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春节,全国手机用户发了140亿多条短信,中国情爱网络在对一万二千多人进行的关于“你会用什么方式求爱”的调查中,24.89%的人选择用短信说:“我爱你。”位居求爱方式第二位。手机短信在某种程度和某些场合已经完全取代了网络聊天,基本取代了打电话和当面交流。大部分人依靠手机短信来表达祝贺、慰问甚至道歉等各种特定情绪,依靠短信娱人娱己,依靠短信保持适当的联系和获得信息,甚至依靠短信“说话”。
当短信成为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手段的时候,对于短信的“爱恨情仇”凸现着人们的新交际观念和心态。
短信不能代替说话
吴浩,男25岁,电脑俱乐部工作人员
吴浩在一定范围内被冠以“短信王”的“光荣称号”,原因是他创造了多项“记录”。记录一是曾经连续发过4个小时的短信,4个小时里的短信总量为90条。记录二是他手机键盘上的大部分键已经因为他过度频繁的短信书写而导致“一字不剩”,即键上没有该有的数字或者符号。记录三是他曾经发过一段200余字的文章规模的“短信”,当然这段东西现在时常是被别人当作“长信”的。把手机短信用到这种程度的实属凤毛麟角,这一点吴浩自己也是承认的。
这一切主要是发给女朋友的,吴浩说。那场4个小时的马拉松短信是因为“当时在上课,而两个人的感情又刚刚开始”。当时吴浩在接受例行的培训,连着上4个小时的课,那天本来是答应陪女朋友的。问他这4个小时都聊了些什么,他说他都有点想不起来了,反正歌词什么的都写了发过。但是他承认正是这4个小时,让他和女朋友的感情急速升温,那200余字的“长信”也是在那4个小时里发的。吴浩的同事是这样形容他按键盘的速度的:“就看见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
打这以后吴浩保持每天和女朋友至少20条的短信来往,“因为上班时间不方便用单位电话给女朋友打电话,用手机打又太费钱,所以只有通过短信了。”吴浩很无奈地说,是现实情况让吴浩只能选择发短信。问吴浩短信发到如此程度有没有不愿意打电话的感觉,吴浩说:“其实有的时候我还是喜欢打电话,毕竟短信还是慢,要一个输入的过程。反馈也慢,不像电话,能直接交流。但是有很多话嘴里说不出来,短信能表达,所以最好短信电话能共同利用,短信不可能完全代替说话。”
有一天,吴浩的那个没剩下几个有字的键的手机居然还给小偷偷走了,“我真想不通这小偷看上我那部手机哪点了,他就是偷了去也不能用啊!”吴浩哭笑不得,据说吴浩告知朋友们小偷把他的这部手机偷走后,惹来朋友们的哄堂大笑。可是这部手机对吴浩是有意义的,它见证了他对女朋友的一片真心,另外因为发短信把手机发得“残疾”的毕竟少,所谓物以稀为贵,照吴浩朋友的说法,“一段时间以后那也算是个文物啊!”吴浩在手机被偷走的当天就去买了一部新手机,因为给女朋友发短信是不能因为任何情况而中断的。只是这回吴浩特地挑了一部键盘上的字是凹刻的,如此就算字上的漆被破损掉,至少字的形状还在那里。
点评:像吴浩这样短信发出“精”来的不在少数,尤其是在情侣之间,一时不见如隔三秋,恨不得每时每刻都能占据对方的心灵。且很多“甜言蜜语”用“书面语言”表达更为煽情,因此短信成为了谈情说爱的最佳工具之一。只是并不是人人都像吴浩那样,发短信发成了“短信王”,依然还记得短信不能完全代替说话。
相知何必要相识
汪安琪,25岁,文化传播公司文案
汪安琪是在坐公共汽车时,看见移动电视里有一条讯息,说是只要用手机发“MM”就能参加一个“同路人俱乐部”,可以通过短信和很多人聊天,汪安琪觉得蛮好玩,注册后聊了几次,发现和网络聊天有异曲同工之妙,好处是比网络聊天还方便,随时随地都能聊。不过短信毕竟是“短”的,要求言简意赅,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小汪觉得这对于自己是不在话下的,自然对聊天的另一方就有了要求,希望对方能和自己棋逢对手。可对方能聊出点特色的并不多,小汪前前后后聊了不少人,终于有一个脱颖而出,成为了小汪的“专门对象”,“一开始其实也就是互相发发现成的短信而已,比如一些流传在短信里的笑话谜语之类,互相聊得并不多。”