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深入采访挖掘先进人物事迹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j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的党教片创作者的摄制方式、内容设置、角度选取及整体构思都会有一定差别,而在采访和挖掘主人公事迹时,对其生平了解程度、心理理解程度及细节的把握程度也都不尽相同。正如1000个人眼中会有1000个哈姆雷特一样。我们应该怎样通过深入采访,将先进人物塑造成那个让人过目不忘的“哈姆雷特”呢?笔者认为,创作者只有将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挖掘第一手材料上,才能让接下来的拍摄、撰稿、剪辑出彩。
  在行为上“磨合”
  笔者曾无意间学习到一种采访方法,多年来屡次运用,效果甚好。日本纪录片工作者在拍摄影片之前,一般都要事先带着摄像机和主人公一起生活一个月,在与主人公的思想、行为、习惯充分“磨合”之后才开机拍摄第一个镜头。这个方法颇值得借鉴,应引起专题片制作者的重视。
  据笔者观察,大约60%以上的党教片创作者在拍摄党教片之前,其目的并不是十分明确,也没认真考虑过到底要拍什么,以及拍摄的镜头在片中起什么作用、有什么意义,拍摄的镜头组接起来反映出什么样的哲理。在素材挖掘阶段没有明确目的和创作意图,根据这些素材制作出的片子在表达上必然缺乏亮点,也不会有观众。不经过深入采访挖掘,我们的拍摄目的肯定是模糊不清的。所以,聪明的创作者要先放下摄像机,全身心走近先进人物的工作、生活,并与之熟悉起来,彼此形成一定的认同和情感共鸣。
  与一个贫困村的先进农民党员交流,倘若衣着光鲜,皮鞋锃亮、趾高气扬地去采访他,他从见到你的第一眼起就会感到有距离。你抽60块钱一包的烟,而他揣着10块钱一包的烟,就不好意思发给你抽。这一刻,即便你使尽浑身解数,想要从他嘴里挖掘出细节也会变得很难。因为距离已经产生了,所以他会用冠冕堂皇的话来回答你的一切问题,比如他思想进步、行为高尚、心灵纯正。你想要挖掘他身上的感人细节和真实故事就要大费周章,他甚至会用假话来敷衍你。人与人之间快速形成认同的前提是志同道合,当采访对象认为你和他是“一条道上”的人时,你花10分钟采访到的情况比别人花60分钟了解的情况更有价值。所以,在走近采访对象时,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消弥与他们的距离,制造彼此认同的前提。如果对方是运动健将,我们可以穿着运动衣去采访;对方是工程技术员,我们可以戴着安全帽去采访。一切都是为了挖掘到好素材,这样做非常有必要。曾有记者到农村采访拍摄,一个月不刮胡子,拍完回城时就像一个村民。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思想上“融合”
  “磨刀不误砍柴工”,在采访挖掘中,倘能与对方在思想上融合起来,将更容易挖掘到有价值的东西。在彼此的距离拉近后,我们可以主动在双方习惯上寻找一些共同点,比如对方喜欢喝酒,就陪他喝两杯。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思想上融合了,还能了解到一些他不愿启齿的事。
  笔者就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位先进老干部,采访过他的记者多不胜数,但有一件事他始终守口如瓶,直到在酒桌上与笔者对饮时才说出来:他年轻时,有一次带着女儿下乡,晚上回家时,一心想着工作的他竟忘了女儿还在车上熟睡,独自回家睡觉去了。第二天一大早他才想起来,狂奔到吉普车前,发现女儿还睡在车上。幸好吉普车透气,如果是现在的密封型轿车,女儿可能已经闷死在车里了。对于此事,老干部边喝酒边说,泪水不停地流下来,说他对不起女儿。
  被采访者对你说出不愿启齿的往事,就充分证明你和他的思想已经高度融合,这时你就能从他身上挖掘到很多一般采访者挖掘不到的东西。这些独家的素材一旦出现在你的片子中,你的作品就会更具有深度、高度和广度。当然,先进人物身上的很多事情有可能是不适合宣传的,这就需要我们多准备、多甄别、多选择。一部党教片,创作者最好能挖掘十个以上有价值的故事、情节和细节,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在采访过程中,从对方的谈话中了解对方的爱好,并投其所好进行思想融合,这是党教片制作者必备的素质之一。党教片创作者首先应该是一位人文主义者,才能在采访中左右逢源,于不经意间挖掘到好的故事,得到意外的收获。
