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教室里投放松散件材料,有利于加深孩子对生活的理解,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开启有意义的活动以及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益智区”为例,详细介绍了松散件材料在区角中投放的要领。
关键词: 松散件益智区投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可见,选择适宜的材料非常重要。那什么是“松散件”呢?简而言之,“松散件”(Loose Parts)是简单的材料,是我们很容易在身边或在自然界中能找到的材料,这里定义的松散件材料是在当地工业中运用到的材料。界牌镇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带,经济发达,在这里既有现代城市的风味,又与乡土地气相接。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工业资源,松散件随处可见,获取方便,巧妙运用这些材料,为幼儿探索并感知不同材料的特性提供了机会。下面就以我园“益智区”中利用松散件进行的尝试和探索为例,说明其投放要领。
一、筛选材料,有意识地进行投放。
马拉古兹(瑞吉欧学前教育中心的创立者)坚信所有的幼儿具有创造的潜能。开放性材料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越能够激发幼儿解决难题的潜能以及反思、计划和组装的能力。老师们尝试根据松散件材料的特性,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大致规划出了数数、分类、对应、匹配、图形概念、排序等几类益智游戏,随后将松散件作开放性投放,不对材料的具体玩法进行设计,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决定如何玩,而孩子们也在这些基础上,玩出了更具创造性的游戏。
案例:旋转的陀螺
小四班的益智区有陀螺,孩子们都很喜欢玩。在益智区投放了松散件后,一次偶然,睿睿发现插件也可以当陀螺,提出要跟晨晨比一比,看看谁的的陀螺时间转得长!几轮比赛下来都是晨晨的陀螺厉害,小朋友得出一个结论:大的陀螺转得快。哪些松散件可以当大陀螺呢?孩子们尝试将各种工业插件进行旋转,结果都没有晨晨的陀螺厉害,睿睿突然发现松散件可以组装在一起变成一个大陀螺,于是孩子们开始热衷于将松散件组装在一起进行游戏。没过多久,多多发现将树叶固定在插件上能够旋转出漂亮的图案,并将这一发现告诉了同伴,孩子们围绕着树叶陀螺观察了很久,佳佳也尝试做了一个树叶陀螺,发现旋转出来的图案不一样。
通过实践发现,先对材料进行筛选,有意识地投放,再根据孩子们的需要进行增减,更能帮助孩子们加深对材料的感知。零散件的投放并不是越多越好,通过多次的情景模拟与实地观察,老师们发现当材料投放得过多,反而会影响孩子们的选择,孩子们会偏向于选择他们用过的、熟悉的、颜色鲜艳的松散件,而且孩子之间存在模仿学习,喜欢模仿同伴使用材料,没被用到的材料就会被“打入冷宫”。投放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考虑松散件材料本身的材质、形态特征能否在幼儿运用的过程中引发他们多元的感知与学习。
二、“走进”幼儿,关注幼儿的经验。
幼儿对低结构材料的操作水平直接反映了幼儿的经验。《指南》指出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幼儿操作同一材料的方式、表现出的能力、获得的经验各不相同。教师只有关注、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才能为幼儿提供有效的支持与帮助。
案例:有趣的弹弓