小汪说,“但是虽然这是老套路,他发给我的东西就是和别人的不一样,特别有趣。”就这样“来往”得多了,便开始有了“长聊”。“先是他老发心理测试的题目给我,让我回答,他再给我答案,顺带他还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我,非常精彩。”有了心理测试,自然话题就涉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了,照小汪的说法,“他的短信写得特别好,又简洁又幽默,有时候寥寥几个字,也能说得头头是道。”小汪说她完全可以肯定他的短信是“原创”,绝对不是抄来的。两人越聊越起劲,经常一聊就聊到深更半夜。通过他的短信,小汪给“这个人”作出了评价:“我觉得这个人很有思想,非常风趣,而且很聪明,有好几次我的几个文案策划都是他在短信上给我出的金点子。”
小汪说聊了半年后,他的短信已经成为了她生活中的习惯,其中有一个星期他出差在外“来往”得少了,小汪就觉得生活中好像失去了什么一样。“所以起初我很想和他见个面。说不清楚为什么,就是想认识他。”小汪勇敢地提出了这个建议,对方很高兴地表示了赞同。两人一本正经地约了时间和地点,但是小汪在最后的关头“临阵脱逃”了。
对于这个行为,小汪事后这样解释:“他的精彩短信让我对他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在真的要见面的时候我突然害怕,害怕他不符合我的想象然后我会失望。而且我不知道见面了以后我们会怎么样,也许因为失望从此再不联络,但我真的不想失去他的短信。”小汪说当她把这个想法通过短信告诉他的时候,他说他在他们约定的地点等了很久,期待每一个经过的漂亮女孩就是她,他同样因此忐忑不安。于是两人约定再不见面,依然只靠“美丽的短信”保持联系。小汪说,现在每天早晨她睁开眼睛都能收到他的问候,每当刮风下雨,他也同样会收到她的关心。对于两个陌生人而言,现实中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但是因为不相识,他们避开了这些不确定,牢牢掌握着一个“确定”,确定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份真实的牵挂,小汪说这就够了,相知何必要相识,否则要短信何用。
点评:像汪安琪这样依靠短信和陌生人建立联系的年轻人不少,他们可谓把短信的妙处发挥到了极致:短信尽管不像打电话那么直截了当,无法听到对方细微的音色和喘息的节奏,但它也避免了无言以对的困窘。它也不像E-mail那样无法即时交流,在时间空洞的绵延中折磨自己。在这个随时都需要和陌生人打交道的世界里,它让一切由你掌控,你可以“海内存知己”,也可以“咫尺如天涯”。
充满矛盾的“短信交际”
李女士,44岁,广告公司经理
李女士有个儿子今年读初三,李女士自称她的儿子早熟。早熟的标志是“儿子在小学就给女生写情书”。
转眼儿子已经长得人高马大颇为英俊,在儿子的强烈要求下,李女士给儿子配了手机。但是不久儿子的成绩开始下降,且下降得有些奇怪,原本拿手的功课都大失水准。正当李女士夫妇努力寻找原因的时候,某天儿子上学把手机遗忘在家里了,“其实我倒是从来不翻儿子东西的,但是那天看到他丢在家里的手机突然想起这段时间,他的手机充值卡里老是没钱,一个月让我给他充了好几次,我就想知道他一个学生哪里电话会这么繁忙。结果到电信公司一查,钱全花在了短信上,真正电话倒没有打几个。赶回家我就查他的手机短信,内容倒是没什么特别的,但是大部分是集中在一个手机号码发来的,再翻他手机里的电话簿,发现这个手机号码属于一个女孩子,从名字上就能看得出来。”李女士既生气又担心,生怕儿子在靠短信“早恋”,但是又没有“确凿证据”,因为“短信内容还算正常”。为了防微杜渐,李女士决定在儿子成绩不恢复之前没收他的手机,掐断他的短信。儿子提出强烈抗议,认为李女士偷看他的短信是窥探他的隐私。但“抗议无效”,儿子抓紧把成绩恢复了,李女士才把手机还给了儿子,但做妈的从此养成了看儿子短信的习惯,“尤其在考试阶段和有成绩下滑苗头的时候就没收手机。”李女士斩钉截铁地回答。
