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螺旋主动起搏导线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klwoyao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报道本中心70例在双腔起搏器植入术中应用固定螺旋主动起搏导线的体会,介绍FINELINE™ Ⅱ EZ主动起搏导线的操作要领,探讨其安全性和临床价值。

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心导管室植入双腔起搏器(心房、心室均采用FINELINE™II EZ主动导线)的患者70例,分析植入导线的X线曝光时间及射线量、术中起搏参数(起搏阈值、感知灵敏度、起搏阻抗)、术者重新选择导线植入位置的情况,以及术后心电图QRS时限变化,并在术后7 d、1、3个月随访统计导线起搏参数和导线脱位、穿孔、心包积液、感染等并发症情况。

结果

FINELINE™II EZ主动导线心房、心室两条导线植入术中头端甘露醇胶囊帽溶解后即可旋入固定;导线头端涂有独特的氧化铱涂层钛,使导线旋入心肌后5 min内起搏阈值明显降低。接受植入患者术后均卧床24 h,术后导线相关的并发症为0。

结论

固定螺旋主动固定导线旋入心肌后起搏阈值明显降低需要数分钟,通常情况下可常规于旋入5 min后再评估是否需要调整导线位置。植入时间X线曝光时间短。固定螺旋主动固定导线在应用过程中是安全有效的。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本文探讨既往心脏外科手术/导管消融史对心房扑动(房扑)发生机制及随后接受导管消融治疗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开放性注册研究,数据来源于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数据库平台,连续入选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中国10个省份18家医院接受导管消融的房扑患者,根据既往是否接受导管消融及心外科手术,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射频组(房颤亚组、非房颤亚组)、手术组,分
目的观察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伴不同类型窦房结功能不良(SN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RFCA的PAF患者228例。所有患者依据术前动态心电图(Holter)结果分为:PAF伴快-慢综合征(TBS)不伴慢-快综合征(BTS)为1组;PAF伴BTS不伴TBS为2组;PAF伴TBS伴BTS为3组;PAF不伴TBS不伴BTS为4组。所有患者RFCA术
期刊
目的通过对心律失常数据库平台中起搏器患者基线数据的分析,揭示目前我国起搏治疗现状。方法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数据库平台是在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网上直报系统基础上,建立的植入型器械治疗注册系统。按照网上直报系统的数据统计,选择20家手术量位于前列的医院,均为三甲医院。收集患者的一般特征、临床特征、病史、用药情况、起搏适应证、起搏器类型、手术情况以及起搏器制造商等信息。结果2013年5月至2015年11月,共
期刊
目的指南推荐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CRT-P)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同时也有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植入适应证。但在临床实践中很多因素影响着CRT-P或CRT-D的选择。本研究旨在分析心力衰竭患者选择CRT-D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的、多中心的、开放性注册研究,数据来源于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数据库平台,连续入选从2013年5月至2015年11月于15个省(直辖市)22家医院接受C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