中班益智区内,天天从松散件材料盒里拿了跟皮圈套在大拇指和食指上,又挑选了一个螺丝和一个螺帽,他将螺丝竖立在桌上,然后把螺帽套在皮圈上向后拉,玩起了用螺帽弹螺丝的游戏。玩了两次后,天天发现螺帽有点重,尝试在材料盒里重新挑选合适的松散件,找到了一个塑料插件当弹弓,一下子就把螺丝给弹开了,他又放了三个螺丝开始弹,一旁的小宝也想玩,小雨说“我们来比赛吧!看谁能把他们全部弹倒!”第一次天天弹倒了两个,小宝弹倒了一个,第二次小雨弹倒了三个,小宝弹倒了四个,后来小翔又加入了他们的游戏,变成了三个人的比赛,约过了五、六分钟,益智区所有的小朋友都围在他们边上看他们比赛。到了整理时间,小朋友们起了争执,他们都说自己是赢得多的,孩子们展开了讨论.根据孩子们的讨论结果,教师在益智区增加了一些小红花、白纸、笔、简单的空白表格,并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尝试用这些方法去解决问题。
从案例中不难发现,通过投放具有开放性的松散件材料,孩子们创造出来的游戏也是多样性的。孩子们不仅喜欢这些材料,还能通过这些材料进行创造性的游戏,孩子有关于使用弹弓的经验,运用松散件材料替代创作出了弹弓,且并不局限和满足于单一的用螺帽去弹螺丝,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游戏规则,有了记录的意识,并且自发地去寻找其他能够进行“弹”的材料,并且发现螺丝的倒下与物体的重量、用力的大小、距离的远近有关。在这一持续进行的活动中,我们看到了松散件材料给幼儿带来的不仅仅是学习方式的改变、能力的多元化发展,重要的是,幼儿在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在材料的安排上要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关注幼儿的经验,教师作为观察者可以适当介入,引发幼儿的思考,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而推动活动的开展与进行。
三、利用媒介,丰富投放形式
投放游戏材料是间接指导幼儿游戏的有用策略。教师要充分考虑周围可利用的资源,将教育目标隐含在材料中,采用分散、组合、递进的手段投放材料,激发幼儿持续深入的探索行为。除了松散件材料本身具有多样的玩法,还能通过和其他媒介,如单面镜、多面镜、灯箱等来开拓孩子们的思路,丰富孩子们的感官体验。
案例:放烟花
刘传祥从松散件材料盒中取出了一个一些小零件,开始在灯箱上进行拼摆,拼摆了几个小人,说到:“这是我的爸爸和哥哥,奶奶过生日了,他们要给奶奶放烟花”,便抓了一把塑料粒子撒在灯箱上,同时将灯箱上的灯打开,嘴里喊道:“pong pa!”放完后露出了微笑的表情:“这个烟花放完了!”说完便把灯箱关掉,然后再抓一把塑料粒子洒在灯箱上,打开灯箱,嘴里重复着放烟花的声音,几次之后,旁边的瑞瑞搭腔道:“我这里有做好的礼炮(将六颗螺丝按顺序插在了插件里),你要不要啊?”“好啊!”两个人玩起了制作和放烟花的游戏。
在该案例中,教师采用了“递进式投放”的方式,在孩子们熟悉了材料的特性后,教师提供了灯箱,刺激了儿童的感官,引发了新的游戏行为:灯箱上的灯光效果让孩子们联想到了放烟花时的情境,而塑料粒子抛洒的过程也与烟花绽放时的形态相似。正是新媒介的投入,调动了幼儿的已有经验,通过对材料的自由组合,激发出了他们新的探索欲望。
四、相信兒童,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在和孩子们完成共同搜集后,老师们梳理材料时发现很多都是工业用品:各种型号的螺丝、螺帽、各类工业插件、皮圈、电线头、塑料粒子等材料,这类材料体积小、数量多、颜色鲜艳,有的家长表示担心:“老师,玩的时候要看好了啊,我怕有孩子会受伤”,老师也曾害怕孩子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误食、误用的情况,甚至不会运用这些材料进行游戏。可见,成人对于孩子用这些松散件还是不放心。可是几次活动下来,孩子的表现消除了教师和家长的顾虑,孩子们在进行松散件材料游戏时专注、投入,沉浸在与材料的交流互动中:螺帽变成了字母,塑料零件加工成了口红,插件变成了宇宙飞船……
对幼儿来说,玩松散件材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一定要给与幼儿充分自由探索、反复尝试的空间,让幼儿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经验。当幼儿需要或寻求帮助时,教师再介入,可以是提供材料,也可以是技能的支持、经验的梳理与提升等。
