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交通运输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

来源 :信息化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n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资源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已经成为国家支柱型资源,是信息社会发展的本质特征。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信息资源整合应用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相继出台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等文件,把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首要战略行动。此外,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发布的《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中也把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进一步定位为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中四大基础设施中的两大基础设施,强调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
  国内交通运输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发展现状
  (一)战略重视、政策指导是交通运输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发展的前提条件
  早在2005年,作为行业宏观指导的交通部就制定发布了《交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指导意见》和《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集》等文件,加大力度规范和加快交通运输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自“十一五”以来,在《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各级交通运输行业管理部门和领导已经清晰认识到整合资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力求通过资源整合,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系统的协同性,推动交通运输信息化深入健康发展。通过不断积累和完善,各部门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资源,以业务为主线,以核心部门数据为基础,汇集了大量的信息资源, 内容涵盖公路水路交通建设、生产和管理等内容,旨在通过整合创新、服务创新,使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信息资源整合应用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条块分割、盲目建设是交通运输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发展的绊脚石
  交通运输信息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有着独特的行业特性,根据交通运输行业特点,可分为基础信息、生产运行信息、行政管理信息、统计信息、交通安全监督及保障信息和公众服务信息等六方面,具有很强的公众服务性和商业运作性。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体制部门分级和思想意识陈旧等原因,造成交通运输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没有被有效整合利用,大量基础信息数据浮于纸面、闲置浪费,没有进一步数字化处理;部分信息被严密控制,相互封锁,以信息孤岛形式存在。个别地区和部门还存在为整合而整合的现象,在电子政务建设迅速发展的“成就”下,实际上只是将分散在各政务部门的信息不加分别地集成在一起,简单地把信息资源整合理解为集中建库,最终建立起一个五花八门的“整合资源”。
  美国交通运输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发展现状
  (一)建设顶层架构,构建信息资源索引目录
  从整体上看,美国政府网站(www.usa.gov)信息海量、服务全面,作为领先全球的政府网站,在网站主题内容的组织分类、人性化服务框架搭建、网站建设的组织设计等各方面都独具特色。美国政府网站按照“美国联邦电子政府体系架构”FEA进行信息资源分类,通过对海量信息资源进行聚类整合,按照字母索引(A-Z)建立目录式的网站信息服务框架,用户可以根据待查信息的主题词(例如“Road”、“Highway”、“Car”等,如图1)直接找到相关内容,方便用户访问所有在线的政府办事项目、服务项目和其他的信息。
  (二)倡导用户需求,围绕服务整合应用信息资源
  美国交通部(www.dot.gov)网站作为美国政府网站业务办理的重要支撑,在交通运输资源整合建设方面表现突出。网站在国家政府信息资源顶层标准规范设计下,按照不同的服务对象,分为公众服务(Citizens Service)、商务服务(Business Service)和政府服务(Government Service),然后再根据不同服务需求进行细分,方便用户逐级查询信息和迅速定位。以“危险品安全运输”为例(如图2),网站为该业务单独建立页面,就相关条例、办理说明、许可申请、常见问题、泄露报告、教育培训等一系列相关事项进行梳理整合,实现一站式的线上服务,业务条理清晰、页面简洁。
  有关交通运输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一些建议
  (一)建设交通运输电子政务信息资源顶层设计架构
  随着交通运输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迫切需要用系统化、智能化、相互关联的业务信息系统来支撑交通运输行业的迅速发展。然而由于受到整个电子政务建设阶段性和功利性的限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全局意识和统筹观念,盲目追求短期效益,导致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系统性、继承性、扩展性差,制约着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
  交通运输电子政务信息资源顶层设计是指在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中通过实现在理论上一致、功能上协调、结构上统一、资源上共享、部件标准化,最终达到交通运输行业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顶层设计架构的确立将成为交通运输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体规划和具体实施的重要桥梁。
