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拍卖业也兴盛起来,并逐步成为了高端艺术品交易的主要途径。18世纪中后期先后在伦敦创立的苏富比与佳士得拍卖行,不论在彼时还是此时,都是全球拍卖行业的两大巨头。而印象派作品在二战后的价格上涨,以及其如今在国际艺术市场中的重量级地位,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两家拍卖行的推波助澜。那么,最初的苏富比印象派拍场长什么样儿?最早在佳士得上拍的印象派作品是哪一幅?如今,对于“中国藏家”这一印象派收藏界的“黑马”,苏富比与佳士得的印象派部门高管又怎么看呢?
《中国收藏》:您个人怎样评价印象派?印象派作品在苏富比的拍卖中占有怎样的比重?
Helena Newman: 印象派是西方艺术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是现代艺术主要派别最早的发端。它的出现曾使当时的公众震惊一时并一度饱受争议,但是100多年后的今天,它却变成了最受欢迎的艺术板块之一。虽然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所处理的基本都是日常生活的题材——铁路、桥、自然景观和家居生活……但是通过对瞬息万变的自然的精妙捕捉和描绘,这些作品具有带领我们穿越时间和空间的伟大魅力。
“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板块仅次于“当代艺术”板块,位列苏富比年收益额的第二位。
《中国收藏》:据了解,苏富比的夜场拍卖起初就是为了印象派作品专设的。曾经的夜场是什么样的呢?您认为当初选择为印象派缔造拍卖的考量是怎样的?
Helena Newman:直到1917年,苏富比经营的重点都还是珍贵的书籍和文献等,但是到了20世纪20年代,印象派作品的价格开始飙升,并且超过了古典大师的画作,这引起了苏富比当时的领导者彼得·威尔森(Peter Wilson)先生的注意。他高瞻远瞩地复兴了早在18世纪就已经存在过的夜场拍卖,并造就了整个20世纪最著名的拍卖会之一——高尔施米特(Goldschmidt)拍卖会。
这场拍卖会的参加者被要求身着晚礼服,包括萨默塞特·毛姆、安东尼·奎恩等1400位名流被这场盛事吸引而来,在拍卖正式开始之前,英国苏富比所在地伦敦邦德街外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这场拍卖无疑成为当年最引人注目的国际热点事件之一,更是成为了当年广为称道的焦点新闻。虽然只有7幅拍品,但成交总金额却高达7.81万英镑,成为当时总成交金额最高的艺术品拍卖会。其中保罗·梅隆(Paul Mellon)以2.2万英镑夺得塞尚的《穿红色背心的男孩》,使该作荣登当晚最贵的拍品,并超过此前现代画作在英国拍卖最高记录的7倍之多。
继印象派和现代艺术作品在高尔施米特拍卖会取得的成功后,对苏富比来讲,从为印象派和现代艺术筹划特别拍卖,到将之引进定期的拍卖日程内,这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
《中国收藏》:今天的夜场和过去相比,您认为有何异同?
Helena Newman:今天我们依然保留着“单一所有者”的模式,即在一场拍卖中仅提供同一位藏家的收藏,这意味着某位藏家的印象派和现代艺术作品可能会与其收藏的其他门类的藏品同时出现在拍场上,比如说当年的高尔施米特拍卖会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但与此同时,“多元所有者”的模式也在全球范围内全年进行着。在此模式下,按照时期或门类划分的某一板块囊括了该类别中所有的艺术家和艺术流派的作品,同一场拍卖中出现的拍品往往属于多位不同的藏家所有,如“印象派及现代艺术”专场拍卖就是这样的模式。
纵向来看,有一点是无需置疑的,“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板块的市场表现正在变得日趋强劲。
《中国收藏》:苏富比每年会举办多少次“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拍卖?您能否介绍一下,拍品委托方和买家的构成都是怎样的?