关键词: 松散件益智区投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可见,选择适宜的材料非常重要。那什么是“松散件”呢?简而言之,“松散件”(Loose Parts)是简单的材料,是我们很容易在身边或在自然界中能找到的材料,这里定义的松散件材料是在当地工业中运用到的材料。界牌镇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带,经济发达,在这里既有现代城市的风味,又与乡土地气相接。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工业资源,松散件随处可见,获取方便,巧妙运用这些材料,为幼儿探索并感知不同材料的特性提供了机会。下面就以我园“益智区”中利用松散件进行的尝试和探索为例,说明其投放要领。
一、筛选材料,有意识地进行投放。
马拉古兹(瑞吉欧学前教育中心的创立者)坚信所有的幼儿具有创造的潜能。开放性材料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越能够激发幼儿解决难题的潜能以及反思、计划和组装的能力。老师们尝试根据松散件材料的特性,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大致规划出了数数、分类、对应、匹配、图形概念、排序等几类益智游戏,随后将松散件作开放性投放,不对材料的具体玩法进行设计,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决定如何玩,而孩子们也在这些基础上,玩出了更具创造性的游戏。
案例:旋转的陀螺
小四班的益智区有陀螺,孩子们都很喜欢玩。在益智区投放了松散件后,一次偶然,睿睿发现插件也可以当陀螺,提出要跟晨晨比一比,看看谁的的陀螺时间转得长!几轮比赛下来都是晨晨的陀螺厉害,小朋友得出一个结论:大的陀螺转得快。哪些松散件可以当大陀螺呢?孩子们尝试将各种工业插件进行旋转,结果都没有晨晨的陀螺厉害,睿睿突然发现松散件可以组装在一起变成一个大陀螺,于是孩子们开始热衷于将松散件组装在一起进行游戏。没过多久,多多发现将树叶固定在插件上能够旋转出漂亮的图案,并将这一发现告诉了同伴,孩子们围绕着树叶陀螺观察了很久,佳佳也尝试做了一个树叶陀螺,发现旋转出来的图案不一样。
通过实践发现,先对材料进行筛选,有意识地投放,再根据孩子们的需要进行增减,更能帮助孩子们加深对材料的感知。零散件的投放并不是越多越好,通过多次的情景模拟与实地观察,老师们发现当材料投放得过多,反而会影响孩子们的选择,孩子们会偏向于选择他们用过的、熟悉的、颜色鲜艳的松散件,而且孩子之间存在模仿学习,喜欢模仿同伴使用材料,没被用到的材料就会被“打入冷宫”。投放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考虑松散件材料本身的材质、形态特征能否在幼儿运用的过程中引发他们多元的感知与学习。
二、“走进”幼儿,关注幼儿的经验。
幼儿对低结构材料的操作水平直接反映了幼儿的经验。《指南》指出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幼儿操作同一材料的方式、表现出的能力、获得的经验各不相同。教师只有关注、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才能为幼儿提供有效的支持与帮助。
案例:有趣的弹弓
中班益智区内,天天从松散件材料盒里拿了跟皮圈套在大拇指和食指上,又挑选了一个螺丝和一个螺帽,他将螺丝竖立在桌上,然后把螺帽套在皮圈上向后拉,玩起了用螺帽弹螺丝的游戏。玩了两次后,天天发现螺帽有点重,尝试在材料盒里重新挑选合适的松散件,找到了一个塑料插件当弹弓,一下子就把螺丝给弹开了,他又放了三个螺丝开始弹,一旁的小宝也想玩,小雨说“我们来比赛吧!看谁能把他们全部弹倒!”第一次天天弹倒了两个,小宝弹倒了一个,第二次小雨弹倒了三个,小宝弹倒了四个,后来小翔又加入了他们的游戏,变成了三个人的比赛,约过了五、六分钟,益智区所有的小朋友都围在他们边上看他们比赛。到了整理时间,小朋友们起了争执,他们都说自己是赢得多的,孩子们展开了讨论.根据孩子们的讨论结果,教师在益智区增加了一些小红花、白纸、笔、简单的空白表格,并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尝试用这些方法去解决问题。
