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同龄人:奋进70年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s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生于1949年。他们成长的每一步,都自然地与共和国发展的轨迹交织在一起。
  今年,他们70岁。
  老作家梁晓声:书写中国人现实变化
  1949年9月,梁晓声出生在哈尔滨一个建筑工人家庭。梁晓声的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新中国成立前,便跟着闯关东的队伍,一路从山东老家走到了哈尔滨。从“小三线”建设到“大三线”建设,父亲常年奔波在外,母亲带着他们五个兄弟姐妹,省吃俭用维持着清贫的生活。
  上山下乡、恢复高考、改革开放……七八十年代的中国经历了风起云涌的大变革、大转折,每一步,梁晓声们都是亲历者,也是记录者。1968年,19岁的梁晓声自愿报名,成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第一批兵团战士。6年的知青生活,他遇到过很多好人,给予了他无私的帮助,他也帮助过很多人,因此才有了被推荐上大学的机会。这些经历使他感受到好人的力量、善的力量,这种善的力量正是推动社会进化的力量。
  1974年,他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被推荐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廠当编辑,开始了大量以知青生活为题材的文学创作。几十年来,他一直坚持去乡下采风,一路走来,将变化看在眼里。在时代巨变的洪流中,梁晓声希望通过他笔下不同层面的人物,传达他对社会的感知和心愿。亲历了新中国发展壮大的每一步,参与了时代进步交响的每个乐章,梁晓声坦言,爱国之于他们这一代人,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必然。
  老戏骨王馥荔:拍好电影讲述真实中国
  被誉为“天下第一嫂”的老演员王馥荔生于1949年,12岁进入江苏省戏曲学校学京剧,毕业后进入江苏省京剧团。197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为拍摄《金光大道》在全国挑选演员,寻找表演生活化,形象气质好的女性,一眼相中了王馥荔。在这部电影中,她饰演的农村妇女吕瑞芳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又真实可爱,瞬间风靡全国。在王馥荔的演艺生涯中,所有得奖的角色都是配角,最让她引以为傲的是在电影《日出》里饰演仅有三场戏的翠喜,这个角色让她拿到了大众电影金鸡、百花双奖。为了演好角色,王馥荔拜访了原作者曹禺先生,去天津采访了流落风尘的老人,把一口白牙画成棕黄色,为此拍完全天的戏才吃东西。改革开放初,王馥荔、刘晓庆等演员参加了中国首个电影代表团赴法国访问。她在心里暗暗发誓,要拍摄更多的好电影,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
  虽然已从中国广播艺术团退休,但团里每次召唤她上山下乡下基层演出,王馥荔从不推辞,即使发烧生病也要参加,“每一次都把自己最好的状态拿出来给观众看。”
  王馥荔曾说过:“我是一个幸运儿,虽然和国家一起经历了这么多的坎坷挫折,国家在成长,我也在生活中淬炼。”
  老医生郭继鸿:为进步努力再努力
  作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我国心脏电生理领域带头人,已是古稀之年的郭继鸿大夫,仍然坚持自己查房、出门诊,甚至忙到嗓子沙哑。
  1949年6月,郭继鸿出生在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68年,刚刚中学毕业的郭继鸿懵懵懂懂,从北京来到了内蒙古巴彦淖尔农村,已经当医生的哥哥把所有医学课本都送给了郭继鸿,经过简单的学习和培训之后,郭继鸿就成为了年轻的“赤脚医生”。
  1978年,改革开放让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研究生招生恢复后,已在内蒙古医学院上完工农兵大学的郭继鸿考入了同济医科大学。当时,国内针对心律失常和心电学领域的研究几乎一片空白。“没有设备就自己造!”凭着大胆猜想,他找到一台国外生产、报废多年的脑电图机,几经改装,竟然记录出了清晰的心腔内希氏束电图。郭继鸿说:“因为这算当时非常前沿的东西,国内没有这机器,所以我们要想各种办法,把这个事情做出来。”
  郭继鸿主攻的心血管疾病领域也不例外。2018年,他牵头成立全国心电医联体联盟,让边远地区患者能够通过远程诊断得到治疗,此外,他还推动建立了中国正常成人心电图数据库,结束了长期依赖国外诊断标准的历史。郭继鸿说:“当我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医学的水平、理论和技术与国外差距很大,但是现在,几乎已经和国外能够同步。”
  对于郭继鸿而言:“面对成绩与荣耀,面对挫折与失落,面对我挚爱的祖国与中华的荣耻、强盛与危难,面对着此时有限的人生与未来,我只有用同一句话,又是同一个回答:努力,再努力。”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比起一般人,有一群老人对这70年感触尤深,出生时,他们和整个国家一起迎接初升的太阳;成长中,他们经历着祖国发展历程中的风风雨雨;如今,他们感受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他们与祖国荣辱与共,一生坚定爱国信念;他们的生活历经甘苦,把汗水泪水洒入史册;他们用自己的故事,书写着祖国成长壮大的点点滴滴。
