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Q=《北京青年》周刊JP=约翰·佩里(John Perry)
BQ:15年前你就发表了《结构化拖延法》的文章,为什么要到最近才出版成书?
JP:当我在 1995年左右写《结构化拖延法》这篇短文时,我并没打算把它写成一本书。随着时间推移,我又写了几篇关于拖延的短文,那时起我开始考虑出一本书,但绝没有把这事儿太当真。然后,到了 2011年,我得了“搞笑(Ig)诺贝尔文学奖”。这个奖的名字是对英文单词“ignoble”(意思是出身卑微的甚至是可耻的)和“Nobel Prize”的一种调侃。它授予给那些“乍一看好笑,后又引人深思”的作品。搞笑诺贝尔奖由《不可思议研究年报》颁发,奖项和年报的创立都来源于马克·亚伯拉罕斯那颗富有创造力的脑袋。颁奖典礼在哈佛大学举行,由货真价实的诺贝尔奖得主担任评委。典礼上滑稽的事情接连不断,充满乐趣。
好吧,既然答案已经这么长了,索性破罐子破摔。搞笑诺贝尔奖吸引了大量关注,一位来自纽约的经纪人巴尼·卡珀芬格问我,能否把“结构化拖延法”变成一本书。我想当时他觉得这会花一点时间,因为我是个拖延症患者。然而无巧不成书,牛津大学出版社邀我写的一本学术性书籍的截稿日期过了(至今仍未交稿),我变得很忙,与此同时,《拖拉一点也无妨》也在几个月之内就完成了。
BQ:哲学家里,有拖延症的人多吗?爱思考和拖延症有没有直接关系?
JP:是的,许多哲学家都是拖延症患者。思考,甚至热爱思考,都与拖延症有着紧密的联系。有人也许会从芝诺的“运动场悖论”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芝诺是公元前五世纪的一位哲学家。他声称,一个人永远无法达成他的目标。举个例子,你永远无法从你的椅子走到办公室门口。从 A走到B,你首先必须走完到 B 的一半路程。所以你的首要任务是向着门走一半路程。而从那一点到门口,你也首先必须走完那段路程的一半,那是你的第二个任务。一旦你完成了第二个任务,你仍然还剩四分之一的路程要走。以此类推。无论你完成多少任务,你永远到不了那儿。如果你完成了开头的十个任务,你仍然还剩 1/1024的路程要走。很明显地,无论完成多少个任务,你永远到不了那扇门。你需要完成无限数量的任务,却只拥有有限的时间。
许多哲学家认为是亚里士多德或发明微积分的人或两者共同解决了芝诺的悖论。但对于咱们中的很多人来说,芝诺几乎洞悉了咱们的工作方式。在接受一个观点前,如果你是个哲学家,你肯定要问,它意味着什么,你怎么知道它是真的。结果你会得到更多的观点,接着你不得不问,它们意味着什么,你怎么知道它们是真的。每个阶段你都更深刻地理解了初始观点以及接受它的理由。但是,你永远都逃不出任务的枷锁。
一些哲学家认为,当你发现了一些观点是如此清楚明白,以致于它们的意义和真实性都毋庸置疑时,这个过程就结束了。我的偶像,18世纪的一位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提出过不同观点。他认为,只有当你饿了,不得不停止思索吃点午餐时,这个过程才会结束。
拖延症患者经常发现同类事情一直发生,尽管不是那么有条不紊。你有个任务要做,拖一下厨房地板——比如说。首先要做的是找到拖把和水桶。你找到了,拖把看起来破破烂烂的。你可以去五金店换一把,但谁知道制造拖把的技术有什么新发展呢?也许首先你应该查查拖把的世界正在发生什么。因此,也许最好你去上网,找出拖把的世界正在发生的事。然后,不知怎么地,在经历了至今无法理解的神秘过程后,一旦你上网,就会发现一大堆的事情等着你来做:邮件要回复,朋友推荐的网站要浏览,等等。在芝诺的悖论中,穿过一个房间需要完成无限数量的任务。而在拖延症患者的生活中,在到达厨房地板前,也会有无数的任务出现,等着你来完成。
BQ:拖延会让你的工作时间比别人长吗?还是相反?
JP:好吧,有点出乎意料,拖延症患者可能比非拖延症患者更努力,也更持久地工作。是这样的,比如非拖延症患者与拖延症患者早上 8点工作开始,每人领了一个任务。非拖延症患者这样做:他在下午 3点完成任务,余下时间用于休息。而拖延症患者下午 3点还没开始动手,直到很晚任务才完成。但是在推迟任务的同时,他完成了另外三四个任务,它们看起来不是很重要,不过在一定时间内其中一个任务会变得非常值得做。因此,结果,许多拖延症患者努力工作,贡献多多。当然,咱们拖延症患者也会感到压力和焦虑。人无完人嘛。
BQ:你家里有几个闹钟?你恨钟表吗?
