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关于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有利于使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加积极、健康的发展,特别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如何让广大学生养成预习语文新课的好习惯。要想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就需要学生充分了解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因此,本文介绍了课前预习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从教师角度给出了不少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字: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六年级;学习习惯;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9-114
虽然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难度并不大,有许多知识是学生在幼儿园时期就已经接触过的,学生在课上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但这并不代表学生和教师就可以忽视对这门课的学习。相反,教师更应该负起责任、认真教学,学生也应当找对方法,提高成绩。就学习方法而言,我认为,做好课前预习能使听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一下课前预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养成正确学习习惯
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他们很容易因为贪玩、懒惰,忽视了对新课的预习。此外,还有学生认为在上语文课时,很容易听懂教师讲的内容,所以无需预习。事实上,新课一般都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师教授新课之前,学生先自行预习课文,可以有效降低听课时的难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到了初高中,所学的知识难度会有极大地提升,如果没有提前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容易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例如,在教授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这首古诗之前,我用了半节课的时间告诉了学生如何预习,因为学生学过《宿建德江》之后,在这一学期,还要学习《七律长征》、《浪淘沙》等古诗。可以说这个学期里,学生要学习古诗的数目较多,养成预习古诗的良好习惯十分必要。在课上,我询问学生:“当你们拿到一篇新的古诗后,没有教师的帮助下,你们会怎么学习呢?”一些学生表示先要通读一遍,一些学生表示先看题目和作者,了解作者的相关事迹后再阅读。我并没有否认学生的看法,反而是将正确、合理的预习思路板书在了黑板上,我教授学生,要先通读古诗,解决生字,再去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之后对古诗内容进行初步认知和把握,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以便课上听讲。为了使学生将此牢记在心,我要求他们将黑板上的内容写在笔记本上,同时,还给他们布置了预习《宿建德江》的任务。此后,在教授《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之前,我也给学生布置了预习的任务,并要求小组长检查,确保每个学生都要预习。
二、明确课堂学习目的
无论学习哪门课程,没有目的地听课就像在茫茫大海中飘荡,学习效果势必会受到影响。在语文学习中,由于这一学科属于基础性学科,学习起来容易理解,因此,许多学生在课上容易没有目的地听课,这就容易使年纪较小的学生在课上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听课效率。事先做好预习有助于学生明确听课时的目标。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内容,面对困惑无法解决时,学生到了课上自然就会高度集中自身的注意力。这种集中能大大调动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增进学生的听课效果,
例如,在教授六年级下册《鲁冰逊漂流记(节选)》这篇课文之前,我先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我问学生:“记事的文章有六个要素,这六要素是什么,谁可以说一下?”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回答道:“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与发展、结尾。”接着,我便布置了详细的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预习,明确这篇课文的六要素,并感受鲁冰逊的人物品质。由于这篇文章是节选,所以很多学生阅读了一篇课文后,仍然对鲁冰逊在孤岛上的起因和结尾不能准确把握,这就促使了学生在听课时有了学习目的。当我讲鲁冰逊漂流记的开头时,全体学生都能认认真真地听课,注意力十分集中。另外,当我在讲鲁冰逊的人物品格时,学生也有自己的学习目的。他们通过听课,可以判断自己的预习结果是否正确。如果学生对鲁冰逊人物品质的判断与我在课上讲的一致,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大大增加,
三、强化薄弱知识环节
语文教材的设计一直是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因此,预习新课实际上也是温故知新的过程。学生拿到一篇新课文后,难免会发现自己曾经学过的知识,曾学过的内容如果并不牢固,学生在学习新课文时就容易遇到障碍。要想学好语文,学生就必须夯实自己的基础。因此,预习能够使学生明确自己薄弱的知识点在哪,这样学生就可以立即查漏补缺,使自己的语文基础得到补充与巩固。如果学生未曾预习,那到了课上,再发现自己知识储备上有遗漏时,就容易使课上学习受到干扰。
例如,在教授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之前,我向学生布置了预习此篇课文的任务。这是一篇说明文,在讲新课之前,我向学生教授过说明文的特征以及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因此,学生在预习这篇文章时,就要联系起曾经学过的知识。课前,一名学生到我办公室找我帮助他预习,他表示自己已经通过预习,解决了“莹”、“裹”等生字,但是自己已经忘了许多说明方法的应用。我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记得哪些说明方法,这名学生说自己记得列数字,并找出了文章中对应的句子:“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接着,我向学生提示了打比方这一说明方法,该学生把举例子和打比方两种说明方法混淆了。于是,我便详细向该学生讲述了打比方和举例子的区别,鼓励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通過帮他强化薄弱知识,该学生对说明文相关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了。
总而言之,不同学生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通过预习,学生之间的差距会有效缩小,并且,学生的语文自信也会得到提高。并且,课前预习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益处。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堂上,言传身教,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并起好监督引导的作用,以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养成善于预习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吴春华.论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预习的重要性[J].教育现代化,2017,4(35)
