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逐步渗透,在语文教学方面,更新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迫切。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时空的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关系试作以下阐述: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地把握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扰,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马说》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议论性散文。作者通过阐述千里马和伯乐之间的关系,列举了千里马在奴隶人之手的不幸遭遇,抒发了自己抑郁不得志,渴望君主能像伯乐善识千里马那样赏识到自己的才华,重新启用自己为国效力的愿望。课文虽然篇幅不长,却构思精巧。由于本文是唐代的作品,现在的中学生对那时的社会背景很陌生,这就给本文的学习加大了难度。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做的:
1.利用现在许多名马图片的展示来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了解千里马的特点。当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体会了千里马“俊美飘逸”的外形特点后,播放自制的一系列名马的图片,展示出这些马在不同背景下或凝神独立、或扬蹄奔腾、或俯身静卧、或昂首嘶鸣的种种情形,充分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看到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画面,直观地验证了千里马的特点,所配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美的情境之中,接着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了。
2.利用作者--韩愈生平简介的录像突破教学难点
了解韩愈的精神品格,发现韩愈人生遭遇与千里马不被赏识的共同点。当学生通过交流查找的资料,初步了解了作者生平与文章中对千里马的描述后,再放这段录像,学生亲眼目睹了千里马的不幸遭遇,心中充满了对千里马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发现了作者与千里马的共同点:不被赏识,怀才不遇。
3.利用“文字片”和“图文片”巩固教学难点
在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了作者与千里马的共同点后,用自制的文字片出示文章中对千里马的叙述,请学生朗读,从而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借对千里马在奴隶人之手的不幸遭遇来表达自己内心怀才不遇的抑郁之情。学到这里,可谓是水到渠成,学生终于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借物喻人,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来表达自己渴望君主能像伯乐善识千里马那样赏识到自己的才华,重新启用自己为国效力的愿望。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鉴赏词句品味语言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 “诗眼”,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如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引导学生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胡地大雪后的美景,我用多媒体展示春天梨花盛开时的图片,那一幅幅梨花盛开,晶莹如玉、洁白似雪的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诗的语言美,而且很快领悟到了“梨花”的神韵。使学生由对眼前的梨花盛开的美景生发开去,联想到胡地雪后的美景,从而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高超艺术手法,对雪景有了真实而又深刻的印象,对诗的内涵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自悟、交流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感悟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中介,是衡量学生是否读懂课文的重要标准。如果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仅仅停留在层面上,那么这种感悟是浅层次的,是不完整的。网络的交互性使学习者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发送者,为学生的自悟提供了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提炼出重点问题研读,而后进行网上交流。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来安排学习方式和内容,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
如: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课时,让学生首先进入校园网站,输入关键词“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启动搜索引擎,在网上进行搜索。然后,学生打开相关网页进行浏览,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送到编辑区,接下来,学生点击编辑区进行信息整理阶段。学生对搜集到的信息加工处理,形成自己的观点,再把它发送到讨论区,使学生个人的劳动成果成为共享的知识资源,最后,学生点击讨论区就可以进入课堂讨论阶段。这时,学生可以浏览学习其他同学搜集整理的信息,并进行讨论、交流,从而激起许多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对昔日罗布泊的辉煌、曾经的繁荣、今天的现状有了一个全面的深刻的了解,還激发了学生自觉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与破坏环境的不良现象作斗争的责任感。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和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不难发现有许多学生怕写作文,思索很长时间也不知怎样落笔,即使写了也是三言两语,无话可说。在教学中,我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有意识在课堂里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如在“教师节”前,让学生写《我的老师》、《老师,我想对您说……》、《我最尊敬的人》等,我给学生播放与歌颂老师有关的乐曲,或者展示学生与老师一起学习的图片以及老师勤勤恳恳为学生批改作业的场景,观看影片中的部分片断,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优美抒情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情,写作欲望被激发,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老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通过选用多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丰富了写作素材,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
总之,多媒体技术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引起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理想的环境,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场所,从而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