但是儿子做了充分的防范工作,首先是“东藏西藏,什么都会忘再也不会忘手机了”,其次是在偶尔的几次疏忽中,比如充电时,李女士发现“这小子手机里的短信删得干干净净”。更为厉害的是“在短信里,所有的称呼全换成了绰号,分不出男女。只有少数几个绰号旁边有括号注明‘雌性’或‘雄性’。”李女士说到这里忍不住笑出来。但是在这期间,儿子依然有一次显著的成绩下滑现象发生,而且也不要求李女士为他的手机频繁充值,手机费用却依然“充裕”,李女士经过侦察,发现儿子省吃俭用,把零用钱省下来花在了短信上。李女士再一次没收了儿子的手机,并且声明:“每个月都会检查手机账单,如果短信费用超过了我规定的费用,那么你的零用钱一并取消,并且手机永远没收。”儿子跟李女士生了很长时间的气。“做父母的也是没有办法,平时都忙,我们要和儿子保持联系就不能不给他手机。可是你说干吗发明短信呢?这东西没一点好处,我们管都没法管。”李女士为了进一步说明短信的“危害”,特别讲了一个家长会上老师特别提起的一件事:某日上课,老师偶然发现自己的手机上收到一条短信,内容是:“今天放学后我能约你吗?”落款居然是课堂里的一个男生。老师忙里偷闲回复他:“上课怎么可以发短信?”但没有落款,不料这个男生不依不饶,又发来一条:“这你别管,就问你答不答应?”老师又气又好笑,回复他:“下课到我办公室来。”下了课,男生自动跟着老师走向办公室,但死活不肯说他打算约的是谁,只“招认”因为没在储存在自己手机里的老师的手机号码旁注明是“老师”,所以发错了。学校老师都对学生过度频繁的“短信交际”一筹莫展。
李女士的儿子则说:“现在我们最不愿意写信了,因为白纸黑字的最容易留下‘罪证’,QQ也用得不多,网上交的朋友不可靠。还是短信最好。别人不容易看到,而且不想回复就可以不回复,见面也不会尴尬。又是书面语言,意思表达得很清楚。”这个初三男生说他们90%都有手机,主要用途就是收发短信。
点评:据说现在学校学生的人际交往已经实现“四化”,即所谓的“科技化、快速化、成人化、现实化”,其中“科技化”和“快速化”主要指的就是学生依靠手机短信进行交往。短信因为其良好的“私秘性”博得了中学生和大学生的青睐,但是却也因此让家长和老师失去了对孩子和学生人际交往的介入和管理而对短信不持好感,这种矛盾让短信这种人际交往工具呈现出了它极具争议的一面。
记者亲历:短信不是万能的,没有短信是万万不能的
作为记者,平时手机简直就是命,它意味着信息、速度和资源。每逢有记者聚会,每个人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手机搁在桌子上,于是桌子上的手机总是五花八门,手机铃声那也真叫此起彼伏。在这些铃声当中,三分之一是来了电话,三分之二是来了短信,然后就看见话也不说了,饭也不吃了,埋头在手机键盘上,一来二去,便神神秘秘地走了。
互相结识,要的也就是个手机号码,加上一句话:“改天我给你发短信。”哪天没电话不要紧,假若没短信,十成是手机出故障了。短信让一个记者保证了他的“职业操守”——保证信息随时畅通,即使暂时没电和不在服务区,等一回到正常状态,短信一个不落地“自动恢复”。
但是,这日子过得很不是滋味,因为老被短信如影随形地盯梢着,想装傻都不行。且都听不到人声了,没有了商量了,光剩下冷冰冰的文字,就是个通知。为此我恨过短信,有一段时间扬言只接电话,凡发短信来告知某事的一概不理。可是这无异于“自绝于人民”,只能一边顽固坚持只看不回,一边无数次地仰天长叹:这世界上还有没有用不着短信的地方啊!
2002年9月底10月初我去了趟西北,在腾格里沙漠边的小村子里住了段时间。在那个不毛之地,手机彻底没信号,这才知道什么叫清净,心里高兴,这回好好和短信“离异”一段时间。
离开甘肃的沙漠前往内蒙古,这段路程我一个人走。我在10月初的某个凌晨被长途卧铺车扔在了甘肃内蒙交界的一片荒漠里,除了天上一弯冷月,周围漆黑一片,别说人连根草都没有。我坐在行李箱子上等天亮,一手握着把扎人可能都留不下痕迹的小水果刀,一手捏着万不得已能当手榴弹扔的手机(我的手机偏笨重,是我行李里唯一还具备点力量的东西)。真没想到,消失了多日的信号突然出现,而且非常强劲,让我激动了好一阵。可是这种时辰,我又能给谁打电话?