JP:我需要两个闹钟。一个闹钟实际上是我的狗,她在大约早晨 7点钟会用她的鼻子蹭我,还会舔我的脸。不幸的是,我的狗没有一个“小睡”按钮。我的睡眠因此结束了,如果我已经醒了,则不得不从床上爬起来。然后我会让狗出去,在通向大门的路上经过厨房。尽管芝诺有言在先,我通常还是会到达那儿。大约在那时候我设在厨房里的电脑就会播放各种充满正能量的歌曲。我目前的最爱是布克 .T.与 M.G.’s乐团的“时间紧迫”。 咖啡壶也刚好在那时煮好第一壶咖啡。因此在充满正能量的音乐,与对如果我回去睡觉咖啡就会变冷的担心之间,我起床了。我当然对早晨蹭我的狗感到极度不耐烦。但是既然爱她,我就不会恨她。而且我对开启正能量音乐的电脑充满感激。如果我拥有的是个老式闹钟,发出刺耳的铃声,我恨之入骨,也许还会把它扔到墙上。如果没读过芝诺,它毫无疑问能与墙来个亲密碰撞。
BQ:我的朋友有严重拖延症,但她有一件事从来不拖延,就是给自己做饭。有哪些事情是你从来不需要“拖延”,每次都能很有乐趣地完成?
JP:我猜你的朋友与大卫·休谟很像。饥饿胜过一切,甚至思考,甚至拖延。但是我觉得大部分人是那样的。我可能准备一场相当丰盛的晚宴,有上等的沙拉,腌了好几小时的肉和一大瓶酒。然后我也许就把这事儿拖延或者忘了,当我需要它们的时候,发现并没有准备沙拉,肉和酒。至于为晚宴准备点东西,我是不会拖延的。我觉得这是人的本性。
BQ:在你的“待办事项清单”里,排在第一位和最后一位的分别是什么?
JP:经常排在清单第一位的是:起床,喝一杯水,喝几杯咖啡。而排在末位的是:制定明天的待办事项清单。这些待办事项总会完成的,在可能完成与可能完成不了之间,任何事情都会完成。
BQ:15年前你就发表了《结构化拖延法》的文章,为什么要到最近才出版成书?
JP:当我在 1995年左右写《结构化拖延法》这篇短文时,我并没打算把它写成一本书。随着时间推移,我又写了几篇关于拖延的短文,那时起我开始考虑出一本书,但绝没有把这事儿太当真。然后,到了 2011年,我得了“搞笑(Ig)诺贝尔文学奖”。这个奖的名字是对英文单词“ignoble”(意思是出身卑微的甚至是可耻的)和“Nobel Prize”的一种调侃。它授予给那些“乍一看好笑,后又引人深思”的作品。搞笑诺贝尔奖由《不可思议研究年报》颁发,奖项和年报的创立都来源于马克·亚伯拉罕斯那颗富有创造力的脑袋。颁奖典礼在哈佛大学举行,由货真价实的诺贝尔奖得主担任评委。典礼上滑稽的事情接连不断,充满乐趣。
好吧,既然答案已经这么长了,索性破罐子破摔。搞笑诺贝尔奖吸引了大量关注,一位来自纽约的经纪人巴尼·卡珀芬格问我,能否把“结构化拖延法”变成一本书。我想当时他觉得这会花一点时间,因为我是个拖延症患者。然而无巧不成书,牛津大学出版社邀我写的一本学术性书籍的截稿日期过了(至今仍未交稿),我变得很忙,与此同时,《拖拉一点也无妨》也在几个月之内就完成了。
BQ:哲学家里,有拖延症的人多吗?爱思考和拖延症有没有直接关系?