Helena Newman:现在我们每年都会定期在3个城市举行两次“印象派及现代艺术”的专场拍卖:纽约(5月和11月)、伦敦(2月和6月)、巴黎(4月和12月),长久以来它们都被业界视为国际艺术品市场的晴雨表。除此之外,苏富比在全球的其他一些主要城市也会进行定期的夜场和日场拍卖。
印象派艺术品的供应方和买家构成是很多元化的,大多数的艺术品在真正送拍之前,往往都是我们专家团队在全球范围内至少经过数月的筹备和组织工作的结果。有时在某一国家的藏家,可能会将他们的拍品送到另一国家的拍场上进行拍卖,其原因可能只是因为那里有更为合适的拍卖时机。在过去的10年里,我们的国际买家数量急剧增加,出现在同一场拍卖中的买家可能来自五大洲的35个国家。
促使一个藏家做出出售艺术品决定的原因往往有很多,比如说某位藏家去世后,他的家人可能希望将他的生前收藏出售,新一代的藏家会对其家族收藏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迎合自己的趣味。同一位藏家的审美也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个人也会对自己的收藏做出相应的调整,卖出一些藏品,或者购入其他的藏品,这些都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其实,不仅是私人买家,在拍场上的买进和卖出,即使对于博物馆和基金会来讲也是一种经常性的操作。
《中国收藏》:早些年,中国买家的面孔很少出现在西方的“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拍场上,甚至亚洲买家也不多;而近几年一些亚洲藏家,尤其是中国内地的藏家,开始花重金去买莫奈、梵高等顶级艺术家的作品。那么,苏富比在印象派作品买家的份额上是否有发生变化?
Helena Newman:据我的同事苏富比亚洲区主席黄林诗韵介绍,为了向亚洲客户推介印象派艺术,他们做出了持久的努力。
30年前的香港和日本,在进行中国艺术品系列拍卖的间隙,我们就开始组织展出了印象派作品,以增加亚洲藏家对印象派作品的了解。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日本买家就曾花费巨资购买顶级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比如梵·高的《加歇医生的肖像》曾拍出8250万美元,雷诺阿的《红磨坊的舞会》亦拍出了7850万美元的高价。
对于苏富比来讲,亚洲买家持续增长的购买力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在2015年5月,苏富比的总拍卖额3.683亿美元中的30%就是由亚洲藏家贡献的。在我们的“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夜场拍卖中,其中最贵的5件拍品中的3件都由亚洲买家竞得,比如王中军先生就曾分别以6176.5万美元和2990万美元的价格拍得梵·高的《雏菊与罂粟花》以及毕加索的《盘发髻女子坐像》。
《中国收藏》:针对印象派作品在中国的市场发展,苏富比是否有着自己的打算?据您了解,欧美藏家与中国藏家,在购藏印象派作品的口味上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Helena Newman:随着中国买家对印象派作品了解的日益加深,他们开始日趋频繁地参与到最高水准的艺术活动中去,购买顶级的艺术品。很多眼光敏锐且见多识广的中国藏家已经开始像热衷于收藏中国艺术品那样,去关注印象派作品了。
莫奈、毕加索、梵·高……这些久负盛名的印象派艺术家的杰作必然会受到中西方藏家们的格外青睐和热烈追捧。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藏家开始关注一些不是那么有名的印象派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并且开始关注油画以外的,在纸上绘制的作品以及雕塑等更多元媒介的作品。这种转变同西方藏家寻求高质量作品的诉求是一致的,这意味着藏家会选择购买一位名气相对较小的艺术家的最上乘之作,而不是买一位名气更大的艺术家的第二梯队之作,或者是购买某位艺术家最优秀的纸上作品,而非其油画作品。
比如乔治·修拉的《Etude pour une baignade,Asnieres》就是一件由艺术家创作于纸上的不可多得的杰作,也是艺术家在创作自己最成功的油画作品前所创作的习作。
《中国收藏》:对于想要收藏印象派作品的中国藏家,您有什么建言吗?