[2]徐土琴.浅谈小学语文的课前预习[J].教育教学论坛,2012(29)
湖北省恩施市第三实验小学
关键字: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六年级;学习习惯;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9-114
虽然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难度并不大,有许多知识是学生在幼儿园时期就已经接触过的,学生在课上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但这并不代表学生和教师就可以忽视对这门课的学习。相反,教师更应该负起责任、认真教学,学生也应当找对方法,提高成绩。就学习方法而言,我认为,做好课前预习能使听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一下课前预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养成正确学习习惯
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他们很容易因为贪玩、懒惰,忽视了对新课的预习。此外,还有学生认为在上语文课时,很容易听懂教师讲的内容,所以无需预习。事实上,新课一般都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师教授新课之前,学生先自行预习课文,可以有效降低听课时的难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到了初高中,所学的知识难度会有极大地提升,如果没有提前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容易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例如,在教授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这首古诗之前,我用了半节课的时间告诉了学生如何预习,因为学生学过《宿建德江》之后,在这一学期,还要学习《七律长征》、《浪淘沙》等古诗。可以说这个学期里,学生要学习古诗的数目较多,养成预习古诗的良好习惯十分必要。在课上,我询问学生:“当你们拿到一篇新的古诗后,没有教师的帮助下,你们会怎么学习呢?”一些学生表示先要通读一遍,一些学生表示先看题目和作者,了解作者的相关事迹后再阅读。我并没有否认学生的看法,反而是将正确、合理的预习思路板书在了黑板上,我教授学生,要先通读古诗,解决生字,再去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之后对古诗内容进行初步认知和把握,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以便课上听讲。为了使学生将此牢记在心,我要求他们将黑板上的内容写在笔记本上,同时,还给他们布置了预习《宿建德江》的任务。此后,在教授《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之前,我也给学生布置了预习的任务,并要求小组长检查,确保每个学生都要预习。
二、明确课堂学习目的
无论学习哪门课程,没有目的地听课就像在茫茫大海中飘荡,学习效果势必会受到影响。在语文学习中,由于这一学科属于基础性学科,学习起来容易理解,因此,许多学生在课上容易没有目的地听课,这就容易使年纪较小的学生在课上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听课效率。事先做好预习有助于学生明确听课时的目标。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内容,面对困惑无法解决时,学生到了课上自然就会高度集中自身的注意力。这种集中能大大调动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增进学生的听课效果,
例如,在教授六年级下册《鲁冰逊漂流记(节选)》这篇课文之前,我先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我问学生:“记事的文章有六个要素,这六要素是什么,谁可以说一下?”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回答道:“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与发展、结尾。”接着,我便布置了详细的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预习,明确这篇课文的六要素,并感受鲁冰逊的人物品质。由于这篇文章是节选,所以很多学生阅读了一篇课文后,仍然对鲁冰逊在孤岛上的起因和结尾不能准确把握,这就促使了学生在听课时有了学习目的。当我讲鲁冰逊漂流记的开头时,全体学生都能认认真真地听课,注意力十分集中。另外,当我在讲鲁冰逊的人物品格时,学生也有自己的学习目的。他们通过听课,可以判断自己的预习结果是否正确。如果学生对鲁冰逊人物品质的判断与我在课上讲的一致,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大大增加,
三、强化薄弱知识环节
语文教材的设计一直是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因此,预习新课实际上也是温故知新的过程。学生拿到一篇新课文后,难免会发现自己曾经学过的知识,曾学过的内容如果并不牢固,学生在学习新课文时就容易遇到障碍。要想学好语文,学生就必须夯实自己的基础。因此,预习能够使学生明确自己薄弱的知识点在哪,这样学生就可以立即查漏补缺,使自己的语文基础得到补充与巩固。如果学生未曾预习,那到了课上,再发现自己知识储备上有遗漏时,就容易使课上学习受到干扰。
例如,在教授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之前,我向学生布置了预习此篇课文的任务。这是一篇说明文,在讲新课之前,我向学生教授过说明文的特征以及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因此,学生在预习这篇文章时,就要联系起曾经学过的知识。课前,一名学生到我办公室找我帮助他预习,他表示自己已经通过预习,解决了“莹”、“裹”等生字,但是自己已经忘了许多说明方法的应用。我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记得哪些说明方法,这名学生说自己记得列数字,并找出了文章中对应的句子:“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接着,我向学生提示了打比方这一说明方法,该学生把举例子和打比方两种说明方法混淆了。于是,我便详细向该学生讲述了打比方和举例子的区别,鼓励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通過帮他强化薄弱知识,该学生对说明文相关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了。
总而言之,不同学生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通过预习,学生之间的差距会有效缩小,并且,学生的语文自信也会得到提高。并且,课前预习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益处。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堂上,言传身教,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并起好监督引导的作用,以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养成善于预习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吴春华.论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预习的重要性[J].教育现代化,2017,4(35)
[2]徐土琴.浅谈小学语文的课前预习[J].教育教学论坛,2012(29)
湖北省恩施市第三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