JP:是的,许多哲学家都是拖延症患者。思考,甚至热爱思考,都与拖延症有着紧密的联系。有人也许会从芝诺的“运动场悖论”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芝诺是公元前五世纪的一位哲学家。他声称,一个人永远无法达成他的目标。举个例子,你永远无法从你的椅子走到办公室门口。从 A走到B,你首先必须走完到 B 的一半路程。所以你的首要任务是向着门走一半路程。而从那一点到门口,你也首先必须走完那段路程的一半,那是你的第二个任务。一旦你完成了第二个任务,你仍然还剩四分之一的路程要走。以此类推。无论你完成多少任务,你永远到不了那儿。如果你完成了开头的十个任务,你仍然还剩 1/1024的路程要走。很明显地,无论完成多少个任务,你永远到不了那扇门。你需要完成无限数量的任务,却只拥有有限的时间。
许多哲学家认为是亚里士多德或发明微积分的人或两者共同解决了芝诺的悖论。但对于咱们中的很多人来说,芝诺几乎洞悉了咱们的工作方式。在接受一个观点前,如果你是个哲学家,你肯定要问,它意味着什么,你怎么知道它是真的。结果你会得到更多的观点,接着你不得不问,它们意味着什么,你怎么知道它们是真的。每个阶段你都更深刻地理解了初始观点以及接受它的理由。但是,你永远都逃不出任务的枷锁。
一些哲学家认为,当你发现了一些观点是如此清楚明白,以致于它们的意义和真实性都毋庸置疑时,这个过程就结束了。我的偶像,18世纪的一位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提出过不同观点。他认为,只有当你饿了,不得不停止思索吃点午餐时,这个过程才会结束。
拖延症患者经常发现同类事情一直发生,尽管不是那么有条不紊。你有个任务要做,拖一下厨房地板——比如说。首先要做的是找到拖把和水桶。你找到了,拖把看起来破破烂烂的。你可以去五金店换一把,但谁知道制造拖把的技术有什么新发展呢?也许首先你应该查查拖把的世界正在发生什么。因此,也许最好你去上网,找出拖把的世界正在发生的事。然后,不知怎么地,在经历了至今无法理解的神秘过程后,一旦你上网,就会发现一大堆的事情等着你来做:邮件要回复,朋友推荐的网站要浏览,等等。在芝诺的悖论中,穿过一个房间需要完成无限数量的任务。而在拖延症患者的生活中,在到达厨房地板前,也会有无数的任务出现,等着你来完成。
BQ:拖延会让你的工作时间比别人长吗?还是相反?
JP:好吧,有点出乎意料,拖延症患者可能比非拖延症患者更努力,也更持久地工作。是这样的,比如非拖延症患者与拖延症患者早上 8点工作开始,每人领了一个任务。非拖延症患者这样做:他在下午 3点完成任务,余下时间用于休息。而拖延症患者下午 3点还没开始动手,直到很晚任务才完成。但是在推迟任务的同时,他完成了另外三四个任务,它们看起来不是很重要,不过在一定时间内其中一个任务会变得非常值得做。因此,结果,许多拖延症患者努力工作,贡献多多。当然,咱们拖延症患者也会感到压力和焦虑。人无完人嘛。
BQ:你家里有几个闹钟?你恨钟表吗?
JP:我需要两个闹钟。一个闹钟实际上是我的狗,她在大约早晨 7点钟会用她的鼻子蹭我,还会舔我的脸。不幸的是,我的狗没有一个“小睡”按钮。我的睡眠因此结束了,如果我已经醒了,则不得不从床上爬起来。然后我会让狗出去,在通向大门的路上经过厨房。尽管芝诺有言在先,我通常还是会到达那儿。大约在那时候我设在厨房里的电脑就会播放各种充满正能量的歌曲。我目前的最爱是布克 .T.与 M.G.’s乐团的“时间紧迫”。 咖啡壶也刚好在那时煮好第一壶咖啡。因此在充满正能量的音乐,与对如果我回去睡觉咖啡就会变冷的担心之间,我起床了。我当然对早晨蹭我的狗感到极度不耐烦。但是既然爱她,我就不会恨她。而且我对开启正能量音乐的电脑充满感激。如果我拥有的是个老式闹钟,发出刺耳的铃声,我恨之入骨,也许还会把它扔到墙上。如果没读过芝诺,它毫无疑问能与墙来个亲密碰撞。
BQ:我的朋友有严重拖延症,但她有一件事从来不拖延,就是给自己做饭。有哪些事情是你从来不需要“拖延”,每次都能很有乐趣地完成?
JP:我猜你的朋友与大卫·休谟很像。饥饿胜过一切,甚至思考,甚至拖延。但是我觉得大部分人是那样的。我可能准备一场相当丰盛的晚宴,有上等的沙拉,腌了好几小时的肉和一大瓶酒。然后我也许就把这事儿拖延或者忘了,当我需要它们的时候,发现并没有准备沙拉,肉和酒。至于为晚宴准备点东西,我是不会拖延的。我觉得这是人的本性。
BQ:在你的“待办事项清单”里,排在第一位和最后一位的分别是什么?
JP:经常排在清单第一位的是:起床,喝一杯水,喝几杯咖啡。而排在末位的是:制定明天的待办事项清单。这些待办事项总会完成的,在可能完成与可能完成不了之间,任何事情都会完成。