接着手机开始发出一连串的短信提示音,足足“提示”了数分钟,我打开短信信箱,里面居然有上百条短信,是我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大致是四种风格:简洁型——“我是某某,你还好吧?”温馨型:“虽然相隔遥远,想念并不遥远。”直接型:“尽快打电话报平安,你妈快急疯了。”幽默型:一个笑话外加一句:“被拐走了就好好安家。”这个时候哪种风格都是亲切的,它们让我感觉到我还在这个世界上,还在人堆里,还没有被遗忘和抛弃。我掉着眼泪把这些短信翻来覆去地看,一直看了整整4个小时,直到太阳在天空升起。
自此,我不再对父母、朋友和同事甚至是刚刚认识的人发来的短信装聋作哑,哪怕内容毫无意义,但它表明至少有人在想起你,这份想起曾经在最关键的时刻陪伴你渡过难关。更多的时候,我会按动键盘,常常是寥寥数语的关照和问候,发给所有我认识的人,也许这之中谁此刻正在一个和世界和人群失去联络的地方,但我的短信将可能带给他温暖和希望,让他可以坚持到太阳升起的那一刻。
这就是短信,它不是万能的,碰见腾格里沙漠手机“报废”它就没辙。人这一生就算忙死也不能仅仅靠短信和外界保持联系,当被短信包围的时候,你觉得无处逃遁。当没有电话和网络,却连短信也失去的时候,你又会觉得万分孤独被人遗忘,没有它简直万万不能。又爱、又恨、又需要——这就是人们对短信的矛盾心情。所谓“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短信在如今的人际交往中被如此普及被如此爱恨,自有它的合理性,我们要做的恐怕就是还原它的工具本质,别被它左右,别受它控制,别对它深究,只让它更合理而已。
权威提醒:短信有好有坏
提醒人:徐徽 著名短信运营商“消息树”副总经理
短信不仅成为了重要的交际工具,也越来越成为新的娱乐和服务方式,由此衍生出了大量的短信产品,但正像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短信产品和经营该产品的短信运营商也良莠不齐,造成了不少的误区,有鉴于此,特别提醒如下:
1.当你接到“中奖”之类的短信的时候,假如发此短信的号码是一个标准的手机号码而不是运营商的特服号,并且该号码与让你回复的手机号码不一致的话,那么这类短信就是虚假信息,并非运营商所为,是真正的“信骚扰”。
2.在受到“信骚扰”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有贪财心理和侥幸心理,尽量不要有任何回复,否则极容易遭到欺诈。
3.当需要使用短信产品的时候,请选择有正规服务的运营商,判断运营商的好坏有如下标准:
(1)当进行第一步注册的时候,例如像输入“MM”之类的注册符时,要留心运营商反馈的短信中是否明确告诉了收费标准。
(2)在运营商反馈的短信中是否有关于“你确认要加入吗”的提醒,这是表明费用是从你确定加入后才计算,而非输入注册符号时就收费,后者是不规范的。
(3)规范的运营商将会在你首次注册后就明确告诉你退出的方法和客户服务的联络方法,而“不法商人”就不会。
4.如果发现短信产品没有如上标志,千万不要轻易注册,否则将不仅得不到有效服务,而且遭受经济损失。如果已经注册,则一定要尽快退出。
短信精彩链接
短信是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短信一般短小精悍、幽默风趣,且门类广泛、形式多样,既可传达问候、情意和祝福,也可针砭时弊,扬善抑恶;短信在让人开怀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有了点领悟和思索。下面列举若干流传甚广的短信,与读者共乐。
◆尊敬的客户,这里是1861点歌台,你的朋友为你点播《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祝你一切都好。由于系统忙,你就自己哼哼吧。
◆新年到,送上日本问候语:锅你得洗哇,碗你得洗哇,锅和碗你都洗了哇!(中文翻译:新年快乐,天天快乐!)(∧-∧)
◆你在偷偷想我吗?你真的在偷偷想我吗……如果你真的想我,就偷偷告诉我,我不会不让你想我的,大家讲道理嘛!我也想你!
◆上帝用面包造人,未烤熟的就成了现在的白人,烤熟的就成了现在的黄种人,当然也有烤焦的,所以有了现在的你。
◆如果今天晚上有颗星星掉下来砸到你头上,不要担心,这是我拜托圣诞老人送给你的礼物:),从此你会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因为你被砸傻掉了。
◆汤姆问:“你这一生中什么时候最快乐?”杰克回答:“我结婚那天。”“那你什么时候最痛苦呢?”“结婚后的每一天。”
◆深夜布什看到拉登站立在自己的床前披头散发,布什大惊说:“你好大胆,敢夜闯白宫!”拉登甩甩齐胸的胡子,阴森地笑了,说:“飘柔就是这样自信!”
◆我说:“你是猪。”你说:“我是猪才怪!”从此我就叫你猪才怪。有一天你终于忍不住当着众人的面大声对我喊:“我不是猪才怪!”
◆昨晚我做了个梦,梦见你手提菜刀气喘吁吁在追头猪。那头猪却突然跪地求饶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恭喜!你老婆在家又为你生了一个小子,你出去两年了,也不回来看看。
◆猛的一看你不怎么样,仔细一看还不如猛的一看。
◆老婆,我不该用床单擦皮鞋,不过出差刚回来,一时半会儿还改不过来,我错了。
◆鱼对水说: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如果有钱也是一种错,那我情愿一错再错。
◆想你的时候你在天边,骂你的时候你在眼前,呼你的时候你去地铁,现在的你是否白痴如从前?
◆世间本无沙漠,我每想你一次,上帝就落下一粒沙,从此便有了撒哈拉!
