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学属于高中阶段的重要基础性学科,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效果,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问题教学法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十分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优质问题情境的设置,能够为教学效果的提升形成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法;问题情境
对于问题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入对知识内容的思索,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应该以何种方法创设具有良好针对性、科学性的问题,实现对教学过程的高效辅助,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
一、 问题情境的创设措施
高中物理的新旧教材之间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区别,新教材中在每节新课导入环节都设置了教学情境,使物理学知识不再显得那么抽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自然而然地在脑海当中形成问题。为使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物理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之初,便創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从而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并提出自己的疑惑。主要方法包括:
(一) 由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对“直线运动”相关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以下情境:高速铁路的发展使我国交通事业得到有效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人们乘坐列车的时间。列车在经过某车站时需要停车,我们将停车与离站过程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并给出时间与速度的关联图像,让学生计算列车在该车站内共停靠和运行了多长时间。
(二) 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学属于一门以实验为依托和基础的学科,对很多规律的提出与发现都是人们通过实验而进行验证的结果。不管是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还是学生自主展开实验,对学生来说都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学习动力。例如在“折射率”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一个大烧杯当中装上适量的液体,并在大烧杯当中事先放一个小烧杯,所装液体的折射率要跟玻璃相似,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大烧杯当中装的是什么。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与讨论,随后教师用镊子把小烧杯拿出。这时,学生便会主动思索:是什么原因使我们无法观察到小烧杯。
(三) 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随着各种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活动中十分常用的一种工具,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高中生在学习生活中担负着很大的压力,一天之中有大多数时间都在教室中度过,每天十几个小时学习非常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情绪。如果教师依然沿用传统教育模式,利用简单灌输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很难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注意力。多媒体给学生带来视觉与听觉冲击,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是一段融入问题情境的趣味性视频,也可以是物理教师自己所拍摄的一些生活场景,这些内容对于学生信息提取与处理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 教师提出问题的措施
(一) 以演示实验为基础
物理课堂教学无法离开演示实验,实验属于物理学家探寻真理最为重要的方法。学生在亲自观察到实验现象之后,会发现与自己原有认知之间出现了冲突,问题便会自然形成,这时物理教师则应顺势向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以实验现象、所需条件、注意事项以及数据结果等多角度对问题进行设计。例如在通电自感现象实验中,可以结合实验现象提出问题:被遮挡的是何种器件,它能起到何种作用?
(二) 以知识内容为基础
针对现象类的物理教学,通常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观察到了何种现象?此现象形成的条件是什么?这个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应用在哪些方面?针对概念类的物理教学,应该先设置几个包含物理概念的典型情境,随后引导学生针对这些情境当中相似的位置加以归纳和总结,尝试自己去获得概念中的关键点。此外,也可利用类比方式,结合已有认知当中相似的概念获得新概念。例如,在学习过电场强度以后,在对磁感应强度概念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便可以对电场强度的概念进行类比分析,配以相似的情境,引导学生去感悟与体会,最终通过关联性思考获得概念内容。
三、 引导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的措施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所谓问题意识,指的是人们在展开认知活动的进程中,所遇到的阻碍,并由此所产生的疑惑与探索心态。而人处于该种心理状态之下的时候,便会积极地进行自主思索,并不断提出和解决问题。对那些在课堂中勇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表扬,从而在全班养成一种勇于质疑的氛围。而课堂提问应该讲究方式方法:
1. 在观察到某个现象时,学生便会自然思索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比如在电磁感应内容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看到电流计指针出现偏转之后,便会思考出现该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导体棒切割磁感线。
2. 类比法。比如在对电场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重力场之间进行类比,思考二者存在何种联系。
3. 推广法。比如在对匀速圆周运动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在得到向心力之后,便可以向学生提问:这个方法是否同样能够在一般圆周运动中应用呢?要是可以,需要什么条件吗?这种向心力是否能够推广到天体的运动当中呢?
4. 追问法。比如在分析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时,提出是因为导体棒运动而产出了电流吗?那如果导体棒不动呢?只要有运动就肯定会形成电磁感应吗?通过连续的追问,引导学生进行持续思索,从而对电磁感应产生条件的本质形成更为透彻的理解。课堂提问有多种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问题做出适当调整,以展现出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问题教学法的有效应用,可以引发学生的主动思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物理教师必须对所设置的问题形成足够的重视,保证问题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与认知规律,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对学生的正向引导,促进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曹明飞.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67 70.
