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岳飞是千古忠臣良将的代表,以“精忠报国”著称于世。主张“扫尽胡尘,把金瓯重补”,智勇双全,爱国爱民,治军有方,敌人畏之云“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可见其凛凛正气与盖世神威,得到当时及后世人们的尊崇和敬仰。然而卖国求荣的秦桧,为了向金人求和以十二道金牌将岳飞逼回,设计陷害,惨死狱中。不仅如此,秦桧手握重权,凡是主张抗金的文臣武将均遭他的毒手。凡是同情或支持抗金的人,包括他们的亲友、学生,秦桧也都不放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岳飞是千古忠臣良将的代表,以“精忠报国”著称于世。主张“扫尽胡尘,把金瓯重补”,智勇双全,爱国爱民,治军有方,敌人畏之云“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可见其凛凛正气与盖世神威,得到当时及后世人们的尊崇和敬仰。然而卖国求荣的秦桧,为了向金人求和以十二道金牌将岳飞逼回,设计陷害,惨死狱中。不仅如此,秦桧手握重权,凡是主张抗金的文臣武将均遭他的毒手。凡是同情或支持抗金的人,包括他们的亲友、学生,秦桧也都不放过。秦桧还巧立名目,对私自写史的、说话带讽刺的都要制罪。秦桧的这种倒行逆施,误国殃民可谓登峰造极,自然也遭到了千百万人的刻骨仇恨。历史上以此为题材创作戏剧的有元代著名剧作家孔文卿以《地藏王证东窗事犯》传世,还有明代戏曲家李梅实所创《精忠旗》,晚明有《精忠记》及《岳母刺字》等。
《东窗事犯》据说秦桧杀岳飞,曾事先与人在东窗下密谋过,故此称这次谋杀案为《东窗事犯》。《疯僧扫秦》是这个戏里的一折。传说秦桧罪大恶极曾被义士施全刺杀过,刺杀未遂,被秦桧手下人捉住,他面无改色的大骂秦桧:“我虽然没能一刀宰了你,死后变成历鬼,也要捉拿你刀劈油炸,为冤死的忠魂报仇血恨。”秦桧在遇刺后整日坐卧不宁,梦寐难安,因此到灵隐寺烧香拜佛,求神保佑。
秦桧到了庙中,看到墙上写着一首自己做的诗,惊问是何人所写,老和尚把写诗的烧火和尚叶首一找来。秦桧见他疯疯癫癫的,便说道:“我只道是怎样一个疯僧,原来是这样一个疯僧”。疯僧看看秦桧说:“我只道怎样一个秦桧,原来是这样一个秦桧”。“吓!你怎擅道我的名字?你知道我是谁,我是当朝宰相”。疯僧:“你是个上瞒天子下欺臣……”秦桧拦住他问:“墙上的诗是你写的”?疯僧:“是你做的,是我写的。”秦桧看这和尚有些来历又问他:“你知道我的来意吗?”疯僧:“恁来意,我先知,只因为梦惊恐故来到俺寺里”。秦又问他手里拿的什么,他说是吹火筒。问他做什么用的,他说里通外国。秦又问他做什么功课 他说有功的都杀了。秦叫他把功课拿出来看看,他从袋里拿出一张纸给秦桧,上面写着:“久闻丞相理乾坤,占断朝纲第一人,都为群臣朝北阙,堂中埋没老元勋,闭门杀死忠良将,塞上欺君虐万民……”疯僧接着说:“你在路上遇到施全就该死了。”把秦桧说得心惊胆颤,只好说和尚累了快拿份斋饭给他,斋饭拿来疯僧把它倒了,只好又给他一份,没想到他又倒了。秦桧生气了,“你不吃就算了,为什么坏了我两份斋饭?”疯僧:“我只坏了你两份你就恼了,你坏了他们三个呢?”(指秦桧杀了岳飞父子及部将张宪)秦桧只好再把话岔开,问他有什么本事,他说会呼风唤雨。秦桧不信,疯僧真的呼来了风。风大,吹得秦桧怕起来,叫他快收了,马上就收了。秦又问他怎么收的这么快,他说连发十二道金牌还不快,又说这风不是风,是朱仙镇上黎民的怒气。他又唤来了雨,说这不是雨,是你屈杀岳飞父子老天垂的泪。”句句都戳在秦桧的痛处,他原本想到庙里来求神平一平心中慌乱不安的情绪,不料想反被疯僧扰得毛骨悚然,不寒而栗了。
剧作者把疯僧写成地藏王的化身,实际是代表着正义的化身,表达了人们对千古忠奸的判断。昆曲《疯僧扫秦》常以独立一折演出,剧中扮演秦桧的是净角,扮演疯僧的是丑角,两个人一问一答,主要以科白为主,这种形式据古籍记述为“参军戏”。演员只有两个人,一个装痴做呆的称“参军”,是被嘲弄的对象。一个活泼机智、滑稽可笑的,叫做“苍鹘”。往往是“苍鹘”戏弄“参军”,内容都取材于现实生活,以箴讽时政,揭发黑暗,抨击邪恶,讽刺贪官污吏为宗旨。古书上记载有个叫周延的参军(官名),贪污了几百匹官绢,因此获罪,后来朝廷在举行宴会时,便由演员身穿单薄的绢衣出场,另一个演员便问他,你是什么官,为什么当了演员,他答是参军官,并抖了抖身上的绢衣说:“就是为了这个!”这样批判犯贪污罪的官吏,自然也就能收到了“以戒百官”的作用,影响很大,渐渐地人们也就称这种演出为“参军戏”。后来,溶科白歌舞音乐为一体的演化成为有头有尾的故事,便发展成为戏剧。这两个角色就发展成戏中一净、一丑两个行当。另外的一支则沿着这个路子演化成为相声,至今深受人们的普遍欢迎。
其他文献
自一八四二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之后的一百多年以来,收复香港就被视为洗雪耻辱的主要象征,成为中国人心中萦绕久远的梦想。一八四五年,一个名叫易之瑶的湖北生员赶到北京,想向皇上奏陈他收复香港的锦囊妙计。在易之瑶看来,从英国人手中收复香港是一件相当容易的事情,只需五千军士,由他带领,把用木料做成的假大炮“咱咱分抬”袭上香港四周山头,排列成行,居高御下,英夷就会胆战心寒,不战而胜即可夺回香港。香港一去,扫