◆听说你被拐卖,真的把我吓坏,你虽从小痴呆,却对社会无害,谁人如此大胆,竟敢拿你去卖,我真替他担心,卖得掉才怪!
◆你在一片荷叶上轻轻地舞,那优美的身段迷倒了所有的人,啊,你那翩翩的舞姿令我想起了莎翁的经典……猪立叶!
当短信成为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手段的时候,对于短信的“爱恨情仇”凸现着人们的新交际观念和心态。
短信不能代替说话
吴浩,男25岁,电脑俱乐部工作人员
吴浩在一定范围内被冠以“短信王”的“光荣称号”,原因是他创造了多项“记录”。记录一是曾经连续发过4个小时的短信,4个小时里的短信总量为90条。记录二是他手机键盘上的大部分键已经因为他过度频繁的短信书写而导致“一字不剩”,即键上没有该有的数字或者符号。记录三是他曾经发过一段200余字的文章规模的“短信”,当然这段东西现在时常是被别人当作“长信”的。把手机短信用到这种程度的实属凤毛麟角,这一点吴浩自己也是承认的。
这一切主要是发给女朋友的,吴浩说。那场4个小时的马拉松短信是因为“当时在上课,而两个人的感情又刚刚开始”。当时吴浩在接受例行的培训,连着上4个小时的课,那天本来是答应陪女朋友的。问他这4个小时都聊了些什么,他说他都有点想不起来了,反正歌词什么的都写了发过。但是他承认正是这4个小时,让他和女朋友的感情急速升温,那200余字的“长信”也是在那4个小时里发的。吴浩的同事是这样形容他按键盘的速度的:“就看见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
打这以后吴浩保持每天和女朋友至少20条的短信来往,“因为上班时间不方便用单位电话给女朋友打电话,用手机打又太费钱,所以只有通过短信了。”吴浩很无奈地说,是现实情况让吴浩只能选择发短信。问吴浩短信发到如此程度有没有不愿意打电话的感觉,吴浩说:“其实有的时候我还是喜欢打电话,毕竟短信还是慢,要一个输入的过程。反馈也慢,不像电话,能直接交流。但是有很多话嘴里说不出来,短信能表达,所以最好短信电话能共同利用,短信不可能完全代替说话。”
有一天,吴浩的那个没剩下几个有字的键的手机居然还给小偷偷走了,“我真想不通这小偷看上我那部手机哪点了,他就是偷了去也不能用啊!”吴浩哭笑不得,据说吴浩告知朋友们小偷把他的这部手机偷走后,惹来朋友们的哄堂大笑。可是这部手机对吴浩是有意义的,它见证了他对女朋友的一片真心,另外因为发短信把手机发得“残疾”的毕竟少,所谓物以稀为贵,照吴浩朋友的说法,“一段时间以后那也算是个文物啊!”吴浩在手机被偷走的当天就去买了一部新手机,因为给女朋友发短信是不能因为任何情况而中断的。只是这回吴浩特地挑了一部键盘上的字是凹刻的,如此就算字上的漆被破损掉,至少字的形状还在那里。
点评:像吴浩这样短信发出“精”来的不在少数,尤其是在情侣之间,一时不见如隔三秋,恨不得每时每刻都能占据对方的心灵。且很多“甜言蜜语”用“书面语言”表达更为煽情,因此短信成为了谈情说爱的最佳工具之一。只是并不是人人都像吴浩那样,发短信发成了“短信王”,依然还记得短信不能完全代替说话。
相知何必要相识
汪安琪,25岁,文化传播公司文案
汪安琪是在坐公共汽车时,看见移动电视里有一条讯息,说是只要用手机发“MM”就能参加一个“同路人俱乐部”,可以通过短信和很多人聊天,汪安琪觉得蛮好玩,注册后聊了几次,发现和网络聊天有异曲同工之妙,好处是比网络聊天还方便,随时随地都能聊。不过短信毕竟是“短”的,要求言简意赅,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小汪觉得这对于自己是不在话下的,自然对聊天的另一方就有了要求,希望对方能和自己棋逢对手。可对方能聊出点特色的并不多,小汪前前后后聊了不少人,终于有一个脱颖而出,成为了小汪的“专门对象”,“一开始其实也就是互相发发现成的短信而已,比如一些流传在短信里的笑话谜语之类,互相聊得并不多。”小汪说,“但是虽然这是老套路,他发给我的东西就是和别人的不一样,特别有趣。”就这样“来往”得多了,便开始有了“长聊”。