Helena Newman:对于热爱艺术的藏家来讲,我个人认为做到以下几点非常必要:首先,尽可能地发掘机会去参加包括拍卖、博览会、展览等在内的各种艺术活动,了解重要的画廊和博物馆等机构最新的展览资讯。其次,做好自己的研究和信息准备工作,在这一点上,互联网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很多艺术网站都会提供翔实可靠的包括拍卖记录等重要信息在内的数据库。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购买艺术品时,去听从你的内心,买你所爱。
注:本文配图由苏富比拍卖行提供
《中国收藏》:您个人怎样评价印象派?印象派作品在苏富比的拍卖中占有怎样的比重?
Helena Newman: 印象派是西方艺术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是现代艺术主要派别最早的发端。它的出现曾使当时的公众震惊一时并一度饱受争议,但是100多年后的今天,它却变成了最受欢迎的艺术板块之一。虽然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所处理的基本都是日常生活的题材——铁路、桥、自然景观和家居生活……但是通过对瞬息万变的自然的精妙捕捉和描绘,这些作品具有带领我们穿越时间和空间的伟大魅力。
“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板块仅次于“当代艺术”板块,位列苏富比年收益额的第二位。
《中国收藏》:据了解,苏富比的夜场拍卖起初就是为了印象派作品专设的。曾经的夜场是什么样的呢?您认为当初选择为印象派缔造拍卖的考量是怎样的?
Helena Newman:直到1917年,苏富比经营的重点都还是珍贵的书籍和文献等,但是到了20世纪20年代,印象派作品的价格开始飙升,并且超过了古典大师的画作,这引起了苏富比当时的领导者彼得·威尔森(Peter Wilson)先生的注意。他高瞻远瞩地复兴了早在18世纪就已经存在过的夜场拍卖,并造就了整个20世纪最著名的拍卖会之一——高尔施米特(Goldschmidt)拍卖会。
这场拍卖会的参加者被要求身着晚礼服,包括萨默塞特·毛姆、安东尼·奎恩等1400位名流被这场盛事吸引而来,在拍卖正式开始之前,英国苏富比所在地伦敦邦德街外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这场拍卖无疑成为当年最引人注目的国际热点事件之一,更是成为了当年广为称道的焦点新闻。虽然只有7幅拍品,但成交总金额却高达7.81万英镑,成为当时总成交金额最高的艺术品拍卖会。其中保罗·梅隆(Paul Mellon)以2.2万英镑夺得塞尚的《穿红色背心的男孩》,使该作荣登当晚最贵的拍品,并超过此前现代画作在英国拍卖最高记录的7倍之多。
继印象派和现代艺术作品在高尔施米特拍卖会取得的成功后,对苏富比来讲,从为印象派和现代艺术筹划特别拍卖,到将之引进定期的拍卖日程内,这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
《中国收藏》:今天的夜场和过去相比,您认为有何异同?
Helena Newman:今天我们依然保留着“单一所有者”的模式,即在一场拍卖中仅提供同一位藏家的收藏,这意味着某位藏家的印象派和现代艺术作品可能会与其收藏的其他门类的藏品同时出现在拍场上,比如说当年的高尔施米特拍卖会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但与此同时,“多元所有者”的模式也在全球范围内全年进行着。在此模式下,按照时期或门类划分的某一板块囊括了该类别中所有的艺术家和艺术流派的作品,同一场拍卖中出现的拍品往往属于多位不同的藏家所有,如“印象派及现代艺术”专场拍卖就是这样的模式。
纵向来看,有一点是无需置疑的,“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板块的市场表现正在变得日趋强劲。
《中国收藏》:苏富比每年会举办多少次“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拍卖?您能否介绍一下,拍品委托方和买家的构成都是怎样的?
