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代表团一行13人于2004年8月28日至9月18日访华。代表团访问了北京、喀什、乌鲁木齐、吐鲁番、敦煌、嘉峪关、山丹、兰州、西安等地,游览了古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迹,并访问了路易·艾黎创建的山丹培黎学校和兰州石油学校。
感受古丝绸之路之今昔
代表团的大多数成员来过中国,踏上古丝绸之路使他们无比兴奋。在这里虽然没有大城市繁华、现代,却处处感受到历史的变迁、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国各族人民虽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却能和睦相处。在交河古城和高昌遗址,团员们惊诧于我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和高超的建筑艺术。在嘉峪关、坎儿井,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使大家叹为观止。莫高窟和千佛洞,使客人倾倒于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流连忘返。但最让代表团感慨不已的是这里正在发生着的巨大变化。位于达坂城的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厂沐浴着改革开放之风,沙漠中储量丰富的油田为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西安、兰州等古城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焕发出无穷生机。
团员们一路上不断提出关于中国政治、经济、教育、环境及人民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陪同和导游客观地介绍了我国目前的国情、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尤其是外宾特别感兴趣的农业问题。当得知中国本届政府非常关注三农问题,并在不断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广大农民生活时,代表团成员纷纷表示赞赏,认为无论是成功战胜非典还是对广大农民的关注都让人看到了一个务实、高效、负责的中国政府。但遗憾的是,西方媒体并没有公正客观地反映事实。他们表示回国后会通过新中友协向新西兰人民介绍中国所发生的一切,消除误解,并建议他们访问中国,体会真实的中国。
追随艾黎足迹贡献友好事业
已故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为中新友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代表团此次访华的另一目的就是加强新中民间友好,将艾老的精神发扬光大。代表团在京时就特意参观了路易·艾黎故居。团员们表示,艾老已经去世多年,但对外友协还完好地保留着他的故居,这种不忘老朋友的精神非常难得,他们作为新西兰人,更要使艾老奉献毕生的新中友好事业不断发展。代表团还访问了被艾老视为第二故乡的甘肃省山丹县。尽管当地饮食住宿条件比较差,但没有一个人抱怨。他们主动表示,过去山丹条件更为艰苦,但艾老仍然义无反顾地一呆就是10多年,与山丹人民一起齐心协力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作为艾老的同胞,他们不但不会嫌山丹条件差,而且还会尽自己所能帮助山丹。
代表团经过四五个小时车程赶到山丹后,得知山丹培黎学校的两千多名学生在学校列队准备欢迎代表团,便决定取消原计划的一小时休息,马上赶往学校。在与学生的见面会上,团长贝恩说,山丹虽然不是发达的城市,也没有名胜古迹,但在所有新西兰人心中,它始终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它见证着路易·艾黎和新中友协为新中友好做出的不懈努力,并不断提醒人们发扬艾老的国际主义精神,发展新中友好事业。他还代表新中友协向培黎学校捐款,用于購买电教设备。代表团中的约翰·里奇是新西兰的著名作曲家,他向学校捐赠了他16年前为歌颂路易·艾黎所作的乐曲光盘及曲谱。代表团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校园、艾黎故居、工合企业和艾黎陵园,并出席了欢迎晚会。晚会后外宾与学生们亲切交谈,互赠礼物,将整场活动推向高潮。离开学校时,很多人都依依不舍,留下了感动的泪水。他们表示,虽然这些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普遍不好,但都有着远大的抱负和不怕吃苦的精神,这就是艾黎能够在此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原因。他们一定会继承艾老的事业,继续帮助这些天真纯朴的孩子们学有所成,改善山丹落后的面貌。
在兰州,代表团访问了艾老创立的兰州石油学校。他们聆听校长关于学校的现状和未来规划的介绍,不时提出问题,并仔细作记录。他们还在学生的陪同下参观了学生宿舍,询问学习生活情况,并鼓励好好学习,争取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代表团此次主要访问了我国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行程较长,条件较为艰苦,但团员们始终心情愉快。他们一致认为,尽管很多人曾经访华,但主要都是访问较发达的大城市,而此行所揭开神秘面纱下的丝绸之路是他们完全不了解的,超乎此前的想像。此行加深了他们对中国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所到之处人们对新西兰友人的热情接待使他们看到了新中民间友好的成果,坚定了他们继续这一事业的信心。回国后他们将与亲朋好友分享这次终生难忘的旅行,鼓励更多的新西兰人访问中国。他们还一致感谢对外友协工作人员对行程的精心安排和对团员热情接待,并表示今后会继续加强与对外友协的合作,致力于发展与中国的长期友好关系,继承发扬艾老的光辉事业。