“先是他老发心理测试的题目给我,让我回答,他再给我答案,顺带他还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我,非常精彩。”有了心理测试,自然话题就涉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了,照小汪的说法,“他的短信写得特别好,又简洁又幽默,有时候寥寥几个字,也能说得头头是道。”小汪说她完全可以肯定他的短信是“原创”,绝对不是抄来的。两人越聊越起劲,经常一聊就聊到深更半夜。通过他的短信,小汪给“这个人”作出了评价:“我觉得这个人很有思想,非常风趣,而且很聪明,有好几次我的几个文案策划都是他在短信上给我出的金点子。”
小汪说聊了半年后,他的短信已经成为了她生活中的习惯,其中有一个星期他出差在外“来往”得少了,小汪就觉得生活中好像失去了什么一样。“所以起初我很想和他见个面。说不清楚为什么,就是想认识他。”小汪勇敢地提出了这个建议,对方很高兴地表示了赞同。两人一本正经地约了时间和地点,但是小汪在最后的关头“临阵脱逃”了。
对于这个行为,小汪事后这样解释:“他的精彩短信让我对他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在真的要见面的时候我突然害怕,害怕他不符合我的想象然后我会失望。而且我不知道见面了以后我们会怎么样,也许因为失望从此再不联络,但我真的不想失去他的短信。”小汪说当她把这个想法通过短信告诉他的时候,他说他在他们约定的地点等了很久,期待每一个经过的漂亮女孩就是她,他同样因此忐忑不安。于是两人约定再不见面,依然只靠“美丽的短信”保持联系。小汪说,现在每天早晨她睁开眼睛都能收到他的问候,每当刮风下雨,他也同样会收到她的关心。对于两个陌生人而言,现实中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但是因为不相识,他们避开了这些不确定,牢牢掌握着一个“确定”,确定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份真实的牵挂,小汪说这就够了,相知何必要相识,否则要短信何用。
点评:像汪安琪这样依靠短信和陌生人建立联系的年轻人不少,他们可谓把短信的妙处发挥到了极致:短信尽管不像打电话那么直截了当,无法听到对方细微的音色和喘息的节奏,但它也避免了无言以对的困窘。它也不像E-mail那样无法即时交流,在时间空洞的绵延中折磨自己。在这个随时都需要和陌生人打交道的世界里,它让一切由你掌控,你可以“海内存知己”,也可以“咫尺如天涯”。
充满矛盾的“短信交际”
李女士,44岁,广告公司经理
李女士有个儿子今年读初三,李女士自称她的儿子早熟。早熟的标志是“儿子在小学就给女生写情书”。
转眼儿子已经长得人高马大颇为英俊,在儿子的强烈要求下,李女士给儿子配了手机。但是不久儿子的成绩开始下降,且下降得有些奇怪,原本拿手的功课都大失水准。正当李女士夫妇努力寻找原因的时候,某天儿子上学把手机遗忘在家里了,“其实我倒是从来不翻儿子东西的,但是那天看到他丢在家里的手机突然想起这段时间,他的手机充值卡里老是没钱,一个月让我给他充了好几次,我就想知道他一个学生哪里电话会这么繁忙。结果到电信公司一查,钱全花在了短信上,真正电话倒没有打几个。赶回家我就查他的手机短信,内容倒是没什么特别的,但是大部分是集中在一个手机号码发来的,再翻他手机里的电话簿,发现这个手机号码属于一个女孩子,从名字上就能看得出来。”李女士既生气又担心,生怕儿子在靠短信“早恋”,但是又没有“确凿证据”,因为“短信内容还算正常”。为了防微杜渐,李女士决定在儿子成绩不恢复之前没收他的手机,掐断他的短信。儿子提出强烈抗议,认为李女士偷看他的短信是窥探他的隐私。但“抗议无效”,儿子抓紧把成绩恢复了,李女士才把手机还给了儿子,但做妈的从此养成了看儿子短信的习惯,“尤其在考试阶段和有成绩下滑苗头的时候就没收手机。”李女士斩钉截铁地回答。
