个看法永远与深刻精确的了解自然密不可分。”(《苏东坡传》林语堂)因此,《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人”的“闲”表现出的是一种超拔不群,一种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
  三、以“群文阅读”印证“闲人”的“闲”
  在黄州时,苏轼脱去了文人的长袍,摘去了文人的方巾,改穿农人的短褂子,日日横过黄泥坂,过着神仙般的生活。他身上金钱不多,空闲不少,还有着一群像他一样的朋友。据考证,在苏轼写下《记承天寺夜游》同时期,还写了两篇赋,即写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
  《前赤壁赋》描写了这样的景象:七月十六孟秋之夜,清风在江面上缓缓吹来,水面平静无波;一轮明月出现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与同乡道人杨世昌坐在小舟中,漂浮于白茫茫的江面之上,任其漂流,随意所致,吹箫歌唱……如此“闲情”,与《记承天寺夜游》中“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一致,只要有自由之精神,何时、何处没有宁静欣悦之心境?
  三个月以后,苏轼又写了一篇《后赤壁赋》。还是月明之夜,地有白霜,树无青叶,吟诗,喝酒,攀崖,长啸,道士化鹤的梦境……旷然豁达的胸怀和慕仙出世的思想,何尝不是东坡居士的“闲”志。
  黄州数年,苏轼是一位“闲者”,黄州也许是萧瑟、闭塞的小镇,但在“闲者”眼里却处处是风景。正如他在写给友人的信中所言:“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随处的风月,无限的闲暇、敏感的想象、对月夜的倾心、对美酒的迷恋,便足以成就这位至淳至“闲”之人!
  (作者单位:姚秋云,宜兴市外国语学校;井花,宜兴市树人中学)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卢梭提出:一切教育活动应该以儿童为本位。在教育教学中,将教育的视角着重于学生本体,是对学生个体生命价值和尊严的尊重,也是对教育事业的尊重。习作教学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学生学情,以农村学生自身的生命状态为视角,才能言其心中之所想,表心中之所思,进行展现自我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真正做到“实化”习作教学。  一、读经典,积淀写作
期刊
一、导入新课,配乐读文  1.生命中总有一些美丽的相遇,会镌刻进我们的记忆,甚至灵魂:1982年5月的一天,作家宗璞与一片辉煌的紫色相遇,写下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紫藤萝瀑布》。  作者为什么用“紫藤萝瀑布”作为题目呢?(参考: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紫藤萝比作瀑布,状写了紫藤萝花开之“盛”)  欣赏“紫藤萝瀑布”图片。(先出示瀑布图片,再出示紫藤萝图片)  2.“紫藤萝有多盛,一直这么盛吗?作者写
期刊
语文课程改革不知不觉已经走过20年的路程,有一些老师开始写起回忆的作品.前一阵子山东师大曹明海老师孕育了一个庞大的计划,要组织编写一套《名家论语文》,约我写一本,我因
期刊
[目的/意义]旨在为寻找简单有效的图书推荐分类算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构建了包括数据预处理、分类器和图书推荐引擎的基于模型的图书推荐系统。指出应在数据预处理时对书籍的属性值进行选择和格式化,需对比不接受文本数据和接受文本数据的两组分类器,并选择合适的特征,如作者、年份、出版商、用户ID、位置和年龄,进行评分预测。以图书评分数据集作为案例分析,对比了朴素贝叶斯多项式、SGD、朴素贝叶斯、贝叶斯网络和C4.5分类器方法,从准确率、RMSE等方面进行了算法性能比较。[结果/结论]朴素贝叶斯是图书推荐的最佳选
一、解题导入,读题质疑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芙蓉楼送辛渐”,生齐读)  “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古诗,适时正音辨音“洛(luò)”,认识生字“壶”。  2.朗读检查。(正确、节奏、速度)  【设计意图】诗歌教学,读好诗句是前提。从正确朗读、读好每一个
期刊
字理识字就是根据汉字构字的表意性特点,从汉字构字原理上,对字的形、音、义之间的联系进行字理分析,即以字理为中心,使字的形、音、义统一。在识字中更明确、更直接地渗透字理,能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并让他们产生丰富联想,从而让他们感兴趣并且记忆深刻。  一、字理识字的优势  1.引发兴趣。许多人觉得学习汉字就是死记硬背,很枯燥乏味,其實这是对汉字学习的一种误解。汉字记录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每一个字就像一幅
期刊
[目的/意义]对国内创业文化研究领域进行分析,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以CSSCI数据库中创业文化相关文献为分析样本,对创业文化文献给予计量分析、共现、聚类与突现检测,绘制我国创业文化研究知识图谱。[结果/结论]学者间合作不足,未来应注重学者间合作与学科交融;热点主题分为三个阶段,且不同时段聚焦的重点内容有所差异;研究主题分为创业文化基础研究、社会的创业文化与创业经济研究、高校创业文化与创业教育研究;社会创业、员工敬业度、一带一路等成为未来一个时期的研究趋势。
突发监测,是通过观察增长率骤然上升的突发词的发展变化,来探测学科前沿的方法。SemRep可以根据UMLS(unified medical language system)提取自然语言语义关系。本文通过SemRep结合突发监测算法,揭示某领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疾病药物治疗为例,分析了SARS药物治疗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防控药物的选择与开发提供有力线索。在SARS药物治疗研究文献集合中,利用SemRep和SemRep语义结果处理系统,根
教学一堂小古文课,到底是不求甚解还是字字落实?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说:“小古文怎么学?粗知大意,背下来再说!”  现行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了小古文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四年级学生提出的教学目标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对五、六年级学生提出的教学目标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期刊
一、概念厘定:“生命教育”的内涵  本文中,“生命”是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人的生命,通过接受学校教育,人自觉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并能不断开发自身内在的潜力,逐步实现自身的价值。而“生命教育”是指在小学古诗词教学活动中,开展适切的生命主题教学,提升儿童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更加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二、价值探寻: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人文追求  (一)古诗词具有与“生命教育”相契合的资源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