感受古丝绸之路之今昔
代表团的大多数成员来过中国,踏上古丝绸之路使他们无比兴奋。在这里虽然没有大城市繁华、现代,却处处感受到历史的变迁、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国各族人民虽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却能和睦相处。在交河古城和高昌遗址,团员们惊诧于我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和高超的建筑艺术。在嘉峪关、坎儿井,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使大家叹为观止。莫高窟和千佛洞,使客人倾倒于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流连忘返。但最让代表团感慨不已的是这里正在发生着的巨大变化。位于达坂城的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厂沐浴着改革开放之风,沙漠中储量丰富的油田为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西安、兰州等古城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焕发出无穷生机。
团员们一路上不断提出关于中国政治、经济、教育、环境及人民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陪同和导游客观地介绍了我国目前的国情、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尤其是外宾特别感兴趣的农业问题。当得知中国本届政府非常关注三农问题,并在不断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广大农民生活时,代表团成员纷纷表示赞赏,认为无论是成功战胜非典还是对广大农民的关注都让人看到了一个务实、高效、负责的中国政府。但遗憾的是,西方媒体并没有公正客观地反映事实。他们表示回国后会通过新中友协向新西兰人民介绍中国所发生的一切,消除误解,并建议他们访问中国,体会真实的中国。
追随艾黎足迹贡献友好事业
已故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为中新友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代表团此次访华的另一目的就是加强新中民间友好,将艾老的精神发扬光大。代表团在京时就特意参观了路易·艾黎故居。团员们表示,艾老已经去世多年,但对外友协还完好地保留着他的故居,这种不忘老朋友的精神非常难得,他们作为新西兰人,更要使艾老奉献毕生的新中友好事业不断发展。代表团还访问了被艾老视为第二故乡的甘肃省山丹县。尽管当地饮食住宿条件比较差,但没有一个人抱怨。他们主动表示,过去山丹条件更为艰苦,但艾老仍然义无反顾地一呆就是10多年,与山丹人民一起齐心协力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作为艾老的同胞,他们不但不会嫌山丹条件差,而且还会尽自己所能帮助山丹。
代表团经过四五个小时车程赶到山丹后,得知山丹培黎学校的两千多名学生在学校列队准备欢迎代表团,便决定取消原计划的一小时休息,马上赶往学校。在与学生的见面会上,团长贝恩说,山丹虽然不是发达的城市,也没有名胜古迹,但在所有新西兰人心中,它始终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它见证着路易·艾黎和新中友协为新中友好做出的不懈努力,并不断提醒人们发扬艾老的国际主义精神,发展新中友好事业。他还代表新中友协向培黎学校捐款,用于購买电教设备。代表团中的约翰·里奇是新西兰的著名作曲家,他向学校捐赠了他16年前为歌颂路易·艾黎所作的乐曲光盘及曲谱。代表团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校园、艾黎故居、工合企业和艾黎陵园,并出席了欢迎晚会。晚会后外宾与学生们亲切交谈,互赠礼物,将整场活动推向高潮。离开学校时,很多人都依依不舍,留下了感动的泪水。他们表示,虽然这些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普遍不好,但都有着远大的抱负和不怕吃苦的精神,这就是艾黎能够在此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原因。他们一定会继承艾老的事业,继续帮助这些天真纯朴的孩子们学有所成,改善山丹落后的面貌。
在兰州,代表团访问了艾老创立的兰州石油学校。他们聆听校长关于学校的现状和未来规划的介绍,不时提出问题,并仔细作记录。他们还在学生的陪同下参观了学生宿舍,询问学习生活情况,并鼓励好好学习,争取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代表团此次主要访问了我国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行程较长,条件较为艰苦,但团员们始终心情愉快。他们一致认为,尽管很多人曾经访华,但主要都是访问较发达的大城市,而此行所揭开神秘面纱下的丝绸之路是他们完全不了解的,超乎此前的想像。此行加深了他们对中国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所到之处人们对新西兰友人的热情接待使他们看到了新中民间友好的成果,坚定了他们继续这一事业的信心。回国后他们将与亲朋好友分享这次终生难忘的旅行,鼓励更多的新西兰人访问中国。他们还一致感谢对外友协工作人员对行程的精心安排和对团员热情接待,并表示今后会继续加强与对外友协的合作,致力于发展与中国的长期友好关系,继承发扬艾老的光辉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