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良好问题情境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k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科技发展的需要,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对当前教育的要求。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何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教学问题情境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175-02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成于思,思源于问。疑问就是“问题”的根源。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代心理学也表明:激起学生的疑问,能使大脑由抑制转为兴奋,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作为一种自我需要,认真学习,掌握好知识。“问题自主解决”的方法的实现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又创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因此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析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在创设情境时,要尽可能地将趣味性、质疑性、挑战性、开放性、实践性溶于一体,让学生在情境中经历数学的起源,体验数学的价值,探索数学的规律,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全面的发展。理性思考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价值取向,形成切实有效的实践策略,让数学教学情境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提供可能。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1 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问题是现实生活数学化的结果。有意义的学习一定要把数学内容放在真实的且有兴趣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的自然语言逐步抽象到形成的数学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情境的创设应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件为背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新课之前,创设这样的一个情境:“请大家随意报出一个数,考考老师能否知道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学生抢着报较大的数,如:家里的电话号码,父母的手机号码,力求难住老师。当老师都能准确迅速地判断出来后,学生的好奇心就转化成了求知欲望,纷纷问教师:“为什么你能判断的又快又准呢?”很想知道其中的奥妙,这样有意识、有趣味地点燃学生探究、创新的火花。从而主动地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又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一课时,在课前每个小组发三套学具,①有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③有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上课时,在复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和推导过程后,教师提出问题:我们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以前所学过的图形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然后让每组学生任意选一套学具,通过动手操作利用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
  
  2 创设质疑性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问题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新都始于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以问题为中心,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老师质疑,更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出示课题后,我便把学生引入问题的情境中,这节课你们想知道些什么?你们想提出些什么问题?于是学生有的说想知道什么是圆的面积?有的说想知道圆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有的问圆的面积会与什么有关?圆的面积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的面积?能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圆的面积吗?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往往是不善于思索的表现,所以教师每讲授一节新课都应该尽力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把学习新知识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搞清楚,这样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而且能弥补教师讲课中可能出现的漏洞和不足,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新知识。如:在教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把乘法与加法竖式让学生比较,学生提出乘数十位与乘数个位相乘得到的积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呢?这个问题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接着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表意见。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肯质疑、能质疑,在此基础上逐步教会他们质疑的方法,适时引导他们把问题提得有意义些,让学生在思考提问,在质疑中创新。
  
  3 創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造能力
  少年学生与生俱来具有一种探索的欲望,他们常常把自己当作或者希望自己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能使他们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根据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处理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现实性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例如:在学生掌握了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后,我先让学生做“已知圆柱体的底面积(或半径、直径)和高求体积”类似基础练习,正当学生利用求积公式顺利解答,洋洋得意时,我突然出示一个大苹果,问:“这大苹果的体积有多大?学生一愣,充满困惑,教师挑战性地问:“谁能算出它的体积?这个苹果奖给他!”学生打开了思维的闸门,有的同学提出把苹果切后转化成长方体或圆柱体,求苹果体积的近似值,有的把苹果浸入盛满水的杯子里,溢出的水放入量杯,量得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苹果的体积;有的说把苹果浸入装有水的量杯中,从水面上升的高度可以算出苹果的体积。又如:在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时,请学生把自己带的一根吸管任意剪成三段围一个三角形。有的学生围成,有的学生没办法围成。这是为什么?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样的关系呢?通过操作测量、验证得出:“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在挑战性数学问题中,学生是多么富有创意啊!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但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而且也使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成功的喜悦。
  
  4 创设开放性的情境,提高问题解决的创新能力
  人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的潜能,绝不是课堂上讲解出来的,而是通过教师应用相关信息,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开放情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能使学生在自主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学习。例如,在讲“比例尺”一课时,创设了这样的练习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我县的锦绣山川。你们想去哪个地方呢?你们能根据景点离学校的图上距离和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出景点离学校的实际距离吗?请根据老师发给你的表格与地图进行计算(课前给每个学生发一张景点与学校的图上距离表)。学生尝试练习计算实际距离,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我去圣水寺,图上距离为5厘米,根据比例尺1:120000米得知,图上1厘米实际是120000厘米,那就是5个的120000厘米,所以列式为:120000×5=600000(厘米)=6千米
  生2:我计算是学校与海上渔村实际距离,它的图上距离为12厘米,刚好学校与渡头距离的6倍(已知学校与渡头实际距离2.5千米),所以我列式为:(12÷2)×2.5=15千米
  生3:我是用方程式计算的,首先设从霍口溪到学校实际距离为x厘米,根据“”,可以列出方程: ,求出X的值就可以。x=120000×2l(厘米)
  教师为学生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要求参与的渴求状态,使学生的学习毫无强迫的痕迹,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思维也处于最佳状态,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烁,创新成为可能,也变为现实。
  