一、 概况部分 李 辉:我想知道,当你第一次看到你的完整档案时,有什么样的感受?恐怕不仅仅是吃惊,也不限于个人的痛感,是吗? 杜 高:的确如你说的这样。当我面对着这厚厚的一堆带着沉重的历史陈迹的档案材料时,既惊讶又沉痛,感情是复杂的。这本档案是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我个人在中国社会的政治命运的真实记录。它像一个可怖的暗影紧紧地跟随了我二十四年,目睹了我从一个活泼的青年变成一个衰颓的老人,目睹了
一、问题的提出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近现代马克思主义运动纲领性文献,它较完整、系统、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带国际性的著作,是中国共产党创始者及早期中共党员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著作。《宣言》汉译本在中共建党前一年由陈望道先生翻译出版。解放后,经过全国规模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宣言》的汉译本广泛印发,可谓家喻户晓。 《宣言》中有一句集中概
一 老 友 《辉煌的日子》描述的是作为艺术家的人、人的精神的光天化日。 人的精神,就是人在“自我”之内建立起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区别——这种区别归根到底是没有区别,而人之为人就是要创造出区别——并在区别(两极)之间保持联系:这就等于去寻找和结识那模糊而没有定准的、如隔着烟幕的朋友。而这正是我自己的(弄不明白的)老友。老友作为一个纯粹的人,并不是靠性别来辨认的,勿宁说他是似男似女、不男不女的;
你,你的哀愁,你的欢乐, 你的遐想,你的雄心,你感觉自我, 实际上都只不过是下面一堆东西的活动而已: 一大群神经细胞和同它们联系着的分子! ──F.克里克(英国生物物理学家) 岳麓书院的“霜冷话语”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不甘百年寂寞,先后请了余秋雨和余光中两位先生登杏坛而发大响。笔者是漂泊异国他乡的湖南人,不过像一位法国诗人说的,世界太老而吾生又晚,失去机遇躬逢其胜,只剩得两个美妙
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里,传统的思维逻辑方式使人们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有了大众公认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在这样的时期,传统的流变是较温和、较缓慢的,较容易被大众所认可、所遵循,它与社会各阶层的生存和利益也基本吻合、互相适应。然而,在历史剧烈的变革时期来临时,传统中墨守成规的一面便格外引人注目地显现出来,并无可逃脱地受到人们特别是各历史时代先觉者们的怀疑、质问、挑战,甚至是摒弃、鞭鞑。 我们会发现:人
屈原下场去了,画家吹响哨音又把“七贤”集合到竹林里来,干吗?——表演“傲骨”呀。 天下已定,座次排完,官多位少,总有一些失意失路的人。画家能够获得画《凌烟阁》功臣图的荣幸,却永远挤不进功臣队里,这就注定他要和失意失路者同持一种上不得客船的旧船票。于是,画“傲骨”摆“高雅”,纸上做“酷”,为他人,也为自己,排遣这心头之痛。断不了对庙堂的单相思,仅凭这一条也与堂而皇之把自己列于众圣云集的《雅典学院》
记得有一次在天津北站等车,看见一个乞丐,支起一条腿,跪坐在一块木板上,正低着头抚弄着什么。待我走近时,才看清楚了:他那条支起的腿上,有一个拇指粗的深深的黑洞,黑洞的周围红红的,结了一片片薄薄的痂。他正揭下一块痂,露出带着血丝的新肉……我心里头顿时升起一股说不出的滋味。在这种滋味里,虽说也有一分同情和怜悯,但更主要的却是一种厌恶和逃避的冲动。我不愿意看到生命的这一面,因为它仿佛直冲我身上最脆弱的部位
在《屋顶间的哲学家》(Un philosophe sous les toits,黎烈文译)一书中,作者梭维斯特(Emile Souverstre,1806—1854,法国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 在睡和醒之间,人们始终寻找着安静,但却空无所获,而只停在活动的边缘。人类生命的三分之二消耗在犹豫上,而最后的三分之一则消耗在悔恨中。 在这里,作者提出了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问题:有没有实实在在的生
五年前,写了部《聊斋志异》评点,书名:《千姿百态,万种风情》,评《志异》中女性之出场。 我十四岁上读《聊斋志异》,一读就迷上了,放不下手。父亲在家乡有间大瓦房,送我回乡,他仍回上海帮工。瓦房只有老姑妈一人,我来她才有了伴。老姑妈晚上从不点灯,怕耗油,油要留着炒菜。自从有了我,她老人家“政策放宽”,才肯点灯,“但只许用一根灯草,”为何?她为了让我能看着书讲故事。一灯如豆,书上的字又小,看着看着就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