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的语文教学应当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信息素养为己任,教科书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要摒弃以“一支笔,一张嘴”语文老师唱主角的“填鸭式”的传统语文教学。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的身心发展渐趋成熟,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已经比较熟练。所以,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主要作用
1.情境创设——大显身手
“凡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可在教学情境创设中大显身手。它可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直观的感性材料(动画、文字、图形、声音等)和高效、及时的反馈。多媒体教学是将现代教育思想、学科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计算机声、色、动画的优势,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高中语文课本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如《乡土情结》、《秋水》、《赤壁赋》、《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边城》等等,教师下载适合的声音和图像,利用多媒体链接,会令意境全出。在教学《西厢记·长亭送别》一课时,教师先播放一段在Internet上下载来的京剧《长亭送别》一折,扑面而来的画面是:火红的枫林,低垂的杨柳,澄碧的高空,低徊的浮云,飘零的花朵,孤单的飞雁,使学生的感官得到充分的美感享受,视觉、听觉以及剧情的冲击使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产生了急于体验文本的心理需求。接着在缠绵凄婉的李淑同《送别》曲中配上《正宫·端正好》,让学生充分地深情地朗读。学生对于文本有了深入的喜爱和理解,再请学生谈谈感受时,他们胸中蕴积的情感体验犹如放开的水闸。CAI软件充分运用各种信息传媒通道的作用,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受到刺激,调动了各种非智力因素,强化了各种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对学生发展的整体性带来良好的影响。
2.研究性阅读——大有作为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性阅读可以大大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现代信息技术能促进更多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当然,真正的合作是在自主基础上的合作,不是相互依赖,推卸责任,而是每一个有自主意识与能力的人,承担共同的任务。研究性阅读要求围绕专题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并能针对专题提出自己的某种见解。二者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阅读大量的有关文本,并进而开展研究性阅读活动。可设计以下学习流程:第一步,课堂研讨,确立主题。学习了《琵琶行》等课文后,设计以古代女性悲剧为内容开展研究性阅读。组织学生分组在网络环境下,以此方向进行阅读。第二步,主题搜索,深入研读。在明确方向基础上,要求学生收集某一主题的相关资料,制作电子读书卡片,初步筛选,收集信息。如开展“月”的意象研究时,8个学习小组通过Internet、图书馆等途径,竟筛选出诗句120句,涉及作品近90余篇,作家近百人,还查找到相关意象整合的文章三四篇。同学们集体的力量毕竟是巨大的,这要比老师一个人查阅资料信息量大得多。第三步,归纳整理,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对各种资料进行归类,发展学生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也可让合作小组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制作了Powerpoint演示文稿。第四步,展示成果,激励评价。在占有大量信息并进行初步归类加工后,引导学生继续完善、加深对阅读主题的认识,对重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从不同角度去认识、理解事物事理。如在“月”的意象研究中,学生写出了《月与诗人》、《咏月诗话》、《苏轼咏月诗研究》等不少佳作。在网络环境下,还可以组织学生在聊天室里写作,发表看法,交流意见,衍生创造出新的信息。教师鼓励学生把作品上传到学校网站等,多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3.平台搭建——舍我其谁
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构建了一个多媒体、网络和智能有机结合的个别化、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教学环境除了“场所”,还包括学习资源、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氛围、人际关系等要素。如校园网已经深深地植根于学生心灵之中。它与教学活动共生存,同发展。这是一种新型的语文教学环境。在未采用信息技术之前,基本上采用“在场”的形式,由于受时空的限制,学生的学习交流参与面不广,对问题难以解决或深入不够。当前可基于信息技术搭建广阔的语文教学的舞台,给师生、生生之间搭起深入交流、展现个性的平台。教师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校园网、BBS上,对语文教学中热点、难点进行必要的专题讨论。如你怎样看待《雷雨》中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神的一滴》中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的关系?又如在教学《五人墓碑记》时,学生对“谁为哀之”的翻译产生了争议,教师设计了一次论坛——咬文嚼字探真相。学生在论坛上各抒己见,精彩纷呈。他们或到网上冲浪、或查阅书本。有20余位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联系了原先所学的宾语前置句、省略句等知识,甚至联系了历史知识、网上相关教学论文来辨析。此次语文活动,同学们旁征博引,各执其理,持之有据,在网络平台上对书本的注释进行了纠正,向权威发出了挑战,实现了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也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心灵的自由沟通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个性得到了张扬,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在具体的应用中,我们要有序、有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1.处理好资源浏览与文本阅读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之后,我们更需要注意不要让多媒体资源的使用挤占甚至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引导学生潜心会读,对话文本。
2.处理好语言感悟与感官感受的关系
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视觉、听觉的冲击力在语文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语文有其学科的独特性,千万不能舍本逐末,切实处理好语言感悟与感官感受的关系。
3.处理好现代与传统的关系
我们要从传统教育中吸取精华,从现代教育中捕捉灵气,尽量发挥计算机和网络辅助教学的长处,和语文学科教学相整合,而不是为了一种形式而去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或者让电脑去代替教师。