从案例中不难发现,通过投放具有开放性的松散件材料,孩子们创造出来的游戏也是多样性的。孩子们不仅喜欢这些材料,还能通过这些材料进行创造性的游戏,孩子有关于使用弹弓的经验,运用松散件材料替代创作出了弹弓,且并不局限和满足于单一的用螺帽去弹螺丝,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游戏规则,有了记录的意识,并且自发地去寻找其他能够进行“弹”的材料,并且发现螺丝的倒下与物体的重量、用力的大小、距离的远近有关。在这一持续进行的活动中,我们看到了松散件材料给幼儿带来的不仅仅是学习方式的改变、能力的多元化发展,重要的是,幼儿在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在材料的安排上要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关注幼儿的经验,教师作为观察者可以适当介入,引发幼儿的思考,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而推动活动的开展与进行。
三、利用媒介,丰富投放形式
投放游戏材料是间接指导幼儿游戏的有用策略。教师要充分考虑周围可利用的资源,将教育目标隐含在材料中,采用分散、组合、递进的手段投放材料,激发幼儿持续深入的探索行为。除了松散件材料本身具有多样的玩法,还能通过和其他媒介,如单面镜、多面镜、灯箱等来开拓孩子们的思路,丰富孩子们的感官体验。
案例:放烟花
刘传祥从松散件材料盒中取出了一个一些小零件,开始在灯箱上进行拼摆,拼摆了几个小人,说到:“这是我的爸爸和哥哥,奶奶过生日了,他们要给奶奶放烟花”,便抓了一把塑料粒子撒在灯箱上,同时将灯箱上的灯打开,嘴里喊道:“pong pa!”放完后露出了微笑的表情:“这个烟花放完了!”说完便把灯箱关掉,然后再抓一把塑料粒子洒在灯箱上,打开灯箱,嘴里重复着放烟花的声音,几次之后,旁边的瑞瑞搭腔道:“我这里有做好的礼炮(将六颗螺丝按顺序插在了插件里),你要不要啊?”“好啊!”两个人玩起了制作和放烟花的游戏。
在该案例中,教师采用了“递进式投放”的方式,在孩子们熟悉了材料的特性后,教师提供了灯箱,刺激了儿童的感官,引发了新的游戏行为:灯箱上的灯光效果让孩子们联想到了放烟花时的情境,而塑料粒子抛洒的过程也与烟花绽放时的形态相似。正是新媒介的投入,调动了幼儿的已有经验,通过对材料的自由组合,激发出了他们新的探索欲望。
四、相信兒童,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在和孩子们完成共同搜集后,老师们梳理材料时发现很多都是工业用品:各种型号的螺丝、螺帽、各类工业插件、皮圈、电线头、塑料粒子等材料,这类材料体积小、数量多、颜色鲜艳,有的家长表示担心:“老师,玩的时候要看好了啊,我怕有孩子会受伤”,老师也曾害怕孩子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误食、误用的情况,甚至不会运用这些材料进行游戏。可见,成人对于孩子用这些松散件还是不放心。可是几次活动下来,孩子的表现消除了教师和家长的顾虑,孩子们在进行松散件材料游戏时专注、投入,沉浸在与材料的交流互动中:螺帽变成了字母,塑料零件加工成了口红,插件变成了宇宙飞船……
对幼儿来说,玩松散件材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一定要给与幼儿充分自由探索、反复尝试的空间,让幼儿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经验。当幼儿需要或寻求帮助时,教师再介入,可以是提供材料,也可以是技能的支持、经验的梳理与提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