  在交谈中“深挖”
  与先进人物交流时,采访者要主动把握采访节奏。先问什么,后问什么,要看先进人物的性格、身份和说话习惯来排序。比如采访一位厂长,如果我们一开始就直奔主题,问他:“你们厂是如何结合党的十八大政策精神发挥党员职工的先进性的?”厂长接到这个问题肯定犹如“老虎吃天”,面对宏观性的问题,他的回答也必然是宏观性的,不会跟你说什么细节。当你再询问细节时,厂长的谈话思路已经有了定式了,不管你问他什么,他都会不由自主地把话题带到波澜壮阔的全厂发展前景上去。即便你不停地打断他的话,引导他说细节,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这样一来,既耽误双方的时间,还达不到采访目的。笔者认为,正确的做法是采访者应从微观问题入手,然后循序渐进,一步步引导,一步步深入,最后再向受访者提问宏观问题。
  假如你的采访对象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害羞腼腆,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平凡,甚至不愿意接受采访,你就需要从大的方面引导他。若他是一个环卫工人,就先从背景谈起,全区的大环境,全镇的大环境,环卫站的情况,同事们的情况,再到他自己的情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掌握了这些基本情况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介入一些细节性问题,比如他在扫地时,被车撞断了腿,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谁送他去的医院,为什么半个月就出来工作了,要像扫描仪一样搜索一切细节,不留丝毫空白,直到发现新的更有价值的故事:他这么卖命工作是为了抚养一个孤寡老人,老人曾帮助过他。“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看似采访已到尽头,通过挖掘,不经意间又发现了一个新的故事。就这样,一部故事里套故事的党教片就产生了,片中故事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独立成篇,既真实可信又引人入胜。笔者采访时就经常通过细节的挖掘得到一些精彩的故事线索,之后“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挖掘出更多的足以催动观众泪点的故事为止。
  没有经过深入挖掘的党教片,说教的味道就会很浓,全篇看下来多是空话,反复强调向先进人物学习,至于学什么、怎么学却缺乏深入说明。一部片子的主旨,没有故事是交代不清的,而没有深入的采访挖掘就没有故事。
  深入采访挖掘是打造精品党教片的必由之路,而要真正把采访做深入、把挖掘搞透彻,除了要不厌其烦,还要运作得法。这就需要我们党教片创作者耐住性子、弯下身子,把视角放平、姿态摆正,带着人文主义和人本主义精神,与采访对象交朋友、谈心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片子挖到“金子”。
  (作者系《昆明日报》东川通联站站长)
其他文献
2014年9月16日上午9点,台风“海鸥”袭击海南。南海渔业党支部一班人几天备战,日夜巡逻,此刻,依然没有丝毫的懈怠。  潭门港是海南岛通往南海诸岛最近的港口之一,也是西、南、中、东沙群岛作业渔场后勤给养基地和海产品集散地。9月15日下午,海南防台风Ⅱ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南海渔业党支部在潭门镇党委的指导帮助下立即启动防台风应急预案,所有工作人员到一线投入防风工作,全力迎战台风“海鸥”。  同期
期刊
唐布拉草原飘扬着粗犷的牧歌声声,喀什河水弹奏出温婉的古乌孙风情,新疆尼勒克县被誉为祖国西北边陲上的一颗明珠。工作在这里的远教人,充分利用远教平台大力鼓励边民开展特色养殖业,从而让这座明珠之城又璀璨出了新的时代光彩。  毛驴蹚出致富路  “一头毛驴就能赚个上千块,我有90多头,这就是10万块。现在日子美得很!”阿斯郎村的克孜尔·艾力望着满圈的毛驴,乐得胡子都翘了起来。  今年49岁的艾力,从前就是跟
期刊