但是儿子做了充分的防范工作,首先是“东藏西藏,什么都会忘再也不会忘手机了”,其次是在偶尔的几次疏忽中,比如充电时,李女士发现“这小子手机里的短信删得干干净净”。更为厉害的是“在短信里,所有的称呼全换成了绰号,分不出男女。只有少数几个绰号旁边有括号注明‘雌性’或‘雄性’。”李女士说到这里忍不住笑出来。但是在这期间,儿子依然有一次显著的成绩下滑现象发生,而且也不要求李女士为他的手机频繁充值,手机费用却依然“充裕”,李女士经过侦察,发现儿子省吃俭用,把零用钱省下来花在了短信上。李女士再一次没收了儿子的手机,并且声明:“每个月都会检查手机账单,如果短信费用超过了我规定的费用,那么你的零用钱一并取消,并且手机永远没收。”儿子跟李女士生了很长时间的气。“做父母的也是没有办法,平时都忙,我们要和儿子保持联系就不能不给他手机。可是你说干吗发明短信呢?这东西没一点好处,我们管都没法管。”李女士为了进一步说明短信的“危害”,特别讲了一个家长会上老师特别提起的一件事:某日上课,老师偶然发现自己的手机上收到一条短信,内容是:“今天放学后我能约你吗?”落款居然是课堂里的一个男生。老师忙里偷闲回复他:“上课怎么可以发短信?”但没有落款,不料这个男生不依不饶,又发来一条:“这你别管,就问你答不答应?”老师又气又好笑,回复他:“下课到我办公室来。”下了课,男生自动跟着老师走向办公室,但死活不肯说他打算约的是谁,只“招认”因为没在储存在自己手机里的老师的手机号码旁注明是“老师”,所以发错了。学校老师都对学生过度频繁的“短信交际”一筹莫展。
李女士的儿子则说:“现在我们最不愿意写信了,因为白纸黑字的最容易留下‘罪证’,QQ也用得不多,网上交的朋友不可靠。还是短信最好。别人不容易看到,而且不想回复就可以不回复,见面也不会尴尬。又是书面语言,意思表达得很清楚。”这个初三男生说他们90%都有手机,主要用途就是收发短信。
点评:据说现在学校学生的人际交往已经实现“四化”,即所谓的“科技化、快速化、成人化、现实化”,其中“科技化”和“快速化”主要指的就是学生依靠手机短信进行交往。短信因为其良好的“私秘性”博得了中学生和大学生的青睐,但是却也因此让家长和老师失去了对孩子和学生人际交往的介入和管理而对短信不持好感,这种矛盾让短信这种人际交往工具呈现出了它极具争议的一面。
记者亲历:短信不是万能的,没有短信是万万不能的
作为记者,平时手机简直就是命,它意味着信息、速度和资源。每逢有记者聚会,每个人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手机搁在桌子上,于是桌子上的手机总是五花八门,手机铃声那也真叫此起彼伏。在这些铃声当中,三分之一是来了电话,三分之二是来了短信,然后就看见话也不说了,饭也不吃了,埋头在手机键盘上,一来二去,便神神秘秘地走了。
互相结识,要的也就是个手机号码,加上一句话:“改天我给你发短信。”哪天没电话不要紧,假若没短信,十成是手机出故障了。短信让一个记者保证了他的“职业操守”——保证信息随时畅通,即使暂时没电和不在服务区,等一回到正常状态,短信一个不落地“自动恢复”。
但是,这日子过得很不是滋味,因为老被短信如影随形地盯梢着,想装傻都不行。且都听不到人声了,没有了商量了,光剩下冷冰冰的文字,就是个通知。为此我恨过短信,有一段时间扬言只接电话,凡发短信来告知某事的一概不理。可是这无异于“自绝于人民”,只能一边顽固坚持只看不回,一边无数次地仰天长叹:这世界上还有没有用不着短信的地方啊!
2002年9月底10月初我去了趟西北,在腾格里沙漠边的小村子里住了段时间。在那个不毛之地,手机彻底没信号,这才知道什么叫清净,心里高兴,这回好好和短信“离异”一段时间。
离开甘肃的沙漠前往内蒙古,这段路程我一个人走。我在10月初的某个凌晨被长途卧铺车扔在了甘肃内蒙交界的一片荒漠里,除了天上一弯冷月,周围漆黑一片,别说人连根草都没有。我坐在行李箱子上等天亮,一手握着把扎人可能都留不下痕迹的小水果刀,一手捏着万不得已能当手榴弹扔的手机(我的手机偏笨重,是我行李里唯一还具备点力量的东西)。真没想到,消失了多日的信号突然出现,而且非常强劲,让我激动了好一阵。可是这种时辰,我又能给谁打电话?