Helena Newman:现在我们每年都会定期在3个城市举行两次“印象派及现代艺术”的专场拍卖:纽约(5月和11月)、伦敦(2月和6月)、巴黎(4月和12月),长久以来它们都被业界视为国际艺术品市场的晴雨表。除此之外,苏富比在全球的其他一些主要城市也会进行定期的夜场和日场拍卖。
印象派艺术品的供应方和买家构成是很多元化的,大多数的艺术品在真正送拍之前,往往都是我们专家团队在全球范围内至少经过数月的筹备和组织工作的结果。有时在某一国家的藏家,可能会将他们的拍品送到另一国家的拍场上进行拍卖,其原因可能只是因为那里有更为合适的拍卖时机。在过去的10年里,我们的国际买家数量急剧增加,出现在同一场拍卖中的买家可能来自五大洲的35个国家。
促使一个藏家做出出售艺术品决定的原因往往有很多,比如说某位藏家去世后,他的家人可能希望将他的生前收藏出售,新一代的藏家会对其家族收藏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迎合自己的趣味。同一位藏家的审美也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个人也会对自己的收藏做出相应的调整,卖出一些藏品,或者购入其他的藏品,这些都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其实,不仅是私人买家,在拍场上的买进和卖出,即使对于博物馆和基金会来讲也是一种经常性的操作。
《中国收藏》:早些年,中国买家的面孔很少出现在西方的“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拍场上,甚至亚洲买家也不多;而近几年一些亚洲藏家,尤其是中国内地的藏家,开始花重金去买莫奈、梵高等顶级艺术家的作品。那么,苏富比在印象派作品买家的份额上是否有发生变化?
Helena Newman:据我的同事苏富比亚洲区主席黄林诗韵介绍,为了向亚洲客户推介印象派艺术,他们做出了持久的努力。
30年前的香港和日本,在进行中国艺术品系列拍卖的间隙,我们就开始组织展出了印象派作品,以增加亚洲藏家对印象派作品的了解。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日本买家就曾花费巨资购买顶级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比如梵·高的《加歇医生的肖像》曾拍出8250万美元,雷诺阿的《红磨坊的舞会》亦拍出了7850万美元的高价。
对于苏富比来讲,亚洲买家持续增长的购买力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在2015年5月,苏富比的总拍卖额3.683亿美元中的30%就是由亚洲藏家贡献的。在我们的“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夜场拍卖中,其中最贵的5件拍品中的3件都由亚洲买家竞得,比如王中军先生就曾分别以6176.5万美元和2990万美元的价格拍得梵·高的《雏菊与罂粟花》以及毕加索的《盘发髻女子坐像》。
《中国收藏》:针对印象派作品在中国的市场发展,苏富比是否有着自己的打算?据您了解,欧美藏家与中国藏家,在购藏印象派作品的口味上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Helena Newman:随着中国买家对印象派作品了解的日益加深,他们开始日趋频繁地参与到最高水准的艺术活动中去,购买顶级的艺术品。很多眼光敏锐且见多识广的中国藏家已经开始像热衷于收藏中国艺术品那样,去关注印象派作品了。
莫奈、毕加索、梵·高……这些久负盛名的印象派艺术家的杰作必然会受到中西方藏家们的格外青睐和热烈追捧。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藏家开始关注一些不是那么有名的印象派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并且开始关注油画以外的,在纸上绘制的作品以及雕塑等更多元媒介的作品。这种转变同西方藏家寻求高质量作品的诉求是一致的,这意味着藏家会选择购买一位名气相对较小的艺术家的最上乘之作,而不是买一位名气更大的艺术家的第二梯队之作,或者是购买某位艺术家最优秀的纸上作品,而非其油画作品。
比如乔治·修拉的《Etude pour une baignade,Asnieres》就是一件由艺术家创作于纸上的不可多得的杰作,也是艺术家在创作自己最成功的油画作品前所创作的习作。
《中国收藏》:对于想要收藏印象派作品的中国藏家,您有什么建言吗?
Helena Newman:对于热爱艺术的藏家来讲,我个人认为做到以下几点非常必要:首先,尽可能地发掘机会去参加包括拍卖、博览会、展览等在内的各种艺术活动,了解重要的画廊和博物馆等机构最新的展览资讯。其次,做好自己的研究和信息准备工作,在这一点上,互联网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很多艺术网站都会提供翔实可靠的包括拍卖记录等重要信息在内的数据库。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购买艺术品时,去听从你的内心,买你所爱。
注:本文配图由苏富比拍卖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