(作者通联:817100青海省乌兰县茶卡镇中学)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地把握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扰,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马说》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议论性散文。作者通过阐述千里马和伯乐之间的关系,列举了千里马在奴隶人之手的不幸遭遇,抒发了自己抑郁不得志,渴望君主能像伯乐善识千里马那样赏识到自己的才华,重新启用自己为国效力的愿望。课文虽然篇幅不长,却构思精巧。由于本文是唐代的作品,现在的中学生对那时的社会背景很陌生,这就给本文的学习加大了难度。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做的:
1.利用现在许多名马图片的展示来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了解千里马的特点。当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体会了千里马“俊美飘逸”的外形特点后,播放自制的一系列名马的图片,展示出这些马在不同背景下或凝神独立、或扬蹄奔腾、或俯身静卧、或昂首嘶鸣的种种情形,充分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看到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画面,直观地验证了千里马的特点,所配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美的情境之中,接着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了。
2.利用作者--韩愈生平简介的录像突破教学难点
了解韩愈的精神品格,发现韩愈人生遭遇与千里马不被赏识的共同点。当学生通过交流查找的资料,初步了解了作者生平与文章中对千里马的描述后,再放这段录像,学生亲眼目睹了千里马的不幸遭遇,心中充满了对千里马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发现了作者与千里马的共同点:不被赏识,怀才不遇。
3.利用“文字片”和“图文片”巩固教学难点
在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了作者与千里马的共同点后,用自制的文字片出示文章中对千里马的叙述,请学生朗读,从而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借对千里马在奴隶人之手的不幸遭遇来表达自己内心怀才不遇的抑郁之情。学到这里,可谓是水到渠成,学生终于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借物喻人,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来表达自己渴望君主能像伯乐善识千里马那样赏识到自己的才华,重新启用自己为国效力的愿望。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鉴赏词句品味语言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 “诗眼”,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如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引导学生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胡地大雪后的美景,我用多媒体展示春天梨花盛开时的图片,那一幅幅梨花盛开,晶莹如玉、洁白似雪的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诗的语言美,而且很快领悟到了“梨花”的神韵。使学生由对眼前的梨花盛开的美景生发开去,联想到胡地雪后的美景,从而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高超艺术手法,对雪景有了真实而又深刻的印象,对诗的内涵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自悟、交流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感悟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中介,是衡量学生是否读懂课文的重要标准。如果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仅仅停留在层面上,那么这种感悟是浅层次的,是不完整的。网络的交互性使学习者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发送者,为学生的自悟提供了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提炼出重点问题研读,而后进行网上交流。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来安排学习方式和内容,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
如: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课时,让学生首先进入校园网站,输入关键词“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启动搜索引擎,在网上进行搜索。然后,学生打开相关网页进行浏览,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送到编辑区,接下来,学生点击编辑区进行信息整理阶段。学生对搜集到的信息加工处理,形成自己的观点,再把它发送到讨论区,使学生个人的劳动成果成为共享的知识资源,最后,学生点击讨论区就可以进入课堂讨论阶段。这时,学生可以浏览学习其他同学搜集整理的信息,并进行讨论、交流,从而激起许多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对昔日罗布泊的辉煌、曾经的繁荣、今天的现状有了一个全面的深刻的了解,還激发了学生自觉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与破坏环境的不良现象作斗争的责任感。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和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不难发现有许多学生怕写作文,思索很长时间也不知怎样落笔,即使写了也是三言两语,无话可说。在教学中,我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有意识在课堂里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如在“教师节”前,让学生写《我的老师》、《老师,我想对您说……》、《我最尊敬的人》等,我给学生播放与歌颂老师有关的乐曲,或者展示学生与老师一起学习的图片以及老师勤勤恳恳为学生批改作业的场景,观看影片中的部分片断,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优美抒情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情,写作欲望被激发,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老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通过选用多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丰富了写作素材,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
总之,多媒体技术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引起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理想的环境,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场所,从而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
(作者通联:817100青海省乌兰县茶卡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