为充分发挥远教辅导员作用,提升教学水平,吉木乃县委组织部联合科技局举办了远教辅导员讲课大赛。来自“科技之冬”成员单位的各专业技术骨干人员以及各乡(镇)农牧民群众公认的“土专家”“田秀才”等20名辅导员结合各自行业特点、专业特长,开展政策法规、科普知识、适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并评选出汉、哈语组优秀辅导员9名。接下来县委组织部将制作优秀辅导员讲座视频,通过昆仑会议视频系统或刻录光盘下发,供全县党员、农
期刊
我是一名基层村干部。现在每逢中央召开重要工作会议期间,村里都会组织党员干部群众通过远程教育平台进行集中学习,学习的形式一般就是收看会议直播和相关报道。虽然这样的学习比以往念文件、读报纸要生动直观得多,但是只通过看直播,大家普遍觉得对会议精神和一些新政新规还不能完全理解吃透,继续深入学习的愿望都很强烈。作为这类学习活动的亲身参与者,我认为远教站点在组织学习中央重要工作会议精神时不能“一阵风”,而应结
期刊
笔者在基层调研时发现,当前一些农村基层远教站点的基础还十分薄弱,工作开展也相对落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站点在人员素质、资金力量、资源占有等方面处于劣势。如何扶持农村薄弱远教站点加快发展?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城乡结对帮扶”的办法,让城市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帮助薄弱站点提质增效,一方面可以为薄弱站点提供急需的资金、设备、培训等优质资源,另一方面则可以借此强化上下联动、共同推动远教工作的良性机制
期刊
平谷区整合微信、微博、短信、电话等多种传播媒介,设置“手机客户端+pc端网页”的双平台,开发出了平谷区“移动式党组织”这一新模式。一是打破原有基层党组织的空间界限,分领域、分部门、分类别建立网上党组织,设置党费缴纳提醒、通知公告、党员贴士等功能,提供政策法规、业务流程、农业技术信息、用工招聘等实用信息。二是整合现代远程教育、干部在线学习、党建网络、手机报等资源,创新开发了“微信课堂”,设计了主题教
期刊
近年来,安远县以远程教育为载体,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传、帮、带”作用,真正让乡土人才破“土”成“才”,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全县18个乡镇党委、29个远程教育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单位通过调查摸底和群众推荐,组建起依托远程教育服务乡土人才专家辅导队伍。今年以来,全县已有260人被纳入乡土人才库,组建专家辅导队18支。一方面,邀请专家学者采取集中讲课、专题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提高乡土人
期刊
在当前专题片创作领域里,有一些制片工作者喜欢将典型塑造得“高大全”,形象都是“满身光环”。这种形象固然很伟岸,但却让基层党员群众觉得“高不可攀”。其实,在塑造典型人物时,让他们多些人间烟火气,从高高在上的“神坛”走下来,走到基层群众中,这样才能让群众觉得典型可亲、可信、可学。具体来说,在塑造典型人物时,运用“三视”原则:即低视角、平视线、近视距,不失为典型人物塑造的一条可行之路。  低视角:清泉润
期刊
2011年4月12日,秦皇岛市抚宁县突发森林火灾,四千余名武警官兵和党员干部与无情大火展开了激烈搏斗。当这场突发火灾被扑灭以后,人们记住了一个人,他就是在救火过程中表现得无私无畏的秦皇岛市林业局副局长、共产党员樊渭。而我们也接到了新的任务,要制作一部反映樊渭先进事迹的专题片。这是个让我们喜忧参半的任务,喜的是我们秦皇岛涌现出这样一个优秀党员干部,这是秦皇岛人的骄傲;忧的是尽管我们及时赶到了火灾现场
期刊
当刘文炳那张充满笑意的脸庞最终定格在荧屏的时候,我不禁为之赞叹,赞叹刘文炳献身于中国农业的奉献精神,更赞叹《“稻”梦专家刘文炳》一片独到而新奇的叙事角度——不得不承认,《“稻”梦专家刘文炳》的主题是给编导设计了一个难题,毕竟此片以讲述刘文炳的过去为主,而他的“过去时”已“逝者如斯夫”,资料寥寥,照片无几;要讲述好这“往事”,难免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然而,编导却用“追忆性叙事”的手法,巧妙破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