总之,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绝非一蹴而就,探索、创新、完善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作者单位:浙江台州黄岩区灵石中学(318024)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主要作用
1.情境创设——大显身手
“凡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可在教学情境创设中大显身手。它可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直观的感性材料(动画、文字、图形、声音等)和高效、及时的反馈。多媒体教学是将现代教育思想、学科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计算机声、色、动画的优势,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高中语文课本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如《乡土情结》、《秋水》、《赤壁赋》、《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边城》等等,教师下载适合的声音和图像,利用多媒体链接,会令意境全出。在教学《西厢记·长亭送别》一课时,教师先播放一段在Internet上下载来的京剧《长亭送别》一折,扑面而来的画面是:火红的枫林,低垂的杨柳,澄碧的高空,低徊的浮云,飘零的花朵,孤单的飞雁,使学生的感官得到充分的美感享受,视觉、听觉以及剧情的冲击使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产生了急于体验文本的心理需求。接着在缠绵凄婉的李淑同《送别》曲中配上《正宫·端正好》,让学生充分地深情地朗读。学生对于文本有了深入的喜爱和理解,再请学生谈谈感受时,他们胸中蕴积的情感体验犹如放开的水闸。CAI软件充分运用各种信息传媒通道的作用,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受到刺激,调动了各种非智力因素,强化了各种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对学生发展的整体性带来良好的影响。
2.研究性阅读——大有作为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性阅读可以大大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现代信息技术能促进更多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当然,真正的合作是在自主基础上的合作,不是相互依赖,推卸责任,而是每一个有自主意识与能力的人,承担共同的任务。研究性阅读要求围绕专题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并能针对专题提出自己的某种见解。二者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阅读大量的有关文本,并进而开展研究性阅读活动。可设计以下学习流程:第一步,课堂研讨,确立主题。学习了《琵琶行》等课文后,设计以古代女性悲剧为内容开展研究性阅读。组织学生分组在网络环境下,以此方向进行阅读。第二步,主题搜索,深入研读。在明确方向基础上,要求学生收集某一主题的相关资料,制作电子读书卡片,初步筛选,收集信息。如开展“月”的意象研究时,8个学习小组通过Internet、图书馆等途径,竟筛选出诗句120句,涉及作品近90余篇,作家近百人,还查找到相关意象整合的文章三四篇。同学们集体的力量毕竟是巨大的,这要比老师一个人查阅资料信息量大得多。第三步,归纳整理,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对各种资料进行归类,发展学生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也可让合作小组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制作了Powerpoint演示文稿。第四步,展示成果,激励评价。在占有大量信息并进行初步归类加工后,引导学生继续完善、加深对阅读主题的认识,对重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从不同角度去认识、理解事物事理。如在“月”的意象研究中,学生写出了《月与诗人》、《咏月诗话》、《苏轼咏月诗研究》等不少佳作。在网络环境下,还可以组织学生在聊天室里写作,发表看法,交流意见,衍生创造出新的信息。教师鼓励学生把作品上传到学校网站等,多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3.平台搭建——舍我其谁
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构建了一个多媒体、网络和智能有机结合的个别化、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教学环境除了“场所”,还包括学习资源、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氛围、人际关系等要素。如校园网已经深深地植根于学生心灵之中。它与教学活动共生存,同发展。这是一种新型的语文教学环境。在未采用信息技术之前,基本上采用“在场”的形式,由于受时空的限制,学生的学习交流参与面不广,对问题难以解决或深入不够。当前可基于信息技术搭建广阔的语文教学的舞台,给师生、生生之间搭起深入交流、展现个性的平台。教师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校园网、BBS上,对语文教学中热点、难点进行必要的专题讨论。如你怎样看待《雷雨》中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神的一滴》中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的关系?又如在教学《五人墓碑记》时,学生对“谁为哀之”的翻译产生了争议,教师设计了一次论坛——咬文嚼字探真相。学生在论坛上各抒己见,精彩纷呈。他们或到网上冲浪、或查阅书本。有20余位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联系了原先所学的宾语前置句、省略句等知识,甚至联系了历史知识、网上相关教学论文来辨析。此次语文活动,同学们旁征博引,各执其理,持之有据,在网络平台上对书本的注释进行了纠正,向权威发出了挑战,实现了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也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心灵的自由沟通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个性得到了张扬,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在具体的应用中,我们要有序、有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1.处理好资源浏览与文本阅读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之后,我们更需要注意不要让多媒体资源的使用挤占甚至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引导学生潜心会读,对话文本。
2.处理好语言感悟与感官感受的关系
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视觉、听觉的冲击力在语文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语文有其学科的独特性,千万不能舍本逐末,切实处理好语言感悟与感官感受的关系。
3.处理好现代与传统的关系
我们要从传统教育中吸取精华,从现代教育中捕捉灵气,尽量发挥计算机和网络辅助教学的长处,和语文学科教学相整合,而不是为了一种形式而去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或者让电脑去代替教师。
总之,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绝非一蹴而就,探索、创新、完善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作者单位:浙江台州黄岩区灵石中学(318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