[2]范萍.论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47):172.
作者简介:程艳德,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法;问题情境
对于问题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入对知识内容的思索,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应该以何种方法创设具有良好针对性、科学性的问题,实现对教学过程的高效辅助,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
一、 问题情境的创设措施
高中物理的新旧教材之间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区别,新教材中在每节新课导入环节都设置了教学情境,使物理学知识不再显得那么抽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自然而然地在脑海当中形成问题。为使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物理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之初,便創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从而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并提出自己的疑惑。主要方法包括:
(一) 由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对“直线运动”相关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以下情境:高速铁路的发展使我国交通事业得到有效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人们乘坐列车的时间。列车在经过某车站时需要停车,我们将停车与离站过程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并给出时间与速度的关联图像,让学生计算列车在该车站内共停靠和运行了多长时间。
(二) 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学属于一门以实验为依托和基础的学科,对很多规律的提出与发现都是人们通过实验而进行验证的结果。不管是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还是学生自主展开实验,对学生来说都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学习动力。例如在“折射率”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一个大烧杯当中装上适量的液体,并在大烧杯当中事先放一个小烧杯,所装液体的折射率要跟玻璃相似,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大烧杯当中装的是什么。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与讨论,随后教师用镊子把小烧杯拿出。这时,学生便会主动思索:是什么原因使我们无法观察到小烧杯。
(三) 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随着各种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活动中十分常用的一种工具,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高中生在学习生活中担负着很大的压力,一天之中有大多数时间都在教室中度过,每天十几个小时学习非常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情绪。如果教师依然沿用传统教育模式,利用简单灌输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很难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注意力。多媒体给学生带来视觉与听觉冲击,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是一段融入问题情境的趣味性视频,也可以是物理教师自己所拍摄的一些生活场景,这些内容对于学生信息提取与处理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 教师提出问题的措施
(一) 以演示实验为基础
物理课堂教学无法离开演示实验,实验属于物理学家探寻真理最为重要的方法。学生在亲自观察到实验现象之后,会发现与自己原有认知之间出现了冲突,问题便会自然形成,这时物理教师则应顺势向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以实验现象、所需条件、注意事项以及数据结果等多角度对问题进行设计。例如在通电自感现象实验中,可以结合实验现象提出问题:被遮挡的是何种器件,它能起到何种作用?
(二) 以知识内容为基础
针对现象类的物理教学,通常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观察到了何种现象?此现象形成的条件是什么?这个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应用在哪些方面?针对概念类的物理教学,应该先设置几个包含物理概念的典型情境,随后引导学生针对这些情境当中相似的位置加以归纳和总结,尝试自己去获得概念中的关键点。此外,也可利用类比方式,结合已有认知当中相似的概念获得新概念。例如,在学习过电场强度以后,在对磁感应强度概念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便可以对电场强度的概念进行类比分析,配以相似的情境,引导学生去感悟与体会,最终通过关联性思考获得概念内容。
三、 引导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的措施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所谓问题意识,指的是人们在展开认知活动的进程中,所遇到的阻碍,并由此所产生的疑惑与探索心态。而人处于该种心理状态之下的时候,便会积极地进行自主思索,并不断提出和解决问题。对那些在课堂中勇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表扬,从而在全班养成一种勇于质疑的氛围。而课堂提问应该讲究方式方法:
1. 在观察到某个现象时,学生便会自然思索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比如在电磁感应内容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看到电流计指针出现偏转之后,便会思考出现该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导体棒切割磁感线。
2. 类比法。比如在对电场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重力场之间进行类比,思考二者存在何种联系。
3. 推广法。比如在对匀速圆周运动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在得到向心力之后,便可以向学生提问:这个方法是否同样能够在一般圆周运动中应用呢?要是可以,需要什么条件吗?这种向心力是否能够推广到天体的运动当中呢?
4. 追问法。比如在分析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时,提出是因为导体棒运动而产出了电流吗?那如果导体棒不动呢?只要有运动就肯定会形成电磁感应吗?通过连续的追问,引导学生进行持续思索,从而对电磁感应产生条件的本质形成更为透彻的理解。课堂提问有多种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问题做出适当调整,以展现出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问题教学法的有效应用,可以引发学生的主动思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物理教师必须对所设置的问题形成足够的重视,保证问题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与认知规律,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对学生的正向引导,促进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曹明飞.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67 70.
[2]范萍.论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47):172.
作者简介:程艳德,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