  5 创设实践性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怎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起来呢?我们的情境创设就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充满着观察、分析、操作、模拟、推断、迁移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举动,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从而获得基础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数学技能。如学习“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后,我组织学生量一量桌子有多高?学生自己身高有多少?教室的长、宽,又如:教完百分数后布置这样的作业:帮助家人碾米记下谷子斤数和成米数,求出百分数。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学时可布置:量一量你叠好被子长、宽和高,求出它的体积。教师应努力提供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他们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乐趣。
  总之,老师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就会给老师一份惊喜;老师给学生一个引导,学生就会走得更远。这也正验证了阿基米德所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为此,重要的是要为学生创设支点,创设更加适宜学生学习的情境。只有在有效的情境中,学生的潜能才会得到不断地释放,才有可能产生创新的思维、灵感的火花。培养出符合现代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
  
  6 结语
  问题情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项有效的教学策略。只有在有效的情境中,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学生的潜能才会得到不断地释放,才可能产生创新的思维和灵感的火花,培养出符合现代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深入地分析教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来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丽宏.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教育与教师,2009,1:62.
  [2] 史艳华.创设良好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能力[J].新课程研究,2010,175:112.
  [3]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庄小梅.浅谈在自然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九江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5:107.
  [5] 王秀英.谈大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施策略[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20.
  [6] 陈学蓬.浅析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0,6:123.
  [7] 李桂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25.
  [8] 李晔.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等职业教育,2010,3:10.
  [9] 罗元.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維能力[J].教育科研,2010,2:97.
  [10] 王晓萍.谈数学课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农村教育研究,2010,2:52.
  [11]王关梅.新课改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贺州学院学报,2009,4:116.
  [13] 孟庆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14] 里德利·沃尔瑟.自主课堂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M].沈湘秦,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15] 黄士英.初中《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2:193.
  [16] 余福平.初中科学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08,1:93
  [17] 陈世军.初中自然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5,2:92.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结合我国非煤矿山中存在的重大隱患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露天坑尾砂堆放、塌陷区尾砂干式堆放、尾砂充填采空区等技术措施,将重大安全事故的治理和矿山废弃物的处置相联系,从而提出了以废治患的发展方式。  关键词:非煤矿山重大隐患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TD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b)-0061-01    国家安监总局今年在其官方网站上通报了近期
期刊
摘 要:本文在介绍ABC理性情绪理论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探讨该理论对心理健康的启示。笔者认为宽容的人生哲学是形成合理信念的重要因素,并用典故阐述了用宽容代替3大类不合理信念: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从而树立健康积极的信念,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摆脱莫名的烦恼对情绪的困扰和无端的自卑对生命的束缚,保持心理健康。  关键词:ABC理论 心理健康 宽容 启示  中图分类号:B844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本文试图以两个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樋口一叶和柳美里为中心,从时代背景、创作体裁和作者经历以及女性意识等几个方面,通过对比研究,考察日本传统家庭观的转变,以期进一步认识女性作家作品反映社会生活的独到之处。  关键词:女性作家作品日本传统家庭观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b)-0245-01    女性作家对社会的观察
期刊
摘 要:按照黑格尔和萨特的定义:“他者”是指:“主导型主体之外的一个不熟悉的对立面或者否定因素,因为它的存在,主体性的边界才得以界定,权威才得以建立。”[1]据此定义来审视20世纪后半期西方文论,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趋势:“20世纪的西方文论史,是一部“他者”对主流话语权的争夺史。本文以流行于20世纪后半期的生态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为例做简要的描述。  关键词:文论趋向他者话语权  
期刊
摘 要:中国书法已成为美化人们的生活,以及人们对美的欣赏和需求的载体,在室内装饰设计中拥有着无限的作用和潜力,重新成为了室内装饰设计中新的宠儿。在现代环境设计中,合理运用书法艺术,对实现室内环境美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书法艺术室内装饰设计国学传统文化意境  中图分类号:J5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028-01    在中国悠悠五千年的文化中
期刊
摘 要:中国共产党是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政党,学习是党推进伟大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也是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一个重要保证。因此,建设学习型政党,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意义十分重大。不仅是落实党的建设主线的重要措施,也是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学习型政党先进性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
期刊
摘 要:工程成本控制是企业实现利润的关键,如何有效组织施工的同时合理控制工程成本是施工企业一直探索的课题。本文阐述了路桥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北京西六环某标段的工程实例探讨了施工成本控制,提出了此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原则和人工费控制、材料费控制、机械费控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施工成本控制路桥工程北京西六环某标段  中图分类号:TU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 要:我国经济健康稳定持续高速的发展为机械制造业的复苏创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加上经济体制改革和转型的成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进校招聘的企业数量也节节攀升,然而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到岗率却不高,招之不来现象十分严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低效性成为当前高校当前就业工作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上岗就业低效有业不就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
期刊
摘 要:分析我国古典建筑特点,建造思想观念,空间布局,说明流动空间理念在我国古典建筑设计建造中早已得到充分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体现出我国古典建筑空间的流动性核心着眼于人的生命本质。  关键词:古典园林建筑空间流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035-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各个领域都涌现出许多新观点、新概念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安门铁路职工住宅三期工程1#楼为例,从住宅建筑施工过程中成本的构成要素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对成本影响最大的要素重点控制,提出了项目施工过程中人工费及低值易耗品管理、混凝土管理、钢筋管理、装修材料管理的问题与措施。  关键词:成本管理项目施工住宅建筑工程  中图分类号:TU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022-02    引言  工程项目成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