其他文献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9周年。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对于今天的青年人来说稍显遥远。但历史终究是不能忘记的。  在一个暴雨如注的夏日,记者来到杨筠范奶奶的家中。一开门,银白的头发、慈祥的笑容、精神抖擞的杨奶奶热情地招呼着:“快进了,快进啦。”  是什么让一个柔弱的女子毅然投身到朝鲜战场的枪林弹雨中?上战场是怎样的一种体验?战争是什么样的?无数的问号等待着被逐个解答。  红色故土:立
期刊
鄔沧萍先生寄语读者
期刊
“邬老,我们来看您了!”《新天地》杂志总编辑杨鸣旭和几位养老界的同仁,在这个夏末秋初的午后来到中国人民大学邬沧萍先生的家。  下午三点,温和晴朗的阳光透过窗户照了进来,97岁的邬沧萍先生气色很好,柔和的脸上泛着淡淡的红光。他条理清晰、声音洪亮、说到兴奋处振袂而起,全不见耄耋老人蹒跚之态。邬老幽默又带些自豪地说:“我这一辈子没有因病住过医院,我身上的零件除了牙都是原装的,没换过。”  治学为民 研学
期刊
11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农工民主党中央、全国老龄办、中国老龄协会于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联合举办“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高端研讨会”。会议以“新时代、新国情、新对策”为主题,内容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深入学习领会相关文件精神,围绕“老龄政策制度”“健康养老服务”“老龄社会治理”等方面分别展开深入研讨。本次会议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理论前沿性研讨,来自全国各地老年教
期刊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能延续至今,各个家庭能稳定持续发展,都与家庭教育有着很大关系。涵养家风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好传统,人们素以名门之后为骄傲,光前裕后,代代相传,大德之存焉。家风之传承,史不乏例,浙江安吉堪孚美誉。  故土难忘  在近现代中国书画史上,一代宗师吴昌硕的光芒最为耀眼。吴昌硕在诗、书、画、印等方面造诣极深。他的艺术道路与众不同,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创新。他的作品有一种雄劲苍茫的生命力量,一扫明
期刊
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又称“老人节”,自古以来就是个备受关注且仪式感强的节日。插茱萸、饮重阳酒、吃糕、登高,寄托了人们两种心情,希望远方的亲人平安,希望自己的子女和生活“步步登高”,这是个吉庆有余的欢乐节。  本刊全媒体记者走上街头,采访“老年人想对年轻时代的自己说什么”“老年人想对现在的年轻人说什么”“尊老敬老,年轻人应该怎么做”。  老年人和年轻人面对镜头纷纷吐露那些想说却不敢说的心声:“要
期刊
辽宁大连市的王忠军组织30多位老人成立了一个名叫“喜庆”的艺术团,为社区群众带来欢乐。他的艺术团已经培养了200多位社区文艺人才。  这个活跃的“喜庆艺术团”主要是靠王忠军摆摊卖货的钱支撑起来的,他之所以坚持多年,靠的是对艺术割舍不下的念想。  他乡入都市,乐器解烦忧  别看70岁的王忠军身体瘦小,说话慢声细语,但精气神特足。退休前他一直生活在东北大兴安岭林区,是一所小学校的音乐老师。2006年9
期刊
我收藏苏联雕塑20多年了,寻遍了哈尔滨的古玩市场,日积月累收藏了近180多尊雕塑。都说,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我生在哈尔滨,长在哈尔滨,七十多年来哈尔滨浓郁的俄罗斯习俗和文化氛围深深感染了我,浓厚的俄罗斯情结一直陪伴着我。我们这代人,最早接触的外语是俄语,听的是苏联歌曲,读的是苏俄文豪的作品,通过苏联电影熟知了苏俄的历史人物、英雄豪杰。  记得在20世纪60年代初,一名哈尔滨运动员从莫斯科带回
期刊
冬季是火灾的高发时期,有数据显示,每年火灾中伤亡的老年人约占伤亡总人数的30%,且该群体的火灾防范意识和火场自救逃生知识技能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群体。老年人尤其是独居老人,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提高防火自救的意识,遇火灾要及时报警和呼救逃生。每年11月9日是全国消防安全日,让我们一起关注消防安全。  生活火灾隐患多  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火光、烟气、声响、气味等火灾前兆不敏感,老年人对火灾的警觉意识明显
期刊
家里老人帮忙带孩子,是很多家庭的常态。正因如此,不少人将其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最近,北京的昝大妈“拉下面子”将儿子儿媳告上法庭索要28万“带孙费”。昝大妈称,孙女今年17岁了,因为儿子儿媳在公交公司工作,生活作息与孩子不一致,所以孙女自从出生后就由自己和老伴照顾,生活费、医疗费、教育费全都是自己垫付。去年,儿子儿媳离婚,这让昝大妈很是伤心,自己任劳任怨帮小两口带孙女却没有换来一家人的和谐美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