  (二)引入市场机制,鼓励资源外包
  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各级政府在“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下,不断开发各类公益信息服务项目。一方面,紧密结合“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合相关资源,努力向农民提供交通科普知识、农村公路建设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另一方面,逐步建设完善公路水路出行服务体系,提供出行路线、客运班次查询,及时发布动态路况信息和气象信息,为公众的安全便捷出行提供有力保障。
  但是在取得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另外一个普遍现象,以出行服务来说,个别管理部门以每年建一个应用系统、每次分包给不同承建单位的形式,陆续建设了自驾路线查询、实时路况查询、公交换乘查询、加油站查询、维修站查询等独立的应用服务系统,增加了公众信息查询的难度,甚至是造成了查询结果的相互矛盾,最终导致了一个个“豪华孤岛”被弃之不用。
  因此,在交通运输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建设过程中,与其由政府单一主导、按部就班的建设发展,反而不如打破政府信息资源垄断现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企业对可公开的政府信息资源外包开发,在对公众提供无偿的基础性信息服务基础上,适当放宽对新型服务形式的限制,如手机实时路况定制、GIS地图中商家信息标识等,在一定限度内允许部分有偿的信息服务。企业在获利的同时,能够灵活、积极、更为人性化的开发针对公众的便捷服务,最终实现“供需”双赢。
   (作者单位: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其他文献
随 着现代科学技术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渗透, 腐败案件发生的领域、手段和规模较以往有了很大变化,违纪违法行为日益复杂化、隐蔽化和智能化,新兴经济领域的腐败案件和运用高新技术手段作案呈上升趋势。为此,青岛市运用信息网络技术,针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依托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和各部门业务应用系统,通过科学梳理事项、优化再造流程、固化办理程序、分级授予权限、网上同步监控,行政权力流程网上实
教育、信息这两个要素必然是由第三个要素把它们交织在一起,这就是“人”。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也是思维流和数据流的交织过程。人是教育和信息的受体,同时它又是进行教育的主体
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1月1日开设了他的私人博客和Twitter(微博),希望用这种方式来聚拢人气,拉近民众和政治之间的距离。他的博客预计每周更新一次,并专设链接接受网民意见。
当今社会,网络已成为一个成本低、速度快、效益高的信息平台,而作为政府部门的网站,更是以其信息的真实权威性赢得百姓的信任。近年来,福建人防门户网站(www.fjrf.gov.cn)在网络服务保障平台建设和与网民互动交流方面努力创新,不断探索,以独自的特色和不断上升的点击率在省级政府部门门户网站建设中脱颖而出,并逐步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  打造便捷实用的人防网络服务平台  为了使福建人防门户网站具备更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深入,科技部的应用系统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在各项工作中的重要性也不断增强。目前,已有包括科技部门户网站信息系统、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算申报中
随 着政府网站建设的深入发展,对政府网站的管理愈加显 得重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网站管理模式,是政府网站的管理者和建设者面对的重要课题,加强并加快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对政府网站的现阶段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当前,政府门户网站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实现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主要体现在政府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和在线互动三大服务功能上。随着政府网站建设的深
2009年12月27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己确定将东营市列为全国第一个农村信息化试点城市。该试点项目是国家工信部与科技部共同启动的国家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省建设的项目内容之
对 于13.9亿的中国人来说,在当下的政治经济生活中, 恐怕没有比手机实名制更大的事了。现在的中国,妇孺老幼,谁的口袋里没有一部手机?中国手机用户总量早已超过了8亿户,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手机用户大国。  手机实名制几乎与每一个中国人有关。  那么,手机实名制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手机实名制将怎样改变中国?  据工信部消息,9月1日起,正式实施移动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制度,并设三年过渡期。各大运营商的集团公
信息通过多点、多元的方式进行交换,与普通商品的给予和获取不同,信息的特殊价值在于分享。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商务、教育和其他各项活动均是在这样一种平等互动的环境中创造财富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战略部署,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任务。韩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取得明显效果。2008年,韩国又提出IT与产业融合战略,并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加以推动。分析韩国在推进IT与产业的融合中的做法,对我国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发展历程    (一)融合起步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