接着手机开始发出一连串的短信提示音,足足“提示”了数分钟,我打开短信信箱,里面居然有上百条短信,是我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大致是四种风格:简洁型——“我是某某,你还好吧?”温馨型:“虽然相隔遥远,想念并不遥远。”直接型:“尽快打电话报平安,你妈快急疯了。”幽默型:一个笑话外加一句:“被拐走了就好好安家。”这个时候哪种风格都是亲切的,它们让我感觉到我还在这个世界上,还在人堆里,还没有被遗忘和抛弃。我掉着眼泪把这些短信翻来覆去地看,一直看了整整4个小时,直到太阳在天空升起。
自此,我不再对父母、朋友和同事甚至是刚刚认识的人发来的短信装聋作哑,哪怕内容毫无意义,但它表明至少有人在想起你,这份想起曾经在最关键的时刻陪伴你渡过难关。更多的时候,我会按动键盘,常常是寥寥数语的关照和问候,发给所有我认识的人,也许这之中谁此刻正在一个和世界和人群失去联络的地方,但我的短信将可能带给他温暖和希望,让他可以坚持到太阳升起的那一刻。
这就是短信,它不是万能的,碰见腾格里沙漠手机“报废”它就没辙。人这一生就算忙死也不能仅仅靠短信和外界保持联系,当被短信包围的时候,你觉得无处逃遁。当没有电话和网络,却连短信也失去的时候,你又会觉得万分孤独被人遗忘,没有它简直万万不能。又爱、又恨、又需要——这就是人们对短信的矛盾心情。所谓“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短信在如今的人际交往中被如此普及被如此爱恨,自有它的合理性,我们要做的恐怕就是还原它的工具本质,别被它左右,别受它控制,别对它深究,只让它更合理而已。
权威提醒:短信有好有坏
提醒人:徐徽 著名短信运营商“消息树”副总经理
短信不仅成为了重要的交际工具,也越来越成为新的娱乐和服务方式,由此衍生出了大量的短信产品,但正像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短信产品和经营该产品的短信运营商也良莠不齐,造成了不少的误区,有鉴于此,特别提醒如下:
1.当你接到“中奖”之类的短信的时候,假如发此短信的号码是一个标准的手机号码而不是运营商的特服号,并且该号码与让你回复的手机号码不一致的话,那么这类短信就是虚假信息,并非运营商所为,是真正的“信骚扰”。
2.在受到“信骚扰”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有贪财心理和侥幸心理,尽量不要有任何回复,否则极容易遭到欺诈。
3.当需要使用短信产品的时候,请选择有正规服务的运营商,判断运营商的好坏有如下标准:
(1)当进行第一步注册的时候,例如像输入“MM”之类的注册符时,要留心运营商反馈的短信中是否明确告诉了收费标准。
(2)在运营商反馈的短信中是否有关于“你确认要加入吗”的提醒,这是表明费用是从你确定加入后才计算,而非输入注册符号时就收费,后者是不规范的。
(3)规范的运营商将会在你首次注册后就明确告诉你退出的方法和客户服务的联络方法,而“不法商人”就不会。
4.如果发现短信产品没有如上标志,千万不要轻易注册,否则将不仅得不到有效服务,而且遭受经济损失。如果已经注册,则一定要尽快退出。
短信精彩链接
短信是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短信一般短小精悍、幽默风趣,且门类广泛、形式多样,既可传达问候、情意和祝福,也可针砭时弊,扬善抑恶;短信在让人开怀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有了点领悟和思索。下面列举若干流传甚广的短信,与读者共乐。
◆尊敬的客户,这里是1861点歌台,你的朋友为你点播《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祝你一切都好。由于系统忙,你就自己哼哼吧。
◆新年到,送上日本问候语:锅你得洗哇,碗你得洗哇,锅和碗你都洗了哇!(中文翻译:新年快乐,天天快乐!)(∧-∧)
◆你在偷偷想我吗?你真的在偷偷想我吗……如果你真的想我,就偷偷告诉我,我不会不让你想我的,大家讲道理嘛!我也想你!
◆上帝用面包造人,未烤熟的就成了现在的白人,烤熟的就成了现在的黄种人,当然也有烤焦的,所以有了现在的你。
◆如果今天晚上有颗星星掉下来砸到你头上,不要担心,这是我拜托圣诞老人送给你的礼物:),从此你会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因为你被砸傻掉了。
◆汤姆问:“你这一生中什么时候最快乐?”杰克回答:“我结婚那天。”“那你什么时候最痛苦呢?”“结婚后的每一天。”
◆深夜布什看到拉登站立在自己的床前披头散发,布什大惊说:“你好大胆,敢夜闯白宫!”拉登甩甩齐胸的胡子,阴森地笑了,说:“飘柔就是这样自信!”
◆我说:“你是猪。”你说:“我是猪才怪!”从此我就叫你猪才怪。有一天你终于忍不住当着众人的面大声对我喊:“我不是猪才怪!”
◆昨晚我做了个梦,梦见你手提菜刀气喘吁吁在追头猪。那头猪却突然跪地求饶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恭喜!你老婆在家又为你生了一个小子,你出去两年了,也不回来看看。
◆猛的一看你不怎么样,仔细一看还不如猛的一看。
◆老婆,我不该用床单擦皮鞋,不过出差刚回来,一时半会儿还改不过来,我错了。
◆鱼对水说: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如果有钱也是一种错,那我情愿一错再错。
◆想你的时候你在天边,骂你的时候你在眼前,呼你的时候你去地铁,现在的你是否白痴如从前?
◆世间本无沙漠,我每想你一次,上帝就落下一粒沙,从此便有了撒哈拉!
◆听说你被拐卖,真的把我吓坏,你虽从小痴呆,却对社会无害,谁人如此大胆,竟敢拿你去卖,我真替他担心,卖得掉才怪!
◆你在一片荷叶上轻轻地舞,那优美的身段迷倒了所有的人,啊,你那翩翩的舞姿令我想起了莎翁的经典……猪立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